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D/2E/wKhkGWefIrmAALVZAAIJOcQKBwA170.jpg)
![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D/2E/wKhkGWefIrmAALVZAAIJOcQKBwA1702.jpg)
![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D/2E/wKhkGWefIrmAALVZAAIJOcQKBwA1703.jpg)
![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D/2E/wKhkGWefIrmAALVZAAIJOcQKBwA1704.jpg)
![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D/2E/wKhkGWefIrmAALVZAAIJOcQKBwA17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32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图一表示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后蝗虫种群数量与鸭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图二表示农田中甲、乙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P表示(Nt+1)=(Nt)。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一、图二均建构的是有关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B.由图一分析可知,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为N2C.由图二分析可知,A点、F点时的均等于1D.由图二分析可知,曲线上表示甲种群数量增长的是C点2、在山区,经常由于持续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在新植被生长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泥石流过后的区域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由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原因是乔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D.次生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阶段,群落没有垂直结构3、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B.当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地球能够容纳的数量C.人类活动已经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D.水质调查的测量项目包括细菌含量、溶解氧、不溶性颗粒物含量等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5、微山湖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字母代表能量数值。组织生长效率指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入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aC.因为c的存在初级消费者的组织生长效率一定小于1D.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为f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做法正确的是()A.鼓励游客进入自然保护区,给野生动物喂食B.将濒危野生动物全部迁移到动物园进行保护C.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D.模拟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原生生境创造迁地保护环境7、厨余垃圾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下列不属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是()A.将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混合燃烧以减少生态足迹B.将厨余垃圾脱水、脱盐及灭菌处理后制成牲畜饲料C.对厨余垃圾进行加工利用,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D.厨余垃圾可通过发酵工程生产乙醇用作工业原料8、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微生物不一定都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循环原理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以下实验: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纱笼里,纱笼周围撒满樟脑(樟脑有驱虫作用)。尽管外面狂风骤雨,还是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不能说明()A.大天蚕蛾的种群繁衍与信息传递有关B.雄蛾受物理信息—无线电波的吸引扑向纱笼C.雄蛾受化学信息—樟脑气味的吸引扑向纱笼D.雄蛾受雌蛾释放的化学信息—性外激素的吸引扑向纱笼10、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660lx(未达到光饱和点)时(其他条件均适宜),小球藻和鱼腥藻单独培养的生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估算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出的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变化趋势B.混合培养有利于小球藻的繁殖,但不利于鱼腥藻的繁殖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鱼腥藻和小球藻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由于不存在生存斗争,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11、下列对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时,生态足迹不会增大B.生态足迹越大,说明对环境的影响越大C.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D.人口增长快不一定破坏环境12、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溶解氧减少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D.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13、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体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B.种内斗争的加剧不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14、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群落中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2600m以上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呈现负相关B.2600m以下海拔高度木本植物丰富度大于草本植物的丰富度C.海拔3100m以上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可能是光照条件改变引起的D.温度是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15、“鱼菜共生”模式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将水产养殖与无土栽培两种不同的技术相结合。在该模式中,水产养殖系统的水被输送到无土栽培系统,经由植物吸收过滤后再输送回水产养殖系统(如图),进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从整体原理出发,该模式中应选择合适的“鱼菜”种类C.“种菜不施肥”是因为鱼粪中的有机物可直接被蔬菜利用D.该模式所收获蔬菜中的重金属残留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的过程,就叫演替。17、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_______。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油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原有的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18、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_______,食物网越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19、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_______→热能20、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______。21、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22、荒漠分布在极度_________区,地区年降雨量_________且分布_________。荒漠里物种_________,群落结构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具有_________特性。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7分)23、下图是轮叶黑藻细胞光合作用相关过程示意图。研究表明: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而且两条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进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为图中物质A的还原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图中催化CO2固定的两种酶(PEP羧化酶、Rubisco)中,与CO2亲和力较高的是PEP羧化酶,这是_______的结果,意义是_______。
(3)在光照条件下,轮叶黑藻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叶绿体基质;轮叶黑藻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
