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相关特征与结构_第1页
2025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相关特征与结构_第2页
2025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相关特征与结构_第3页
2025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相关特征与结构_第4页
2025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相关特征与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6讲群落的相关特征与结构

【课标内容】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实

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考点1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

考点落实

知识1群落的概念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强调该区域中全部生物,包括

全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深度指津

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

机整体。如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

它们不能构成群落。

知识2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一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

⑴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生富

⑵在群落中,有些物种数量很多,对其他物种影响很大,往往占据优势;有些物种

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影响不大,不占优势。

⑶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一固定不变一的。

知识3种间关系

1.类型

正相互作用{互利共生

类原始合作

型一种间竞争

负相互作用一一捕食

一寄生

2.概念、实例(连线)

①捕食\产.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蛔虫和人

\/在一起,相互依存,彼\

\/此有利7

②种间△乙b.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卜n.根瘤菌和

竞争X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大豆

\等而相互排斥Y

③寄生J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一仁in.鹰和鼠

、为食A

④互利/\d.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牛和羊;

共生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农作物

体内或体表,摄取宿主的与杂草

养分以维持生活

⑤原始——e.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一V.海葵与

合作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寄居蟹

自也能独立生活

概念思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荷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7)

(2)海拔越高,植物物种丰富度越高。(x)

提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植物物种丰富度越低。

⑶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蓝细菌数量属于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的生物防治。(7)

(4)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争夺空间、资源等属于种内竞争。(x)

2.下图1、2为群落中的四种种间关系相关图示,图中的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

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

个体数

个体数

时间o时间

①③

图1种间关系的数量关系曲线图

图2种间营养关系模式图

(1)图1、图2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的是②和是,若A、B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

则如图1中甲所示,若生存能力相当则如乙所示。

⑵图1、图2中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①和a。两者在数量上会出现“同生共死”的

同步性变化。

(3)细菌和噬菌体的营养关系属于图2中b。

(4)图1、图2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③和e,A、B在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其中捕食者是B。

典题说法

考向种间关系的判断

顾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

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D)

蝌蚪存活率/%

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

甲乙丙

1087740

22583025

34423211

48203710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解析: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蝌蚪存活率升高,说明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三种蝌蚪由于有

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

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

娈式(2023•扬州中学)某地棉田中发现了棉铃虫,它们取食棉花的花蕾、叶等。在引入

某种蜘蛛后,棉铃虫和蜘蛛的种群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能合理解释这两种生物种群数

量变化的是(B)

A.棉田中蜘蛛的种群数量快速增加,则两个种群是互利共生关系

B.引入蜘蛛后,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两个种群是捕食关系

C.施用杀虫剂后,蜘蛛和棉铃虫的种群数量都减少,则两个种群是竞争关系

D.引入蜘蛛后,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先减后增,则两个种群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棉田中蜘蛛的数量快速增加,是因为食物充足而进行的大量繁殖,两个种群是捕

食关系,A错误;引入蜘蛛后,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两个种群是捕食关系,B正

确;施用杀虫剂后,棉铃虫的数量减少,蜘蛛由于食物减少,数量也会减少,两者之间

不是竞争关系,C错误;引入蜘蛛后,棉铃虫的数量减少,蜘蛛由于食物来源不足而数

目减少,当捕食者减少后,棉铃虫数量又增加,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D错误。

考点2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和生态位

知识1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一,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

间结构。

2.类型

系在垂直方向上呈明显的②上上_现象

①垂直(地上:③光照、温度等

影响因素(植物地下:水分、无机盐等

空-结构t

间(图1、2)1动物:栖息空间和④食物

一表现一》在水平方向上呈⑥镶嵌分布

⑤水平

结构影响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⑦湿度和

(图3)-------*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

长特点及人与动物的影响

「高

高.乔木层

度对应灌木层

〔低草本层

环境因素生态因素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

图1

(浅

对应

水%

I深

环境因素生态因素海洋中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

图2

3.空间结构形成原因与意义

⑴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⑵意义: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一。

深度指津

(1)“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箭竹是种群,不具

有群落的空间结构。

(2)农田生物群落中即使农作物长得很整齐,但是该群落仍然有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仍然有苔解、小草和农作物等分层现象。

