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9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9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9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9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9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过小孤山大孤山[学问梳理]一、一词多义(1)复eq\b\lc\{(\a\vs4\al\co1(复以小艇游庙中(又,再),更若役,复若赋(复原),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2)过eq\b\lc\{(\a\vs4\al\co1(过烽火矶(经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过失),从今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超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怪),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过分,文中指屡次迁升)))(3)信eq\b\lc\{(\a\vs4\al\co1(信造化之尤物也(的确,的确),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之eq\b\lc\{(\a\vs4\al\co1(信造化之尤物也(结构助词,的),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它),徙倚久之而归(音节助词,无实义),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这)))(5)然eq\b\lc\{(\a\vs4\al\co1(杰然特起(结构助词,……的样子),然峭拔秀丽皆不行与小孤比(转折连词,然而),实不然也(代词,这样)))(6)以eq\b\lc\{(\a\vs4\al\co1(今以钟磬置水中(介词,把),复以小艇游庙中(介词,把),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词,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7)而eq\b\lc\{(\a\vs4\al\co1(突兀而已(语气助词,与“已”连用,可说明为“罢了”),徙倚久之而归(连词,表承接),岸土赤而壁立(连词,表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而母立于兹(通“尔”,你)))二、词类活用(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名词作动词,下雨)(2)如宝装屏风(名词作状语,用宝石)(3)掠江东南去(名词作状语,向东南)(4)岸土赤而壁立(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三、古今异义(1)与江山①相发挥②①古义: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的水光山色。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②古义:辉映。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实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2)信造化之尤物也古义:特异之物。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四、文言句式(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状语后置句)译文:假如再略微用楼台亭榭装饰一下。(2)信造化之尤物也。(推断句)译文: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美丽的地方。(3)复以小艇游庙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文:(我)又乘小船(到)小孤山的庙中巡游。(4)其间一日阻风不行。(省略句、被动句)译文:其中有一天因为被风阻挡,(船)不能行走。(5)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省略句、被动句)译文:南唐时被奉化军管辖,现在被定江军(管辖)。[资料链接]eq\a\vs4\al([探背景])陆游因主见抗金、复原中原而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由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动身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这篇文章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eq\a\vs4\al([知常识])古代游记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它是摹山范水、特地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风物、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性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性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性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性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eq\f(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到京口,)eq\f(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当是其中之一。)eq\f(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于)eq\f(下,嵌岩窦穴,,江中后,(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eq\f(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奇形怪状,色调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相同。)eq\b\lc\[(\a\vs4\al\co1(烽火矶(jī):,设置烽火))eq\b\lc\(\a\vs4\al\co1(台的江边小山。矶,水边突出的岩石。及:等到。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嵌岩窦穴: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eq\b\lc\\rc\](\a\vs4\al\co1(嵌,形容山石如张口,的样子。窦,孔、洞。))eq\f(又有一石,不附山,,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eq\f(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高峻宏伟地拔地而起,高一百余尺,有红藤绿蔓,罗络)eq\f(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一帆风顺,船走得)eq\f(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很慢,又因为深秋,水位下降,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eq\f(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eq\b\lc\[(\a\vs4\al\co1(特起:,拔地))eq\b\lc\(\a\vs4\al\co1(突起。潦缩:水位下降。潦(lǎo),积水。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引自杜甫《次空灵岸》。意思是幸而船只行驶缓慢,))eq\b\lc\\rc\](\a\vs4\al\co1(因此能尽情观赏所,经验的一切美景。))eq\f(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船)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eq\f(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戍守的士兵。全部江中的)eq\f(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天下闻名的,但从)eq\f(峭拔秀丽皆不行与小孤比。,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eq\b\lc\[(\a\vs4\al\co1(过:经过。澎浪,矶:今江西彭泽))eq\b\lc\\rc\](\a\vs4\al\co1(西北临长江处,俗作彭郎矶。舒州:宋时州名,,包括今安徽安庆、宿松、太湖等。凡:全部。))eq\f(自数十,从几十)eq\f(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独自高高屹立着,向上直插)eq\f(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eq\f(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改变万千,诚然是自然界风景)eq\f(尤物也。,最美丽的地方。)eq\b\lc\[(\a\vs4\al\co1(巉然:高峻险要的样子。干:冲,插。,拟:比,比拟。信:副词,的确、诚然。))eq\b\lc\\rc\](\a\vs4\al\co1(造化之尤物:自然界风景最美丽的地方。造化,这里指天,地、自然界。尤物,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美丽的地方。))eq\f(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芜残缺了,假如再略微用楼台亭榭)eq\f(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装饰一下,与水光山色相互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美丽了。)eq\b\lc\[\rc\](\a\vs4\al\co1(但:副词,只,只是。以:介词,,用。发挥:辉映。当:应当,会。))eq\f(庙在山之西麓,额曰,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eq\f(“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上有“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eq\f(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eq\f(其事。,了这件事。)eq\b\lc\[(\a\vs4\al\co1(额:匾额。安济夫人:女神的称号。又称“天,妃”。张魏公: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孝宗时任))eq\b\lc\\rc\](\a\vs4\al\co1(枢密使,都督江淮兵马,,封魏国公。葺:修补。))eq\f(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属于江)eq\f(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州彭泽县,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eq\f(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名山胜景。船经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eq\f(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也许因此而得名吧。古人诗中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eq\f(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前年嫁彭郎”的句子,传闻的人就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eq\f(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eq\b\lc\[(\a\vs4\al\co1(胜:胜景,美,景。