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专项复习阅读_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专项复习阅读_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专项复习阅读_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专项复习阅读_第4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专项复习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部编版古诗文专项复习阅读1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好语似珠 B.好学不倦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3.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4.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古诗文阅读。洪皓列传①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大水,民多失业,皓白①郡守以拯荒为自任,开粮仓损直以粜②。渐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遨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②时张浚荐皓使金国,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待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粘罕迫二使仕刘豫③。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④,恨力不能磔⑤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死无悔。”粘罕怒,将杀之。旁一首叹此真忠臣也,目止剑士,为之跪请,得流冷山。③冷山地苦寒,陈王悟室⑥聚落也。悟室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粪然火煨面食之。绍兴十三年,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朱弁三人在遣中。后惧为患,犹遣人追之,七骑及准,而皓已登舟。④皓在北廷十五载,久遭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着诗文,争相抄诵。既归,后使者至,必问皓为何官、居何地。皓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贵族流落贱微者,皓皆鼎力以助。惟为桧所嫉,未死于敌国,乃死于谗佞。(节选《宋史•洪皓列传》)【注释】①白:告诉。②粜(tiào):指卖出米。③粘罕迫二使仕刘豫:指粘罕迫使两位使者在刘豫(金朝扶持的傀儡皇帝)朝中做官。粘罕:完颜宗翰,俘虏北宋徽钦二帝。④奉两宫南归:指议和以求释放徽钦二帝。⑤磔(zhé):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⑥陈王悟室:金朝宰相完颜希尹。5.在梳理传主生平时,小语就其中的字词释义产生疑问,请你帮他解答。字词问题解决的方法释义开粮仓损直以粜[语境推测]根据前文“开粮仓”和后文“粜”字的意思推测。①渐东纲米过城下[类比迁移]《智取生辰纲》中注解【生辰纲】:编队运送的成套寿礼。②及至云中[课内迁移]及下船③为之跪请,得流冷山[查阅字典]⊙[wéi]释义:①充当;②变成;③被。⊙[wèi]释义:④表原因目的;⑤替;⑥对,向。④(填序号)6.根据传记的时间线可以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请你将传主经历补充完整。宣和中①至云中宁死不给刘豫做官●流放冷山让他教陈王的八个孩子,生活上苛待他●绍兴十三年②结局:死于谗臣奸佞之手7.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末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分析作者的情感。8.阅读传记可结合描写传主言行的句子或通过他人的行为、评价来分析传主人物形象。请运用上述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洪皓的人物形象。9.阅读传记还可以结合时代背景或传主的作品分析人物形象。下面两首诗歌如果选一首来丰富洪皓的人物形象,你会选择哪一首?请结合文言和诗歌内容,阐述理由。怀母洪皓(宋代)行年已是老衰秋,复命稽迟①为热留。恋主思亲归未得,梦魂长绕大江头。赠彦清②洪皓(宋代)门下棲迟近一年,郎君高义薄云天。傥能一事宁三国③,应有嘉名万古传。【注释】①稽迟:迟延、滞留。②彦清:洪皓被羁留时金朝宰相完颜希尹(传记注释⑥中陈王悟室)的长子。③三国:指金朝、南宋、西夏三国战事。古诗文阅读。甲苏幕遮①·怀旧范仲淹②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释】①苏幕遮:词牌名。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②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明末清初彭孙遹《金粟词话》:范希文《苏幕遮》一调,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乙宝元初,元昊①叛,时延安断被围,朝廷择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②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贼闻之,第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老子”谓范雍也。又城青润,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张唐英《范仲淹传》)丙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③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贼悦,径去。事闻,富弼④时在枢府,议欲诛仲约,以正军法。仲淹欲宥之。弼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⑤遗之,法所当诛也。”仲淹曰:“今高邮无兵无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仁宗从之,仲约由此免死。(王稱《范仲淹传》)【注】①元昊:人名,即李元昊。②俾(bǐ):使。③知高邮军:掌管高邮军。④富弼:洛阳人,时任枢密使。⑤醵(jù)钱:筹钱。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碧云天”一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B.“山映斜阳”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一直向远处延伸,到“斜阳外”,由近及远,景物自目之所及到想象中的天涯。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也因此而稍稍排遣内心的愁情。D.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11.明末清初沈谦《填词杂说》中评价“芳草无情,又在斜阳外”,虽是赋景,情已跃然。”请从修辞和结构上赏析这一句的妙处。12.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上嘉而从之”与“虽有嘉肴”中的“嘉”含义相同。B.丙文中“具牛酒”中的“具”意为置办,准备,《桃花源记》中“问所从来,具答之”中的具意为“详细”,二者意思不同。C.乙文中“贼闻之”的“之”是代词,代指范仲淹奏请兼管延安军,挑选将领,训练精兵这件事。D.