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科技对行业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概述1.1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对于金融科技的研究涵盖了理论、实践、政策等多方面。就金融科技而言,Arneretal(2015)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金融和技术的单独发展,然后是二者的结合,即金融数字化。CarolynWilkins(2016)认为Fintech带来的全新技术会使金融市场形成新的竞争,对目前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起到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关系。Schindler,J.W.(2017)认为金融科技不仅有可能改变一些金融产品的基本面,而且有可能改变金融系统的基本属性。Ma等(2017)认为,金融科技为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金融市场运行效率。DaviesTyler(2017)认为金融科技不仅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使其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粘性。Haldane(2018)认为金融科技是一种创新活动,其本质是由企业家推动。而Quarles(2019)认为这种创新是由科技推动的,金融科技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使金融服务发生了本质变化。Thakor(2019)认为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技术来改善金融服务,甚至是提供新的服务,其可以降低交易双方的匹配成本,利用大数据实现规模经济等。在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业务的影响研究方面,Jyh-Shenchiou等(2015)认为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是互补的关系,可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Koffi,H(2016)认为金融科技在细分客户、识别新兴机会、优化定价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这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Chen(2016)认为金融科技对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科技可以使金融更好地服务现实。DevieMohan(2016)认为在金融科技的帮助下,偏远地区需要资金的客户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务,有助于改善客户体验、扩大客户群、提高客户忠诚度。Broeders(2018)指出,通过大数据可以利用数据分析降低金融风险,金融机构科技搜集和整合买卖、社交、交易和经营数据等对客户进行评价,并且与监管机构的数据进行匹配,通过数据分析进行违约排查、信息实时监测以完善贷款管理。Fuster(2019)的研究显示,美国在2010-2016年,贷款人的市场份额出现显著增长,原因是金融科技的出现提高了效率,使得处理贷款申请方面花费的时间变少,保持了类似的违约率,再融资的频率也较高。Zetzsche和Dewi(2018年)认为金融科技公司可以使得贷款利率下降,随着竞争加剧,金融科技可以帮助借款人获得利率更低的贷款。JulapaJagtianil(2018)认为金融科技在金融和银行业的关系方面存在显著影响,并且可以逐渐渗透到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足的地方。1.2国内文献综述金融科技这一概念在国内出现较晚,但学者普遍认为金融科技已存在较长一段时间,只是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目前的研究普遍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廖珉(2017)以信息技术与金融联姻为标志,将金融科技划分为1.0、2.0、3.0三个时代,对应1986年以前,1987-2008年及2008年至今。谢平(2017)的三阶段划分为1967年前的信息化革命时代,1968至2008的Fintech2.0,2008年以后的Fintech3.0时代,其中2.0时代侧重于利用科技为金融产品服务,而3.0时代侧重于新兴科技与金融的协同合作。谢治春、赵兴庐等(2018)在研究中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目前已有三次迭代,第一次以金融IT的形式展现出来,第二次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第三次为目前的金融科技数字化阶段。谷来丰等(2019)的三阶段划分同样将互联网金融作为第二阶段,将第三阶段形容为智慧金融,形成了金融科技1.0阶段,2.0阶段(互联网金融阶段)以及3.0阶段(智慧金融)的发展历程。姜睿(2020)认为金融科技的演进逻辑为客户、金融机构、数据、技术四大主体形成的四面体,在此逻辑基础上划分为Fintech1.0、Fintech2.0、Fintech3.0,其中1.0阶段的技术基础为电报电话,2.0阶段为计算机互联网,并在此阶段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3.0阶段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全面变革金融业。就金融科技的概念界定与内涵,早在2.0阶段即互联网金融时代便有学者进行研究,谢平(2012、2014)等认为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会对传统金融产生影响,并由此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随后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更为宽泛的定义,包括了金融市场、金融中介、交易模式等一切受到互联网技术影响的金融活动。