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与专项练习 《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与专项练习 《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与专项练习 《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与专项练习 《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与专项练习 《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

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一、知识点汇总

《拟行路难・其四》知识点

1、课文详解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哪躅不敢言。

译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2、课下注释:

“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侄人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跳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那躅(zhizhii):徘徊不前。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断绝:停止

3,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

愿望,表现出了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了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

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4,赏析:

这首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

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

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从作者的表达情感

方式来说,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评论此诗说:“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无限。”

清代沈德潜评价说:"妙在不曾说破。”准确地指明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伴随感情曲折婉转的流露,五言,

七言诗句错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韵脚由“流”,“愁”到“难”,“言”的灵活变换,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

全诗起伏跌宕的气势格调。

《客至》知识点

1、课文详解

客至〔唐代〕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阳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

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2,课下注释

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

舍:指家。

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旧酷: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3,创作背景

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

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

访时作了这首诗。

4,赏析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

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

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

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

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

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登快阁》知识点

1,课文详解

登快阁〔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2,课下注释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

作者任泰和令时。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了却:完成。

东西:东边和西边。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倚:倚靠

落木:落叶

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白眼指露出眼白,

表示轻蔑。聊:姑且。

弄:演奏

与白鸥盟: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3,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

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

4,赏析

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

笔力雄健的特点。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

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

中肯察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

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临安春雨初霁》知识点

1,课文详解

临安春雨初霁〔宋代〕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2,课下注释

霁(ji):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这里指当时的京城临安。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a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茶中的精品。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3,创作背景

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春天,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

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4,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

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在几乎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贯的豪情。《书愤》在

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自己悲壮一生的总结。“早岁那知世事艰”,却终有胆量说“千载谁堪伯仲间",把一

生留给历史公断。《临安春雨初霁》,《书愤》的比较可以显现出诗人感情思想的一个短时期的反复。陆游

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

表达于诗文,终于又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官。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

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

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

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

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二,专项练习

B.疏直上,耿精忠亦叛甫:刚刚

C.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建贼垒薄:轻视

D.乃道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诣:到,造访

2.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中“放翁”指的是陆游的号。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他清淡,婉丽的诗

风。

阅卷人二,问答题

得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诗,简析“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哪躅不敢言。

阅卷人

得分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0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脚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踝蹬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③且直!

【注】①鲍照:南朝宋文学家。②踝蹑(diexie):小步行走。③孤:指“孤门细族”,也就是“寒门庶

族”。

(1).下列对两首诗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为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拟行路难》是作者模仿乐府《行路难》

而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

B.《拟行路难》(其四)选自《鲍参军集注》,“参军”是官职名。同样以官职来命名的作品集还有《王

右丞集》《杜工部集》等。

C.《拟行路难》(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宽”一句,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用酒来宽慰

自己,消愁解闷。

D.《拟行路难》(其四)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交错,构建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欲说

还休之感。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中,开头两句通过泻水于地,水流向四方的日常现象,喻指人在世间,走向各异。

B.《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酌酒自宽,举杯断歌,由此可知此前他借悲怆的《行路难》抒发内心愁

绪。

C.《拟行路难》(其六)中,开头通过写诗人难以进食来表现其心绪难平,一个倍受压抑的形象跃然纸上。

D.《拟行路难》(其六)中,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

(3).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咏叹人生的抒情诗。以上两首诗中,引发诗人叹息之情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并

且从中任选一首,简要分析其在抒情上的一波三折。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失望,并透露出对客居京华的懊悔。

B.颔联是传诵名句,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江南农村的早春景色,诗境优美,韵味隽永。

C.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D.“客京华”“听春雨”“晴窗”“清明”等字样都紧扣了诗题“临安春雨初霁”。

(2)请简要概括末句“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6.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1>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⑵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临安春雨初霁⑶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1)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2)黄华:菊花。(3)

淳熙十三年(1186),已六十二岁的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到临安听候召见时,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风发上生”不仅有秋风萧萧之意,还有年华逝去,白发生出的形象感,蕴含了诗人落寞伤感的情怀。

B.《病后登快哉亭》一诗以斜阳,暮鸦,衰草,秋风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

C.《临安春雨初弊》颈联写陆游客居京华,以写草书和品茶作为消遣,主要表达其闲适自得的心境。

D.贺诗联与联之间写景和抒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自然,陆诗尾联抒发的情感与首联呼应,有自我解嘲之味。

(2).贺诗首联和陆诗颔联运用了什么相同的艺术手法?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雄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千。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粉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

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B.《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

益见两人交情之浓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老友来访的万

分喜悦。

D.《宾至》诗题虽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自己。

(2).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维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诗人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C.颈联实写待客之景,由于地处偏僻,家境贫寒,宴席并不丰盛,主人拿出陈年好酒,盛情招待,但仍有歉疚

之情。

D.尾联笔意一转,写邀邻翁助兴这一细节,令人想到了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真率纯朴的自

然之乐。

(2)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风格浅切平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风格。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写诗人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欣赏晚景,自嘲之中又有如释重负之感。

B.第五句使用了伯牙绝弦的典故,用佳人指代君王,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

C.“与白鸥盟”,这是说与白鸥定盟,表示自己决意归隐江湖,而不存世俗机心。

D.“倚”“横”本是极其平常之字,但经过诗人的运化,都能平中见奇,生动形象。

(2).清代诗人查慎行评价此诗”三四句极似杜家气象”。请结合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加以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依栏游赏之景。

