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选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37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动力是A.旅游空间的扩大化B.旅游主体的大众化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旅游地的信息不包括A.旅游资源的特色B.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C.旅游地居民的出游愿望D.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表明发展旅游业的作用是()A.增加就业机会B.满足精神文化需求C.增加经济收入D.改善居民环境4、读图“某景区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人数呈正相关B.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人数呈负相关C.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人数无关D.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人数关系不明5、十一黄金周,北京某中学的小白想约本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小黑和小灰提出去昆明,小红希望去曲阜,小黄想去海南,小兰想去武夷山。但他们每人只有一千元的旅行预算.你认为他们最适宜选择的旅游景点是A.昆明B.曲阜C.海南D.武夷山6、有关旅游日程的安排,叙述正确的是A.行程尽可能有张有弛,动静结合B.行程可以随意安排,松紧无所谓C.行程尽可能安排得轻松,以避免疲劳D.行程尽可能安排得紧凑,以参观更多景点7、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比南方日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8、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资源通常划分为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两种类型。B.自然景观更多的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C.人文景观对于探险、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D.人文景观更多的表现在教育性质旅游等方面。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旅游规划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合理发展旅游业,以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10、中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_____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_____大客源输出国。11、【旅游地理】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与旅游名城西安联系的加强,延安已成为重要的热点旅游地。图是陕北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陕北发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资源条件有________。

(2)在陕北文化旅游资源中,延安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近几年来,延安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

(3)今后延安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____。12、【旅游地理】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与旅游名城西安联系的加强,延安已成为重要的热点旅游地。图是陕北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陕北发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资源条件有________。

(2)在陕北文化旅游资源中,延安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近几年来,延安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

(3)今后延安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____。13、旅游规划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合理发展旅游业,以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14、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和文化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如导致区域经济_______以及导致。

消费品和地产价格______。评卷人得分三、综合题(共7题,共14分)15、(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伴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瑶塘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内,依托相对稀缺的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成为该村旅游城镇化的源动力。旅游社区建设、旅游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化以及生活方式转变构成旅游驱动型农村城镇化的实质内容。

结合图文信息,试分析外来力量如何通过旅游推动农村就地城镇化。16、[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域旅游是全域景观优化、多产业互动、全民参与的新型旅游形态。安徽黄山、浙江杭州西湖是我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材料二2018年底杭黄高铁开通运营。杭黄两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旅游合作机制,将共同打造“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村”沿杭黄高铁黄金旅游线,串联起了7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杭黄高铁黄金旅游线”,发挥全域旅游对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哪些?17、[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全球很多国家规划了自然保护区。但是大多数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费短缺,封闭式的管理与保护区内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的矛盾成为一个难题。因为旅游业以高利润,低开发度,成为更多保护区结构和功能规划的一部分。

请分析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价值和在保护区内开发旅游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18、(旅游地理)

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下海林市(长汀镇)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它距离哈尔滨280公里,整个地区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积雪连绵。2014年著名导演徐克执导的圣诞贺岁影片《智取威虎山》外景拍摄地就选择在此处,并带动了雪乡旅游业的发展。据牡丹江市旅游局统计,2014年雪乡全年接待游客虽然已突破40万人,但与国内众多日接待游客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旅游景点相比,游客人数还是非常少,而且省外游客比重较低。

雪乡景色优美独特,但为什么全年接待游客只有40余万人?19、[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吴哥窟是世界著名的人文建筑旅游景点(位置见图)。吴哥窟曾被遗弃长达400多年,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吴哥窟进行修复。吴哥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分析吴哥窟古建筑易遭受的自然威胁。20、[选修3:旅游地理]

是谁鞠一捧圣水浇灌出绿洲是谁将一面铜镜遗落在戈壁大漠让一池碧水盛满了蓝天白云酷爱旅游的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被大漠边缘清澈的湖水吸引。该湖泊位于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沙漠与花岗岩山体之间,被称为“大漠天池”(下图),该小组计划于暑期一探究竟。

概括大漠天池旅游景观特点,并围绕天池成因设计研学旅游活动内容。21、[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红色游景点是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物质载体,构成要素主要有革命历史遗迹、革命纪念设施和伟人故居。我国红色旅游景点众多,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和军事战略智慧的体现。下图示意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的空间分布。

