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12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大国插手中东事务造成中东地区矛盾复杂。大国插手中东事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矛盾的复杂性B.联合国的决议C.宗教矛盾尖锐D.对石油资源的争夺2、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B.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C.《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D.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3、1950年底,新中国关于美国的出版书籍转向揭露美国的战争行径,如《基地与美国》《世界主义﹣﹣美国战贩的工具》《战犯狂想曲》等。出版这些书籍的直接背景是A.“独自自主”外交政策的确立B.美国越过“三八线”扩大侵朝战争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有学者认为,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一战成立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主要指这两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的成立()A.使世界得到了永久的和平B.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C.有效遏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D.使世界各国完全得到保障5、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一帆风顺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恢复重建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关于国际联盟作用的漫画:

——转引自香港教育图书出版公司《会考世界历史》

材料二国联的使命是维护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此说国联是“强盗的联盟”是非常适当的。但是,自德;意、日法西斯出现,国联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虽然联盟对抵制法西斯对外扩张不力,甚至纵容侵略者,但国联也进行了抵制侵略和维护和平的尝试。如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为侵略行为,伪满洲国是非法的;国联发起的裁军运动实际上延缓了德国的扩军速度,对意大利的制裁是国联反法西斯的重要行动。

——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

请回答:

(1)漫画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根据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国际联盟的作用。7、材料二战后,以美、苏两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对抗局面。因为印度支那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美国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1950年4月24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4号文件《美国对于印支的立场》,该文件认为,在中国军队已经推进到印支边界的情况下,法国军队和当地部队的联合将难以成功的遏制,因而美国的援助是基本的;“失掉”印度支那无疑将导致东南亚的“丧失”。长期以来,西方以非常矛盾的心态看待中国,因而中国集“富庶与贫瘠、发达与落后、聪慧与愚笨、美丽与丑陋、强大与虚弱、诚实与狡诈”这些互相对立的特性于一身。越南战争不仅对美国的社会和政治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克松政府为了摆脱越战,对美国的军事部署、外交政策进行调整。——摘编自苗岩春《试析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原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和平解决争端。1982,年7月,安理会敦促交战双方停火撤军,并派遣观察团进行监督。1983年5月,联合国派特派团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1984年3月,又派出调查团前往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撤军、交换战俘及和平解决冲突,并决定首次引用联合国宪章第39、40条的规定,即如.有一方拒绝执行,安理会将“开会审议确保决议获得遵守的进一步措施”。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在各方压力下,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拉受序题圆谜议。8月20日,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在调停两伊战争中的作用。9、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10、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1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0月2日德军展开“台风行动”.以求在冬季来临前完成攻占莫斯科的目标,希特勒认为这个城市的陷落将在短时间内导致苏联的全面崩溃。紧急形势下,莫斯科人民在3天内动员起来,12万人组成民兵和巷战小组,约45万人参加了修筑防御工事,之三以上是妇女。为强化红军抵抗的决心和提高人民的士气,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传统阅兵仪式,斯大林等领导人检阅了经过红场列宁墓前直接开赴前线的部队。由于苏联军民的奋勇抗击,加上德军原来以为在冬季来临前就可以打败苏联,没有御寒装备,当严寒到来时,德军冻伤人数超过了战斗伤亡人数。苏军抓住战机大举反攻。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摆在希特勒面前的只能是一场持久的两线作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0月2日德军展开“台风行动”.以求在冬季来临前完成攻占莫斯科的目标,希特勒认为这个城市的陷落将在短时间内导致苏联的全面崩溃。紧急形势下,莫斯科人民在3天内动员起来,12万人组成民兵和巷战小组,约45万人参加了修筑防御工事,之三以上是妇女。为强化红军抵抗的决心和提高人民的士气,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传统阅兵仪式,斯大林等领导人检阅了经过红场列宁墓前直接开赴前线的部队。由于苏联军民的奋勇抗击,加上德军原来以为在冬季来临前就可以打败苏联,没有御寒装备,当严寒到来时,德军冻伤人数超过了战斗伤亡人数。苏军抓住战机大举反攻。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摆在希特勒面前的只能是一场持久的两线作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重大意义。12、【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打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式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打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式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1991年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念》,对北约的军事战略做出重大调整,放弃“前沿防御战略”,从过去主要对付苏联转向“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灵活反应战略”,削减核武器,但仍将保持一定的核威摄力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约组织建立的宗旨,且概括其九十年代战略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主要原因。冷战后不久,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相敲响了北约的大门,申请正式加入北的,出现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193年3月,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吸纳为会员。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爱沙尼、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七国,成为北约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该组织的成员国也由先前的19个增加到26个。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同意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达到28个。北约东扩是冷战后国际政治军事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势必会对北约自身及各成员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将对全球安全格局尤其是欧洲安全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海湾地区因其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而成为现代世界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之一。美苏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都试图利用该地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战争的爆发、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阿拉伯的变化等国际事件引发了地区持续动荡。为了应对复杂的区域和国际形势变化,海湾地区因其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而成为现代世界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之一。美苏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都试图利用该地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战争的爆发、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阿拉伯的变化等国际事件引发了地区持续动荡。为了应对复杂的区域和国际形势变化,1981年,由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和沙特六国联合成立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旨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加强地区防务和安全合作。在两伊战争中,支持国际组织开展调解,积极呼吁和平解决争端。在海湾战争中,敦促伊拉克军队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支持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行动,有力保护了科威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合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合会成立的意义。——摘编自安阳《海湾合作委员会处理地区危机的方式与作用》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4、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6分)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国插手中东地区事务主要是为了控制这一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的复杂局面有利于大国实现这一目的,所以D正确;ABC不是主要原因,所以ABC错误。2、B【分析】【详解】

