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DNA分子中,酶a与酶b的识别序列可能有多个B.酶a与酶b切出的黏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C.酶a与酶b切断的化学键不完全相同D.用酶a切割有3个切割位点的质粒,得到4种切割产物2、关于卵裂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不断分裂,胚胎体积不断增大B.卵裂处于囊胚形成的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C.卵裂过程进行有丝分裂,DNA含量不断增加D.卵裂需要消耗能量,有机物总量和种类都不断在减少3、2018年《细胞》期刊报道;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非人灵长类动物“中中”和“华华”两只克隆猕猴。培育过程如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A.“中中”和“华华”的获得涉及核移植和胚胎培养的过程B.克隆猴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核供体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C.“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有利于促进对人类疾病的研究D.“中中”和“华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A猴相同4、限制酶MunⅠ和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分别如下:-C↓AATTC-和-G↓AATTC-,下图表示某一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拼接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限制酶在特定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B.两种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的碱基可以互补配对C.每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D.将重组质粒同时用以上2种限制酶切割则会再形成2种DNA片段5、古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下列与该诗句相关的生物学现象中,正确的是()A.葡萄酒的酿制利用了毛霉菌的无氧呼吸过程B.葡萄中的糖类物质为微生物发酵提供了碳源和氮源C.家庭酿制葡萄酒时可不用专门添加微生物菌种D.葡萄酒酿制过程中需定期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是否超标6、下列有关发酵的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时通过加入“陈泡菜水”可以缩短发酵时间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发酵利用的菌种都是原核生物C.传统发酵技术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D.发酵制品的不同风味与微生物种类、代谢特点、种间关系等因素有关7、下图是研究人员从落叶地的土壤中筛选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高压蒸汽灭菌后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B.步骤③筛选、纯化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C.步骤③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并需要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的碳源D.步骤④加入的是刚果红染液,可根据菌落与透明圈的直径比来挑选优质菌落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多次讲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发酵来制作美味食品。桑葚果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及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目前以桑葚为原料开发的桑葚酒深受大众欢迎。酱豆是人们利用大豆制作的一道地方美食,具体做法如下:大豆煮熟→霉菌发酵→加入蔬菜→加盐、加调味酒和香辛料→乳酸发酵。下列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桑葚酒制作时榨出的果汁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装进发酵瓶密闭发酵B.若要提取桑葚中的黄酮苷,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C.酱豆最后在环境温暖、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发酵形成D.酱豆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均减少9、下列有关利用不同材料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鸡血细胞液中,加入0.14mol/L的NaCl溶液有利于瓦解细胞膜B.洋葱鳞片叶碎片中,加入沐浴液和食盐后研磨有利于去除细胞壁C.鱼白(精巢)提取的DNA滤液中,加入嫩肉粉有利于去除蛋白质D.菜花提取的DNA滤液中,加入冷酒精有利于析出DNA10、下列有关“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蒸馏水使家兔的红细胞吸水涨破,可获取富含DNA的滤液B.植物材料需先用洗涤剂破坏细胞壁再吸水胀破,释放DNAC.DNA不溶于95%的冷酒精,但可溶于2mol/L的NaCl溶液D.鉴定DNA时,将丝状物加入二苯胺试剂中并进行沸水浴,冷却后观察现象11、为探究某物种的等位基因“CST1”与“cst1E81K”的功能,科研人员将表达CST1和cst1E81K的质粒分别导入无法吸收葡萄糖的酵母菌(以麦芽糖为碳源),经处理后再将其接种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酵母菌在接种前的处理是对其进行等浓度梯度的稀释B.在含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上,导入CST1的酵母菌存活率最高C.据图推测,CST1的功能可能是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D.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葡萄糖吸收速率大于导入CST1的酵母菌12、茯砖茶的制作包括发酵与发花等工序,发酵前要下“诱水”,下“诱水”就是将原有老茶煮水后喷洒在料堆之上。发花可使砖茶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形成“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茶界“益生菌”,也是国家茶业界二级机密保护菌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茯砖茶的制作需利用酵母菌等多种细菌进行发酵B.下“诱水”相当于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接种”,推测相关菌种可耐热C.发酵过程涉及多种酶催化,发酵后饮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D.茯砖茶发酵完成后要灭菌并密封,有利于长期保存13、为了检测药物X、Y和Z的抗癌效果,在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加入相同数量的肺癌细胞使其贴壁生长。实验组分别加入等体积相同浓度的溶于二甲基亚矾(溶剂)的药物X、Y或Z,培养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结果见下表:。组别细胞数目(个/孔)对照7.8×106药物X6.7×104药物Y5.3×105药物Z8.0×106

