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以致大权旁落,造成政治黑暗。其表现是()A.封国发动叛乱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C.统治者改制失败D.地方割据势力控制中央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C.诸侯争霸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它是目前世界历史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1世纪来临之际,它的仿制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A.司母戊鼎B.青铜立人像C.四羊方尊D.青铜豕尊4、右图是我国著名的什么水利工程?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5、下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6、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卷首语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大一统局面是在()A.493年B.581年C.589年D.618年7、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A.魏征B.杜如晦C.姚崇D.狄仁杰8、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A.分封制B.郡县制C.县制D.行省制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秦统一六国中的决定性战役是____________;使秦朝走向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____________。10、明末杰出科学家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是一部重要的百科全书,它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__(判断对错)。11、谈一谈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12、(1)1895年,_____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2)1898年,______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的正式开始。(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4)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独立武装起义的事件______(5)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______》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6)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改名______,以此作为都城。13、(1)清朝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郑成功是伟大的抗倭民族英雄,他生活的时代是明朝。()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设置宣政院。()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宋朝初期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4、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15、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因此,他享有“诗仙”的美称。

。A.正确B.错误16、商朝的第一个国王是桀,最后一个国王是纣。______(判断对错)17、历史上的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______(判断对错)18、在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中,最东是齐,最西为魏,楚国在南,燕居东北。______(判断对错)19、商周时期青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20、西周时,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手里分到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评卷人得分四、列举题(共4题,共40分)21、列举宋代我国已有的传统节日(四个)22、14.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示,说明黄帝对中华文明所作的贡献。(2)你认为上述发明是否都是黄帝发明的?为什么?(3)黄帝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还有哪些贡献?

23、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2)卫鞅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24、(1)请列举明清朝代民族英雄?(2)列举明朝科技名著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12分)25、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所采取的措施。26、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3分)材料一:夏王自比于太阳,可以永世长存,百姓却咒骂他,愿意和他一起去死。材料二:商王施用“炮烙之刑”,残酷镇压人民。材料三:周王为了取悦王妃褒姒,竟然以烽火戏诸侯。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中的“夏王”“商王”“周王”分别指谁?他们共同的统治特征是什么?(5分)(2)公元前1046年,一场大战决定了商朝的灭亡,在战场上,奴隶们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周军的统帅是谁?这场大战的名称是什么?(4分)(3)烽火戏诸侯后不久,西周灭亡,东周于公元前770年建立,建立者是哪一位君主?定都在哪里?(4分)2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有创新精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对后世的考试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科举制正式确立开始于何时?

(2)元朝时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3)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唐朝时为提高耕地的效率和质量创制了什么农具?

(4)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印刷术是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逐渐得到完善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5)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什么的开始使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什么时代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6)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7)结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感悟?28、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东汉中后期以后,统治阶级更加腐朽,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解析】B2、B【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北宋统治着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是在北宋的北方与之并立的政权,西夏是统治着宁夏等地区与宋并立的政权,金灭辽和北宋后与南宋对立,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中出现了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现象.

故选B.

本题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知道这一时期的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识记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解析】B3、A【分析】此题考查青铜文明。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说明了当时青铜工艺水平高超。A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A4、A【分析】【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部分可以判断,该水利工程是我国著名的都江堰,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解析】【答案】A5、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筒车。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筒车,它利用的是水力,故选C。【解析】【答案】C6、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统一的相关知识点。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故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解析】C7、A【分析】略【解析】A8、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巩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括号内的内容补充为御史大夫。

故选:B。

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识记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决定秦统一六国的战役是长平之战,此役之后其他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之后庞大的秦统一帝国建立起来,导致秦王朝灭亡的战役是巨鹿之战,巨鹿之战使秦军主力大败,之后刘邦入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据题意,秦统一六国中的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使秦朝走向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考点:秦兴亡相关战役。【解析】【答案】长平之战;巨鹿之战。10、略

【分析】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答案为:×.

