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中外历史上的侵略与反抗(试题分值: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专题展板,以下人物还可以放到其中的是()A.陈胜 B.戚继光 C.皇太极 D.李自成2.南宋“岳家军”与明朝“戚家军”,都在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它们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军队斗争都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C.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D.都在对外战争中击退外敌入侵3.“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戚爷”的历史功绩主要是()A.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统一了女真各部C.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D.收复了建康失地4.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下册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①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在戎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②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除了浙江沿海的倭患。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5.如表为2006版初中历史教材和2016版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对比,这一变化有助于()2006版初中历史教科书2016版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主要叙述《南京条约》及其内容除《南京条约》外,还增加对《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叙述A.还原鸦片战争爆发的真相 B.了解鸦片战争整体经过C.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D.引导关注历史前沿信息6.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最可靠的史料是()A虎门销烟(现代雕塑)B林则徐等奏报销烟完竣(奏折)C《虎门销烟》(连环画)D《林则徐》(电影)A.A B.B C.C D.D7.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8.陈旭麓先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陈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B.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决心C.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9.1899年,某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下列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A.它是由美国提出来的 B.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C.其内容得到了西方列强的同意 D.美国借机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10.1899年,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割让或租借给其他国家。在日本的威逼下,清政府妥协屈服并发表声明:“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这一声明发表的背景是()A.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 B.中国被迫五口通商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武昌城内新军起义11.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民团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这描述的是()A.太平军抗击英法联军 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C.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D.广州起义12.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如图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A.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13.张学良(1901年﹣﹣2001年)曾回忆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A.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14.“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恒的记忆。……中国不会亡,是八百壮士的坚定信念。”材料中的“战斗”属于()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15.新航路开辟后的400年里,奴隶船穿梭于非、欧、美三洲之间,奴隶贩子、奴隶船、交易所、大庄园共同构成巨大的贸易网络,天花、麻疹、流感等借此跨越大洋,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血腥性 B.三角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繁荣C.传染病是殖民侵略方式之一 D.奴隶贸易使新型贸易方式出现16.如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环境的恶化 B.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C.三角贸易导致美洲人口急剧减少 D.西班牙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17.如图是19世纪初的一位欧洲游客在巴西游览后描绘的葡萄牙监工凶狠鞭打种植园奴隶的情景。这一现象导致()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 B.葡萄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C.美国独立战争全面爆发 D.马克思主义在美洲的传播18.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丙是某同学整理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时间:1857~1859年人物:章西女王背景: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影响:打击了西班牙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和勇气。A.时间 B.人物 C.背景 D.影响19.“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数日。章西陷落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发生于19世纪的拉美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起义的共同点是()A.抗击的都是英国殖民者 B.都建立了独立的国家C.都以封建王公为领导 D.都沉重打击了殖民者20.印度卢比上面印的都是同一人,这个人在印度的影响力如此之大的原因是()A.印度民族大起义领导人 B.带领人民非暴力不合作抗英C.领导印度实现国家独立 D.实施货币改革摆脱经济危机21.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置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说法正确的是()A.甘地的“消极反抗”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B.甘地的思想客观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 C.“非暴力不合作”因其空想性而难以付诸实践D.这一运动推动了亚洲民族觉醒的出现22.九(1)班同学运用如图思维导图进行历史大概念学习。据此推断学习的主题是()A.古代亚非文明的进步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C.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23.如表是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一书中的某子目的目录,该子目的标题应该是()将法国驱逐出北非非洲的民族主义和独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由和冲突A.非洲人的离散 B.处于殖民统治下的非洲C.非洲民族主义的兴起 D.非洲的非殖民化24.从下列图片中的内容可推断出()▲文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视频《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A.亚非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B.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C.霸权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D.亚非拉国家对国际格局造成冲击25.如表的《二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表,展示出()二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时间重大事件1951利比亚独立1952埃及独立196017个国家获得独立1962阿尔及利亚独立1990纳米比亚独立A.非洲逐步摆脱了殖民枷锁 B.打破了两极格局的束缚C.非洲贫困问题已得到解决 D.终结了霸权主义的困扰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有军队约80万,英国远征军最多2万人。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且清军调兵速度极慢,即使从邻省调兵也需要30天以上……清军一线军队并非全员作战,参战者通常不足全员的一半……材料二:(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梁启超材料三: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中华,再次攻陷北京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梁启超认为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4分)(3)“八国联军侵犯中华”的直接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结合史实,举例说明近代列强的侵华手段。