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7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题文】在中国民族大家庭里,民族融合是主流,下面关于民族交往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唐朝时,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B.宋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明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2、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3、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著作是()A.《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4、唐蕃“和同为一家”反映的事实是A.唐朝在西域设置管辖机构B.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C.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5、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够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包括()①国家统一②生产技术得到改进。

③商业发展繁荣④社会相对安定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③④6、晓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由此他回忆起哪一历史事件?()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7、隋朝时,商人李三要去都城进货,他可能去的是:A.建康B.涿郡C.江都D.大兴8、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C.蚩尤的部落联盟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黄巢起义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______(判断对错)10、应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治--______11、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______和______。12、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科、________________。其中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的通史巨著,这部书叙述了从战国到____的历史。14、观察西周分封图;并在图中填出字母代号:

A:镐京B:洛邑。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元朝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用麻布作衣被的原料。16、唐朝诗人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因此享有“诗圣”美誉。。A.正确B.错误17、毛泽东有诗词写道: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等。()

18、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丞相秦桧。[]

19、汉武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20、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______(判断对错)21、秦始皇与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帝王,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大一统的象征。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3题,共6分)22、连线题(4分)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晋文公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孙膑23、21、连线政权名称建立者民族名北宋阿骨打契丹辽元昊党项隋赵匡胤汉金杨坚汉夏阿保机女真24、连线题(4分)(1)唐太宗a.开设武举和殿试(2)武则天b.扩充国学规模(3)吴道子c.《步辇图》(4)阎立本d.《送子天王图》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1题,共2分)25、如果让你为孔子树碑立传,你将如何介绍孔子呢?(简要介绍即可)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4题,共28分)26、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材料二:《国大百科全书》所说的;“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里也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习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这种考试制度是什么?

(2)它正式形成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3)唐朝时这种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科目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什么?这两科考试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要想通过考试做官,应该参加什么科的考试?27、读图分析题。

下图为西周等级示意图:

看图请回答:

(1)此图是西周什么制度的反映?

(2)图中最高一层是什么人?下面依次是什么人?

(3)图中第二层人从周天子手中得到了什么东西?同时他们向天子尽什么义务?

(4)图中最底下的一层是什么人?他们的处境怎么样?28、列举两汉时期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的名称。29、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典型部落和它们种植的农作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此题考查的是古代我国各个朝代民族交往的史实,属基础题。我们可以用排除法:A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是“唐太宗”不是“唐玄宗”;B是“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回族”不是宋朝;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故C“明朝时”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选择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解析】【答案】D2、B【分析】【分析】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661年。历史意义: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3、A【分析】【分析】《天工开物》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选A。【点评】考查《天工开物》4、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唐朝的民族关系可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故选B项。考点: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解析】【答案】B5、A【分析】本题考察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①②④都符合,汉朝重农抑商,③不符合,因此选A。【点评】关键掌握重农抑商的政策。6、C【分析】周文王死后;继位的儿子武王,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他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故选C.

本题考查牧野之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解析】【答案】C7、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都城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隋文帝建国隋朝,定都大兴(今西安)。隋文帝杨坚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于开皇二年(582年)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址建造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所以ABC不正确,故选D。【解析】D8、D【分析】略【解析】D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略

【分析】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解析】×10、略

【分析】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天平。主张应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治的是老子。

故答案为:

老子。

本题考查了老子。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解析】老子11、略

【分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的科目很多,以进士科和明经科为最重要.

故答案为:

明经科和进士科.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点.

本题以唐朝科举制度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科举制度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进士科;明经科12、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科、明经科。其中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状元。【解析】【答案】明经科;状元13、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故本题填编年体;五代​。【解析】编年体;五代14、略

【分析】

本题以西周分封制图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建立和东周建立的知识.

本题以西周分封制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建立和东周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镐京在今陕西西安;因此西周分封制图最下边的方框填A.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因此西周分封制图中间的方框填B.

