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A/33/wKhkGWekSLSAc_4KAAG9q80DrlI062.jpg)
![2025年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A/33/wKhkGWekSLSAc_4KAAG9q80DrlI0622.jpg)
![2025年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A/33/wKhkGWekSLSAc_4KAAG9q80DrlI0623.jpg)
![2025年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A/33/wKhkGWekSLSAc_4KAAG9q80DrlI0624.jpg)
![2025年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A/33/wKhkGWekSLSAc_4KAAG9q80DrlI06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7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由图可以看出被明治政府视为推动近代化关键所在的是。
A.工业发展B.废除割据状态C.新闻出版事业D.教育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塞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所谓“法国式计划化”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马塞的“法国式计划化”实际上是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B.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C.自由主义市场经济D.新自由主义的现实反思3、穆罕默德·阿里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改革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阿里改革的局限性体现在A.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B.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C.加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D.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4、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张和措施有。
①英国新贵族剥夺了天主教会的大量财产。
②卡尔文鼓励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
③卡尔文创建的宗教组织带有民主化色彩。
④设立宗教裁判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提出了强的改革要求。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平民的政治权利B.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实行激进僭主独裁社会变革C.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贵族的政治专权D.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君主政治6、下图场景(“超过一半的人同意放逐他;他得离开雅典”)反映哪项制度()
A.债奴制B.陪审法庭C.十将军委员会D.陶片放逐法7、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A.监察机构庞大臃肿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监察官员位卑权重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8、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A.地方分裂势力增强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政府市场观念变化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9、“1926年的时候,国民党突然变得强大起来,它不仅办起了军校,还打败陈炯明,基本上统一了两广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国民党凝聚了主要革命力量B.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C.国民党得到了英美国家支持D.军阀混战提供了发展契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1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清初起;清政府实行的是银钱相辅并行的货币制度,国家财政收支;大宗交易多使用银两,民间商贸多使用制钱。鸦片战争后,货币发行权进一步分散,地方铸币机构遍布全国,民间私铸禁而不绝,大量外国银行发行的钞票流通,银贵钱贱成为普遍现象。庚子事变后,清政府就货币铸造、发行、流通及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确立七钱二分制银元为主币,对新式币制种类、重量、成色等做了具休规定;用铜元取代制钱为辅币,在天津设立国家制币总厂,银元、铜元的铸造权归中央掌管;限制纸币发行;建立近代银行制度,组建大清银行,具有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作用;制定了《银行通行则例》《储蓄银行则例》《殖业银行则例》《银行注册章程》等一系列金融法规。
——摘编自张振鹍《清末十年间的币制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末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末币制改革的影响。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克思赞誉穆罕默德·阿里是“惟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材料二英国旅行家兰恩说:“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可以不被征召入伍。”(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讲究的头巾”喻指什么?我们应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出现材料二中现象的社会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的看法。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中期,在秦国用商鞅变法的同时,齐威王任用了邹忌进行改革。针对齐国上下“百官荒乱”情况,邹忌整顿吏治,“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又坚持“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还大力劝谏齐威王使用奖惩机制,奖赏好官,严罚坏官,结果使“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再是举贤任能,由于邹忌和齐威王重视人才,天下有能力、有影响的人都到齐国去,齐国稷下学宫成为人才集中之地。另外邹忌还改革政府作风,要齐威王开门纳谏,重赏进谏者,使齐国政治清明。以上这些措施,对于后来齐国在马陵大败魏军,夺得小霸主地位有一定的意义。不过,邹忌的改革不是全面的政治经济改革,特别是在经济上触动较小,因而影响也不够深远。——摘编自郑君华、葛实如《中国改革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邹忌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忌改革的影响。14、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讲师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15、(17分)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4分)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2)结合材料二与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8分)
材料三(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3分)
(4)从上述改革的成效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
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他备受奴役;而如今已重获自由。