(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4分)27.(18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6年8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材料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上月二十六日电,知道你们已平安的到达延安……你们走时正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开展之时,不久结束第一阶段又开始了第二阶段,也获得了预定之战果……本来分别是感痛苦的……”。材料三:国民革命军第二00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5月绝笔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注:缅甸地名),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开始于哪一事变?这一事变有什么影响?再列举一位在东北抗日的英雄。(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左权将军所在的八路军改编之前的军队名称是什么?信中提到的“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谁?“延安”在抗战期间召开了哪次重要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这次会议把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和哪一军校有关?这所军校的创办者是谁?“国民革命军”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进行了什么战争?从材料可以看出,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是什么?(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28.(16分)人类同“疫情”的抗争从未停止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黑死病(亦称鼠疫)在欧洲大流行期是1347年至1351年,但仅仅这五个年头就导致约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3或至1/2,很多镇甚至是全员灭绝。触目惊心的死亡景象让幸存者开始庆幸劫后余生,重新思考生存的意义,特别是城市里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对灵魂得救的全神贯注,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摘编自彼得•勃鲁董尔《死神的胜利》材料二:欧洲殖民者对天花的免疫力较强,死于天花的人很少。而当他们踏上美洲后,天花迅即在当地的印第安人中传播……1521年,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在当地印第安人顽强抵抗之后,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在被包围的阿兹特克首都中,天花使得人口从原来的30万锐减到15万,活着的人也大多染病,最终被殖民军攻陷。上百座桥梁连接起来的宏伟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被夷为平地。在血与火的浩劫之上建立了墨西哥城……如果不是天花,再多的马匹和枪炮也不可能让只有900人的西班牙殖民军征服墨西哥。——摘编自李建中《世纪大疫情》材料三: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他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著名的医药学著作。这部著作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提倡预防疾病。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就是从他所著的古典医籍《伤寒杂病论》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材料五: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摘自习近平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内容(1)根据材料一概括“黑死病”带来的社会危害,并指出此“疫情”催生了欧洲哪一思想运动。(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天花”传至美洲的世界历史上两件大事。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天花”在美洲流行造成的影响。(6分)(3)材料三和四中所述的“他”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思想?(4分)(4)材料五体现了怎样的思想理念?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青少年应该付诸怎样的行动?(4分)
专题06中外历史上的侵略与反抗(试题分值: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专题展板,以下人物还可以放到其中的是()A.陈胜 B.戚继光 C.皇太极 D.李自成【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抗击外国侵略的历史人物。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解答】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邓世昌是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本侵略者,壮烈牺牲;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戚继光抗倭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抗击外国侵略的历史人物。2.南宋“岳家军”与明朝“戚家军”,都在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它们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军队斗争都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C.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D.都在对外战争中击退外敌入侵【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解答】A.这两支军队相似之处是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排除A项。B.南宋“岳家军”抗金为了维护当时的和平,符合人民利益,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排除B项。C.明朝“戚家军”抗倭维护了当时的和平,符合人民利益,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排除C项。D.据所学知识,可知戚家军是抵御外敌,戚继光是民族英雄。岳家军是抵御金军,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因此都在对外战争中击退外地入侵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选择D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对比能力,熟记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相关知识。3.“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戚爷”的历史功绩主要是()A.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统一了女真各部 C.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D.收复了建康失地【答案】A【分析】本题以“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威爷来抵挡。”为依托,考查戚继光抗倭。【解答】“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威爷来抵挡。”歌谣中“威爷”是戚继光;戚继光的历史功绩主要是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4.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下册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①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在戎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②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除了浙江沿海的倭患。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题干关键信息“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除了浙江沿海的倭患”。【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除了浙江沿海的倭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学习的主题是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5.如表为2006版初中历史教材和2016版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对比,这一变化有助于()2006版初中历史教科书2016版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主要叙述《南京条约》及其内容除《南京条约》外,还增加对《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叙述A.还原鸦片战争爆发的真相 B.了解鸦片战争整体经过C.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D.引导关注历史前沿信息【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题干所示两版教材变化为增加了《南京条约》后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无关,排除。B.题干所示两版教材变化为增加了《南京条约》后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未体现鸦片战争整体经过,排除。C.