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2/1C/wKhkGWehlXqACpWBAAHFcZzmsKQ058.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2/1C/wKhkGWehlXqACpWBAAHFcZzmsKQ0582.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2/1C/wKhkGWehlXqACpWBAAHFcZzmsKQ0583.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2/1C/wKhkGWehlXqACpWBAAHFcZzmsKQ0584.jpg)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2/1C/wKhkGWehlXqACpWBAAHFcZzmsKQ0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2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是()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B.“三北防护林”建设若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会造成病虫害增加C.“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利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D.退耕还湿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①全球气候变化②粮食短缺③臭氧层破坏④土地荒漠化⑤环境污染⑥生物多样性丧失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4、生态学家P.A.Haefner对褐虾在不同含盐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部分数据绘成如图曲线(曲线旁的百分比为褐虾死亡率)。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与15℃水温比较,5℃水温下褐虾对盐度耐受范围窄B.在25℃水温、30‰盐度时,只有10%的褐虾能够生存C.在20℃水温条件时,30‰左右的盐度最适宜其生存D.由图可见,温度和盐度等因子共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5、下列关于森林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B.柳树是北方针叶林中最常见的植物C.森林中的蕨类、苔藓等阴生植物多生活在林下D.森林中树栖和善于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多于草原6、科研人员对非洲某草原1957~2000年间角马的数量变化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1957~1980年,间角马的种群数量基本呈“S”形增长B.在1977年左右角马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1980年左右角马数量主要受密度制约因素限制D.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的是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原理D.上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鸡、蚕、鱼、虾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鹰位于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占据3、4、5、6B.四个营养级该食物网由8C.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D.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若蛙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则该生态系统的虫害将变得严重9、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g与R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B.Pg达最大值时,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C.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D.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也可能变化10、图1、2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①的变化B.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C.渔业捕捞后该种群的数量要维持在图1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有害动物防治就是使其种群数量发生图2的②到③的变化直至为011、如图甲是1820年人们将某种生物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乙是该生物在某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生物在1840年左右增长速率最大B.分析图乙可知,该生物在第10年时种群数量最多C.图甲显示的100年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和不规则的小幅度波动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2、信息的种类:_______等。13、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14、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_______;加强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15、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16、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_______;主要形式是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12分)17、结合下列材料;对以下问题分析并作答:
(1)如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现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个。18、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填“>”“<”或“=”)t2时的数量。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7分)19、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了《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但目前一些河流;湖泊等仍然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某湖泊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其中初级消费者包括_____,链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与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包括_____。
(2)图2表示该湖泊中部分营养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其中A表示的能量去向是_____,a的数值是_____,能量在I、II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保留整数)。
(3)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蓝细菌的爆发性增殖,其中微囊蓝细菌会分泌毒素,一段时间后图1中_____体内的毒素浓度将最高,会引起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学家提出“投放一定数量的肉食性鱼类”的经典治理方案,该方案可抑制蓝细菌数量增长的机理是_____。
(4)为了提高经典治理蓝细菌方案的效果,科学家又提出第二种方案:“投放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图3表示在放养一定数量链鱼后的相关实验结果(用高氮、低氮模拟水体污染程度)。
①高氮实验条件下,优势物种发生了改变,改变情况是_____,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放养一定数量的链鱼在_____条件下对经典治理方案促进作用更明显。
(5)除了以鱼治藻外,请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提出其他合理的治理建议: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五个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含义: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抗性稳定性。启示:生物多样性的程度可以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并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学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启示:生物量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可以避免系统的不平衡和破坏。
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含义:各种关系的统一协调,以确保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5.系统与工程理论依据: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形。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以改善功能。
【详解】
“无废弃物农业”追求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其模式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即C正确。
故选C。
【点睛】2、C【分析】【分析】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原理: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原理: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详解】
A;协调与平衡原理指的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因此;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A不符合题意;
B;“三北防护林”建设若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B不符合题意;
C;能量不会循环再生;“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其运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C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也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3、C【分析】【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和合作。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而粮食短缺属于人口增长引起的问题,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选C。4、B【分析】【详解】
A;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5℃水温下褐虾生活的盐度范围约为22~38‰;而15℃水温下褐虾生活的盐度范围约为18~42‰,因此与15℃水温比较,5℃水温下褐虾对盐度耐受范围窄,A正确;
B;在25℃水温、30‰盐度时;褐虾死亡率为10%,B错误;
C;在20℃水温条件、30‰左右的盐度时;褐虾死亡率最小,最适宜其生存,C正确;
D;综上分析;温度和盐度等因子共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5、B【分析】【分析】
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这些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在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往往随处可见森林;在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草原;再到西部的干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
【详解】
A;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A正确;
B;柳树是北方落叶阔叶林中最常见的植物;B错误;
C;森林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林下光线相对较弱;因此,森林中的蕨类、苔藓等阴生植物多生活在林下,C正确;