A.对照组中只需加入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矾溶剂即可B.细胞培养液中通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防止病毒污染C.计数时可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细胞,使肺癌细胞脱落下来D.根据实验结果,三种药物均具有抗癌效果,但药物X的抗癌效果最好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与其他高新技术一样,生物技术也同样具有双刃剑效应。如同其他高新技术一样,转基因成果和转基因技术也需要你的理性看待。在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

(1)你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哪些优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你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哪些缺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3)你对于转基因生物的态度是__________。15、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______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16、______——“分子缝合针”17、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______和______。18、在___________条件下,DNA与___________反应呈现_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19、今年年初;爆发了全球性新型肺炎疫情。初步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的ACE2相互识别,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请分析回答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作为_________剌激淋巴细胞,使机体产生_________性免疫反应,人细胞膜上的ACE2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2)感染病毒后,免疫系统对肺细胞强烈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_________对病人进行治疗;使其免疫功能下降,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

(3)科学家采集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相关抗体的水平,结果如图1。据此分析,应选取_________的B淋巴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4)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结果如图2。据此分析,对病毒抑制效果最好的单抗是__________号。

(5)患者康复后一段时间,若再次受到该病毒的攻击,机体内相应的__________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20、某种微生物合成的一种蛋白酶与人体消化液中某种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很相似,只是前者热稳定性较差,进入人体后容易失效。尝试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改造该种微生物蛋白酶的思路_________。21、应用分析与比较的方法,对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进行列表阐述。

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的比较。比较项目生殖性克隆治疗性克隆含义__________用到的技术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8分)2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移植器官工厂是目前基因工程取得实际应用成果非常多的领域。(选择性必修3P90)()A.正确B.错误23、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选择性必修3P108)()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2分)24、氧化硫硫杆菌(T.t)通过将单质硫与还原态硫氧化为硫酸以获得能量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科学家欲通过实验探究硫酸锌对T.t产酸量的影响。

实验材料:氧化硫硫杆菌(T.t)菌液;蒸馏水;100mg/L和1000mg/L的硫酸锌溶液,配制好的氧化硫硫杆菌(T.t)液体培养基(含单质硫),恒温摇床等。

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氧化硫硫杆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培养氧化硫硫杆菌(T.t)的液体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__,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前,科学家发现氧化硫硫杆菌(T.t)菌液已被杂菌污染,于是在配制好的氧化硫硫杆菌(T.t)液体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法接种并进行纯化培养;得到了氧化硫硫杆菌菌落。

(3)实验步骤:

第一步:对配制好的培养基再次进行______________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第二步:取三个锥形瓶(编号A、B、C)分别加入等量培养基后,再依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往A、B、C三组中接种______________后放入恒温摇床中培养7天。

第四步:每天测定并记录各组的硫酸含量。

(4)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

DNA重组技术需要三种基本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详解】

A、一个DNA分子中,可能存在一个至多个酶a与酶b的识别序列;A正确;

B、由题图可知,酶a与酶b的识别序列虽然不同;但切出的黏性末端相同,相同的黏性末端能相互连接,B错误;

C、酶a与酶b切断的化学键均为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C错误;

D;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用酶a切割有3个切割位点的质粒,最多有3种切割产物,无法得到4种切割产物,D错误。

故选A。2、C【分析】【分析】

从受精卵到桑椹胚阶段的有丝分裂称为卵裂;在卵裂过程中,细胞的总体积基本不变或略有缩小,而单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细胞中的有机物总量减少,而种类增加;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并且单个细胞中的DNA含量维持不变。

【详解】

A;卵裂期细胞不断分裂;而胚胎体积不变甚至略微减小,则细胞体积减小,A错误;

B;受精卵到囊胚形成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卵裂,卵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缩小,胚胎的总体积基本不变或略有缩小,B错误;

C;卵裂期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目在增加,但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变,胚胎中DNA的总量增加,C正确;

D;随着新陈代谢的进行;营养物质在减少,因此卵裂需要消耗能量,有机物总量不断在减少,但种类增加,D错误。

故选C。3、B【分析】【分析】

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在体外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成熟,可以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换核的细胞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后移植到代孕母体内,由代孕个体孕育并产子。