(1)分析甲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聚集的主要地理因素。

(2)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和推介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资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是基础性试题。熟记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另外注意设问要求的是“主要原动力”。

【详解】

根据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旅游目的的娱乐、消遣,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故选D。2、C【分析】【详解】

旅游地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大致的旅行费用,但不包括旅游地居民的出游愿望,题目要求选择不包括的,所以选择C。3、A【分析】【分析】

【详解】

从图中可以分析出旅游者的住宿天数越长、居民失业总人数越少,二者呈负相关,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与居民就业有关联性。故A正确。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居民环境在该图并未显示,故BC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4、B【分析】本题考查旅游业发展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所以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人数呈负相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5、B【分析】【分析】

【详解】

十一黄金周旅游时间较短;且只有一千元,不可能坐飞机,因此旅游景点不易太远,最适宜的应为最近的曲阜,B正确;昆明;海南、武夷山距离较远不合适,ACD错误。故选B。

【点睛】6、A【分析】旅游日程的安排应尽可能有张有弛,动静结合,A正确;行程随意安排或行程尽可能安排得轻松,会造成时间和经济的浪费;行程安排得太紧凑,易使人疲惫。7、D【分析】【分析】

考查影响沼气开发利用的因素。

【详解】

沼气是一种新能源,它受到气温的影响最明显,气温高,沼气利用条件好,南方比北方气温高,所以开发利用条件好。故选D。8、D【分析】【分析】

【详解】

旅游资源按本质属性表现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类型;A错误。自然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B、C错误。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等方面,D正确。故选D。

【点睛】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由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组合构成。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质。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规划的概念;是基础性识记知识。

【详解】

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针对资源现状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进行景点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多种设施建设,最终目的都是要满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解析】旅游资源开发景点建设10、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旅游资源的概况的了解;属于基础性知识。

【详解】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最受国际旅游者关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外出旅游者越来越多,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解析】大四11、略

【分析】【分析】

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旅游环境保护。

【详解】

(1)根据图例分析:图例中显示陕北地区拥有红色革命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地方建筑文化,历史朝代文化,宗教文化,所以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根据图中旅游资源的分布分析:陕北旅游资源的数量多,类型丰富;密度较大、搭配协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2)根据图例:延安有红色革命文化;是革命老区。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延安,有机场,所以交通便利;根据材料叙述,距离旅游名城西安的距离近,联系紧密,受其辐射作用强。

(3)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物古迹损毁等。【解析】①.类型多;数量多;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任答三点)②.红色革命文化③.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快捷;受旅游名城西安的辐射作用强④.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物古迹损毁12、略

【分析】【分析】

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旅游环境保护。

【详解】

(1)根据图例分析:图例中显示陕北地区拥有红色革命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地方建筑文化,历史朝代文化,宗教文化,所以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根据图中旅游资源的分布分析:陕北旅游资源的数量多,类型丰富;密度较大、搭配协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2)根据图例:延安有红色革命文化;是革命老区。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延安,有机场,所以交通便利;根据材料叙述,距离旅游名城西安的距离近,联系紧密,受其辐射作用强。

(3)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物古迹损毁等。【解析】①.类型多;数量多;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任答三点)②.红色革命文化③.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快捷;受旅游名城西安的辐射作用强④.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物古迹损毁13、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规划的概念;是基础性识记知识。

【详解】

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针对资源现状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进行景点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多种设施建设,最终目的都是要满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解析】旅游资源开发景点建设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业发展的消极影响。理解旅游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消极影响;根据题目解答。

【详解】

旅游业容易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旅游地社会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稳定,将会影响区域经济的稳定性;同时,大量游客涌入旅游地,会导致地方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刺激房地产价格的上升等,对社会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产生负面影响。【解析】不稳定上涨三、综合题(共7题,共14分)15、略

