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图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中一种形似“菠萝包”的有趣的自然景观,“菠萝包”的岩石成分为花岗岩。“菠萝包”的形成过程是()

A.风化剥蚀—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地壳抬升B.岩浆喷发—冷却凝固—风化剥蚀—地壳抬升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冷却凝固—风化剥蚀D.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剥蚀2、读图中①②③④线段均为该大洋中的洋流,7月份①洋流所在海区经常出现浓雾,有关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7月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

②7月份该海域中有寒流经过;降温促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

③7月份该海域中有暖流经过;故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

④7月份该地有向岸风,垂直方向上升流较强盛,故水平方向有寒流经过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3、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下图中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A.B.C.D.4、当全球日期属于同一日期时,北京时间为()A.6时B.8时C.12时D.20时5、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图;此时最接近下列哪一个节日()

A.劳动节B.儿童节C.元旦节D.国庆节6、冰岛位于大西洋北部,有“极圈火岛”之称,是因为这里()A.板块俯冲形成岛弧B.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地幔物质熔融上涌D.是大洋板块张裂地带7、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D.地壳作用8、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喀斯特洼坑),其口径为500米。为科学家寻找地外文明,提供一个全新平台。结合图,回答射电望远镜选址该地的原因是()

①天然的天坑,工程量较小②喀斯特地貌,利于雨水下渗③海拔高、晴天多,利于观测④人烟稀少,无线电干扰较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一说法合理的地理解释是A.“一场春雨一场暖”主要是受气旋影响B.“一场春雨一场暖”主要是受反气旋影响C.“一场秋雨一场寒”主要是受暖锋系统影响D.“一场秋雨一场寒”主要是受冷锋系统影响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和____;

(2)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循环,我国的南水北调主要影响____(填数字)环节。1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____。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和____;

(2)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循环,我国的南水北调主要影响____(填数字)环节。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北京植物园建有“北纬40°地理标志纪念碑”,纪念碑主体建筑以北纬40°为基本构图元素,上面有镂空的半圆形造型,半圆直径与地轴平行。下图为某日某时摄影爱好者小李逆光拍摄的该纪念碑照片,其中角1约38°。

(1)纪念碑中间的线条指代____,拍摄者拍摄照片时大致位于纪念碑的____(填方位)。

(2)北京位于____(填热量带)的____(选填“沿海”或“内陆”)地区,照片中能反映北京地带性植被的树是____(选填“甲”或“乙”),这种与当地气候____特点密切相关。

(3)判断照片拍摄的时间为当地地方时____前后,判断理由是____。该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半球,北京____(填昼夜长短情况)。14、读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四海区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

(2)C海区较B海区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D海区较A海区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4)E海区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盐度相比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安第斯山脉是纵贯南美洲西部的高大山脉,南段山脉以东为草原和荒漠,南段山脉以西为森林,产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15、读某月份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维持人类自下而上环境的因素之一,海气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极大的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海水的运动。

(1)图中甲、乙两处存在两个气压中心,其中代表低气压的是___处,其名称是___。造成甲、乙两处气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

(2)①、②两处中,风力较大的是___处,其判断依据是___。

(3)该图表示的是___(“1”或“7”)月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该季节上海盛行___风;此时,孟买盛行风向与上海不同的原因是___(具体说明孟买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16、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方便对外______联系和运输;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河网密布区,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______;河网稀疏区;耕地连片,乡村规模相对较大。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______带状分布;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2)AB两个聚落哪个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18、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_____)A.正确B.错误19、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0、中南半岛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21、河漫滩平原发育于山前地带。____A.正确B.错误22、中南半岛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30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哈拉湖是一个构造断陷湖,海拔4078米,历史上是一个淡水湖,曾为党河的上游。现在四周被高大雪山环抱,已成为一个咸水湖,。目前哈拉湖面积600平方公里,比多年前测算的面积增加近8平方公里。长期以来,哈拉湖一带人迹罕至。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旅游探险活动的发展,哈拉湖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但驾车前往哈拉湖探险的驴友通常选择入冬以后才进入湖区。下图示意哈拉湖地理位置。

(1)推测哈拉湖由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的过程。

(2)指出哈拉湖面积增大的原因。

(3)驾车前往哈拉湖探险的驴友通常入冬以后才进入湖区,分析这样做的理由。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与较强的耐污染能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攀升,目前达到国内总消费量的85%左右。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大豆需求快速增长,为应对产需缺口,各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黑龙江省发布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的补贴标准后,玉米、大豆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发生了变化,2018-2020年,玉米的补贴价格上升,播种面积在下降,总产量有所下降;大豆的补贴价格在下降,播种面积在上升,总产量在上升。玉米与大豆轮作可以保障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合理和粮食增产。。年份玉米大豆补贴(元/亩)播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补贴(元/亩)播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总产量(万/吨)2018259476.733982.163205351.60657.802019308811.903940.002556420.00781.002020388221.003646.502387248.10920.50

