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3/1A/wKhkGWehlr-AStqtAAGCavxEBoY488.jpg)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3/1A/wKhkGWehlr-AStqtAAGCavxEBoY4882.jpg)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3/1A/wKhkGWehlr-AStqtAAGCavxEBoY4883.jpg)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3/1A/wKhkGWehlr-AStqtAAGCavxEBoY4884.jpg)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3/1A/wKhkGWehlr-AStqtAAGCavxEBoY48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修4历史下册月考试卷17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如图是詹天佑传记的书影。关于他的事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远东铁路国际会议保卫中国路权②建造滦河铁路大桥③修筑京张铁路A.②③①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2、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同时他也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表明他的观点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D.在物质与形式的关系上认识不清3、李四光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科学研究领域广泛,以下成就与李四光的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有。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1937年10月,詹姆斯贝特兰抵达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并向毛泽东提议,可向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说些什么,于是毛泽东给艾德礼写了一封亲笔签名信。在信件中:毛泽东呼吁艾德礼带领他的党派,帮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封信的历史价值在于()A.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B.反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C.展现了中共寻求与英国政界建立关系的尝试D.表现了毛泽东的外交才能5、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下列马;恩著作按出版或发表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神圣家族》②《共产党宣言》③《德意志意识形态》④《资本论》第一卷⑤《法兰西内战》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②①③⑤④6、“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主张A.中庸之道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克己复礼7、有研究者认为,孙中山本来是“一个言必谈美国,大半生以美国为榜样的政治家”,但是,孙中山与美国多年打交道的经历以及美国对孙中山长期不冷不热的态度,使他对美国民主制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反思自己过去的信仰与理念。从此,孙中山从一个辛亥革命初期中外条约体系的坚守者变成一个决心以革命手段废除不平等条约,推翻列强压迫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孙中山革命理念的变化A.反映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说明美国加紧对中国的侵略C.体现孙中山对国情认识深化D.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8、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革命要同时在几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1915年,列宁却认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由此可知()A.马克思主义无法适应社会发展B.理论认识需要适时革新C.列宁主义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D.理论认识受到立场限制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9、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A.正确B.错误10、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A.正确B.错误11、“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马克思的观点。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41年8月;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要求全党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张闻天率先响应号召,组织调查团到陕北;晋西调查。他认为调查研究工作做得是否充分,是决定一项工作成败的主要关键。他说:“从实际出发,首先应该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结合成的社会生产状况出发”。而要确认一切意见、决议、办法是否正确,必须在实践中找到证明。调查团整理的一系列调查报告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决策的依据,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随着调查的推进,张闻天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根本上摆脱了“左”倾思想的困扰,并对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他的调查研究思想体系完整丰富,为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今天的改革和建设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改编自杨志和;卫晓霞《延安时期张闻天调查研究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张闻天调查研究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闻天晋陕农村调查的意义。13、材料要阳初(1890—1990年);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事业,被称为平民教育之父。要阳初平年既受过私整教育,又上过教会学校,还留学过美国耶音大学。1918年,要阳初学成毕业,随即赴欧洲战场为华工服务,有感于华工多不识字,使在华工营试办识字班。20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国家危难;时局动荡,爱国人士推行的识字运动、平民教育、乡村改遗等呼声此起校伏。要阳初于1923年在北京建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城市里提倡识字运动。从l930年起,他由识字运动转到“农村建设”,在河北定县搞“平民教育”实验,提倘“以文艺教育款悉,以生计教育款穷,以卫生教育教弱,以公民教育救私”,期望以此改造农村社会。经过努力,定县农民的识字率大幅提高,农村发展状况得到改善和发展。后由于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步递近,要阳初等人撤离定县。
——一据王松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兴起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晏阳初在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牛顿的坟墓上;立着一块用白色和灰色的大理石装饰的纪念碑。纪念碑上是一幅牛顿斜躺着休息的画像;一幅天象图,上面标示着1680年彗星划过天空的轨迹;一个小天使一边摆弄棱镜,一边给太阳和月亮称重。碑铭用拉丁文写成,记录着牛顿“思维的近乎神圣的力量”和“他自己特有的数学法则”,并宣称:“整个人类都为曾经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生命而欣喜。”