(4)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高等植物,某实验小组利用黑藻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实验步骤的目的主要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取若干盛有一定量浓度为1%的①______溶液的玻璃瓶,将玻璃瓶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个玻璃瓶中均放入等量、新鲜的黑藻叶片,用橡胶塞密封②______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作为对照组,对丁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实验结果分析甲到丙瓶内氧气的释放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③______。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呼吸速率。
该实验的目的是④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已知虚线P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相等,没有改变;甲乙两条曲线的A、F点与虚线P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在虚线P以上表示种群增长了,以下表示减少。
【详解】
A;图一表示鸭与蝗虫之间种群数量周期性变化的数学模型;图二表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A正确;
B、由图一分析,蝗虫的种群数量围绕N2进行周期性变化,因此可以判断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为N2;B正确;
C、根据种群数量公式:Nt=N0λt中λ的含义是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即λ=由于虚线P表示(Nt+1)=(Nt)甲乙两条曲线的A;F点与虚线P相交;所以A点、F点时的λ均等于1,C正确;
D;虚线P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相等;没有改变;因此在虚线P以上表示种群数量增长了,以下表示种群数量减少,故曲线上表示甲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D错误。
故选D。2、D【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
(1)定义: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举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
(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2)举例:如在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详解】
A;泥石流过后的区域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B正确;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由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原因是乔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C正确;
D;草本植物阶段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D。3、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详解】
A;生物圈是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A正确;
B;当前世界人口仍未超过地球能够容纳的数量;但应控制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破坏,B错误;
C;人类活动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C正确;
D;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八大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质物质和化学品、水体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水质调查的测量项目包括温度、细菌含量、溶解氧及细菌含量等,D正确。
故选B。4、B【分析】【分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人类;生物和环境共处于生物圈中。人类正面临三大全球生态问题:人口、环境和资源。悉心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详解】
A;酸雨能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A正确;
B;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B错误;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
D;最近30多年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正在干扰和破坏着大气圈上臭氧层的自然平衡,D正确。
故选B。5、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微山湖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过程,微山湖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会人为地投入饲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和饲料中的化学能(j+e)。b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是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d是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是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h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也就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详解】
A;题中的生态系统有饲料的投入;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化学能,A错误;
B、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饲料中的化学能,所以能量传递效率为b/(a+j);B错误;
C;组织生长效率指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与同化量的关系;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等于同化量,因此,因为c(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的存在初级消费者的组织生长效率一定小于1,C正确;
D;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还包括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D错误;
故选C。6、D【分析】【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易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
【详解】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应该鼓励鼓励游客进入自然保护区给野生动物喂食,A错误;
B;保护濒危野生动物除了迁移到动物园;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错误;
C;濒危植物可以建立种子库等方式进行保护;而不是用来培育观赏植物,C错误;
D;模拟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原生生境;是为了让濒危野生动植物适应迁地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D。7、A【分析】【分析】
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是对垃圾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厨余垃圾的合理处理会达到改善环境;减少碳排放等目的。
【详解】
A;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将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混合燃烧没有减少生态足迹,人类并没有对垃圾再利用,反而污染了环境,A错误;
B;将厨余垃圾脱水、脱盐及灭菌处理后制成牲畜饲料;能够实现垃圾的再利用,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B正确;
C;对厨余垃圾进行加工利用;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是对垃圾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C正确;
D;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乙醇用作工业原料;利于工业化生产,是对垃圾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A。8、C【分析】【分析】
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详解】
A;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微生物不一定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为生产者,A正确;
B;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体现了循环原理,B正确;
C;植物获取的物质主要来自土壤和空气;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不循环流动的,植物的能量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而不能利用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有机肥中的大部分能量在被分解者分解时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了,C错误;
