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晚秋》琵琶协奏曲的演奏技法及音乐表现分析目录TOC\o"1-2"\h\u5667绪论 绪论琵琶是我国具有丰富音乐表现力的一种民族乐器,无论是文曲的温婉细腻,还是武曲的恢弘庞大,它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随着人们音乐审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音乐的要求早已不单单是优美的音调或是高超的技艺,而是对音乐表现力有着更高的追求。无论是在演奏乐曲时不仅需要专业的演奏技术,同时也需要对音乐的思想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有技术和感情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表达乐曲的情感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琵琶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除传统独奏外,还有琵琶重奏、小型室内乐、琵琶协奏曲等多种表演形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草原英雄小姐妹》为代表的琵琶协奏曲相继问世,如《花木兰》、《春秋》、《祝福》等,均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特色。《晚秋》是我国青年作曲家李博禅于2014年创作而成的,作品通过琵琶与钢琴的结合,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的悲凉画面,也表现了作者“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创作心境。作为一首近年来创作的琵琶协奏曲,由于其充沛的情感表达和创新元素的运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本文从音乐特点和演奏技法的运用两方面对《晚秋》展开分析。结合谱例对乐曲中不同技法的运用进行梳理。通过对乐曲的综合分析,使演奏者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从而表现乐曲的音乐内涵。一、关于《晚秋》1.创作背景琵琶协奏曲《晚秋》是李博禅在2014年创作而成的作品。乐曲创作于晚秋时节,万物萧瑟,给人以悲凉之情。作者此时正处于人生低谷之中,内心充满消沉与仿徨,又不知如何表达,只能借着这萧瑟的秋风,浓浓的秋意,抒发内心的悲愁。正如作者在乐谱谱面上所写的诗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乐曲以抒发情感为题材,旋律优美,内涵丰富。乐曲在2014年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张雅迪的独奏音乐会上首演后,得到了热烈反响,也成为各专业院校演奏者们十分钟爱的演奏曲目。其原因是作为新时代的创作曲目,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将传统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使乐曲具有了时代特征,表现出当今民族器乐作品创新的音乐风貌。2.曲式结构分析《晚秋》全曲旋律优美,节奏变化多,情绪饱满且具有张力。这是一首带有再现的三部曲式作品,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板式结构与西方音乐的调性布局有机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文化交融之感。具体曲式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晚秋》曲式结构分析图乐曲的引子部分为1-32小节,节奏由散板到4/4拍,调式由D自然大调转为#c和声小调。其中1-13小节为钢琴独奏部分,采用e弗里几亚音阶下行,音调的逐渐降低奠定了全曲低沉、愁苦的基调。之后相似主题的琵琶音加入,起到了相互呼应的效果。乐曲第一部分的单二部曲式可以分为A、B和B1三个乐段。A乐段(33-59小节)是由a+a1+a2+a3+b构成的先平行后对比乐段,非方整结构;调式为a小调,调性稳定,和声简单,乐段结束在原调I级,为收拢性终止,织体多为分解和弦织体。a、a1、a2、a3均由同一动机发展而来,旋律线低开高走,极富有线条感,巧妙描绘了秋天的意境。b乐句开始力度变弱,随后减慢,旋律流动感减少,预示段落终止。B乐段(61-123小节)是由c+d+e+f+c1构成的先对比后平行乐段,非方整结构;调式由G和声大调-g和声小调-G自然大调,调性不稳定,和声较为复杂。乐段结束在原调非I级,为开放性终止。该乐段速度突然增加、音符变密集,节奏、织体变化复杂多端,不仅是作曲家也是演奏者精湛技艺的完美体现;该乐段为作品的第一个小高潮,并由此与A乐段形成对比。c乐句开头的二度级进动机贯穿全曲并不断发展;d乐句与c乐句的密集节奏型为二分音符,使得紧张气氛得到稍许放松,旋律线一直上行,表达高涨情绪;e乐句节奏型再次变化,变为极富有动感的6/8节奏,再一次在听觉上产生丰富多彩的效果,最后加入泛音,淋漓尽致展现了琵琶强大的音乐表现力。B1乐段(124-160小节)材料、调式、节奏、和声等都与B乐段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不再此赘述;而按照曲式学基本原则,反复乐段并不改变曲式,故A部为单二部曲式。乐曲第二部分由C、D和C1乐段组成。