宥有“宽容”“劝人饮食”“局限”等义项,“仲淹欲宥之”中的“宥”应为“宽容,饶恕”之意。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B.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C.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D.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15.结合甲乙丙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范仲淹的认识。菱溪石记[宋]欧阳修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①时贵将,与杨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注]①伪吴:唐末杨行密在淮南一带称王,刘金为其大将,后世称其政权为“伪吴”。菱溪大石(节选)[宋]欧阳修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而一差小而尤奇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予感夫人物之废兴况欲长有此石乎1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②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19.《菱溪大石》(节选)前四句对大石的描写,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0.欧阳修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为什么自己又“曳以三犊载两轮”呢?结合诗文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中宵①【唐】杜甫西阁百寻余,中宵步绮疏②。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注释】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21.①杜甫的诗十分重视语言锤炼,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你对诗歌颔联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②赏析“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两句的妙处。22.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两句意思和它相近。景俗,“我”懂张岱一生写下许多与西湖有关的诗文,不仅记录当时美景,还包括了当时民俗,独具生活趣味,非常值得品析。同学们想根据下面三则材料制作出第三件文创产品——剪纸,请你参与。【甲】____闲步十锦塘,道上蹴残雪。疑是高柳阴,疏疏漏明月。【乙】____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丙】西湖七月半①杭人游湖,巳②出酉③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④,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⑤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⑥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⑦舟近岸,断桥石磴⑧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⑨,向之浅斟⑩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⑪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注释】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③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④擎燎:举着火把。擎,举。燎,火把。⑤魇(yǎn):梦中惊叫。⑥皂隶:衙门里的差役。⑦舣(yǐ):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⑧石磴(dèng):石阶。⑨靧(huì)面:洗脸。此处指湖面复归明洁。⑩浅斟:慢慢饮酒。⑪竹肉:指管乐和歌喉。23.同学们收集了张岱有关“西湖十景”的诗,请你根据诗歌内容,为【甲】【乙】两诗选择合适的标题,填入相应选项。

A.断桥残雪B.柳浪闻莺C.平湖秋月D.南屏晚钟【甲】诗:【乙】诗:24.请你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和同学们一起解读这三则材料。文言字词提示方法释义是夕好名课内迁移法: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⑴船上人怖以关门查阅词典法:①惊惶,害怕;②恐吓;③恐怖⑵(填序号)吾辈始舣舟近岸语境推断法⑶⑷“止见篙击篙”中“止”是什么意思?请从上表选择恰当的方法,简述得出释义的过程。25.【丙】文描写了张岱在七月半游湖赏月的情景,若要以这一事件为主题来制作文创产品剪纸,你认为可以设计哪些画面?(至少两种)26.有同学发现这三则材料都写到了月,但诗人的情感并不同,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27.有同学建议和阅读过的名著或课文里的文人、角色推出联名产品,请你参考示例,选择合适的人物,提出产品建议,并说明理由。人物建议:李白、杜少卿、欧阳修、李清照、鲁迅……产品建议:练习本、图画册、笔、水杯……示例:我选择李白来推出联名产品——笔。因为张岱和李白二人生在推崇科举的年代,却几乎与科举没有关联,仅凭自身文学创作和个人魅力便扬名万里。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张岱改良故乡茶,都可以从他们的笔下看见社会责任感。他们同样才华横溢,豁达洒脱,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学财富,所以可推出笔作为联名产品。同学们选编了几篇与“花”有关的古诗文,并就古诗文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探究。【甲】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书幽芳亭记(节选)【宋】黄庭坚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28.以声传情辨字音①可爱者甚蕃②濯清涟而不妖29.勾连迁移推词义词语方法提示词义解释宜乎众矣【成语印证法】事不宜迟①兰甚似乎君子【课内迁移法】可爱者甚蕃②30.增补删调译文句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我唯独喜爱,。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31.学以致用勤批注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小慧同学对这一表现手法产生了疑惑,小敏同学以自己的读书笔记为例为同学做了讲解。托物言志特点: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示例:《紫藤萝瀑布》中,作者由眼前盛开的繁花似锦的紫藤萝花,回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株“伶仃”的紫藤萝。作者借紫藤萝花的衰而又盛来书写自己的感悟:生命的历程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是永恒的。听了小敏同学的讲解,同学们豁然开朗。大家发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摘抄运用这一手法的诗句,并完成批注。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批注:32.