D;温度和含水量影响蚯蚓的生命活动;所以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和含水量等,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B: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大天蚕蛾的繁衍与性外激素化学信息传递有关;A正确;
BC;樟脑气味有驱虫作用;雄蛾受化学信息性外激素的吸引扑向纱笼,BC错误;
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D正确。
故选BC。10、A:B:D【分析】【分析】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说→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二;种群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模型(1)种群的“J”型增长(2)种群的“S”型增长。
2.种群数量的波动在自然界中;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但是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3.种群数量的下降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下降或急剧的下降。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对于那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详解】
A;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小球藻种群密度;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
B;共同培养时小球藻的藻细胞数低于单独培养时;混合培养不利于小球藻的繁殖,B错误;
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可以为鱼腥藻和小球藻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C正确;
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个体之间存在生存斗争;D错误。
故选ABD。11、B:C:D【分析】【分析】
人口发展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详解】
A;任何国家的人口只要增多;生态足迹就会增大,A错误;
B;生态足迹越大;说明对环境的影响越大,B正确;
C;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C正确;
D;只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口增长快也不一定破坏环境,D正确。
故选BCD。
【点睛】12、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度的。据图分析: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藻类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盐离子,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详解】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型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A正确;
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减少;B错误;
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无机物;为藻类提供了大量的无机营养,故藻类大量繁殖,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微生物大量分解转变成了无机物,故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CD。13、B: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会出现差异,进而导致不同的生态位出现。
【详解】
A;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会出现差异;所以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正确;
B;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种群内的个体占据更多的资源;从而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B错误;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错误;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D正确。
故选BC。14、A:C:D【分析】【分析】
物种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科学家研究了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详解】
A;结合图示可知;2600m以上,随着海拔的增高,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因此与海拔呈现负相关,A正确;
B;2600m以下海拔高度木本植物丰富度小于或大于草本植物的丰富度;B错误;
C;海拔3100m以上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可能是光照条件改变引起的;海拔较高,光照变弱,而草本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较少,C正确;
D;图中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增高先下降后上升;不同的海拔高度温度有差异,因此温度是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D正确。
故选ACD。15、A:B: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详解】
A;“鱼菜共生”模式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的饵料中含有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
B;从协调原理出发;该模式中应选择合适的“鱼菜”种类,因为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B错误;
C;“种菜不施肥”是因为鱼粪中的有机物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变成无机物供蔬菜吸收利用;C错误;
D;重金属残留会随着生物富集作用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而图示的该模式中通过无土栽培实现了对重金属残留的吸收,进而使用于蔬菜栽培的水体中含有的重金属残留下降,因而该模式中收获蔬菜中的重金属残留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D正确。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略
【解析】代替17、略
【解析】①.次生演替②.土壤条件18、略
【解析】①.多②.复杂③.强④.高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循环重复使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1、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22、略
【分析】【分析】
荒漠是由旱生;强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组成的稀疏不郁闭的群落。从植被的角度来说,荒漠是分布于干旱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荒漠气候具有以下特点:①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②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③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详解】
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解题关键是掌握群落的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明确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解析】①.干旱②.少③.不均匀④.少⑤.简单⑥.耐旱四、实验题(共1题,共7分)23、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3途径是指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DNA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C4途径是指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下,PEP在叶肉细胞中与HCO3-结合,先把CO2固定成草酰乙酸,再转化为苹果酸,重新释放CO2后进入卡尔文循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园区租赁合同终止及配套设施移交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维保与电梯控制系统升级合同
- 2025年度解除租赁合同损害赔偿起诉书
- 2025年度船舶租赁银行抵押贷款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客房长租合同及增值服务
- 二零二五年度男方婚前财产保护与婚后家庭责任协议
- 2025-2030年新型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数控机床智能维护培训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商用食物烘干箱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心胸外科的历史和现状
- 人教版9年级全一册英语单词表
- 三门峡水利工程案例分析工程伦理
-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京津冀旅游区
- “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名录
- 生姜高产种植技术专题培训课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论
- 交流伺服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分解课件
- 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 圣三国蜀汉传攻略
- 2021届高考英语887核心词(打印、词频、出处、例句、背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