国际联盟成为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对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虽然承认日本是侵略行为,但不对日本采取任何制裁措施,故A项错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于1996年9月10日通过,此时苏联已解体,美苏争霸格局已结束,故C项错误;从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经联合国授权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来看,北约不可能维护欧洲和平,故D项错误。根据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有权采取维和行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由此可知,只有B项正确。3、B【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1950年底,新中国关于美国的出版书籍转向揭露美国的战争行径”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美国侵略朝鲜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其背景是美国越过“三八线”扩大侵朝战争,故B项正确。A项是1949年,排除。C项是1953年,排除。D项是1971年,排除。4、B【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国联和联合国的认识与理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本世纪以来对国际关系影响深刻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这两个组织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永久的和平”的说法明显错误,二战的爆发即是鲜明的例子,排除;C项“有效遏制”的说法明显错误,二战的爆发即是鲜明的例子,排除;D项“完全得到保障”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国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联合国5、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民主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体现了“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不是一帆风顺的,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选举手段和方式,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复重建,排除;D项,依法治国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6、略

【分析】第(1)问;由漫画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该漫画表现的主题是脆弱的国际联盟。“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国联内部矛盾重重;国际主要力量的对比发生新变化,必然引起国联内部结构的变化;美国没有加入,严重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等角度回答。

第(2)问,“作用”,由材料信息“国联的使命是维护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此说国联是“强盗的联盟”是非常适当的虽然联盟对抵制法西斯对外扩张不力,甚至纵容侵略者,但国联也进行了抵制侵略和维护和平的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前期主要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等大国维护殖民利益和霸权地位的工具;后期进行了一些维护和平、抵制侵略的斗争,但由于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加之世界主要政治势力矛盾重重,没有协调行动,国际联盟没能制止法西斯侵略。国际联盟后期总的来说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解析】(1)主题:脆弱的国际联盟。(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国联内部矛盾重重;国际主要力量的对比发生新变化;必然引起国联内部结构的变化;美国没有加入,严重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

(2)国际联盟的作用前后有所变化:前期主要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等大国维护殖民利益和霸权地位的工具;后期进行了一些维护和平、抵制侵略的斗争,但由于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加之世界主要政治势力矛盾重重,没有协调行动,国际联盟没能制止法西斯侵略。国际联盟后期总的来说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7、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可得出印度支那特殊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根据材料“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可得出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并且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是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尼克松政府为了摆脱越战,对美国的军事部署、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可得出越南战争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调整与中国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为支持越南战争,美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美国的经济负担,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战略政策,实行战略收缩;越南战争对美国影响还体现了美苏冷战对峙中,越南战争泥潭使美国处于劣势。【解析】(1)原因:印度支那特殊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对共产主义的恐惧;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

(2)影响:消耗了美国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经济负担;调整对外政策,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实行战略收缩,战后美攻苏守的形势发生变化。8、略

【分析】【详解】

(1)由材料“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可知,其背景为此前多次调解无效;由材料“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并结合所学可知,在598号决议通过前,两伊战争的交战双方损耗巨大,伤亡惨重;由材料“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可知,其背景为战争影响到非交战国,造成地区局势动荡;由材料“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可归纳为美苏介入使战争形势更为复杂。