(1)说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扩大的意义。

(2)据表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民选择种植玉米或大豆的影响。

(3)分析玉米与大豆轮作对土壤的作用。25、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半球陆地自然带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

(2)自然带D的名称是_________,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其成因是夏季受________控制;冬季受_________影响。

(3)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的是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

(4)自然带B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由材料““菠萝包”的岩石成分为花岗岩”,此处为花岗岩风化地貌,因此形成过程是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然后经地壳抬升,上覆岩层被剥蚀,花岗岩出露地表,经风化作用形成菠萝包。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2、B【分析】【详解】

由题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海域,7月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①正确;7月北半球夏季,①洋流夏季是寒流,减温减湿,促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使水汽凝结形成雾,②正确,③错误;7月份该海域为离岸风,导致垂直方向上升流较强盛,形成寒流,④错误。所以选B。3、B【分析】【分析】

【详解】

图A和图B表示南半球平直河道剖面;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自西向东流的河水向左偏转,即向北偏转,则北岸较陡;南岸沉积物较多,与图示特征不符,排除AC;图B和图D表示北半球平直河道剖面,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自西向东流的河水向右偏转,即向南偏转,则南岸较陡、北岸沉积物较多,与图B所示特征相符,与图D所示特征不符,B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B。

【点睛】4、D【分析】【详解】

日期的分界线有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和0点经线,当全球为同一天时,两条分界线重合,即180°经线为0点,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地方时,计算可得20点,故该题选D。5、C【分析】【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日期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该日期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劳动节;儿童节、元旦节、国庆节的日期分别是5月1日、6月1日、1月1日、10月1日,因此图示日期与元旦节最接近,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6、C【分析】【详解】

冰岛位于大西洋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岩浆沿地壳薄弱带上涌,多火山,所以具有“极圈火岛”之称,C正确,ABD错误。7、D【分析】【分析】

该题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详解】

抓住关键词“地质构造”的理解。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或者错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图可知,图示表示岩层的弯曲或错位,属于地质构造,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D项。8、B【分析】【分析】

【详解】

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利用射电进行天文观测;当地天气对观测直接影响不大,且当地气候湿润,不具有晴天多的特征,因此③不符合题意;题意表明,FAST位于喀斯特洼坑,因此利用天然的天坑,建设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量较小,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利于雨水下渗,雨季时不会因积水而影响观测工作,因此①;②符合题意;FAST所选地址地形崎岖,人口相对稀少,生产生活所发射的无线电信息相对较少,对射电望远镜观测干扰少,因此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9、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详解】

“一场春雨一场暖”主要是受暖锋系统影响,暖锋过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A、B错。“一场秋雨一场寒”主要是受冷锋系统影响,冷锋过后,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下降,C错,D对。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地质剖面图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和水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

(1)

乙地岩层发生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丁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2)

根据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和扇状结构可知其地貌为冲积扇;其形成原因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因地形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加强而形成,为典型的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形成。

(3)

图中水循环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陆地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海陆间循环;南水北调主要是将长江水调到北方地区,直接影响地表径流环节,即环节④。

【点睛】【解析】(1)断层背斜。

(2)冲积扇外力作用(流水搬运堆积)

(3)海陆间④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23°26′12、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地质剖面图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和水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

(1)

乙地岩层发生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丁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2)

根据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和扇状结构可知其地貌为冲积扇;其形成原因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因地形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加强而形成,为典型的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形成。

(3)

图中水循环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陆地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海陆间循环;南水北调主要是将长江水调到北方地区,直接影响地表径流环节,即环节④。

【点睛】【解析】(1)断层背斜。

(2)冲积扇外力作用(流水搬运堆积)

(3)海陆间④13、略

【分析】【分析】

本题通过北纬40°地理标志纪念碑;考查学生利用北极星高度角判断当地纬度,判断方向;热量带的划分、气候与自然带、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等必备基础知识。强调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详解】

(1)由材料可知;半圆直径与地轴平行,所以,地球的地轴指向北极星,因此甲一侧为北方,乙一侧为南方,所以纪念碑中间的线呈现东西走向,是纬线,由于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地理纬度是相同的,所以纪念碑中间的线为北纬40°,拍摄者位于西侧。

(2)根据所学知识;北温带范围是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所以北京位于40°N为北温带。根据海陆位置,北京为东部沿海地区。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对应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根据图中判断乙为落叶林。

(3)由图中的影子可以判断;影子朝正北(甲一侧),所以当地地方时为12时,因此,角1也就是当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材料可知,角1=38°,由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纬度差,可以算出当日太阳直射点位于12°S。因此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点睛】

1.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观看北极星的仰角度数,由北极星的方向又可以判断其他方向。2.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纬度差。【解析】(1)北纬40度纬线西侧(西偏南)