题干所示两版教材变化为增加了《南京条约》后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可知,列强在《南京条约》基础上,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等,美、法等国也获得了侵略权益,故增加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符合题意。D.题干所示两版教材变化为增加了《南京条约》后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其用意并不是引导关注历史前沿信息,而是更全面理解鸦片战争影响,排除。故选:C。【点评】记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6.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最可靠的史料是()A虎门销烟(现代雕塑)B林则徐等奏报销烟完竣(奏折)C《虎门销烟》(连环画)D《林则徐》(电影)A.A B.B C.C D.D【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研究虎门销烟的第一手史料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料的来源的相关史实。【解答】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选项ACD分别是雕塑、连环画和电影,都是经过后人的加工,是第二手资料。选项B林则徐等奏报销烟完竣(奏折)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研究虎门销烟的第一手史料的相关史实。7.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北京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排除。B.1858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排除。C.依据所学知识,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符合题意。D.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排除。故选:C。【点评】记忆《北京条约》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8.陈旭麓先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陈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B.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决心C.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认识到太平天国对外来侵略的反击及作用。【解答】由题干材料可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9.1899年,某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下列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A.它是由美国提出来的 B.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C.其内容得到了西方列强的同意 D.美国借机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据所学可知,“门户开放”在表面上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实质是形成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于1899年提出来的,其内容得到了西方列强的同意,这是美国借机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ACD项均表述正确,排除。故选:B。【点评】记忆《马关条约》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0.1899年,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割让或租借给其他国家。在日本的威逼下,清政府妥协屈服并发表声明:“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这一声明发表的背景是()A.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 B.中国被迫五口通商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武昌城内新军起义【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解读。【解答】根据题干“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可知,材料表明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体现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太平天国于1864年失败,“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与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的内容无关,排除A项;中国被迫五口通商指的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与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的内容无关,排除B项;武昌城内新军起义指的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1.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民团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这描述的是()A.太平军抗击英法联军 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C.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D.广州起义【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解答】结合所学,“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义和团在天津火车站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以义和团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2.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如图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A.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丑条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漫画。【解答】根据“图中器具有坛、提勺、漏斗、壶,基本程序是用提勺,从酒坛舀酒,经漏斗倒入壶中”,其中坛代表民、提勺代表官、漏斗代表政府、壶代表外国;把清政府比作漏斗,说明清政府只不过是个程序、是个傀儡,是个摆设,所以漫画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清廷成为洋人朝廷,故A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政府统治岌岌可危没有体现,排除B;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排除C;官府搜刮民脂民膏最终结果为洋人服务,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影响。13.张学良(1901年﹣﹣2001年)曾回忆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A.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点,重点掌握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解答】题干张学良的出生时间是1901年,设问考查他在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1901+36﹣1=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安事变,运用所学,准确作答。14.“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恒的记忆。……中国不会亡,是八百壮士的坚定信念。”材料中的“战斗”属于()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先后调集30多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先后出动70余万兵力,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据“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恒的记忆。……中国不会亡,是八百壮士的坚定信念。”可知,材料中的“战斗”属于淞沪会战,A项正确;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与“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15.新航路开辟后的400年里,奴隶船穿梭于非、欧、美三洲之间,奴隶贩子、奴隶船、交易所、大庄园共同构成巨大的贸易网络,天花、麻疹、流感等借此跨越大洋,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血腥性 B.三角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繁荣C.传染病是殖民侵略方式之一 D.奴隶贸易使新型贸易方式出现【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掠夺的残酷性的相关史实。三角贸易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贩卖黑奴到达美洲。【解答】材料中“天花、麻疹、流感等借此跨越大洋,并在印第安人中肆虐”,这些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血腥性。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罪恶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力,造成了非洲的落后。A是正确的选项;BCD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角贸易的航线以及影响。16.如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环境的恶化 B.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C.三角贸易导致美洲人口急剧减少 D.西班牙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由于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压榨和杀戮,以及致命的传染病,殖民地内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致使美洲劳动力极度匮乏。