C乐段(161-171小节)是由g+g1构成的平行乐段,非方整结构;调式为g自然小调,调式稳定,和声简单,乐段结束在原调I级,为收拢性终止;速度为中板,旋律线条明显,织体多为半分解和弦织体,与B乐段的急速进行形成对比,节奏恢复为4/4拍节奏。D乐段(172-191小节)可划分为一句乐段,材料来自B乐段材料,动机为二度级进动机,有再现意味但却在调式、织体上有新的变化,为该作品第二个高潮;C1乐段为再现乐段,但仅为旋律再现,织体变为连续的柱式和弦织体,且力度增大、音符密集,在情绪渲染上又到了新的高度,但乐段接近结束时力度又再次减弱,暗示着情绪的跌宕起伏,又使得情绪松紧相间,给欣赏者张弛有度的愉悦审美体验。乐曲第三部分为再现部。为首部的变化再现。经过展开部跌宕起伏的系列发展,终于实现调性与材料回归,使得整部作品达到曲式上的和谐与平衡。虽然整体回归,但并非原封不动的完全再现,作者依然在织体、和声进行上别出心裁进行了一系列精心雕琢,旋律回归使得矛盾得以解决;织体的细微变化使得作品的艺术高度更上一层楼。无论是A乐段还是B乐段均实现整体回归,但也加入了“如落叶般漂浮不定地”新材料,让听众有新的视听体验。3.作品的创作特点在《晚秋》的创作中,作者运用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音乐元素,其中包括戏曲元素、流行元素和散板元素等。通过不同音乐元素的结合,深动形象地刻画了一幅晚秋图景,表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新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征。3.1戏曲元素作品中运用了戏曲节奏的元素。乐曲通过具有戏曲特点的节奏、重音的变换,生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伤与焦虑。如谱例1-1所示,在乐曲快板部分,通过运用改变节拍重音将8/8、7/8以及6/8划分成2+2+2+2、3+2+2和3+3的节奏形式。谱例1-13.2流行元素乐曲除了运用戏曲元素外,还运用了爵士音乐节奏的特点。乐曲第162和163小节处,如谱例1-2中,连线的运用在方整的第一、二拍上形成切分,打破常规4/4拍的节拍规律,以改变其原有强拍位置,使音乐产生极为不稳定的节拍感觉。这种变化的节奏与右手连续的轮指相配合,使乐曲的音响对比更加新颖,也形象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波澜和起伏。谱例1-23.3散板元素在作品的开篇、中间及结尾均使用了散板的演奏形式。这是协奏曲中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演奏者根据对乐曲的理解,在适当的速度和节拍下进行有逻辑的发挥。在谱例1-3中,结尾处通过散板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呐喊,同时也与乐曲开头相呼应。谱例1-3二、《晚秋》中演奏技法的运用及音乐表现1.轮指乐曲中慢板部分通过大篇幅轮指的运用,将音乐分为三个层次,随着挑轮、双轮以及三指轮的运用,形象表现出作者的内心逐渐掀起波澜到最后归于平静的心理过程。谱例2-1谱例2-1是乐曲的主题主题,节拍为4/4拍,速度为60,此段运用较慢轮指表现出一种低沉萧瑟之感,仿佛落叶的簌簌声,又仿佛伤心之人在秋风中低语。在这段演奏过程中应指尖立起,发出清细地颗粒感。谱例2-2谱例2-2中乐曲进行到挑轮乐段,通过似断非断的轮指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不舍之情。演奏中轮指的定数和轮速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增加音乐层次感。本乐段分解和旋的挑轮,采用定数轮,通过分解和弦可以更好的把握节拍的律动;在非定数轮则需根据乐曲的旋律及情感走向确定轮速以更好的表达音乐情感。谱例2-3谱例2-3为双弦轮指,双轮的弹奏入弦加深,通过增加轮指的速度与力度,进一步推进音乐层次,更好表现出内心的波澜。谱例2-4谱例2-4乐段中运用了大量的双轮技法,将乐曲推向了一个小高潮。这一阶段的双轮速度应该较快,提升乐曲的强度,同时更好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此段在演奏过程中应注意双弦力度和音色的统一。谱例2-5谱例2-5处开始三指轮,此段乐曲已经接近尾声,通过三指轮的演奏技法,描写出一片落叶随风飘摇的情景,此时作者的内心也如落叶般漂浮不定,只能无奈悲叹一声“天凉好个秋”。在演奏这段三指轮的过程中,整体的音色需要避免同一速度,同一力度,且没有明显的颗粒感,速度与旋律走向相配合,展现如落叶般飘然的情境。2.扫弦扫弦是琵琶演奏中重要的演奏技法,其具有张力大、爆发力强的特点,常用于表现乐曲激烈高昂的情绪。谱例2-6谱例2-6中,通过扫弦表现了萧瑟的秋风及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时的手臂应该保持紧张感的同时不能僵硬,力度集中在手指,入弦速度适中。谱例2-7谱例2-7中将弹挑和扫弦两种技法组合,配合不规则的节奏,在增加音乐变化的同时也描绘了一幅秋风吹卷起地上落叶的动态画面,作者内心也如这落叶般泛起阵阵涟漪。谱例2-8在乐曲的结尾处,则大量运用了强而有力的扫拂技法(谱例2-8),仿佛飘落地面的枯叶最后一次在秋风的吹拂下飞向天空。最后与结尾的强音相衔接,积蓄已久的情绪在最后时刻洪涌而出,将乐曲的主题通过呐喊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在演奏过程中随着左手滑音的时强时弱,右手需从一根弦的快速弹挑加至四根弦。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用力过猛,要着力提高音乐的层次性和表现力。