本题以“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天工开物》.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三部科学著作的相关史实.【解析】×11、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解析】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郡县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诸侯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到其中两点即可)12、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马关条约》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所以答案是:伊藤博文。(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戊戌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倡导变法。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的正式开始。所以答案是:光绪帝。(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南京条约》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以后,中国开始了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答案是:《南京条约》。(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独立武装起义的事件。所以答案是:南昌起义。(5)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胡适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所以答案是:文学改良刍议。(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改名天京,以此作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所以答案是:天京。【解析】(1)伊藤博文。(2)光绪帝。(3)《南京条约》。(4)南昌起义。(5)文学改良刍议。(6)天京。13、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台湾的相关内容。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立的。故此题错误,将澎湖巡检司改为台湾府。(2)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内容。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故此题错误,将郑成功改为戚继光。(3)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对新疆的管辖。乾隆帝时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将军,管辖包括____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宣政院是管辖西藏的机构。故此题错误,将宣政院改为伊犁将军。(4)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故此题正确。

【解析】(1)×把澎湖巡检司改为台湾府(2)×把郑成功改为戚继光(3)×把宣政院改为伊犁将军(4)√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4、√【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武则天统治的认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继续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就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故本题正确。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白相关知识。李白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故选A。【解析】A16、×【分析】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北).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曾使用炮烙之刑等,镇压人民。

故答案为:

×。

本题以商朝的建立和灭亡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解析】×17、√【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起兵击败了商朝军队,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重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周朝的相关知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洛(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和春秋争霸的相关历史史实。【解析】√18、×【分析】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间。所以秦在西,燕在北。

故答案为:

×。

本题主要考查了战国七雄的方位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战国七雄的方位。【解析】×19、√【分析】【分析】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文明。20、×【分析】【分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把受封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把他们受封的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和平民。但是各级贵族和平民对分到的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故答案为:错误。理由:各级贵族和平民对分到的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四、列举题(共4题,共40分)21、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分析】【分析】今天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故答案为: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代传统节日。22、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图示反映的黄帝对中华文明所作的贡献包括:制造房屋、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上述发明不都是黄帝发明的,是古代先民发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的结晶。早在黄帝之前,许多发明已出现。后人在追述历史时,将这些发明创造集中在当时的杰出人物黄帝身上。黄帝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还有的贡献: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征服炎帝,统一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解析】(1)制造房屋;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2)不是。是古代先民发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的结晶。早在黄帝之前;许多发明已出现。后人在追述历史时,将这些发明创造集中在当时的杰出人物黄帝身上。

(3)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征服炎帝,统一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23、略

【分析】(1)本题以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中提到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以判断“卫鞅”指的是提出变法思想并进行实践的商鞅。商鞅是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他所提出的“便国不法古”体现了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的思想。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中提到的“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可知支持卫鞅变法的秦国的秦孝公。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反映出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3)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影响。根据材料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本题考查对改革的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等。

【解析】(1)商鞅;法家。(2)秦孝公;奖励生产(耕织)奖励军功。(3)使秦国富强起来,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等。24、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朝代民族英雄。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残酷的屠杀和奴役当地人民,并以台湾为据点经常骚扰大陆沿海地区。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一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领导这场斗争的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2)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科技名著。《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该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解析】(1)郑成功戚继光。

(2)《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五、简答题(共4题,共12分)25、略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

本题以明清时期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解析】明朝时期;为加强君权,明朝统治者采取了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和实行削藩等措施.清朝时期,为加强君主集权,设立了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这些措施的实行,说明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统治发展的趋势是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故答案为:

废除丞相制、设置内阁、建立厂卫制度、八股取士、文字狱、设置军机处.(任意三件即可)26、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夏商西周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材料一、二、三中的“夏王”“商王”“周王”分别指的是:夏桀、商纣、周幽王;这三位帝王的共同的统治特征是:他们都统治残暴、昏庸无道,都是暴君。(2)本题考查的是牧野之战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公元前1046年,发生的这场大战,决定了商朝的灭亡,在战场上,奴隶们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当时周军的统帅是周武王;这场大战的名称是牧野之战。(3)本题考查的是东周建立的相关知识,属于实际内容,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烽火戏诸侯后不久,西周最终灭亡,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定都洛,因此本题的答案是:东周于公元前770年建立,东周的建立者是周平王;东周定都于洛。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答案】(1)“夏王”指夏桀,“商王”指的是商纣,“周王”指的是周幽王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统治残暴、昏庸无道。(2)周军统帅是周武王,这场大战史称“牧野之战”(3)建立者是周平王,定都于洛27、略

【分析】

本题以创新为主题综合考查了隋朝科举制度;元朝行省制度、唐朝曲辕犁、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市舶司及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的感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题目难度不大,除最后一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外,其它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均可直接回答。【解析】(1)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对后世的考试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科举制正式确立开始于隋炀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元朝时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行省制度。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开始于元朝。

(3)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唐朝时为提高耕地的效率和质量创制的农具是曲辕犁。

(4)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印刷术是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逐渐得到完善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北宋平民毕升。

(5)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指南针的开始使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元朝时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6)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7)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好的社会制度,强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