为此,他们从非洲贩运大批黑人到美洲做奴隶,开始了黑奴贸易。根据题干文字信息“北美洲”“1493—1570年”以及柱状统计图人口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即殖民掠夺与传染病的盛行。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的相关史实。17.如图是19世纪初的一位欧洲游客在巴西游览后描绘的葡萄牙监工凶狠鞭打种植园奴隶的情景。这一现象导致()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 B.葡萄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C.美国独立战争全面爆发 D.马克思主义在美洲的传播【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解答】A.据材料“19世纪初的一位欧洲游客在巴西游览后描绘的葡萄牙监工凶狠鞭打种植园奴隶的情景。”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占领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葡萄牙占领巴西,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故A正确。B.葡萄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与图片无关,排除B。C.美国独立战争全面爆发,最终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D.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8.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丙是某同学整理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时间:1857~1859年人物:章西女王背景: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影响:打击了西班牙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和勇气。A.时间 B.人物 C.背景 D.影响【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印度民族起义。仔细阅读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由于英国的殖民政策,加剧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剥夺封建王公的权利,也导致封建王公的不满和抵制,最终激起了印度全民族的不满与反抗,引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是起义队伍中的女英雄,但最终失败,章西女王领导的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反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据题干“影响:打击了西班牙殖民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19.“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数日。章西陷落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发生于19世纪的拉美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起义的共同点是()A.抗击的都是英国殖民者 B.都建立了独立的国家C.都以封建王公为领导 D.都沉重打击了殖民者【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拉美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起义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共同点都是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都表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是因为殖民统治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解答】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独立战争和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都沉重打击了殖民者,鼓舞了殖民地人民坚持抗击殖民者的斗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拉美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拉美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都沉重打击了殖民者。20.印度卢比上面印的都是同一人,这个人在印度的影响力如此之大的原因是()A.印度民族大起义领导人 B.带领人民非暴力不合作抗英C.领导印度实现国家独立 D.实施货币改革摆脱经济危机【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需要考生掌握甘地的功绩。【解答】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甘地的功绩是带领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抗议英国殖民统治,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B项正确;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是章西女王,排除A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没有使印度实现国家独立,排除C项;甘地领导的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进行货币改革,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置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说法正确的是()A.甘地的“消极反抗”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B.甘地的思想客观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 C.“非暴力不合作”因其空想性而难以付诸实践D.这一运动推动了亚洲民族觉醒的出现【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增强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甘地谋求印度独立有利于印度近代化,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因其空想性而难以付诸实践说法错误,排除C项;亚洲民族觉醒的出现是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前,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22.九(1)班同学运用如图思维导图进行历史大概念学习。据此推断学习的主题是()A.古代亚非文明的进步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C.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其影响深远,颇具特色,巩固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成果,开辟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的新时代。据题干思维导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学习主题,B项正确;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属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墨西哥位于拉丁美洲,排除A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发生在一战后,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不符,排除C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属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不属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相关史实。23.如表是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一书中的某子目的目录,该子目的标题应该是()将法国驱逐出北非非洲的民族主义和独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由和冲突A.非洲人的离散 B.处于殖民统治下的非洲C.非洲民族主义的兴起 D.非洲的非殖民化【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据材料“将法国驱逐出北非;黑非洲的民族主义和独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由和冲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驱逐殖民主义,以获得民族独立,因此该标题为“非洲的非殖民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而不是“非洲人的离散”,排除A项;B项体现的是“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驱逐殖民主义,以获得民族独立”背景,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非洲民族主义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24.从下列图片中的内容可推断出()▲文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视频《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A.亚非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B.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C.霸权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D.亚非拉国家对国际格局造成冲击【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万隆会议、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周恩来在万隆会议”“非洲独立”“巴拿马运河主权”可知,材料强调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对国际格局造成一定的冲击,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亚非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排除B项;霸权主义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万隆会议、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5.