对比联读话君子周敦颐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认为“兰甚似乎君子”,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链接材料: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阅读古诗文阅读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文正公轻财好施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①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②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③百口。公殁④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②缣(jiān):细绢。③仅:将近。④殁:死。⑤令:善,美好。33.下面对《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作于丙辰年,作者此时政治失意,与弟苏辙七年未见,故中秋对月畅饮,以抒胸怀。B.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消极悲观之情作结。C.全词紧扣“月”而写,词人的情感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较强的感染力。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表面埋怨月亮,实则表达亲人不得团聚的怅惘。34.下面对《岳阳楼记》(节选)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先总说洞庭湖美景,后提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由情入景,引出下文。B.选文第二、三段写了览物而悲者、喜者,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景交融。C.“嗟夫”是感叹词,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透露出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D.文章多用四字句,有音韵协调,语气呼应,语意互补,整齐流畅的特点,读之悠扬婉转。35.用“/”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36.运用所给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方法释义积累迁移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范文正公轻财好施①好: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以养群从之贫者②者:成语迁移法白头偕老——宠辱偕忘③偕:白璧无瑕——静影沉璧④璧:3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38.你认为苏轼可以称为“古仁人”吗?请结合《水调歌头》《岳阳楼记》两文简要解答。39.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太守“乐其乐”中的“乐”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1.B2.不也很快乐吗?;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3.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批注: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要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4.示例一: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由: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刻。示例二:座右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激励自己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5.①同“值”,价值;②成批量的有组织的运送粮食;③等到;④⑤6.①洪皓请求郡守开仓赈济百姓。;②金主释放宋使者,但洪皓度其有悔,快马加鞭顺利渡过淮河,回到大宋。7.皆,都;惟,只;乃,竟然。表现了作者对洪皓的敬佩和惨遭奸佞之徒陷害的同情;对秦桧之流的愤恨之情。8.从不怕获罪身死也要救助灾民等事件能看出洪皓宅心仁厚、心系百姓,为人拥戴;从洪皓怒斥粘罕能看出他忠心为国,大气凛然;从金人争相传抄洪皓的诗文能看出他文学才华极高;从洪皓不被权奸所容能看出他不阿附权贵,清廉正直。9.示例一:我选《怀母》,本诗写洪皓出使金国被滞留,思念亲人想要回归却不能,只能让梦和魂魄绕着大江的另一头。本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洪皓天下家国的大义之外为人子的柔情的一面,文言文中的形象主要是其爱民和刚直的一面,所以我认为选此诗能更好地丰富人物形象。示例二:我选《赠彦清》。联系诗文可知本诗写于洪皓被羁留时,当时他被迫教授金朝宰相长子完颜彦清,在金朝、南宋、西夏三国发生战事的情况下,引导彦清让三国平息战事,可见其爱国和爱好和平的形象,这是对文中其爱民、爱国形象的有效补充。10.C1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芳草以人的情感,写无情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土,使瞩目望乡的游子触景生情,而它却不理会词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词人借芳草无情衬心中相思离情。结构上,该句承上启下,过渡巧妙,化景物为情思,为下片抒发羁旅愁情做铺垫。12.A13.B14.(仲约)主张让军中富裕人家出金银绸缎,准备好酒肉,让人去迎接慰问(盗贼),并且对盗贼厚加馈赠。15.文学上,富有才华和审美情趣。军事上,富有谋略,当元昊叛乱时,他选将练兵,采取一系列措施,令叛军不战而退。政治上,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当元昊叛乱时,他主动请缨;当富弼提议诛杀晁仲约时,他主张宽恕,活用法度。16.格外;喜欢;衰败;拥有17.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18.①其中最大的一块仰面躺在溪边,因为它难以移动,所以能够独自存留下来。②(丰乐)亭靠近滁州城,道路近便,可以把它作为滁州人每年游玩的好去处。19.前四句描写了菱溪大石的寂寞凄凉,流露诗人对大石的怜惜之情。20.作者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是因为这些好奇之士将奇异之物据为已有;而自己“曳以三犊载两轮”,是不满于大石空怀高才美质,却长埋于荒烟野草中没人欣赏和珍惜,将之迁徙以供滁人岁时嬉游爱赏。21.①颔联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虚”字表现了一种朦胧美,从而使落月显得更加美好。②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22.亲人朋友流落在天下不同的地方,因为战争,很少能收到他们的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或: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23.A;C24.这;②;才;示例一:课内迁移法。“止”让我想起课文《狼》中的“止露尻尾”,“止”解释为“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