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同志项目”政策简报发布_第1页
“亚洲同志项目”政策简报发布_第2页
“亚洲同志项目”政策简报发布_第3页
“亚洲同志项目”政策简报发布_第4页
“亚洲同志项目”政策简报发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洲同志项目”政策简报发布!

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项目”政策简报,基于北京同志中心开展的迄今以来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LGBTI(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和间性人)等性少数人群调查《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所产出的定量数据,提供了LGBTI受调查者在职场、教育、家庭以及医疗等场所被负面对待的程度、这种负面对待所导致的后果等一系列经验证据。

“亚洲同志项目”是一项区域性计划,旨在解决基于性取向、性别认同或间性特质的不平等、暴力和歧视,并促进健康和社会服务的普遍获得。

此政策简报共有18,088名来自中国大陆的LGBTI人权参加了本研究。67.6%的参与者出生时指派性别为男性,30.6%出生时指派性别为女性,1.8%是间性人。就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而言,91.7%的参与者是顺性别,6.9%认为自己是跨性别者。就性取向而言,58.8%的参与者是男同性恋,13.7%是女同性恋,16.5%是双性恋。此外,该调查的参与者涵盖了中国大陆所有主要省份。

NO.1职场篇

背景

在多数现代社会中,性取向、性别认同和间性人身份仍然承载着一系列污名,这些社会在象征意义层面、社会层面和法律层面将性少数群体定义为不同于并且劣于异性恋、顺性别和非间性人(的一类人)。这种社会和法律约定剥夺了性少数群体在社会中许多方面的基本权利。

一些研究通过一般性社会调查发现了证据,证明在经历、教育水平、职业、婚姻状况和居住地区都相同的条件下,男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工人收入比异性恋男性工人低11%至27%。同时还发现女同性恋和双性恋女性工人的收入也低于异性恋女性工人。

此外,LGBT群体因为担忧,认为有必要隐藏身份,从而在工作场所保护自己。而这种工作中的担忧导致LGBT员工的精神和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在2021年的中国LGBT社群对话大会中,“职场歧视”被作为一个关键议题提出。这一点也被记录在《“亚洲同志”项目:中国国别报告》中。

发现

1、5.1%的LGBTI人群在职场公开了自己的性倾向、性别认同和间性人身份。

2、20%的性少数人群在职场遭受过不友善对待。

3、缺乏性少数意识培训和保护政策。只有4.2%的性少数受访者表示,他们目前的工作单位提供了关于性少数问题意识培训,只有8.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目前的工作单位明确指出性少数员工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启示

中国的性少数群体在工作场所中常常面临着敌意,充斥着骚扰、欺凌和歧视。目前尚未有法律保护性少数群体在职场免受歧视。

政府应当牵头通过国家法律与政策为所有员工提供法律保护,使其避免因为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和/或性特征而受歧视。可以对劳动法进行修订,明确将保护员工免受因性取向、性别认同和间性人身份而导致的歧视纳入其中,或者引入全面的立法,禁止在教育和就业在内的各个生活领域中基于性取向、性别认同和间性人身份的歧视。

除法律外,还需要在机构层面实施政策和组织培训。各组织机构需要就LGBT员工非歧视和平等待遇制定并实施正式的政策和争端解决机制。要确保这些政策

和机制的合理实施还需要进行培训和提高意识。

除了法律与政策的改变,政府还应该带头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性少数群体平等和非歧视权利的认识。政府应与性少数群体、私营部门、雇主和工人组织、媒体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对话,促进持续合作,从而推动并确保性少数群体的劳动权益得到保护。

私营部门应加紧采取措施,预防并消除在工作场所基于性取向、性别认同和间性人身份的歧视。私营部门应认识到,包容性少数群体不仅是做好事,而且对自身的商业运营也有益。

NO.2教育篇

背景

关于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LGBT)学生教育经历的研究一直在迅速发展,而关于间性学生教育经历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现有研究强调了LGBT学生在课堂内外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包括校园歧视、社会排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在校园内经历的困难。LGBT学生的经历可能非常多样化,并且受校园氛围所影响,例如有些大学有反歧视政策,公开对LGBT表示友好的教职员工的支持,以及LGBT资源中心或酷直联盟组织。

在2021年的中国LGBT社群大会中,LGBTI群体在教育场景中遭遇的歧视被作为一个关键议题提出。这一点也被记录在《“亚洲同志”项目:中国国别报告》。

发现

1、中国的性少数群体认为在教育环境中很难公开自己的身份,51.8%的人完全不公开身份,4.7%的完全公开。

2、中国的性少数群体在教育环境中遭受到不友善的对待,40.2%反映在学校遭受过不友善对待。其中最常见的三种形式是:口头攻击(24.7%)、被人提醒着装(17.7%)和社会孤立(9.3%)。

3.受访者克制自己性别表达、遭受不友善对待的经历与自我反映成绩不好/非常糟糕之间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启示

