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外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上外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上外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上外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上外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外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12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超过忍耐极限时,承载系统就会被损伤。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将到达忍耐极限,某些部分甚至透支,其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①土地资源②交通③科技④水资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从自然因素考虑,下列地区最不利于发育为城市的()A.河口三角洲B.河流汇合处C.冲积扇平原D.河流发源地3、在一个区域中,高级别城市通常比低级别城市()A.数量多B.面积小C.服务范围小D.服务种类多4、若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只取决于表中两种资源,读表,四省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5、下列省区有大范围石质荒漠化现象的是()

①黑龙江省②贵州省③云南省④江苏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地位: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具有________的城市职能,辐射带动作用强。7、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8、两者关系的表现。

(1)区域内交通运输需求差异较大,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____的点和线。____交通需求大;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交通线布局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2)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____。9、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资源②______________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A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③______________;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B.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④______________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3)人均消费水平。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消费水平的提高而⑤______________。10、近年来;江苏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趋势明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江苏省Ⅰ、Ⅱ、Ⅲ美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路径图。

材料二下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分类及生产协作程度表。。类别。

主要工业部门。

生产协作程度。

Ⅰ类。

制鞋业;木竹藤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

弱。

Ⅱ类。

纺织业;服饰业等。

中。

Ⅲ类。

电器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办公用机械、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强。

(1)Ⅰ、Ⅱ、Ⅲ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产业集聚度最高的是____类。产业集聚的优点是____。

(2)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比较,徐州和南通在Ⅰ、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的差异是____。

(3)图中Ⅰ、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转出区为____(填“苏北”“苏中”或“苏南”)。产业转移对该区域的积极影响有____。11、交通线和场站等基础设施,投资额度大,____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建设相对落后,交通线和站点稀疏,质量较低;____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密集,质量高。12、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地思想”的变化,人地矛盾日益激化。目前中国处于工业社会阶段,由于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其再生速度,出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问题。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__________能力,导致环境污染。

(2)下列问题属于右图中箭头①引起的是__________,属于箭头②引起的是__________(多选)。A.太湖蓝藻污染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13、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____,山区的环境承载力____,破坏可持续发展的____原则。14、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京津冀一体化”政策促使北京汽车产业采取“总部在北京;生产到河北”的策略,将生产基地纷纷迁到河北。2015年4月北京现代第四家整车组装工厂落户河北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占地3000多亩,距港口仅需一小时车程。

(1)与在北京市建厂相比,沧州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

(2)北京汽车产业将生产基地迁到河北,主要受____因素影响,而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北京的原因是考虑到北京市具有____,____等优势条件。

(3)北京市将钢铁、汽车等制造企业以及化工、印染等企业迁出后,优先发展的产业应该具有____;

____的特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科技___。A.正确B.错误16、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_____)A.正确B.错误17、如果水资源分布均衡,则各地不会出现水资源紧张问题。(_____)A.正确B.错误18、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____A.正确B.错误19、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20、闽宁曾经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戈壁荒滩。1997年,闽;宁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在此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陆续接纳了西海固地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名移民,历时20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闽宁成为由最初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多产业融合的特色小镇,这种扶贫协作方式被称为“闽宁模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候;水文和植被等要素;概括闽宁的自然特征。

(2)阐述闽宁镇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从区域关联的角度,说明“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等;深圳经济发达,交通和科技水平高,但深圳城市面积小,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严重不足,使得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趋于极限,①④正确。故选C。2、D【分析】【分析】

考查城市区位因素。

【详解】

河口三角洲和冲积扇平原都是流水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发育为城市。河流汇合处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也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河流发源地一般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人口少、发展条件差,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D正确。故选D。3、D【分析】【详解】

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面积越大,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故选D。4、A【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分布和环境人口容量。

【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从题干信息约定若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只取决于表中两种资源(水资源和耕地),那么环境人口容量更取决于资源总量短缺的那部分。对比四个省份,甲省的耕地保有量只有53.4万公顷,根据木桶的短板效应,代表了耕地约束下甲的环境人口容量最小,A对。故选A。

【点睛】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在一定时期内这些影响因素相对稳定,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确定性。5、B【分析】【分析】

【详解】

石质荒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黑龙江是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温带地区,没有此地貌,江苏几乎也没有岩溶地貌,故不符合题意,①④错误。石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贵州和云南地区有大面积的岩溶地貌,多石质荒漠化现象,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

石质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地表土层薄;夏季高温多降水。(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滥砍乱伐,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过度开垦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放牧等。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综合性7、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自净能力的定义;重点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而环境对这些废弃物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当人类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和速度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点睛】【解析】消纳同化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大城市。

(2)特点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丰富。

(2)效率交通运输。

(3)降低10、略

【分析】【分析】

(1)

结合材料二可知;Ⅲ类工业部门的生产协作程度强,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集聚的优点可从降低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进行分析。

(2)

从Ⅰ;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区与承接区角度分析。

(3)

读材料一可知,I、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转出区为苏南,产业转移对转出区的积极影响可从产业结构、环境等方面分析。【解析】(1)Ⅲ加强交流与协作;共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获得规模效益。

(2)徐州是I;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区;南通是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区;是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区。

(3)苏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减少环境污染,减轻资源压力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收回投资经济较发达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地关系的演化。

【详解】

(1)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其再生速度属于资源过度开采;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会导致环境污染。

(2)箭头①为资源的过度开发;箭头②为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会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进而导致海洋渔业产量下降;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BCEF正确。环境污染会导致太湖蓝藻污染、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AD正确。

【点睛】

【解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自净BCEFAD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如果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食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继而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过度猎狼违反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点睛】【解析】减少下降公平性14、略

【分析】【详解】

(1)河北沧州离北京较近;经济没有北京发达,但从图中可以看出沧州土地面积大,地价会更低;地处沿海海运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2)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汽车产业将生产基地迁到河北,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而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北京的原因是考虑到北京市具有信息通达度高;市场广阔、科技实力强、高校众多、人才密集等优势条件。

(3)北京市将钢铁、汽车等制造企业以及化工、印染等企业迁出后,优先发展的产业应该具有能源消耗少、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的特点的产业。【解析】(1)土地面积大靠近海港(海运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

(2)政策信息通达度高;市场广阔、科技实力强、人才密集(任答两项)

(3)能源消耗少、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任答两项)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分析】【详解】

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知识和技术,所以本题的描述是正确的。16、√【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经济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地区开放程度以及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等。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本题说法正确。17、×【分析】【详解】

水资源紧张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口、工农业需水量大,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凸出,从而因此水资源紧张。水资源分布均衡不能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此说法错误。18、×【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