——摘编自(美)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材料二18世纪30年代开始;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伏尔泰。他的《牛顿哲学原理》一书是把牛顿思想通俗化的一种尝试。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例如那个家喻户晓的说明牛顿万有引力理论产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出自伏尔泰的手笔。
——摘编自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主要成就,概括牛顿“思维力量”的特点与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宣传牛顿思想的方式,并简评这种宣传方式。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雾月政变的通告称;法国需要实现伟大和持续的事业。动荡把它毁了,现在它祈求安定。它不要王政,王政已被废除。它需要执法的权力机构行动一致。它要一个独立;自由的立法机构它希望代表们属于稳健的保守派,而不属于动乱的革新派。总之,它要采摘10年牺牲结出的果实。我们很难给他(拿破仑)勾画一幅肖像,因为他的形象异乎寻常地在不断演变:从一个勤学苦读和深思默想的军官,一直变成晚年醉心大权独揽和自信无所不知的皇帝。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支持。资产阶级和许多知识分子也赞成这些变革。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摘自(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上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走上历史舞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客观评价拿破仑。16、(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
材料一1925年苦于多次教育救国等一系列尝试均告失败,卢作孚痛定思痛,选择实业兴国道路,创办民生公司。1930年,作为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局团练局局长,卢作孚对东北进行考察,并以《东北游记》总结日本、俄罗斯、德国经营下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与经营经验提出“政治,上最后的问题是全国的问题,它的基础却在农村”卢作孚通过外出演讲宣传、组织科学交流会议等方式让国内外各界精英力量为北碚建设献计献策,仅中国西部科学院聘请的外国专家就达40余人抗战期间,北碚被定为战时文化迁建区,先后吸引70个单位内迁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以北碚办民众教育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一律办社会教育”。材料二在建设北碚过程中,卢作孚利用民生公司率先发展水路交通,奠定了北碚在嘉陵江上.游的重要交通节点地位他认为山区公路建设更为实际,青碚公路等成为除川江航运外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方式奉行孙中山先生的"开放主义",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加强责任管理和鼓励多方资金股份合作等方式。至抗战时期,仅天府煤矿的年产量就占重庆地区全年煤产量的一半以上。七七事变爆发后,卢作孚对旧街市进行全面改造,既是为了适应战时防空要求,又积极呼应了一种新理念一西方城市美化运动对城镇空间视觉美学价值的重视,同时充满了近代中国对于现代化即“西方化”的空间想象,在实际功能上与卢作孚要实现的北碚“(可)游览”目标是一致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1927-1949年“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中的空间实践与空间生产》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作早在重庆北碚地区进行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北碚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揩施,并对其行为作简要评价。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李提摩太,英国人,先后在山东、山西、河北以中国士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传布新教。19世纪70年代,山西、山东正值丁戌灾荒,李提摩太多方筹措银两,积极参与贩灾活动,提出欲救其灵魂必先救其肉体的主张。1893年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书中所宣传的“变通观”、“进化论”学说,引起维新人士的兴趣。李提摩太乐于学习儒学、佛教、中国传统文学,将《西游记》等东方著作翻译成英文。1901年他提出用庚子赔款在山西创办大学堂——山西大学堂,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完全贯彻英国教育模式,为山西培养出郑永锡、李蒙淑等技术人员,南桂馨、陈德坤等革命先烈,马俊、崔廷献等政治家。——摘编自张昭军《中国近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提摩太的活动。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张秉贵(张秉贵(19181987-1955),出生于北京市东铁匠营的一个售货员家庭,因家境贫困,十岁便和三哥到天津一家地毯作坊当学徒,后又到崇文门外的金聚织布厂当学徒。36年,1979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北京市售货大楼破格录取,成为“新中国第一店”的一员。张秉贵无论是在糕点柜台还是糖果组柜台,始终坚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为国家服务,怎能不先为人民服务呢”的原则。1987年,张秉贵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他把每次售货归纳为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并学会了“一抓准”的本领。69年,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被正式确定为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企业精神,同年,岁的张秉贵辞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秉贵在售货员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秉贵在售货员工作中所体现的优秀品质。——摘编自《北京日报》文章《张秉贵:“一团火”精神》1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刘知畿(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朝大臣、史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其《史通》成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论专著。他在《史通》中提出史官、史家是史学活动中的主体,优秀的史官、史家应当“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他对史官、史家之社会作用持有正面的、积极的认识,坚持“书法无隐”的原则,主张“彰善贬恶,不避强御”,对后世史官、史家产生极大影响。他提出的“史才三长”论,即“史才”是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必须具备的文字功底,最好是文字简洁、明晰、准确;“史学”是历史学者具备的博通古今的史实功底;“史识”是史学见识,即用正确的历史观作指导,才能写好历史论著。“史才三长”论是对《史通》之论史官、史家的另一种表述形式,也可看作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摘编自瞿林东《论刘知畿<史通>关于史学构成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畿关于史官;史家的主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知畿关于史官、史家主张的意义。20、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思想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也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1871年7月;(马克思)在同《世界报》记者谈话时就表示:国际工人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这些运动朝向一个目标,“但是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1872年9月,在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也谈到,工人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便建立一个全新的生产关系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陈宇翔、余文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夺取政权方式上马克思的观点有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柴《世界史》材料三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和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1917年10月24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的、由列宁起草的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列宁认为选择革命方式要依据的两大因素分别是什么?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怎样的发展?