故答案为:

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社会生活。元朝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用棉布作衣被的原料。【解析】【答案】错16、×【分析】本题考查李白的相关知识。李白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像《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人们称他为“诗仙”。题干说法错误,故选B。

【解析】B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吉思汗的相关知识点。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忽必烈结尾后,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18、√【分析】本题考查岳飞抗金。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南宋军民英勇抗击金军,曾经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但最终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岳飞死后,人们将岳飞埋葬于西子湖畔,人们并在坟前塑造了秦桧等人的铜像。所以,本题的诗句“佞臣”指丞相秦桧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19、×【分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最终开通了丝绸之路,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从此日趋频繁。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的认识。20、√【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解析】√21、√【分析】经过战国时期的激烈角逐;公元前221年秦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废分封,立郡县,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所以题干描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建立的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

本题在树立掌握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大检查上作答。【解析】√四、连线题(共3题,共6分)2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退避三舍”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有关,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爆发城濮之战,最终晋国打败了楚国,是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纸上谈兵”与长平之战有关,说的是赵括;“卧薪尝胆”与吴越争霸有关,说的越王勾践;桂陵之战是发生在围魏救赵之时,著名的军事家是孙膑。考点:战国时期与战争有关的成语。【解析】【答案】退避三舍城濮之战晋文公;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孙膑;纸上谈兵长平之战赵括;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勾践。23、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各个政权建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出身于汉族军事贵族集团)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960年,北宋由宋太祖赵匡胤(汉族人)建立,定都开封;辽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立,都城在上京;西夏是党项族首领元昊于1038年建立,都城在兴庆;受辽压迫的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起兵抗辽,并于1115年在会宁称帝,国号金。【解析】北宋-赵匡胤-汉辽-阿保机-契丹隋-杨坚-汉金-阿骨打-女真夏-元昊-党项24、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科举制在隋朝创立,在唐朝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2)武则天亲自面试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这是殿试。他让各州每年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称为武举。(3)《送子天王图》是吴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图》此图描绘了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起伏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到天神庙礼拜诸神的故事。该图是全画中最精彩的两部分,第一幅图为原画第一段,描写天王召见送子之神。天王端坐中间,庄严肃穆;第二图为原画的最后一段,表现净饭王抱子谒神,摩耶夫人及其侍从紧随其后,迎面则是仓皇跪迎的天神。(4)《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考点:本题考查唐朝的教育文化。【解析】【答案】(1)唐太宗——(b)(2)武则天——(a)(3)吴道子——(d)(4)阎立本——(c)五、材料题(共1题,共2分)25、(1)由材料“厩焚.子曰:伤人乎;不问马.”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2)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学习中我们要养成老老实实的态度,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会或不明白的问题等.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催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故答案为:

(1)孔子“仁”的思想家;“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答案符合题意,合理正确即可.)

(2)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举例:我们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会或不明白的问题等.

(3)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分析】

(1)本题以《论语》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思想成就的知识.

(2)本题以《论语》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教育成就的知识.

(3)本题以孔子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历史贡献成就的知识.

本题以《论语》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历史贡献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小题1】(1)由材料“厩焚.子曰:伤人乎;不问马.”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2)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学习中我们要养成老老实实的态度,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会或不明白的问题等.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催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故答案为:

(1)孔子“仁”的思想家;“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答案符合题意,合理正确即可.)

(2)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举例:我们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会或不明白的问题等.

(3)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小题2】【小题3】六、简答题(共4题,共28分)26、略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的时期.

(3)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中最重要的两科;考试的内容及要想通过考试做官;应该参加的考试科目.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解析】(1)由材料一“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材料二“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和材料三“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习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可知,这种考试制度是科举制.

(2)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

(3)唐朝时这种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科目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如果要想通过考试做官,应该参加进士科的考试.

故答案为:

(1)科举制.

(2)隋朝;隋炀帝.

(3)进士科、明经科;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进士科.27、(1)分封制。

(2)最高一层是天子。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3)诸侯从天子手中得到土地和人民。同时要向天子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随从天子作战的义务。

(4)最低层为奴隶。他们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命运十分悲惨。【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具体情况。根据西周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又将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士。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士。士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他们像金字塔一样,压在广大的平民和奴隶身上。据此可知,图上各层人物依次是:国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3)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中的权利与义务。西周实行分封制;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因此,这是一种有偿分封,即诸侯从天子手中得到土地和人民,同时要服从天子命令,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从天子作战的义务。

(4)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奴隶的悲惨生活。根据西周分封制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