知识2群落的季节性

1.生物群落的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季节性的交替而发生变

化。群落在不同季节,.物种组成一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2.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夕卜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

律的变化。

知识3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

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研究某种生物生态位时,要注意的问题

(1)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

系等。

⑵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

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一,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一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疑释惑

对生态位的理解

⑴生态位不只是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所处

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⑵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

①生态位越近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强。

②结果:a.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b.生态位发生分化,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共

存下来。c.出现优势物种。

⑶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II

概念思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群落的外貌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7)

⑵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7)

⑶公园建成初期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x)

提示:公园建成初期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但并不是没有形成垂直

结构。

(4)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属于垂直结构。(x)

(5)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x)

提示: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

(6)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容易被淘汰。(x)

提示: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不易被淘汰。

⑺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x)

提示:植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

2.四大家鱼的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池塘中不同的生态位。根据下表分析:

品种栖息水层食性

青鱼水体的中下层以水底的螺、蚌等为食

草鱼水体的中下层主要以水草为食

端鱼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水蚤等浮游动物为食

鲤鱼水体的上层主要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

不同鱼类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养殖鱼类对鱼塘

水体空间和—资遮—的充分利用。

典题说法

考向1群落的空间结构

Hi(多选)(2023彳余州期末)如图表示一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和冬季、夏季有关

温度的垂直分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D)

1

2

A.该水生群落的层次性是由温度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B.动植物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丁所在位置

C.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水层的优势种群可能不同

D.曲线1、2分别表示夏季和冬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

解析:题图中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对于水生群落,光、溶解氧等非生物因素也会影响

其层次性,A错误;丁所在位置为水底池泥,微生物多分布于此,动植物体的腐败和分

解过程主要发生在丁所在位置,B正确;由题图可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水层的

温度、光强等不同,故其优势种群可能不同,C正确;曲线1水体表层温度较低,表示

冬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曲线2水体表层温度较高,深层温度较低,表示夏

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D错误。

座式(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

叙述,正确的是(A)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

解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

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

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③④正确,⑥错误;森林群落的分层

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

正确;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群落垂直结构的

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

考向2生态位

题2(2023・南通一调)生态位宽度指的是种群在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是

反映种群利用资源能力的重要指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A.可从时间、空间、营养等维度来研究生态位宽度

B.某种群的生态位越宽,其种内竞争就越强

C.鱼类生态位宽度值会受到季节变化、自身生态习性、增殖放流等的影响

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解析:种群的生态位越宽,食物和空间资源相对越丰富,种内竞争越弱,B错误。

实验15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实验回归

1.实验原理

⑴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为好栖息场所。

⑵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进行采集、调查。

2.实验流程

提出问题:如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是否相同?

制订计划: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一

的主要情况。

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

样本,并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一等。

施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划观察与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进行分类。

统计和分析:设计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

1①记名计算法;②目测估计法。

得出结论:

(1)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一丰富度.是不同的。

(2)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丰富,群落结构也越

—复杂_。

实验素养

高中生物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1)样方法(估算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求得每个样方

的值,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调查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如:用样方法调查

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2)标记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

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

密度。如: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

(3)去除取样法

①去除取样法是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其原理:在一个封闭的

种群里进行随机捕获并去除,随着捕捉次数的增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每次捕获数也

逐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逐渐增加,如图所示。

匕单位捕获量

例捕获累积量

②该曲线与横轴的交点M代表的数值可认为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③若每次捕获并标记再放回,下次捕获时只需统计未标记个体数。

(4)显微计数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如抽样检测法。

(5)稀释涂布平板法:取样稀释后,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通过菌落数来计算细菌等微生

物的数量的方法。

(6)取样器取样法。

题组训练

1.(2023・连云港期末)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它们的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会随

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下列关于测定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可通过取样调查的方法来测定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采集到的大型或中型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保存

C.土壤中的水分、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物种丰富度

D.用吸虫器采集土壤动物时,增加灯泡功率,会使测定的物种丰富度值偏高

解析:由于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故可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来测定土壤动