材料四。
(3)材料四中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16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从表中选择两个英雄人物,围绕“英雄与国运”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请对材料中卢梭和马克思的平等观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论题符合题干要求,史实充实,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5题,共25分)23、(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24、“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这样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试卷上写下的话。谈谈你读后的感想。25、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2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27、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详解】
1888年,修建滦河大桥是在1892—1894年,修筑京张铁路是在1905年;在远东铁路国际会议保卫中国路权是在1919年。故选A;排除BCD。2、A【分析】由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可知前者是唯物主义观点,由“物质受形式的支配”等分析可知后者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综合来看,A项正确。B、C项认识片面,D项认识错误。3、D【分析】【详解】
据所学知识,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20世纪20年代初,李四光开始了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在30年代中,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加了新的重要篇章;同时,在其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等四大油田,并对铀资源的勘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到20世纪60年代初,李四光深感地震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之严重,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里,用了很大的精力投入了地震的预测、预报研究工作。①②③④均与李四光的科学研究密切相关,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4、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在信件中:毛泽东呼吁艾德礼带领他的党派,帮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可知,毛泽东的信体现了与英国共同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的愿望,展现了中共寻求与英国政界建立关系的尝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日本侵华的罪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问题,排除B项;仅仅从信上看不出毛泽东的外交才能,排除D项。故选C项。5、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圣家族》发表于1844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于1945年秋至1946年5月;《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于1867年;《法兰西内战》发布于1871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①③②④⑤,C正确,ABD排除。故选C。6、A【分析】【详解】
“过犹不及”,这句话的意思是是事情做过头和达不到同样不好,这表现的是孔子思想中的中庸思想,故选A;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排除B;有教无类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排除C;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排除D。7、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从一个辛亥革命初期中外条约体系的坚守者变成一个决心以革命手段废除不平等条约,推翻列强压迫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其转变原因固然有美国的轻慢和漠视,但更多的则是他本人对中国国情与革命实际,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定位有了深刻认识后的反思,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孙中山革命理念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孙中山对国情认识深化,“美国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革命理念没有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8、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革命要同时在几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列宁却认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适时革新,即理论认识需要适时革新,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精髓是实事求是,是因时因地而不断丰富的理论体系,排除A项;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否定,排除C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是共产主义者,阶级立场相同,根据材料“19世纪40年代”“191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代不同、国情不同导致认识不同,排除D项。故选B项。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9、B【分析】【详解】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并不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故题目表述错误。10、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推动20世纪初政治变革的先驱,故题干说法正确。11、B【分析】【详解】
“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列宁的观点,故题干表述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2、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张闻天延安整风。