(2)北温带沿海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12照片中纪念碑的影子朝向正北南昼短夜长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示意图为主要资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

(1)根据图中海水等盐度线可判断B>A>C>34‰,而D<34‰;所以四海区盐度由高到低排序为BACD。

(2)C海区和B海区位于同一纬度;且附近都无河流注入,可排除纬度和河流因素。C地有秘鲁寒流经过,海区温度低于B地,蒸发弱,盐度低。

(3)D海区和A海区位于同一纬度;同样可排除纬度因素的影响。但D海区位于近岸处,有陆地河流注入,盐度被稀释,所以D海区盐度低于A海区。

(4)E海区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盐度高。因为E地纬度接近南纬60°;北半球同纬度地区陆地广阔,有较多河川径流入海,稀释海水。

(5)安第斯山脉南段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南段山脉以西地区为迎风坡,降水多;南段山脉以东地区为背风坡,降水少。

【点睛】【解析】BACDC点附近有寒流经过,C处水温更低,蒸发弱,盐度低D位于近岸处,有陆地河流注入,稀释盐度高北半球60°附近陆地广阔,有较多河川径流入海,对海水有稀释作用山脉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15、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高低气压的判断;直观的读图看中心气压值与周边区气压值对比即可。图示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受热快形成低气压,海洋相对冷形成高压,造成甲;乙两处气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该图陆地上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中心,应是北半球夏季。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的,所以该季节上海盛行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风;南亚夏季盛行东北风,北半球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

【详解】

(1)图示亚欧大陆及太平洋地区;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直观看出,甲是低气压中心,甲位于亚欧大陆,乙位于太平洋,甲是印度低压。图示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受热快形成低气压,海洋相对冷形成高压,造成甲;乙两处气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①;②两处中,①处等压线更密集,所发风力较大。

(3)该图陆地上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中心,应是北半球夏季,表示的是7月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的,所以该季节上海盛行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风;此时,孟买盛行风向盛行东北风,孟买地处亚欧大陆南部,北半球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

【点睛】【解析】甲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7东南风(或偏南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风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联系和运输小带状。

(2)B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故正确。

【点睛】19、√【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20、×【分析】【分析】

【详解】

中南半岛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故中南半岛的夏季风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说法错误。

【点睛】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21、×【分析】【详解】

河漫滩平原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枯水期,河漫滩露出水面,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发育在山前地带的流水沉积地貌是冲积扇,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就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据此分析可知,本题的结论是错误。22、×【分析】【分析】

【详解】

中南半岛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故中南半岛的夏季风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说法错误。

【点睛】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四、综合题(共3题,共30分)23、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哈拉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1)哈拉湖是一个构造断陷湖;历史上是一个淡水湖,曾为党河的上游,地质时期,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使得哈拉湖区域断裂下陷,周围山系隆起,形成湖泊,哈拉湖与党河的联系被高山切断;造成哈拉湖水系封闭,没有出水的通道;哈拉湖的排泄方式只有垂直排泄,缺少水平泄,而哈拉湖地处内陆,蒸发强烈,水分蒸发,盐分留在湖中,盐分随冰雪融水不断汇入,导致盐度升高,由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

(2)哈拉湖位于山区;以冰雪融水和山区降水补给为主,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和降水量增多,入湖水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阴雨天气增多,太阳辐射减弱,导致湖泊蒸发量减少;湖泊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湖泊水量增加,面积逐渐增大。

(3)哈拉湖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冬季冻土冻结,地面较硬,此时驾车进入湖区较为安全;其他季节表层冻土融化,地表轻软,稍有不慎车辆就会陷入其中,影响驴友的出行安全。

【点睛】【解析】(1)地质时期,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使得哈拉湖区域断裂下陷,周围山系隆起;哈拉湖与党河的联系被高山切断,造成哈拉湖水系封闭;哈拉湖地处内陆,蒸发强烈,盐分随冰雪融水不断汇入,导致盐度升高。

(2)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和降水量增多,入湖水量增加;阴雨天气增多,导致湖泊蒸发量减少;湖泊补给量大于蒸发量,面积逐渐增大。

(3)哈拉湖地区冻土广布;冬季冻土冻结,此时驾车进入湖区较为安全;其他季节表层冻土融化,稍有不慎车辆就会陷入其中。24、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大豆农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土壤的功能与养护、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

(1)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扩大种植面积,有助于大豆产量上升。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国内总消费量85%,其依赖度相对较高,受国外大豆种植及国际价格的影响较为显著,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能够提升粮食的安全,进而保障国家安全。大豆功能较多,用途较为广泛,国内经济增长快速,大豆需求快速提高,扩大种植面积,可缓解供需矛盾,提升大豆自给率,降低大豆依赖度。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攀升,其国内种植量相对较少,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能够带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