物的物种丰富度,A正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防

止腐烂,便于计数和观察,B正确;土壤各层中含氧量和有机物的含量各不相同,土壤

中的水分、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物种丰富度,C正确;吸虫器是一种

用来捕捉土壤小动物的工具,其原理是利用负压吸引和收集目标生物,没有使用灯泡,

D错误。

2.(2023•如皋调研)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娱蚣、马陆、蚯蚓等。某实验小

组欲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取样器取样法既可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也可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

B.实验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湿、趋暗、避高温的特点

C.用诱虫器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无水乙醇中

D.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统计其相对数量时常用记名计算法

解析:采集的小动物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处理,以便保存,C错误。

骑蕊果※腿堂演练

1.(2024.海安期初监测)2019年9月,鄱阳湖水体面积与近十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减小约

29.1%。丰水期(7—8月)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湖面,如今已变成一片草原。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C)

A.鄱阳湖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B.鄱阳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C.丰水期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鄱阳湖中鱼类的丰富度

D.夏季鄱阳湖湿地群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季节性

解析: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鄱阳湖中所有

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正确;物种组成是群落的主要特征,因此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

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正确;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的种群密度,因此丰水期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鄱阳湖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但不能调查

鱼类的丰富度,C错误;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

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属于群落的季节性,D正确。

2.(2023•海南卷)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

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分布潮带

海草种类

中潮带低潮带潮下带上部潮下带下部

海神草+++—

齿叶海神草—++—

羽叶二药藻++++

二药藻++++

海菖蒲—++—

注:“+”表示存在,“一”表示无。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

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

解析: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海

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据表

可知,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分布的海草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C正确;据表可知,

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分布的范围最广,故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D

错误。

3.下列关于群落季节性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C)

A.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只与不同季节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B.植物形成一定的开花期,不利于增加异花传粉的机会

C.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不同季节有很大不同

D.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晚活动属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解析:影响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等,A错误;植

物形成一定的开花期,有利于增加异花传粉的机会,B错误;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晚

活动是群落的昼夜变化,而不是季节性变化,D错误。

4.(2023•盐城期末)下图表示生态位分化中的食性分化模式图。自然选择对以c为食的

个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A、B两个种群中以c为食的个体数会逐渐减少。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B)

数量t数量

A.种群A和B在食性上的分化可降低种间竞争压力

B.种群A和B的种间关系最可能为捕食或互利共生

C.错开活动范围和时间是生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之一

D.A、B种群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由图可知,由于物种A和B在食性上的分化,使两个种群捕食重合区域减小,

从而降低种间竞争压力,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种群A和种群B都以c为食,两者

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种间竞争,B错误;生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包括活动范围和时间、

食物特化等方式,错开活动范围和时间是生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之一,C正确;由于长

期自然进化,A、B种群分别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

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5.某科研工作者对某一地区绿地、小树林、农田3种土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结果见下表[由第一层(地表土层之下)到第三层距地表土层逐渐加深]。下列分析不合理

的是(D)

个体数/个类群数/类

样地第一第二第三第一弟AA*一—■第三

层层层层层层

绿/p>

小树林19092181374

农田92113211184

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B.人类活动会影响土壤小动物的分布以及数量

C.随着土层加深,生物的类群数逐渐减少

D.不同样地的同一土层,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差不大

解析: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A合理;从农田土壤动物的个体

数与绿地及小树林的对比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会影响土壤小动物的分布和数量,B合理;

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土层加深,生物的类群数逐渐减少,C合理;不同样地的同一土

层,生物数量变化比较大,生物种类相差不大,D不合理。

配套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江苏适应考)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群落就是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B.群落具有稳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结构特征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D.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解析: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A正确;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B错误。

2.(2023・淮安涟水一中)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生态位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

关系

B.群落结构越复杂,生态位多样性越大,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就越强

C.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

系等

D.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株高

等特征

解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

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错误。

3.以下诗句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B)

A.“螟蛉有子,蝶嬴负之”《诗经・小雅・小宛》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

D.“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放鹰》

解析: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蝶嬴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

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体现了捕食关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表述的

是种间竞争关系;“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述的是鹿捕食野苹,属于捕食关系;“十月鹰