将力度发挥到极致之后通过控制内在张力,做到干净利索的收尾,给听众以回味无穷的音响效果。3.揉弦揉弦是十分重要的琵琶演奏技法之一。其表现力极其丰富,不仅能够美化音色,表现腔韵美感。大幅度揉弦还具有表现乐曲风格和人物内心情感的功能,如谱例2-9所示。谱例2-9谱例2-9采用较大幅度的揉弦增加了乐曲内心情感的张力,仿佛如一声悲叹的余音,久久不能散去。这时要注意手腕和手指放松,同时手指具有柔韧性,由手臂的力量通过手腕传递到手指,手指的频率经过一个慢快慢的速度并配合右手的弹挑完成一个大揉弦,达到偏高于本位音的音响效果。4.滑音在乐曲开始的第一个音运用了滑音技法(谱例2-10),此句用三个不同速度的滑音体现出音乐的层次变化,在演奏时第一次应保持较慢的速度,第二次的滑音速度较快,第三次又回到原速,同时加重滑音的过程,这样使音色具有厚重感和力量感,为曲子奠定了深沉、悲伤的基调。谱例2-1067-75小节处(谱例2-11),琵琶为长音的滚奏,加入左手的滑音,描绘出阵阵秋风吹拂的画面,与激烈情绪波动的意境相吻合。谱例2-115.推拉推拉技法在琵琶左手体系中具有表现腔韵的功能,在乐曲中有大量丰富的运用,通过“推”、“拉”的不同,不仅可以表示柔美委婉细腻的旋律美感,模仿地方特色的音响效果,表现古战场的激烈场景,同时也能宣泄内心的情感。《晚秋》中的推拉音在快板与慢板中皆有出现,也达到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谱例2-12谱例2-12为慢板中的推拉弦技法运用。通过“慢拉慢回”的演奏方式,给人以万般思绪萦绕心间之感,表现了内心的不舍与仿徨。谱例2-13谱例2-13为快板段落中推拉弦技法的运用,通过左手“快拉快回”的推拉弦与右手扫拂的结合,更加突出的表现了作者内心极度紧张、激动的情绪宣泄而出。6.泛音在乐曲第80-89小节中较多的使用了泛音(谱例2-14),使得快板段落中的乐曲更具节奏感和灵动感。演奏过程中要求琵琶的泛音好似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引人遐思。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四点,首先:演奏泛音时指尖应保持紧张感且有重音的通透感;其二:对于泛音点的位置要把握准确;其三:左手要轻柔,要有轻盈触碰琴弦的感觉;第四:触弦的点位要统一,只有做到这些才使泛音的音响效果更加通透、灵动。谱例2-14结论综上所述,笔者根据自身对乐曲的解读和演奏经验,从音乐特点和演奏技法在乐曲中的运用两方面对乐曲进行了梳理,对乐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晚秋》作为近现代较为优秀的琵琶协奏曲,采用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流行音乐元素有机结合的创造手法,通过丰富的琵琶演奏技巧的运用,完美诠释了作品的乐思。作为一名演奏者,首先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底做支撑,还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才能对乐曲有深刻的理解,将作品的主题内涵充分体现出来。参考文献一、中文参考文献(一)专著1.陈爽:论传统琵琶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杜亚雄,秦德祥.中国乐理教程[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二)论文1.卜立妮.李博禅琵琶协奏曲《晚秋》钢琴声部的创作特点与二重协作中的演奏探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9.2.崔辰.筝乐钢琴伴奏艺术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崔颖.琵琶协奏曲《晚秋》音乐特点解析[J].艺术评鉴,2020(20):22-24.杨志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案评审委托协议
- 借款反担保协议
- 公司项目经理劳务合同
- 代为持有房地产合同
- 工业园区物业服务协议书范本
- 供热管道安装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弱电工程项目安装协议书范本
- 赛车场装修合同终止协议书
- 一线城市经济适用房出租合同范本
- 服装摊位租赁合同范本
- 安全设施检查维护保养记录表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时备课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新高考Ⅰ)含答案
- 安装承包免责协议书模板
- 《智能风控实践指南:从模型、特征到决策》记录
- 新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 2024年成都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详细解析)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GMP附录《无菌药品》试卷测试题库含答案
- JBT 7387-2014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电动控制阀
-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探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