D;草原上草本植物占优势;乔木非常少见,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而森林中有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因此,森林中树栖和善于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多于草原,正确。
故选B。6、B【分析】【分析】
自然生态系统资源与空间总是有限的;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详解】
A;由曲线图可知;角马的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升高,在1972年时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小,其数量基本呈“S”形增长,A正确;
B;约1972年时;角马增长速率最快,B错误;
C;1980年左右角马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主要受食物等密度制约因素限制,C正确;
D;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而是维持在一个稳定数量范围内,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A:C:D【分析】【分析】
生态农业中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详解】
A;建立沼气池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秸秆、残枝败叶以及动物的粪便;这样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A正确;
B;通过合理设计食物链;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
C;生态工程的建立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缺水、不适宜建立题图中所示的生态工程模式,C正确;
D;题图中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鸡、蚕、鱼、虾;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态工程中“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A:B: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植物为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
【详解】
A;据图可知;图示食物网中鹰处于最高营养级,且在食物链植物→鼠→鹰、植物→食性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性昆虫→蛙→蛇→鹰、植物→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中鹰分别占居3、4、5、6四个营养级,A正确;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捕食的最高营养级,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据图可知,在食物网中,蛇可以捕食鼠,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均可捕食食性昆虫,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
D;若蛙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则食植昆虫的数量将会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虫害将变得严重,D正确。
故选ABD。9、C:D【分析】【分析】
Pg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进入该群落的总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的总量,当一个群落中Pg大于R时,群落会发生演替,生物多样性增加,当一个群落中Pg约等于R时,群落演替至顶级群落,当一个群落中Pg小于R时,群落会发生逆行演替,生物多样性减少。
【详解】
A;Pg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与自身的呼吸差值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而R代表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呼吸量,A错误;
B;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此时Pg与R接近,不是最大值,B错误;
C;Q为生态系统内的有机物总量;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C正确;
D;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也会改变,D正确。
故选CD。10、A:D【分析】【分析】
1;S形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形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2、J形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形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详解】
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A错误;
B;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B正确;
C;渔业捕捞时要确保捕捞后种群数量位于K/2;即图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D;有害动物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使种群K值降低;而不是降为0,这样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
故选AD。11、A:B【分析】【分析】
图甲:1820~1850年;由于环境较适宜,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50~1865年间由于受环境资源的影响,导致种内斗争加剧,进而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865年以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达到K值。
图乙: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20年种群的数量最少。
【详解】
A;分析图甲曲线可知;该生物在1840年左右斜率最大,则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
B;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但是在第10年后开始下降,因此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B正确;
C;图甲显示1820~1850年间;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60年以后年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和不规则的小幅度波动,C错误;
D;图乙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D错误。
故选AB。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2、略
【解析】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盲目地、掠夺式地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植树种草防治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呼吸作用热能四、实验题(共2题,共12分)17、略
【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图2所示为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种群密度在A~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密度为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最大;种群密度在C~D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减小,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为E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酵母菌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每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400÷(0.1mm3×10-3)×稀释的倍数。并且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相关注意点;如:取样时要先振荡摇匀;酵母菌浓度过高时要加水稀释、计数时只数上边线和左边线的菌体数等。
【详解】
(1)据图分析;①表示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②表示两个竞争能力差异较大的两个种群,③表示互利共生的两个种群,④表示两个寄生关系的种群,所以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分别是③,②,①,④。
(2)在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最大,所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N×(1+150%)×(1+150%)=6.25N。
(3)根据题意可知,5个中方格共80个小室内有酵母菌44个,则整个计数室酵母菌数量=44÷80×400=220个,并且酵母菌样品稀释了100倍,因此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220÷(0.1mm3×10-3)×100=2.2×108个。
【点睛】
第一小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的曲线的识别与判断,意在强化学生对四种曲线的识记、理解与掌握。第二小题结合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要求考生明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曲线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析】③②①④增长型6.25N2.210818、略
【分析】【分析】
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是两种典型情况;其中,J型增长的形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在此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
【详解】
(1)用抽样检测法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培养后期;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等导致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
(2)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2中的鲫鱼种群在t3之后,λ>1且保持恒定,种群呈现J型增长,与图1中的乙曲线相似;t2~t3时间段,鲤鱼种群λ<1,种群数量下降,则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小于t2时的数量。【解析】(1)抽样检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数学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贫瘦煤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特异性植物源农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二年级下册班级工作总结(2篇)
- 2025年企业劳动用工合同标准样本(2篇)
- 2025年个人门面房租赁合同标准样本(2篇)
- 2025年五年级下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五篇)
- 2025年中介服务合同范例(三篇)
- 户外运动中心装修合同终止
- 液体化工品国内运输协议
- 宠物运输包车协议样本
- 2025-2030年中国反渗透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展望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 (含答案)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 英语试题
- 春节节后收心会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课件
- 复工复产工作方案范本【复产复工安全工作方案】
- HyperMesh100基础培训教程
- 现代机械强度理论及应用课件汇总全套ppt完整版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
- 农村信用社个人借款申请审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