出笼,草枯雉兔肥”表述老鹰捕食兔子,属于捕食关系。

4.(2024.无锡期中)云南大山包景区多年前为发展畜牧业而种植了多种外来植物,其中

以豆科植物白花三叶草扩散能力最强。某科研组对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

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3.0-1

2.5-1

0.0

有外来物种分布群落无外来物种分布群落

A.调查结果分析时应去除外来物种平均丰富度数据后再进行对比

B.有外来物种分布群落的丰富度高可能与白花三叶草具有聚氮增肥效应有关

C.探究外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还要调查物种组成、年龄结构等种群特征

D.外来物种可能与本地物种长期和睦共处,也可能严重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

解析:调查结果分析时应去除外来物种平均丰富度数据后再进行对比,以评价外来物种

对该区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白花三叶草属于豆科植物,其含

有固氮菌,具有聚氮增肥效应,能够促进土壤中氮肥的增多,从而导致群落的丰富度升

高,B正确;年龄结构不属于群落特征,C错误;外来物种可能与本地物种长期和睦共

处,也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严重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D

正确。

5.(2023・辽宁卷)某些微生物与昆虫构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共生微生物参与昆虫的生

命活动并促进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昆虫为共生微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B.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降低了昆虫的免疫力

C.不同生境中同种昆虫的共生微生物可能不同

D.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某些微生物与昆虫构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昆虫为共生微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

生存环境,A正确;共生关系表现为互惠互利,因此,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提高了昆虫

的免疫力,B错误;不同生境中同种昆虫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与之共生的微生物

可能不同,C正确;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是在长期选择中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6.(2023•盐城伍佑中学)研究者调查了管理方式相同的“茶树与马尾松间作茶园”和“常规

茶园”中的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游猎型蜘蛛结网型蜘蛛

茶园类型叶蝉总数/只蜘蛛总数/只

丰富度丰富度

间作69215421412

常规1410995148

A.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属于竞争关系

B.马尾松遮阴有利于结网型蜘蛛的生存和繁殖

C.与常规茶园相比,间作茶园显著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天敌增加是间作茶园中叶蝉环境容纳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解析: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都捕食叶蝉,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据表,间作

茶园中结网型蜘蛛丰富度比常规茶园中大,游猎型蜘蛛丰富度相同,则马尾松遮阴有利

于结网型蜘蛛的生存和繁殖,B正确;表格中数据不能体现间作茶园与常规茶园在水平

结构上的差异,C错误;间作茶园中蜘蛛总数较多,捕食更多叶蝉,减低了叶蝉的环境

容纳量,D正确。

7.(2024.如东期初质检)群落内存在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会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食

性、活动时间或其他生态习性上分化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食性相同的两种鸟类是无法在同一区域内长期共存的

B.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会使两个种群生态位重叠度降低

C.菜粉蝶幼虫啃食叶片,而成虫吸食花蜜不属于同域共存

D.同域共存机制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稳定性

解析:食性相同的两种鸟类可能会发生生态位分化从而在同一区域内长期共存,A错误;

两个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度越高,说明利用的资源与占据的空间等越相似,种间竞争的结

果可能会使两个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度降低,B正确;菜粉蝶幼虫啃食植物叶片,而成虫

吸食植物花蜜,属于同种生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征,不是种间竞争导致的,因此不

属于同域共存,C正确;在同一区域,由于种间竞争关系而导致的对环境需求发生错位

的现象称为同域共存,同域共存机制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稳定性,D正

确。

8.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

误的是(C)

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B.土壤中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采用目测估计法来统计

D.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来采集、调查

解析: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

物种数目多,A正确;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提高土壤肥力,

进而影响植物生长,B正确;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统计其丰富度时一

般用记名计算法,C错误;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

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正确。

9.(2023•连云港期末)为改善某湖泊周围的环境与功能,结合离岸距离对群落的结构进

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区域离岸距离

甲0〜34m

乙34〜230m

丙230〜350m

T350〜380m

戊380m以外

A.调查发现菖蒲主要生长在丙区域,其长势高低错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表中五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丁区域分布着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同

D.种植荷花、芦苇等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是改善湖泊周围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解析:丙区域菖蒲构成的是种群,不是群落,其长势高低错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

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表中五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丁区域分