第(1)问;据材料“从实际出发,首先应该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结合成的社会生产状况出发”概括出坚持从实际出发,重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据材料“组织调查团到陕北;晋西调查”“要确认一切意见、决议、办法是否正确,必须在实践中找到证明”概括出加强基层调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2)问,从对个人、政府和党三方面的积极影响回答,例如,对个人而言晋陕农村调查是能够推动个人从根本上摆脱“左”倾错误,这是对个人的影响,再例如,对政府而言晋陕农村调查能够推动边区政府合理决策的。【解析】(1)坚持从实际出发;重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加强基层调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个人层面:推动个人从根本上摆脱了“左”倾错误;
政府层面:推动边区政府合理决策;
中国共产党层面:反映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工作作风;是对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对当今改革和建设仍有重要指导意义。13、略
【分析】【详解】
(1)条件:根据“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国家危难;时局动荡,爱国人士推行的识字运动、平民教育、乡村改遗等呼声此起校伏”所涉及的信息,可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军阀混战,民族危机严重、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的角度概括。根据“要阳初平年既受过私整教育,又上过教会学校,还留学过美国耶音大学”可得出晏阳初的个人学识与经历;结合所学可得出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
(2)评价:根据所学可从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改善了农村社会状况;促进了教育普及与发展;回避了农村的土地问题;在当时的背景下,用改良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等角度概括出答案。【解析】(1)条件: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军阀混战;民族危机严重;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晏阳初的个人学识与经历;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任意五点即可,照抄材料原文不给分)
(2)评价: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改善了农村社会状况;促进了教育普及与发展;回避了农村的土地问题;在当时的背景下,用改良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14、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光学成就(光的色散);力学成就(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数学成就(创立微积分)。特点:根据所学可得出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可检验性);以数学为表达方式;科学严谨。影响:根据“一个小天使一边摆弄棱镜;一边给太阳和月亮称重。”可从对天体运行有预见作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等。
(2)形式:根据“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得出说故事简评:根据“例如那个家喻户晓的说明牛顿万有引力理论产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出自伏尔泰的手笔。”可得出“通俗易懂;故事需要考证;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解析】(1)光学成就(光的色散);力学成就(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数学成就(创立微积分)。
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可检验性);以数学为表达方式;科学严谨。
影响:对天体运行有预见作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
(2)形式:说故事简评:“通俗易懂;故事需要考证;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15、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动荡把它毁了;现在它祈求安定”可归纳出资产阶级希望以稳定代替动乱,加强行政权,恢复统治秩序;根据材料“它要一个独立;自由的立法机构它希望代表们属于稳健的保守派,而不属于动乱的革新派”可归纳出雾月政变虽然带来稳定,但是并没有带来一个独立、自由的立法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彻底扫荡了旧秩序,然而新秩序并没有完全确立。
(2)评价:结合拿破仑的事迹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内,拿破仑建立国家银行,颁布《民法典》等措施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他醉心权力,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成为独裁者;对外,拿破仑发动的战争既捍卫了法国革命成果,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又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激起人民的反抗。【解析】(1)法国大革命彻底扫荡了旧秩序;然而新秩序并没有完全确立;资产阶级希望以稳定代替动乱,加强行政权,恢复统治秩序;雾月政变虽然带来稳定,但是并没有带来一个独立;自由的立法机构。
(2)对内,拿破仑建立国家银行,颁布《民法典》等措施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他醉心权力,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成为独裁者;对外,拿破仑发动的战争既捍卫了法国革命成果,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又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激起人民的反抗。16、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时间信息可得出日本不断加深对华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根据“1925年苦于多次教育救国等一系列尝试均告失败,卢作孚痛定思痛,选择实业兴国道路,创办民生公司。”得出教育救国等一系列救国尝试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等一系列成功实践;结合所学可得出抗战时期“大内迁运动”,东部地区的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迁往西部地区;根据“抗战期间,北碚被定为战时文化迁建区,先后吸引70个单位内迁”可得出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国名党的战时陪都。
(2)主要措施:根据“并以《东北游记》总结日本、俄罗斯、德国经营下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与经营经验”可得出借鉴东北和德、日等先进地区和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北培实际,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近代化交通建设;根据“卢作孚通过外出演讲宣传、组织科学交流会议等方式让国内外各界精英力量为北碚建设献计献策,仅中国西部科学院聘请的外国专家就达40余人”可得出开放创新,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革新管理;根据“七七事变爆发后,卢作孚对旧街市进行全面改造,既是为了适应战时防空要求,又积极呼应了一种新理念一西方城市美化运动对城镇空间视觉美学价值的重视”得出结合战时需要,大力推进北培地区的市政建设;积极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根据“一律办社会教育”得出抓住机遇,重视和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评价: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卢作孚将御侮強国和实现现代化的希望寄托于乡村建设运动,极大推动了北培地区的发展,也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乡村建设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必然会失败。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重视发挥教育和人才的积极作用,推动了文化创新,对今天的乡村振兴具有启示意义。卢作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也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等。【解析】(1)日本不断加深对华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教育救国等一系列救国尝试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等一系列成功实践;抗战时期“大内迁运动”,东部地区的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迁往西部地区;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国名党的战时陪都。