材料二: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2)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3)财产等级制度能给雅典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为什么?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的重要举措,“以本土之人,司本土之事”,即奉当地酋豪为土司,授以官职,统治和管理当地。元朝统一中国后,鉴于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在贵州遍行土司制度。这些土司在外对朝廷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在土司统治地区,土司占有了统治区内绝大多数的耕地、山林、水源,土民只有零星而贫痔的少量土地,土民只得与土司达成奴役关系,土司享有各种特权,拥有军队,甚至私设监狱和各种规章制度。明代镇压播州杨应龙叛乱后,在原播州宣慰司地分设遵义、平越二军民府,并设置了遵义、桐梓、仁怀等州县,由流官进行管理;土司承袭实行印信号纸之法,作为土司承袭、任职的凭证,其颁发、换给、缴销等,对此朝廷也有明确的规定;明确土司的任务就是执行朝廷规定的纳贡、征收赋税与节制土兵;对土司完纳钱粮、缉捕盗贼、保境安民、出征打仗立军功者给予奖赏、加官进爵。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的重要举措,“以本土之人,司本土之事”,即奉当地酋豪为土司,授以官职,统治和管理当地。元朝统一中国后,鉴于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在贵州遍行土司制度。这些土司在外对朝廷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在土司统治地区,土司占有了统治区内绝大多数的耕地、山林、水源,土民只有零星而贫痔的少量土地,土民只得与土司达成奴役关系,土司享有各种特权,拥有军队,甚至私设监狱和各种规章制度。明代镇压播州杨应龙叛乱后,在原播州宣慰司地分设遵义、平越二军民府,并设置了遵义、桐梓、仁怀等州县,由流官进行管理;土司承袭实行印信号纸之法,作为土司承袭、任职的凭证,其颁发、换给、缴销等,对此朝廷也有明确的规定;明确土司的任务就是执行朝廷规定的纳贡、征收赋税与节制土兵;对土司完纳钱粮、缉捕盗贼、保境安民、出征打仗立军功者给予奖赏、加官进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改土归流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土归流制度的影响。——摘编自王纪鹏《明清时期政府对贵州改土归流策略论析》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4题,共8分)18、【历史一一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雍正登基后;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中央成立了会考府专门负责清查。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并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的影响1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委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2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
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21、请从下面表格列举的改革措施中选择三项;
(1)说明它属于哪项改革(3分);简单解释该项改革措施的内容(3分)。
(2)说明三项改革分别代表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序号。
改革措施。
1
军功爵制。
2
因信称义。
3
解负令。
4
废除包税制。
5
易服装;讲汉话。
6
先定论。
7
设京师大学堂。
8
青苗法。
9
土地赎买。
10
殖产兴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根据材料图示可知和发展教育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按照欧美国家的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推动了文明近代化,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明治政府重视教育,与工业发展无关,排除A。明治政府废藩设郡,废除割据状态,与材料强调明治政府重视教育无关,排除B。材料强调明治政府重视教育,与新闻出版事业无关,排除C。
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弄清楚图示的信息,可知与教育有关;而是抓住材料主旨“被明治政府视为推动近代化关键所在的是”,结合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B【分析】【分析】
【详解】
由材料“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可知;法国实行的是计划指导性经济模式,其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故选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的描述不匹配,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放弃了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排除C;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全球绝大多数政党所采取的政治和经济趋向,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在二战后的调整,学生需要掌握较好的基础知识,对各国经济模式的特征有准确的把握。3、C【分析】【详解】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发生于1805年-19世纪40年代,其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维护封建专制集权,这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果以失败告终,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结束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推迟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和促进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穆罕默德•阿里积极作用的内容,故A、B和D项错误。4、A【分析】【详解】
设立宗教裁判所实质是加强天主教会的专制,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排除④,故排除BCD;英国新贵族剥夺了天主教会的大量财产,卡尔文鼓励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卡尔文创建的宗教组织带有民主化色彩,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故①②③正确,故选A。5、C【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民本身享有的政治权利十分有限,故A项错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贵族寡头政治,分享他们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激进的社会变革,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故C项正确,BD两项的叙述是错误的。6、D【分析】通过漫画中的“超过一半人的同意放逐他,他得离开雅典”可知,这一制度可以“放逐”某人离开雅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指陶片放逐法,故D项正确;A是解除债务奴隶,不是放逐,排除;B是雅典的司法机构,排除;C项是最高行政机构,排除。7、C【分析】【详解】