布着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同,

C正确;种植荷花、芦苇等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可降低污染水质中磷、氮等元素

的含量,是改善湖泊周围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0.(2024.苏州期初)生态学家高斯研究两种草履虫的种间竞争后提出竞争排斥原理—

由于对限制性环境资源的竞争,生态位相似的物种不能稳定存在。该原理证实了生态位

分化是维持物种共存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有(BC)

A.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占用资源的情况

B.生态位分化是经自然选择形成的生物适应性,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C.限制性环境资源的竞争中,生态位的重叠程度越大,物种间的竞争程度越强

D.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生态位重叠的生物可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不损害对方

解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

关系等,A错误;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生态位重叠的生物间也存在竞争,D错误。

11.(2023•江苏大联考)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海岸线岩石上共同生活的两种藤壶。星光小藤

壶生活在浅水,退湖时经常暴露在空气中;寒仿藤壶栖息地更深些,很少暴露在空气中。

将寒仿藤壶人为移除,星光小藤壶能够很快占领深水区域;但将星光小藤壶移除后,寒

仿滕壶不能在浅水区生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C)

A.岩石上的星光小藤壶和寒仿藤壶构成一个种群

B.星光小藤壶和寒仿藤壶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C.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区是与寒仿藤壶竞争的结果

D.限制寒仿藤壶只生活在深水区的因素是星光小藤壶

解析:某海岸线岩石上共同生活了两种藤壶,所以星光小藤壶和寒仿藤壶构成两个种群,

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说明星光小藤壶具有适应在浅水

区生活的特性,当将寒仿藤壶人为地移开时,星光小藤壶也能够很快地占领深水区域,

说明星光小藤壶的基本生态位为深水区和浅水区;“寒仿藤壶不能够在浅水区生长”,说

明寒仿藤壶的基本生态位为深水区,故两者生态位不完全相同,B正确。两物种争夺资

源和空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寒仿藤壶生活在深水区,星光小藤壶可以生活在深水区和

浅水区,星光小藤壶生活在浅水区是与寒仿藤壶竞争的结果,C正确。寒仿藤壶的生态

位主要是由该物种的生理因素和资源需求决定的,D错误。

12.(2024.如皋期初)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动物和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C

A.土壤中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因为没有生产者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中存在捕食、竞争等关系

C.土壤盐碱度不一样,土壤动物群落构造有差别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能够检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土壤中存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可以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随机扫取

表层土取样”只能调查表层土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而不能代表这块土壤中的小动物

类群丰富度,D错误。

13.(2023•苏州八校联盟联考)下列是生态学家对生活在淡水中的两种涡虫(Planaria

montenegrina和P.8M加"痴⑷温度梯度分布的研究。如图(a)为两种涡虫分别生活时

沿溪流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b)为两种涡虫共同生活时沿溪流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下

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B)

水流

।P.gonoc叩hala川

⑷6.5~8.516-1723

Planariamontenegrina

I-----------------------------d

P.gonocephala

I-----------------------------------

13-14

510152025

(b)温度/七

A.每一种涡虫在另一种涡虫同时存在时,其沿温度梯度分布的幅度都减小

B.两种涡虫共同生活时各自生态位发生的变化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C.可以预测随着时间的延长,共同生活的两种涡虫中将有一种被淘汰

D.与图(a)相比,图(b)中每一种涡虫由于生活资源减少,其种群密度都减小

解析:对比两图可知,每一种涡虫在另一种涡虫同时存在时,其沿温度梯度分布的幅度

都减小,A正确;据图(b)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种涡虫生态位重叠减小,将会共存,

C错误;图2中两种涡虫温度梯度分布缩小,生活资源减少,相对生活空间也减小,但

无法判断其种群密度的改变,D错误。

14.下图为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在此模型中,R代表群落的有效资源范围,群落中

每一物种只能利用R的一部分。〃表示群落中某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3表示生态位之

间的重叠。该模型旨在阐明群落所含物种数多少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Hl―►—ny-r^i

I-----------1I——

群落1I..I

------------------------R-------------------------►

I-------------1I-----1I-------1I1

I---------------1I---------1I--------1

群落2II

I-----1I---------1I-----1I1I---1I~I

I1I1I-----1I--1I---------1I_I

群落3II

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B.若图中三个群落的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