(2)主要措施:借鉴东北和德、日等先进地区和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北培实际,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近代化交通建设;开放创新,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革新管理;结合战时需要,大力推进北培地区的市政建设;积极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抓住机遇,重视和.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评价:卢作孚将御侮強国和实现现代化的希望寄托于乡村建设运动,极大推动了北培地区的发展,也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乡村建设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必然会失败。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重视发挥教育和人才的积极作用,推动了文化创新,对今天的乡村振兴具有启示意义。卢作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也值得我们继承发扬。17、略
【分析】【详解】
(1)活动:活动:概括材料“先后在山东;山西、河北以中国士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传布新教”可知传布新教;概括材料“李提摩太多方筹措银两;积极参与贩灾活动”可知参与救灾;概括材料“1893年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书中所宣传的“变通观”、“进化论”学说,引起维新人士的兴趣。李提摩太乐于学习儒学、佛教、中国传统文学,将《西游记》等东方著作翻译成英文”可知翻译书籍;概括材料“山西创办大学堂——山西大学堂,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完全贯彻英国教育模式”可知创办英式教育。
(2)评价:考生需要逐条评价李提摩太的主要活动,如传布新教有利于新的生活方式和宗教思想传入;参与救灾有利于灾荒中的人民度过危机;概括材料“书中所宣传的“变通观”、“进化论”学说,引起维新人士的兴趣”可知,翻译书籍有利于启发中国人的新思想,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概括材料“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完全贯彻英国教育模式,为山西培养出郑永锡、李蒙淑等技术人员,南桂馨、陈德坤等革命先烈,马俊、崔廷献等政治家”可知,创办英式教育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解析】(1)活动:传布新教;参与救灾;翻译书籍;创办英式教育。
(2)评价:有利于新的生活方式和宗教思想传入;有利于灾荒中的人民度过危机;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传播,启发中国人的新思想;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18、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始终坚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为国家服务,怎能不先为人民服务呢’的原则”得出新中国成立,劳动者积极性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根据“出生于北京市东铁匠营的一个售货员家庭,因家境贫困,十岁便和三哥到天津一家地毯作坊当学徒,后又到崇文门外的金聚织布厂当学徒”得出家庭环境的影响;丰富的经商经验;根据“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他把每次售货归纳为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并学会了‘一抓准’的本领”得出独特的工作方法。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张秉贵在售货员工作中所体现的优秀品质包括服务人民;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等。【解析】(1)原因:新中国成立;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家庭环境的影响;丰富的经商经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独特的工作方法。(答出四点即可)
(2)精神品质:服务人民;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答出三点即可)19、略
【分析】【详解】
(1)主张:由材料“他在《史通》中提出史官;史家是史学活动中的主体;”可知史官、史家是史学活动中的主体;由材料“优秀的史官、史家应当‘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可知强调史官、史家的道德操守;由材料“主张‘彰善贬恶,不避强御’,对后世史官、史家产生极大影响。”可知担负“彰善贬恶,不避强御”的社会职责;由材料“他提出的‘史才三长’论”可知史官、史家需具有“史才”“史识”“史学”的史学素养。
(2)意义: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刘知畿主张丰富了史家修养标准,促进史官、史家个体素养的提高、丰富了史学理论,有利于史学研究;由材料“主张‘彰善贬恶,不避强御’,对后世史官、史家产生极大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弘扬了“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材料“他提出的‘史才三长’论”成为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源头之一,对后世史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解析】(1)主张:①史官;史家是史学活动中的主体;②强调史官、史家的道德操守;③担负“彰善贬恶;不避强御”的社会职责;④史官、史家需具有“史才”“史识”“史学”的史学素养。
(2)意义:①丰富了史家修养标准,促进史官、史家个体素养的提高;②丰富了史学理论,有利于史学研究;③弘扬了“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④成为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源头之一,对后世史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变化:根据所学;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手段是暴力革命,但是材料一中“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都证明暴力革命不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各国工人阶级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或和平方式也能取得政权)。
(2)要素:根据材料二“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可知列宁认为是否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是选择革命方式的重要要素;根据材料三中“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可知列宁选择革命方式的另一依据是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所占比重。发展:根据所学可知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
(3)道路差异:材料四中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其革命道路是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导致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认识:结合四则材料以及中俄两国革命实践可知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解析】(1)观点变化:暴力革命不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各国工人阶级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或和平方式也能取得政权)。
(2)是否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所占比重。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