材料指出“大事奏裁,小事主断”、“知府亦陷膝泥中”,体现出明朝的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员职位较低,但是权力非常重要。材料的论述重点是监察官员为七品官员,但是权力非常重大,排除A;监察官员的主要职能是对官员进行监督,排除B;监察官员为七品官员,但是权力非常重大,C正确;材料未涉及提高行政效率的信息,排除D。8、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朝“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规定非州县不得设市并以市令来管理市,在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规定设务来管理地方市场,说明市的管理有所变化,表明政府市场观念发生变化,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唐到宋,政府对市的管理方面的变化,无法体现地方分裂势力增强,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一直贯彻重农抑商政策,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时期,坊市制度打破了时空限制,而不是坊市制度日益完善,故D选项错误。9、A【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党变得强大是因为国民党与苏联和中共的合作,得到苏联的财力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兴办黄埔军校,故国民党凝聚了主要革命力量,排除C,A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在打败陈炯明,基本上统一两广地区之后,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军阀混战,而是强调国民党的强大主要是凝聚了主要革命力量,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26年的时候,国民党突然变得强大起来,它不仅办起了军校”,结合国共合作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11、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货币发行权进一步分散,地方铸币机构遍布全国,民间私铸禁而不绝,大量外国银行发行的钞票流通,银贵钱贱成为普遍现象。”得出货币发行权分散导致币制混乱;银贵钱贱激化社会矛盾;“清政府实行的是银钱相辅并行的货币制度”后进行改革,得出银钱并用制度无法适应发展需要;“鸦片战争”“庚子事变后”“大量外国银行发行的钞票流通”得出列强的经济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地方铸币机构遍布全国,民间私铸禁而不绝”结合清朝当时的政治状况得出中央集权的弱化。
(2)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币制改革对清朝民间贸易的影响、对国家财政的影响、对缓和社会矛盾、解决币制混乱局面等方面概括。同时也要认识到币制改革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解析】(1)背景:银钱并用制度无法适应发展需要;货币发行权分散导致币制混乱;银贵钱贱激化社会矛盾;列强的经济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中央集权的弱化。
(2)影响:改善了币制混乱局面;有利于民间商贸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危机;加强了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触动了地方利益,改革不彻底,未全面实施。12、略
【分析】【详解】
(1)喻指:“讲究的头巾”是被取代的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应是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理解:由材料可知;马克思对阿里改革是持赞赏态度的,故要从阿里改革的进步性(当时和后世)角度入手分析。从当时看,改革加强了埃及的国力,巩固了中央集权;从后世看,改革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2)原因:由材料“这样可以不被征召入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壮大军事力量和进行对外战争,阿里向埃及人民强征赋役;强制参军,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3)看法: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展开分析。从进步性上考虑,主要是政治上的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经济上的近代化;从局限性上考虑,主要是对外扩展带来的灾难和改革的本质仍未逃出封建性质。【解析】(1)喻指:“讲究的头巾”喻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理解:这句话主要说明阿里具有历史的进步性;通过推行改革,加强了埃及的国力,巩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2)原因:为壮大军事力量和进行对外战争;阿里向埃及人民强征赋役;强制参军,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3)看法:阿里改革一方面在实现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等方面具有历史进步性,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他并未改变埃及社会的性质,其发动的对外战争给埃及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3、略
【分析】【详解】
(1)邹忌改革的背景;可以根据“战国中期,在秦国用商鞅变法的同时,齐威王任用了邹忌进行改革”的时间信息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封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加速;诸侯国兼并激烈、“百家争鸣”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和士阶层崛起等方面来回答。
(2)邹忌改革的影响,根据“大力劝谏齐威王使用奖惩机制,奖赏好官,严罚坏官”可以得出使官吏清廉,政治清明;根据“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可以得出节约了财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根据“天下有能力、有影响的人都到齐国去,齐国稷下学宫成为人才集中之地”可以得出吸引了大批人才,推动了齐国文化教育发展;根据“对于后来齐国在马陵大败魏军,夺得小霸主地位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得出增强了齐国国力。根据“邹忌的改革不是全面的政治经济改革,特别是在经济上触动较小,因而影响也不够深远”可以得出改革主要涉及政治方面,影响有限。【解析】(1)背景:封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加速;诸侯国兼并激烈,各国纷纷加紧变法图强;“百家争鸣”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士阶层崛起。
(2)影响:使官吏清廉,政治清明;节约了财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吸引了大批人才,推动了齐国文化教育发展;增强了齐国国力。但改革主要涉及政治方面,影响有限。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据“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得出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据“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得出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法,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据“服役期3年”并结合所学得出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解析】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法,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15、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抓住题干要求“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可得出颁布“解负令”;推行权力机构改革(或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第二小问特点直接联系教材知识可得出改革具有革命性、中庸性。
(2)心灵紧闭;即保留日本的传统,眼观八方,即向西方学习,结合材料信息和明治维新的措施分别归纳其表现即可,如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3)抓住题干要求“与富商争夺利益”;结合王安石变法在理财方面的措施来归纳,可得出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