如表的《二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表,展示出()二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时间重大事件1951利比亚独立1952埃及独立196017个国家获得独立1962阿尔及利亚独立1990纳米比亚独立A.非洲逐步摆脱了殖民枷锁 B.打破了两极格局的束缚C.非洲贫困问题已得到解决 D.终结了霸权主义的困扰【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表格材料的解读。【解答】观察表格信息可知,从1951年到1990年非洲国家相继获得独立,逐步摆脱了殖民枷锁。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非洲独立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有军队约80万,英国远征军最多2万人。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且清军调兵速度极慢,即使从邻省调兵也需要30天以上……清军一线军队并非全员作战,参战者通常不足全员的一半……材料二:(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梁启超材料三: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中华,再次攻陷北京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梁启超认为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4分)(3)“八国联军侵犯中华”的直接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结合史实,举例说明近代列强的侵华手段。(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4分)【答案】(1)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准备不足,指挥不当。(2分)(2)原因: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4分)(3)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到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亡灭种”。战争,如鸦片战争;经济侵略,如开辟通商口岸,在中国开设工厂等。(6分)(4)发愤图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等。(4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及其启示。需要考生掌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甲午战争的影响、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和影响、近代列强侵华的手段、从侵华战争中得到的启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一“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且清军调兵速度极慢,即使从邻省调兵也需要30天以上……清军一线军队并非全员作战,参战者通常不足全员的一半……”及所学知识分析得出清政府腐败无能,准备不足,指挥不当。(2)原因:根据材料二“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及所学甲午战争对中华民族觉醒的影响可知,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3)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加上清政府坐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壮大,这引发列强的不满。因此“八国联军侵犯中华”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结合所学知识,1900年到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亡灭种”。结合史实,近代列强的侵华手段包括:战争,如鸦片战争;经济侵略,如开辟通商口岸,在中国开设工厂等。(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发愤图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及其启示,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27.(18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6年8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材料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上月二十六日电,知道你们已平安的到达延安……你们走时正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开展之时,不久结束第一阶段又开始了第二阶段,也获得了预定之战果……本来分别是感痛苦的……”。材料三:国民革命军第二00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5月绝笔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注:缅甸地名),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开始于哪一事变?这一事变有什么影响?再列举一位在东北抗日的英雄。(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左权将军所在的八路军改编之前的军队名称是什么?信中提到的“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谁?“延安”在抗战期间召开了哪次重要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这次会议把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和哪一军校有关?这所军校的创办者是谁?“国民革命军”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进行了什么战争?从材料可以看出,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是什么?(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答案】(1)事变:九一八事变。影响: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英雄: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马占山等。(任答一个即可)(6分)(2)名称:红军。指挥者:彭德怀。会议:中共七大。思想:毛泽东思想。(4分)(3)军校:黄埔军校。创办者:孙中山。战争:北伐战争。意义: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4分)(4)精神:勇于反抗、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等。(2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1)事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英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北的抗日英雄主要有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马占山等。(任答一个即可)(2)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权将军所在的八路军改编之前的军队名称是红军。指挥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彭德怀。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延安”在抗战期间召开了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军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和黄埔军校的建立有关。创办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的创建者是孙中山,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政治和军事人才。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军”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意义: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抗日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4)精神:根据上述材料涉及家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建筑工程合同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研究
- 西宁eps线条施工方案
- 成就分享的年度绩效评估计划
- 高科技行业年度工作目标设定计划
- emba培训课程合同样本
- 教师课堂评价体系计划
- epc项目监理合同样本
- 农机撒粪机租赁合同样本
- 2025工程咨询合同 标准版 模板
- 2023年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考试参考题库(400题)
- 二年级数学欧利和他的懒弟弟优秀课件
- 2023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红色文化》过程性考核作业一二和综合大作业+参考答案
- 材料物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开大学
- 花城版音乐课时2-第2课 两首风格不同的台湾民谣-《放纸鹞》-课件
- 马原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压电陶瓷完整版课件
- 获奖QC小组活动-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 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六年级下册14.《有趣的碰碰球》教学课件
- GB/T 36876-2018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照明设计安装卫生要求
- GB/T 14273-1993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性能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