虽:连))eq\b\lc\(\a\vs4\al\co1(词,即使。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引自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估客,贩货的行商。漫狂,))eq\b\lc\\rc\](\a\vs4\al\co1(尽情、放荡。世俗将澎浪转称彭郎,将小孤转称,小姑,并传闻彭郎为小姑婿。因:连词,于是,就。))eq\f(晚,这天晚)eq\f(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eq\f(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小雨,(我)又乘小船到小孤山的庙中巡游,向南远望彭泽、)eq\f(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eq\f(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水巡游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eq\f(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俊鹘抓住一只水禽,拂过江面对)eq\f(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东南方向飞去,特别壮丽。庙堂中管香火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鹘。)eq\b\lc\[(\a\vs4\al\co1(雨:名词作动词,下雨。复:副词,又。以:介词,用,乘。,徙倚:徘徊不忍去。抟(tuán):持,抓。这里指俊鹘用利))eq\b\lc\\rc\](\a\vs4\al\co1(爪抓住水禽。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eq\f(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其次天早晨,(船)行了不到二十里,突然风起云涌,)eq\f(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连忙系上缆绳。一会儿,天又转晴,于是接着前行泛舟)eq\f(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悟了李白)eq\f(“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eq\b\lc\[(\a\vs4\al\co1(俄:副词,一会儿。遂:,副词,于是,就。乃:副))eq\b\lc\\rc\](\a\vs4\al\co1(词,才。开帆入天镜:引自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意思是开船进入光明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eq\f(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eq\f(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也有几块)eq\f(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eq\f(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eq\f(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水,是长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eq\f(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eq\f(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澄澈,合,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eq\f(处如引绳,不相乱。,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eq\b\lc\[(\a\vs4\al\co1(始:副词,才,方才。虽:,连词,虽然。葭(jiā)苇:初))eq\b\lc\\rc\](\a\vs4\al\co1(生的芦苇,这里即指芦苇。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袤无边。江西路:长江的西路。))eq\f(晚抵江州。,晚上到达江州。)eq\f(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eq\f(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江州地面;南唐时被奉化军管辖,现在被定江军(管辖)。)eq\f(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岸上的红色的土,像墙一样地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eq\f(人指引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人指引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岸在湓浦,水也是)eq\f(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eq\f(半溯流行七百里云。,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eq\b\lc\[(\a\vs4\al\co1(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治,旧时称地方))eq\b\lc\\rc\](\a\vs4\al\co1(政府所在地为“治”。赪(chēnɡ):红色。,泊:停岸。以:介词,用。溯流:逆水而上。))[文本鉴赏]本文既是两则日记,又是一篇美丽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孤山、大孤山一带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酷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志在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情怀。1.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游记散文,作者依次记叙了哪些主要景点?记叙的重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篇散文,作者把看到的景色渐渐绽开,依次写烽火矶、孤石、澎浪矶、小孤山、大孤山。重点写峭拔秀丽的小孤山。写大孤山,则突出它四周江水的浩淼无际,重点写湖口分开的两江水浑浊与澄澈的不同。2.作者虽将写作重点放在小孤山与大孤山上,但对烽火矶写得特别精彩,试概括作者笔下烽火矶的特点及作者的描写方式,并叙述作者描写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烽火矶的特点为“怪奇”。②作者采纳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式。从“面”上写山,写了烽火矶的历史由来(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和远望此山的感觉(突兀)、近观此山所见(岩穴),然后以点带面,重点写了一块“杰然特起”的大石,突出了其高和石上的藤蔓,最终写了能够观赏到这些景物的缘由,一是风静舟迟,一是秋深潦缩。3.文章写小孤山峭拔秀丽采纳的是什么写景依次?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文章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纳的是由远及近的依次。(2)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的特点运用的是对比手法。①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②又用他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巉然孤起这一特点;③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芜、残缺对比,衬托了小孤山庙宇的荒芜、残缺,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之上矣”。4.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自己心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写孤石。“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为什么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复原之志的作者的孤傲情怀。②写晚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困难心绪。③写“俊鹘抟水禽”。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联系陆游的志向志向及前半生的经验,我们可以联想到作者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猛雄壮,动人心魄。④写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相乱”。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点面结合本文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艺术手法,将很多的景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状况。这样写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都带有了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更加引人入胜。定义: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具体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具体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作用:(1)“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2)深刻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2.写法指导运用点面结合手法“两留意”(1)要留意“点”之间的联系,“点”不是孤立的,必需有语境,找到串联起来的线索。(2)对“面”的描述要有特定的氛围,与“点”的结合要自然、和谐、统一。3.迁移运用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其艺术效果。天空,像海一样湛蓝,一朵朵云彩排成了巨大的笑脸,仿佛在迎接令人激烈的义卖活动。看!原本宁静的操场一下子沸腾起来,人山人海,喧闹非凡。一个个醒目的招牌“拔地而起”,一声声叫卖飞入耳畔,“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便宜卖了,便宜卖了!”同学们摇身一变,一下子成了有阅历的售货员。“超值抽奖活动起先啦!”操场上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大个子杨鹏琨两手举着书,在空中左右挥动,大声喊道:“超值侦探小说,10元一本!机会不行错过!快来买啊!”说着,他踮起脚尖,眼睛瞪得溜圆,身体不停地左右转动着,招呼着来看书的同学,脸上流出了汗水,也顾不得去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喧闹的义卖活动描摹得真实形象,既有喧闹非凡的场面描写,又有对大个子杨鹏琨同学精彩的动作、语言描写。这个人物的细微环节描写与整个活动热火朝天的场面形成了呼应,使“点”与“面”的结合自然统一,生动真实。[高考考点对接]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考点解说名词活用,是指在句子中,根据肯定的语言习惯,把名词临时转用为别类词。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一般有四种状况: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2.典题印证【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全部,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