(2)由材料“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可知,联合国在解决两伊争端,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材料中联合国多次呼吁停战失败的经历可知,联合国的调停作用是有限的,缺乏足够约束力。【解析】(1)此前多次调解无效;交战双方损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影响到非交战国,造成地区局势动荡;美苏介入使战争形势更为复杂。

(2)解决两伊争端,积极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调停作用有限,缺乏足够约束力。9、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比较分析能力。读懂材料中凯恩斯对凡尔寒和约给德国带来的恶劣经济后果的强烈抨击,得出凯恩斯的主张和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在方式和目的上的不同(通过有限赔款利于德国恢夏;通过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

第(2)问;应该赔款,即是认定战争责任的体现;不能过度赔款,则是从过去;将来和整体等角度考虑问题,并结合材料中的“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来分析概括。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对于德国赔偿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解析】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已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1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为国家而战”到“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再到“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原因就是持久的战争对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

(2)首先认识到的就是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的时候,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于塞尔维亚人民而言,战争就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它改变不了整个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解析】(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11、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希特勒认为这个城市的陷落将在短时间内导致苏联的全面崩溃”可知体现的是希特勒的战略部署和准备失误;根据材料“莫斯科人民在3天内动员起来;12万人组成民兵和巷战小组,约45万人参加了修筑防御工事”可知体现的是苏联人民的英勇抵抗;根据材料“斯大林等领导人检阅了经过红场列宁墓前直接开赴前线的部队”可知体现的是苏联领导人指挥得当;根据材料“当严寒到来时,德军冻伤人数超过了战斗伤亡人数”可知体现的是寒冷天气的帮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需要从德军闪电战的破产、德军面临着两线作战的窘境、提高士气、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方面思考。【解析】(1)原因:希特勒的战略部署和准备失误;苏联人民的英勇抵抗;莫斯科人民同仇敌忾;苏联领导人指挥得当;寒冷天气的助攻;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优势。

(2)意义: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德军面临着两线作战的窘境;苏联保卫了首都,提高了士气;使欧洲看到了苏联的实力并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2、略

【分析】【详解】

(1)宗旨:根据材料“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概括得出。变化:根据材料“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结合90年代的国际形势概括回答。

(2)原因:根据材料“冷战后不久”“出现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势必会对北约自身及各成员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等信息,结合冷战后的国际局势,结合美国维护其霸权地位的需求、欧洲地区及东欧诸国的利益需求概括原因。【解析】(1)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

变化:放弃“前沿防御战略”;采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

(2)主要原因:①苏联解体、华约的解散,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②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极力主张北约东扩。美国力主吸引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加强自己在联盟内的地位,起到牵制欧洲联盟并向该地区施加影响的作用。此外,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避免俄罗斯再次对西方构成威胁。③欧洲地区利益驱使北约东扩。冷战的结束也意味着欧洲分裂的结束,以法国为主的西欧国家不再一味顺从美国的意志,力图增强自主权,由自己主宰欧洲的命运,竞相吸收东欧国家加盟,试图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加强欧洲的力量,从而达到排挤美国的目的。④东欧各国自己也强烈要求加入北约。东欧国家自己没有能使其免遭军事威胁和外部入侵的有效组织,为了确保自身的独立与安全,开始主动求助于北约,希望得到北约确实的安全保障。13、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海湾地区因其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而成为现代世界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之一。”可推出海湾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根据材料“美苏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都试图利用该地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推出冷战时期美苏对海湾地区的争夺;根据材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战争的爆发、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阿拉伯的变化等国际事件引发了地区持续动荡。”可推出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2)意义:根据材料“为了应对复杂的区域和国际形势变化”“旨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加强地区防务和安全合作。”可推出有利于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根据材料“在两伊战争中,支持国际组织开展调解,积极呼吁和平解决争端。”可推出推动了地区争端的和平解决;根据材料“在海湾战争中,敦促伊拉克军队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支持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行动,有力保护了科威特。”可推出维护了海湾地区国家的利益。【解析】(1)背景:海湾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冷战时期美苏对海湾地区的争夺;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2)意义:有利于地区安全与稳定;推动了地区争端的和平解决;维护了海湾地区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对峙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之出现波动。【解析】观点: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挫折。

论证:17—18世纪;殖民战争频繁,从三次英荷战争到英法战争,国际贸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顿。1914—1945年,爆发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对峙,全球化受阻。

结论:近代以来,世界战争、经济危机和冷战对峙使全球化不断受挫。15、略

【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