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同步检测题(带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同步检测题(带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同步检测题(带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同步检测题(带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同步检测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同步检测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2.下列关于声现象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m/sC.医生通过“B超”了解病人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蝙蝠是通过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远近的3.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产生的声音属于()A.可听声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噪声4.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的是()A.白光 B.激光 C.超声波 D.电磁波5.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越洪亮,说明声音的响度越大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6.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B.用超声波导盲仪可以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7.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A.(闹钟放在玻璃种罩里)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拨动直尺振动)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音叉振动推开泡沫球)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扬声器的蜡的火焰在晃动)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二、填空题8.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它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声可以传递。9.有一种电动牙刷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可以把牙齿刷得更干净,这说明超声波可以用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10.如图所示为正在清洗眼镜片的超声波清洗器,这也说明了超声波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11.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类听不到这种声音,是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20000Hz的声音(选填“高于”或“低于”)。12.人们根据超声波、等特点制成声呐。用声呐在海里探测鱼群时,发出信号后经过0.6s收到返回的信号,则鱼群距探测点m。(海水中声速为1500m/s)三、实验题13.为探究声音的产生,小明和小东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图甲中小明的耳朵分别贴紧桌面和离开桌面时听到小东用相同力度敲击桌面产生的声音大小不同,这是因为传声性能好;图乙中音叉发声后将贴紧的小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图丙中,将一个矿泉水瓶去底后,扎上橡皮膜然后对火焰用力敲橡皮膜,发现火焰会摇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四、计算题14.在用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时,将声呐系统装在船边的水面上,垂直水面向水中发射超声波,经过2s后接收到这个超声的回声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60m/s,求海洋深度为多少米?五、简答题15.阅读短文,你能从物理角度提出问题吗?请至少提出两个问题。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次声波的来源相当广泛,目前人们已经知道的有火山爆发、坠入大气层中的流星、极光、地震、海啸、台风、雷暴、龙卷风、电离层扰动等。人工的方法也能产生次声波,例如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等。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很低,因而它显示出了种种奇特的性质,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而且不容易被吸收。16.以“声的利用”为关键词,查询有关资料,写出有关声利用的几个事例。17.在两端开口的圆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并在皮膜的中央贴一块平面镜,将圆筒插入挡光板的圈孔中。当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射向镜面时,在激光笔后方的光屏上会呈现一个亮点。如图所示,对着圆筒发出声音,你在光屏上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答案BCCCCCA1.B【详解】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A不符合题意;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符合题意;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C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详解】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物体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故A错误;B.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医生通过“B超”了解病人情况,通过超声波的回声获得病人内脏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D.蝙蝠是靠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远近的,故D错误。故选C。3.C【详解】由题意知,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而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所以蝴蝶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属于次声波,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C【详解】白光、激光、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是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C【详解】试题分析:A、物体振动人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20Hz~20000Hz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在有介质,且有良好听觉器官的情况下才能听到,故A不正确;B、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声音越洪亮,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不正确;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D不正确.故选C.6.C【详解】A.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用超声波导盲仪可以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这时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详解】A.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维就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递,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符合题意;B.尺子振动越快听到声音越高,说明音调和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敲鼓的力越大听到声音越大,说明响度和振幅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纸筒振动发声的声波传递给蜡烛的火焰,使火焰摇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振动空气信息【详解】[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声可以传递信息。9.能量【详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电动牙刷利用的是超声波发出的能量将牙齿深处的污渍冲洗干净。10.能量【详解】[1]超声波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1.超声波高于【详解】[1][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其频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之内,因此人类听不到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的声音。12.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450【详解】[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等特点。人们根据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2]超声波从鱼群到探测点的时间由可得,鱼群到探测点的距离s=vt=1500m/s×0.3s=450m13.固体比气体物体的振动能量【详解】[1]由图甲结合题意可知,空气的传声性能比桌面的差,说明固体比气体传声性能好。[2]如图乙所示,实验采用放大法,探究声音的产生,音叉发声后将贴紧的小球弹开,音叉振动时才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如图丙所示,将一个矿泉水去底后,扎上橡皮膜然后对火焰用力敲橡皮膜,发现火焰会摇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4.1460m【详解】解:因为声音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所以海洋深度答:此处海水的深度为1460m。15.见解析【详解】次声波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坠入大气层中的流星、极光、地震、海啸、台风、雷暴、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