吴晓求(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新业态,它以云计算与大数据为基础,不单单是一种融资模式。进入3.0时代之后,易宪容(2017)认为金融科技主要是指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现代科技及数据挖掘而开发的成本低、使用便利、有效的金融产品及服务。皮天雷等(2018)总结其内涵,认为金融科技是能够给传统金融带来新业务模式的创新行为,其中的主要支撑为新兴科学技术。李颖(2018)认为金融科技本质是金融,从精准监管的角度出发,应当厘清金融与科技的界限。冯强(2018)认为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完全不同,金融科技是金融自身孵化的结果,表现为新技术带来新体验,注重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吴水炯(2019)认为金融科技是一种发展理念,即始终利用先进技术助力金融业发展,因此其不是静态停滞的,而是不断发展的,但金融仍是其本质。周小川(2019)认为,金融行业的本质属性是信息产业,因此信息技术的创新会直接带动金融行业的发展。易宪容等(2019)指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去信用化”。利用技术来对信用风险进行定价,也就是在交易中利用数学算法解决信用问题,而不必借助传统的第三方机构,不必了解交易对手的情况,本质是在为人们创造信用,建立互信。关于证券公司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如何推动转型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存在,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章丹群等(2007)早在2007年即在研究中指出证券经纪业务的同质化问题严重,认为证券市场的变化必然引起经济业务发展模式的变化,应建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基础的经济业务管理体制。王秦辉(2011)认为我国证券行业经纪业务存在缺乏抗周期波动性、同质化竞争、成本过高以及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顾海峰,王善勇(2013)的研究认为券商经纪业务盈利能力过度依赖市场行情,服务体系薄弱,佣金率不断下滑,应当丰富产品体系,优化投资组合等。陈振国(2016)指出证券行业存在同行恶性竞争,市场秩序紊乱、金融产品代销积极性不高、投顾资源不足等问题,以至于佣金战愈演愈烈,收入不断下降,认为应当转变理念,创新产品。钱昱东(2016)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互联网对于证券公司经济业务佣金率、差异化发展以及营销渠道的影响,以华泰证券为案例进行分析,建议选择综合化财富管理模式或是特色化精品券商模式。杜雅静(2018)指出,目前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盈利能力不断下降,佣金率持续下滑,依靠佣金率抢占市场已不再可行,需在业务结构、产品能力、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陆岷峰,沈黎怡(2018)在研究中指出,就财富管理业务较弱的问题而言,证券行业存在着内外部双重原因影响,并就外部环境缺陷的原因,认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支持证券行业发展,就内部能力不足的原因,应该加强自己能力培养,从产品、渠道、市场、风控等多方面着手,提升整体能力。有关金融科技对金融业产生的影响,较多的研究关注其与监管的关系以及对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的影响。监管方面,李文红等(2017)认为金融科技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带来了新的潜在风险与监管挑战,应当将金融科技依照金融本质实施监管,加强对新技术的监测研究。杨东(2018)认为要警惕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所内含的各项风险,传统监管体系下的审慎监管等无法应对,应相应地增加科技维度监管体系,以数据驱动监管为核心,创新监管方式,维护金融稳定。钟慧安(2018)认为金融监管的滞后和金融科技技术自身潜在的风险,导致了金融科技的滥用。张晓燕等(2016)则实证研究发现,过紧的金融监管不利于金融行业发展。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方面,邱晗等(2018)使用2011-2015年263家银行的年报数据以及北大数字金融普惠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形成了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改变银行负债结构,同时发现金融科技对大银行冲击较小。就券商业务而言,郑国生等(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使得证券经纪业务逐渐摆脱实体营业部,向非实体化和多元化发展,产生了多项革新,倒逼证券公司放弃传统模式,进行产品创新,开启差异化竞争。巴曙松等(2016)认为金融科技实现金融与科技的高度融合,是降低行业成本,提高行业效率的有效手段,解决传统金融痛点。王文杰(2018)认为金融科技可以变革传统业务架构与模式,有利于降本增效,同时可以在证券业内形成多个应用场景。陈健等(2020)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2015—2019年中国44家上市券商的数据,研究了金融科技对证券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对企业提升盈利能力有着积极影响。