(3)道路差异: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四、论述题(共2题,共16分)21、略
【分析】【详解】
根据“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并结合材料中的英雄人物,可得出英雄人物及其彰显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论述时可选择其中的人物,结合其事迹展开论述,如林则徐,19世纪中期,在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之时,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増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其组织清军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其他人物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示例:论题:英雄人物及其彰显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说明:(任选两个英雄人物)
林则徐:19世纪中期,在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之时,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严。
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増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其组织清军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杨靖宇: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多次与日伪军周旋苦战,有力地错制了日本侵略军,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继光: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不惜以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从而赢得了抗。
美援朝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胜利。正是无数个像他一样的志愿军战士,才使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最终胜利,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或王进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王进喜带领大庆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使新中国实现了石油的自给,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正是无数个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才使中国的石油实现了完全自给,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或袁隆平: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一一南优二号,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总之,正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不懈抗争和持续奋斗,正是因为英雄人物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民族オ有了今天的发展繁荣,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当代人应该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表现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高分必备】这种类型的题最重要的是按照题目要求去作答,结构要完整,层次分明,史实到位,此题可得高分。22、略
【分析】【详解】
首先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列出卢梭和马克思两者平等观的差异。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两者的平等内涵不一致,卢梭强调的是权利的平等,主张建立社会契约以保障平等,而马克思的平等观强调社会成员普遍平等,主张消灭私有制和阶级以实现全人类解放。第二,两者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不一致,18世纪中期法国的国王与贵族为了维持自身的特权地位,采取了打击上升中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措施,为此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们以理性来勾画出未来社会的蓝图,提出了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求的思想主张;而马克思的观点是在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加大;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充分暴露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这充分反映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时代特征。第三,两者的影响不一样,卢梭的平等观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而马克思的平等观则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团体与资方斗争的理论依据。
其次;列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在差异性的基础上归纳出共性,两者都抓住了特定时代的基本矛盾,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进步性。
最后,依据同、异点归纳出主题。示例:追求平等是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念,平等观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解析】示例:追求平等是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念;平等观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卢梭强调权利的平等;主张建立社会契约以保障平等。卢梭的观点是18世纪中期法国社会矛盾的反映,国王与贵族维持自身的特权地位,并打击上升中的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商业办公空间的照明艺术
- 现代办公设备与技术概览
- 残障者康复教育与社区资源的联动发展
- Module3 Unit1 What are they doing?(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7 我是班级值日生(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Unit 3 Its a colourful world!Part B Let's learn(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 二 分数乘法第3课时 分数与整数相乘说课稿 苏教版
- 5《这些事我来做》(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Unit5 My clothes Part A Lets talk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001
- 《1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001
- 职业暴露与防护
- 年产15吨透明质酸生产车间的初步工艺设计
- 大模型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智能探索宇宙的无限可能
- 酒店行业客源渠道分析
- 2024年中国陪诊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重磅发布
- AVL-CRUISE-2019-整车经济性动力性分析操作指导书
- 肠道医学解剖和生理学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动词时态专项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 兰州市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基准价格表
- 火灾隐患整改登记表
- 普通地质学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