显然,性少数群体在教育方面经历了一段相当具有挑战的时期。当性少数群体在接受教育时,他们必须努力隐藏自己的身份,而不能完全专注于学业。与此同时,这使得性少数学生很难在学校与同学和老师建立真实的关系。

考虑到他们在学校的时间之长,不难想象这些性少数学生在隐藏自己身份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他们可能不得不生活在谎言中。当我们在课堂上或家庭作业中看到其他同学的个人成长时,性少数学生可能不得不把真实的自己从课堂中抽离。

政府应当确保每个学生在教育环境中都有平等的机会。我们需要确保学校中没有对于性少数人群的负面描述。学校应制定并实施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正式的反歧视与包容性政策。应对学校各级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开展培训与反歧视宣传教育。尤其重要的是,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带头促进校园平等和多元化。

NO.3家庭篇

背景

性少数群体与“家庭”的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家庭是性别和性征规范被社会化和管理的单位。家庭对于性别分工和生育后代以传递姓氏的重视仍具有影响力,尤其是在中国。这使得家庭成为了社会监管和权力的场所,树立并执行异性恋正常化的观念,并且运行着所谓的“家庭血缘政治”。

另一方面,家庭也是社会规范遭到抵制、挑战甚至颠覆的场所。多样化的性别和性行为挑战了“家庭”的含义。LGBT人群所建立的可以选择的家庭是基于关怀伦理而非亲缘关系或血缘纽带。

在2021年的中国LGB社群大会的一个关键议题即是,LGB群体在家庭中的负面经历和他们所面临的婚姻及生育压力。这一点也被记录在《“亚洲同志”项目:中国国别报告》中。

发现

1、未向家人公开其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和性特征。50.5%的LGB受访者至少向一个家庭成员出柜,而49.5%没有向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出柜;

2、来自家人催促结婚生子的巨大压力,67.7%的LGB受访者表示他们受到了家人催促结婚生子的很大压力,19.5%表示有一定压力;

3、5.4%的受访者已婚,1.7%分居,92.9%未婚。在已婚人士中,85.4%是传统异性婚姻,13.2%是形婚,1.3%是在海外登记的同性婚姻。

启示

本政策简报中的实证证据表明,中国的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和双性恋(LGB)人群认为家庭环境在性取向问题上的态度相当不友好。

一方面,应该促进展开更多关于结婚生子是否应为LGB群体主要人生目标的讨论。另一方面,社会、政策和法律措施应使得LGB群体能够结婚生子。目前在中国同性关系并没有得到承认,LGB群体在生育孩子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21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仍存在局限性,尤其在是否涵盖同性关系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本政策简报提供了明确的实践证据,表明LGB群体同样遭受了家庭暴力。LGB群体应该受到法律保护,而且应该为警察、律师、教育工作者和其他促进与执行该法律的人提供相应培训。

NO.4医疗篇

背景

研究记录表明,在医疗服务中人们可能会假设,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所服务的客户是异性恋、顺性别和非间性人。因此,医疗服务可能对性少数群体的需求并不敏感。在一些情况下,性少数群体在获取医疗服务和差别对待方面可能会遭受偏见和歧视。此类经历侵犯了性少数群体的健康权。

在2021年的中国LGBT社群大会中,LGBTI群体在医疗场所中遭遇的歧视被作为一个关键议题提出。这一点也被记录在《“亚洲同志”项目:中国国别报告》中。

发现

1、性少数群体反映对获取医疗服务感到焦虑。69.8%克制了自己的性别表达。

2、获取HIV相关服务的需求,5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没有需要,30.1%表示他们认为有需要但获取没有困难,15.7%表示他们认为有需要但获取有困难。

3.接受过心理咨询受访者当中,10.6%的人表示,他们不愿意向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透露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46.4%表示视情况而定,43%表示愿意透露。

启示

接受调查的性少数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反映在获取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时感到焦虑。许多人仍然觉得有压力因而要克制自己的性别表达,并且隐藏自己的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和性特征。

这种克制和隐藏对建立有效的医患关系构成了障碍。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会受到显著的不利影响,而且治疗所基于的信息可能并不完整,从而可能影响到疗效。尤其是如果性少数群体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性取向、性别认同和表达以及性特征相关,隐藏身份可能会给他们在治疗期间带来更大的压力。更糟糕的是,经历过不友善对待的性少数群体可能在未来会拖延甚至拒绝寻求治疗。

医疗体系应该制定并实施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正式的反歧视与包括透明化的流程与实践的包容性政策。应对医疗体系内各级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与反歧视宣传教育。尤其重要的是,管理层应当带头促进医疗体系内的平等和多元化。

BasingonthelargestscalequantitativedataonLGBTIpeopleinChinatodatebyBeijingLGBTCenterBeingLGBTIinChina:ANationalSurveyonSocialAttitudestowardsSexualOrientation,GenderIdentityandGenderExpressiontheEvidenceBri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