【详解】

A;“中中”和“华华”的获得是经过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以及胚胎移植获得的;故涉及核移植、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的过程,A正确;

B;克隆猴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分为核遗传物质和质遗传物质;核遗传物质与核供体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但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B猴,与供体A猴的遗传物质不同,B错误;

C;“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能使人们更好追踪研究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疾病;C正确;

D;“中中”和“华华”的细胞核来自A猴;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A猴相同,D正确。

故选B。4、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图中质粒上存在两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而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存在于标记基因中,使用该种限制酶会导致标记基因失活,因此应选择限制酶MunⅠ切割质粒。

【详解】

A;限制酶的作用是使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并具有专一性,A正确;

B;由题干信息给出的两种酶的识别序列可知;两种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的碱基可以互补配对,B正确;

C;每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进行切割,C正确;

D;将重组质粒同时用2种限制酶切割;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中的EcoRⅠ酶切割位点能被断开,则会形成3种DNA片段,D错误。

故选D。5、C【分析】【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制葡萄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

A;葡萄酒的酿制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A错误;

B;葡萄中的糖类物质为微生物发酵提供了碳源;不能提供氮源,B错误;

C;家庭酿制葡萄酒时可不用专门添加微生物菌种;C正确;

D;泡菜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需定期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是否超标,D错误。

故选C。6、B【分析】【分析】

发酵: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详解】

A;有时候为了缩短发酵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水,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含量,从而达到缩短发酵时间的目的,A正确;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发酵利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其中酵母菌为真核生物,B错误;

C;传统发酵食品所用的是自然菌种;没有进行严格的灭菌,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C正确;

D;发酵制品的不同风味与微生物种类、代谢特点、种间关系等因素有关;D正确。

故选B。7、A【分析】【分析】

1.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

2.微生物的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A;配制培养基时;调节培养基的pH应在灭菌之前进行,A错误;

B;步骤③筛选、纯化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B正确;

C;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的碳源;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利用纤维素存活,不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由于缺少碳源则会死亡,所以步骤③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并需要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的碳源,C正确;

D;步骤④加入的是刚果红染液;可根据菌落与透明圈的直径比来挑选优质菌落,透明圈的直径越大,说明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A:C: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酱豆制作时,首先要利用霉菌进行发酵,霉菌等微生物产生的酶可以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最后进行乳酸发酵时所需的乳酸菌是厌氧生物,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详解】

A;桑葚酒制作时榨出的桑葚汁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否则会杀死桑葚表皮上的酵母菌菌种,A错误;

B;因桑葚中的黄酮苷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所以提取桑葚中的黄酮苷可采用萃取的方法,B正确;

C;酱豆制作最后是进行乳酸发酵;乳酸发酵中的乳酸菌为厌氧型生物,故乳酸发酵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C错误;

D;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大豆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易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同时微生物的呼吸要消耗大豆中的营养物质,并形成多种中间产物,所以酱豆中有机物的种类增加,含量减少,营养价值增加,D错误。

故选ACD。

【点睛】9、C:D【分析】【分析】

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不同。

3;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

A;鸡血细胞液加入蒸馏水;使得鸡血细胞的细胞膜吸水涨破,A错误;

B;洋葱鳞片叶碎片中;加入沐浴液有利于去除细胞膜,食盐能溶解DNA,B错误;

C;向DNA粗提取物中加入嫩肉粉;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能破坏其中的蛋白质,有利于去除蛋白质,获得较纯净DNA,C正确;

D;由于DNA不溶于酒精;蛋白质溶于酒精,因此需向DNA滤液中加入冷酒精有利于析出DNA,一步纯化DNA,D正确。

故选CD。

【点睛】10、A:B:D【分析】【分析】

1;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0.14mol/L溶解度最低);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3;DNA的鉴定: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详解】

A;兔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吸水涨破,得不到含DNA的滤液,A错误;

B;植物材料需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B错误;

C;DNA不溶于95%的冷酒精和0.14mol/L的NaCl溶液;而溶于2mol/L的NaCl溶液,C正确;

D;将丝状物溶于2mol/L的NaCL溶液后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冷却后呈蓝色,D错误。

故选ABD。

【点睛】11、A:C【分析】【分析】

从左图看出;在添加麦芽糖的培养基中空质粒组;导入CST1和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的酵母菌菌落数目相差不大,但在麦芽糖+葡萄糖类似物组中,导入CST1的酵母菌菌落数目最少,说明吸收葡萄糖类似物最多。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后一稀释浓度是前一稀释浓度的5倍,所以是进行等浓度梯度的稀释,A错误;