(4)启示紧扣材料得出认识;从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中,我们可以得出改革是为了缓和矛盾,解决社会危机;从明治维新中,我们可以得出改革是富强之路;从以上改革中可得出改革一定程度上能解放了生产力,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措施、特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措施;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解析】(1)措施:颁布“解负令”;推行权力机构改革(或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2分)
特点:革命性;中庸性(2分)
(2)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2分)。
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6分)。
(3)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3分)
(4)改革是为了缓和矛盾,解决社会危机;改革是富强之路;改革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其中二点即可)(2分)16、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有关于材料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改革措施问题,可以依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的梭伦改革内容来分析归纳。有关于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需要结合前一问的答案内容来回答,可以依据改革内容一一回答。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梭伦改革的“解负令”,然后依据这个内容来分析归纳即可。
(2)第二问;有关于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的问题,考查的是梭伦改革的相关内容,梭伦改革内容中有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所以根据就是依据财产多少进行划分的。有关于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的问题,其实是考查梭伦这项改革内容的积极意义,所以只要依据这个问题来回答即可。有关于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的问题,很明显是对工商业奴隶主有利,改革前他们是享受不到太多的权利的,但改革后他们的财产多,所以享有的权利也就多。
(3)有关于财产等级制度能给雅典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因为平民财产是少,所以不可能与工商业奴隶与贵族奴隶主享有同等的权利,这种做法是用财产的多少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依据是一种不平等,这即是原因。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走向民主化进程·雅典的民主化改革【解析】(1)解负令梭伦改革中“解负令”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命运(2)财产的多少。打破了贵族靠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
(3)不能。因为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越多,这是一种有条件的平等,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17、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土民只得与土司达成奴役关系;土司享有各种特权,拥有军队,甚至私设监狱和各种规章制度”可归纳出土司侵占土民大量权利,社会矛盾尖锐;根据材料“这些土司在外对朝廷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可归纳出土司只是名义上服从统治,威胁中央集权。特点:根据材料“土司承袭实行印信号纸之法,作为土司承袭;任职的凭证,其颁发、换给、缴销等,对此朝廷也有明确的规定”、“明确土司的任务就是执行朝廷规定的纳贡、征收赋税与节制土兵”可归纳出特征是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领导力,又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管理。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改土归流的影响可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及为后世提供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背景:土司侵占土民大量权利;社会矛盾尖锐;土司只是名义上服从统治,威胁中央集权。
特点: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领导力;又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管理。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为后世民族地区的管理提供借鉴四、简答题(共4题,共8分)18、略
【分析】(1)雍正吏治改革的特点可以从材料中概括:“中央成立了会考府专门负责清查”说明有专门的机构负责;“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脏银”等表明措施比较严厉;“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表明把惩治贪官与树立楷模相结合;“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中提到采用密折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根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吏治改革的作用。积极方面来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确实打击了一批贪官;使吏治相对清廉;而吏治的清廉又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从而起到巩固封建政权的作用。但是消极作用也比较明显: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单靠皇帝一人的热心,不能从制度上去防止腐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
点睛:从材料中基本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图版(北京)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主要的气候类型》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听课评课记录3
- 2025年高性能铁氧体一次料合作协议书
-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听课评课记录3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听课评课记录
-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自然特征与农业》听课评课记录1
- 五年级数学下册听评课记录《第4单元 3分数的基本性质》人教版
-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水资源》听课评课记录1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听评课记录1
-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听评课记录:第80讲期中期末串讲
- 高校体育课程中水上运动的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 GB 12710-2024焦化安全规范
- 中石化高级职称英语考试
-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水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气流粉碎机课件
- 梁若瑜著-十二宫六七二象书增注版
- SJG 74-2020 深圳市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高清现行
- 2017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矿山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
- 铁路乘车证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