1.3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价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对于金融科技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金融科技的界定以及其与监管之间的关系。就金融科技的应用而言,较多的研究在于其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更集中于支付等技术领域,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方面,目前较多的研究是针对于商业银行。对于证券公司零售业务的研究,更多的仍集中在传统意义上的转型升级方面,研究金融科技与证券公司零售业务的很少,因此本文将在总结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聚焦金融科技与券商零售业务,研究金融科技对证券公司零售业务的影响。参考文献[1]Arner,D.W,Barberis,J.andBuckley,R.P.(2015),“TheevolutionofFintech:anewpost-crisisparadigm”,Geo.J.IntlL,Vol.47,p.1271.[2]CarolynWilkins.FintechandtheFinancialEcosystem:EvolutionorRevolution?[EB/OL].BANKOFCANADA,2016-6-17.[3]Schindler,J.W.(2017),“Fintechandfifinancialinnovation:driversanddepth”,WorkingPaper[No.2017-081]FinanceandEconomicsDiscussionSeries,FederalReserveBoard,Washington,DC,September.[4]YueMa,DeLiu.IntroductiontothespecialissueonCrowdfundingandFinTech[J].FinancialInnovation,2017,3(1).[5]DaviesTyler.Smallbanksshouldcrackonwithnon-preferred[J].Globalcapita1,2017:147[6]HaldaneA.G.TheCreativeEconomy.SpeechattheGlasgowSchoolofArt.2018(11).[7]QuarlesR.K.TheFinancialStabilityBoardin2019.SpeechattheJointConferenceoftheEuropeanCentralBankandthe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FrankfurtanMain,2019(3).[8]ThakorAV.Fintechandbanking:Whatdoweknow?[J].JournalofFinancialIntermediation,2019,41:100833.[9]Jyh-ShenChiou,Chung-ChiShen.Theantecedentsofonlinefinancialadoption:theimpactofphysicalbankingservicesonInternetseancebankingacceptance[J].Behaviour&informationtechnology,2015(1):46-62.[10]Koffi,H.TheFintechRevolution:AnOpportunityfortheWestAfricanFinancialSector[J].OpenJournalofAppliedSciences,2016,06(11):771-782.[11]Chen.FromFintechtoFinlife:thecaseofFintechDevelopmentinChina[J].ChinaEconomicJourna1,2016,9(3):225-240.[12]DevieMohan.HowbanksandFinTechstartupsarepartneringforfasterinnovation.2016;1(1):13-21,[13]BroedersD.,PrenioJ.2018.InnovativeTechnologyinFinancialSupervision(Suptech):TheExperienceofEarlyUsers.FSIInsightsonPolicyImplementation,No.9.[14]Fuster,A,Plosser,M,Schnabl,P.andVickery,J.(2019)“Theroleoftechnologyinmortgagelending”,TheReviewofFinancialStudies,Vol.32No.5,pp.1854-1899.[15]Zetzsche,D.A.andDewi,T.R.(2018),“Theparadoxicalcaseagainstinterestratecapsformicrofinance-and:howfintechandRegtechresolvethedilemma”,availableathttps:///abstract=3159202(accessed28May2018).[16]JulapaJagtiani,CatharineLemieux,Dofintechlenderspenetrateareasthatareunderservedbytraditionalbanks?[J].JournalofEconomicsandBusiness,2018,pp.43-54.[17]廖珉等.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政策取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12-21.[18]谢平,邹传伟.FinTech,解码金融与科技的融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7-7[19]谢治春,赵兴庐,刘媛.金融科技发展与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战略转型[J].中国软科学,2018(08):184-1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