B;在含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上;导入CST1的酵母菌菌落颜色最浅,说明存活率最低,B错误;

C;导入CST1的酵母菌在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上菌落数目降低;由于葡萄糖类似物被吸收后可以杀死酵母菌,因此可以推测CST1能转运葡萄糖类似物进入酵母菌,所以其功能可能是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C正确;

D、在麦芽糖+葡萄糖类似物的培养基中,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菌落数目多,说明其存活率更高,由于葡萄糖类似物被吸收后可以杀死酵母菌,因此可以推测导入cst1E81K的酵母菌葡萄糖吸收速率小于导入CST1的酵母菌;D错误。

故选C。12、A: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茯砖茶的制作包括发酵与发花等工序;发酵过程涉及多种酶催化,发酵后饮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

A;酵母菌是真菌;不是细菌,A错误;

B;下“诱水”就是将原有老茶煮水后喷洒在料堆之上;相当于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接种”,推测相关菌种可耐热,B正确;

C;发酵过程涉及多种酶催化;发酵后富含多种小分子营养物质,因此发酵后饮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C正确;

D;茯砖茶在储藏过程中仍然继续自然发酵;因此灭菌并密封处理,不利于长期保存,D错误。

故选AD。13、B:D【分析】【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检测药物X和Y的抗癌活性;自变量是药物X或Y,因变量是检测细胞数量。

【详解】

A;加入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矾溶作为空白对照;排除体积和溶剂等无关因素的影响,A正确;

B;抗生素具有杀菌(不是杀病毒)作用;为防止培养液被污染,可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B错误;

C;要使贴壁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C正确;

D;分析实验结果;加入X的癌细胞个数是6.7×104,加入Y的癌细胞个数是5.3×105,说明药物X的抗癌效果比Y好,加入Z的癌细胞个数是8.0×106,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抗癌作用,D错误。

故选B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略

【分析】【分析】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子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优点是打破了生殖隔离。但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再加上转移的基因虽然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却是异种生物的基因;同时,由于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因此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

【详解】

(1)转基因生物具有以下优点:

作物产量高;能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抗虫作物能够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生长迅速;营养品丰富的生物,能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值;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微生物,能够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

(2)转基因生物受限于科学发展水平;可能会产生以下问题:

转基因生物与同种生物杂交;可能产生重组病菌;重组病毒或超级杂草;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毒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可能使疾病的传播跨越物种障碍。

(3)转基因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点睛】

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识记与理解。【解析】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值能产生有毒蛋白或新过敏原可能产生重组病菌、重组病毒或超级杂草可能使疾病的传播跨越物种障碍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磷酸二酯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DNA连接酶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黏性末端平末端。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沸水浴二苯胺蓝色二苯胺19、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1:表示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的水平。根据曲线图可知;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乙和对照组。

分析图2:表示单抗与病毒混合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柱形图可知;单克隆抗体和病毒混合,加入单抗Ⅲ;Ⅴ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别。

【详解】

(1)由题意可知;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人细胞膜上的ACE2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免疫系统对被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细胞强烈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病人进行治疗,使其免疫功能下降,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

(3)由图1可知;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乙和对照组,故应选取甲的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

(4)由图2可知;单克隆抗体和病毒混合,加入单抗Ⅲ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较低。因此抑制效果最好的单抗是Ⅲ。

(5)患者康复后一段时间;若再次受到该病毒的攻击,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掌握其优点及相关应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解析】①.抗原②.特异③.糖蛋白(或蛋白质)④.免疫抑制剂⑤.甲⑥.Ⅲ⑦.记忆20、略

【分析】【详解】

要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可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替换少数氨基酸,改善其功能,需要从改造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着手,具体做法为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获得所需的蛋白质。【解析】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替换少数氨基酸,提高该酶的热稳定性,从改造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着手,具体做法为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获得所需的蛋白质。21、略

【分析】【详解】

生殖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获得胚胎;并将胚胎孕育成为人类个体的克隆性技术,其目的是用于生育,获得人的复制品;治疗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或组织等,用于治疗性移植的克隆性技术,其目的是用于医学研究和疾病的治疗。

据概念可知,实现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都会用到的技术有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治疗性克隆在获取胚胎干细胞后,根据治疗目的诱导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供患者移植用,故治疗性克隆还会应用到的技术为干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