【分析】【分析】

题目通过介绍瑶塘村旅游城镇化发展的条件;措施、前后对比等;考查旅游区综合发展的原理和作用。

【详解】

通过题中信息分析,外来力量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投入推动旅游发展,从而影响当地农村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基础设施、观念及居住地的改变,从而推动当地城镇化的发展。外部力量带来资金,完善了瑶塘村道路交通、特色社区等基础设施;创办旅游企业,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促使主导产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企业和服务业兴起,使当地居民就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外来企业带来了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提高社区的管理水平;随着城市文化信息传播,人们的观念发生改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旅游小镇的建设促使人口向城镇迁移,促进人口就地城镇化。【解析】(1)外部力量带来资金,完善(促进)了瑶塘村基础设施(或交通等设施)(2)创办旅游企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或从第一产业转化为第三产业服务业)(3)旅游企业和服务业兴起,使当地居民就业结构发生变化(4)带来了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提高社区的管理水平(5)游客传播了城市文化信息,促使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6)旅游企业吸引劳工移民,促进城镇化进程(答其中5点即可)16、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发展全域旅游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结合文字材料及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不难解答。

【详解】

全域旅游要实现“全域景观优化、多产业互动”,因此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杭黄高铁黄金旅游线”串联起了7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可以把黄山及其周边地区都当作景区,有利于推动黄山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域旅游要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参与”可以让景区内的居民都参与到产业活动中,有利于增加居民就业机会和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利于社会安定;全域旅游使游览的景观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景点,“全域景观优化”有利于改变各景区各自建设、重复建设的局面,促进景点间的相互合作,共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全域景观化形成旅游整体,打造“杭黄高铁黄金旅游线”串联起了7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使各地的旅游资源都能得到开发和保护,减少过去对非景区旅游资源的破坏情况,有利于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全域旅游要求区域内部加强合作,共同规划、建设,提高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力,扩大旅游市场。【解析】发展全域旅游,把黄山及其周边地区都当作景区)有利于推动黄山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让景区内的居民都参与到产业活动中)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使游览的景观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景点,有利于改变各景区各自建设、重复建设的局面,促进景点间的相互合作,共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全域景观化使各地的旅游资源都能得到开发和保护,减少过去对非景区旅游资源的破坏情况,有利于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全域旅游要求区域内部加强合作,共同规划、建设,提高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力,扩大旅游市场。17、略

【分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价值和旅游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自然保护区有优美的风景;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具有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经济价值等。

旅游价值主要有游览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自然保护区内风景优美具有美学价值和游览价值;人们游览自然保护区能够获得知识,具有科学价值;通过旅游活动,增加经济收入,具有经济价值。旅游资源开发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以及安全管理产生不利影响。游客增多可能会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生活垃圾增多,导致环境污染,旅游资源破坏。

【点睛】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的旅游简直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如路南石林、杭州西湖、黄山迎客松、黄山云海。人文旅游资源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如北京故宫、傣族泼水节等。【解析】旅游价值。

能够满足人们旅游需求;提供游览价值;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学习自然知识的课堂,具有科研价值;增加经济收入,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提供资金支持,具有经济价值。

不利影响。

进保护区人员增多,加大管理难度;游客增多,对野生动植物构成潜在威胁,旅游资源可能遭到破坏;可能带来环境污染。18、略

【分析】【分析】

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在实际的分析中应围绕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过性、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

【详解】

从材料中看出距离省会城市280公里,路程较远,位于海拔1000米山地,交通运输不变,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才是积雪期,雪景季节性较强,客源范围小,主要为省内游客,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解析】省外游客较少,就近客源多;距离牡丹江、哈尔滨等大城市较远;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旅游时间季节性强;气候寒冷,多风雪。19、略

【分析】【分析】

该题考查旅游资源可能遭到的自然威胁。

【详解】

吴哥窟易遭受的自然威胁主要结合该地气候、植被、生物、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可从风化、侵蚀作用强,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的破坏大,蚁虫蛀蚀作用强,易发洪涝灾害等方面回答。吴哥窟位于柬埔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风化、侵蚀作用强;热带季雨林,植物繁茂,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破坏作用强;气温高,蚁虫繁殖快,蛀蚀作用强;地势低平,雨季易遭洪涝。【解析】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高温多雨,风化、侵蚀作用强;植物繁茂,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破坏作用强;蚁虫繁殖快,蛀蚀作用强;地势低平,易遭洪涝。20、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特点与旅游活动设计;难度较大,需要对大漠天池的形成过程加强理解,从而结合其成因合理设计研学活动。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既有沙漠,又有湖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