B.接下来,诗人用树,山,天,江,月意象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

C.颈联用典,由写景到抒情,感慨知音难觅,唯美酒相伴,聊以解烦忧。

D.诗人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结成同盟,乘风破浪面对现实。

(2).这首诗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1.古代诗歌阅读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自叙

(唐)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黄诗颔联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登高所见的秋景,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清澈的江水在月光

的辉映下像一道白练。

B.黄诗尾联以景结情,流露出辞官还乡,回归自然的愿望,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

之感”,意味隽永。

C.杜诗首联概述诗人的境遇和处世态度,“酒瓮琴书伴病身”形象逼真地勾画出一个当时封建社会中失

意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

D.杜诗以议论为主,直中见曲,议论同形象相结合,又饱含着浓郁的感情,字字句句沛然从肺腑中流出,充

满悲切和激情。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I.【答案】c

【解析】应为“靠近”义。与“日薄西山”中的薄意义相同。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2.【答案】A

【解析】A.“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错误,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应为“《长恨歌》《琵琶行》"。白

居易的《新乐府》是具有讽刺意义的组诗。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卷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卷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

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3.【答案】这句诗是诗人情感的大转折,由情感的克制到情感的奔涌,把下句的情感推向高潮,为抒发诗人悲

愤,无奈之情做铺垫。(意思对即可)

【解析】要注意题目的分析。题干要求简析诗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本题的解答应

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和诗句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作用的解答则主要是结构

这一方面的。

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

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

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4.【答案】

(1).C

(2).D

(3).①出身寒门,地位低微,有才难施,仕途坎坷。(任选一首)①(其四)先以水流各向喻贵贱穷达不同,

寄哀叹于其中,又言人生有命,不必哀叹,似自宽之语,最后以反问来强化自己心非木石,从而来表达“吞声不

敢言”的“有感”,在无声处更见深切的悲愤。②(其六)先于拔剑击柱中直抒哀叹一一人生苦短,有志难

展,又于悲情中强作欢乐,在无奈中回归家庭平静生活,最后表面自嘲,实则将个人失意升华到控诉时世不公

的高度,迸发出满腔愁怨与愤懑。

其四译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

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

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其六译文:

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大丈夫一辈子有多长时间,

怎么能像蝴蝶六足落地时一样垂下翅膀。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休养生息。早上出家门与家人道别,

傍晚回家依然在亲人身边。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生活得贫贱,

更何况像我这样的人,清高又正直。

(1).C.“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错误,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李白是唐朝,鲍照不可能化用李白

的诗句。故选C。

(2).D.“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错误,最后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

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作者人生真意是企求伸展抱负。故选D。

(3).共同原因: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运用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

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不同处境下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

第决定的。因此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5.【答案】

(1)B

(2)①京都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②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

态度,③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1)B.不是“江南农村”,应是江南市镇,不是“早春”,应是暮春。

(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句意: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

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

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

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这两句诗。

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

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

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麒,想

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因此,诗歌末句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

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6.【答案】

(1).C

(2).均为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贺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秋日乡思图景。以“雨霁”“蝉鸣”“征尘”“归

路”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清新幽静的意境,淋了雨的净蝉在树上得意鸣叫,经雨之路,尘土不扬,归家之路清

晰可见,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以乐景反衬哀情,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

陆诗颔联描绘了一幅美艳灿烂的春日图景。

写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

们春已深了。夜晚耳朵里满是淅淅沥沥的春雨声,雨后天晴白日里则是时远时近的卖花声,视觉所见的除了

幽深邈远的小巷,这是箱荡宜人的春日美景,多么优美动人生机勃勃,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绵绵春雨中一

夜未眠是因为如愁人的思绪,国事家愁,思乡怀友,耐人寻味。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临安春雨初弊》颈联写陆游客居京华,以写

草书和品茶作为消遣,主要表达其闲适自得的心境”错。并非闲适自得,而是国事家愁怀乡念友。颈联写草

书和品茶作为消遣,这是百无聊赖中的选择。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

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

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得能力。贺诗首联借景抒情,“经雨清蝉得意鸣,

征尘断处见归程”,意思是说淋了雨的净蝉在树上得意鸣叫,经雨之路,尘土不扬,归家之路清晰可见。以鸣

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李商隐有闻蝉而发“薄宦梗(木偶)犹泛,故园芜己平”之感慨,贺铸与之发生了

共鸣,同时还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陆诗颔联情景交融,“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意

思是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颔联点出“诗眼”,也是

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

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

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

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

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

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

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7.【答案】

(1).C

(2).《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欢快热烈,

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

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

(1).C.“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老友来访的万分喜悦”错误,“再拜”可见客人有一定的身份,但一个“难”

字表现出诗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故答案为:C。

(2).《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

将他唤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

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朋友的到来,作者极为热情,非常高兴。《宾至》中,“不嫌野外无借给,乘兴还来看

药栏”意思是: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诗人

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

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再结合前文“老病人扶再拜难”“漫劳车马驻江干”可知,

诗人品性高洁,对前来的贵宾敬而远之。

8.【答案】

(1)C

(2)本诗风格浅切平易。①选取春水群鸥等意象组成极富情趣的生活场景,“肯与”,“呼取”俗语的运用,

语势流畅,浅显易懂,②诗歌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

调。

(1)C.“陈年好酒”说法错误,“旧酷”指味薄的隔年陈酒。故选C。

(2)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飨”“兼味”“樽酒”之外,其余语

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主要选取春水群鸥等意象组成极富情趣的生活场景,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

“呼取”的运用,足当“戏效元白体”之评。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诗人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

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

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