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62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读图下列岛屿中;与图示岛屿成因相似的是()

A.大堡礁B.苏门答腊岛C.冰岛D.崇明岛2、冰岛位于大西洋北部,有“极圈火岛”之称,是因为这里()A.板块俯冲形成岛弧B.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地幔物质熔融上涌D.是大洋板块张裂地带3、该地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日期分别最接近()

A.3月21日,6月22日B.6月7日,6月22日C.6月22日,12月22日D.7月9日,12月22日4、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km。则M点的纬度为()

A.67°NB.23°NC.23°SD.67°S5、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陆续在世界各地蔓延。中国积极采取防控措施,迅速控制住疫情,并帮扶世界其他国家战胜疫情。北京时间3月12日11点31分,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经过18个小时后抵达罗马(41°54'N,12°29'E)进行救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医疗队抵达罗马时,当地区时是()A.3月13日22:31B.3月12日22:31C.3月13日12:31D.3月14日12:316、衡水(37°N)正午太阳的方位是A.正东B.正南C.正西D.正北7、我国二十四节气已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虚线为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该图反映的节气是北半球的。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8、根椐目前的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天气预报分析,预计石家庄市今年市区梨花于4月8日至9日开始进入始花期,郊县4月12日前后逐渐进入始花期。图中能够反映市区与郊县梨花始花期时间差异的是()A.B.C.D.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读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四海区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

(2)C海区较B海区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D海区较A海区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4)E海区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盐度相比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安第斯山脉是纵贯南美洲西部的高大山脉,南段山脉以东为草原和荒漠,南段山脉以西为森林,产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10、意义:海—气相互作用维持地球上________的平衡。11、热量交换:

(1)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2)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南北赤道暖流是________吹拂形成的。12、读“某月的亚洲季风图”(左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季节,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气压中心的名称)切断了_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左图所示的季节,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应右图中的_____(填E或F或G序号)位置,此季节环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左图所示季节,B处盛行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半年后,A处盛行_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_。13、拉尼娜现象。

(1)概念: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________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_________,引起气候异常。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硅化木是真正的木化石,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对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生物和环境演变有着重要的作用。树木保存为化石的条件极为苛刻,树木成为化石的几率非常小。新疆木化石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以中晚侏罗纪沉积地层为主。新疆奇台县将军戈壁的石树沟木化石群储量最大,为世界第二大木化石群。现在新疆大面积的森林早已不复存在。左图为奇台县硅化木景区,右图为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地区景观。

(1)根据木化石证据可推断中晚侏罗纪奇台县石树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___,说明当时环境特征:___、___。

(2)现代古尔班通古特主要的植被类型是___,其植物形态和结构能适应长期___的环境特点,叶片___,以减少蒸发;根系___;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3)从侏罗纪到现代,植被类型的变化说明了当地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___。根据植被演变的过程,可以推测当地曾经有段时间出现过大面积的___(植被类型)。15、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丁为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____。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地质作用类型),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________。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地处欧亚板块、东部的海洋地处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地貌。16、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方便对外______联系和运输;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河网密布区,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______;河网稀疏区;耕地连片,乡村规模相对较大。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______带状分布;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2)AB两个聚落哪个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不同的气候类型一定对应不同的自然带。(_____)A.正确B.错误18、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19、中南半岛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20、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1、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30分)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位于太平洋东岸的普吉特湾沿岸,落基山西麓。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市区呈带状分布在7个小山丘上,整个城市被茂密的云杉林所覆盖。西雅图所在的华盛顿州及以南的饿勒冈州植被覆盖率高达65%,下图示意西雅图的地理位置。

(1)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说明西雅图终年温和湿润的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华盛顿州与俄勒冈州的植被对哥伦比亚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西雅图及其周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的自然原因。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湖南省龙山县境内万山耸立,山中有多处洞穴。图左为某洞穴剖面示意图。图右为龙山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图左所示为____地貌(地貌类型),判断依据为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该洞穴中地下暗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我国南方该类型地貌分布地区()(双选)。A.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大B.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C.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D.土层比较厚,土壤肥力较高(4)地貌观察的一般顺序是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图示地貌类型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中学研学旅行小组利用寒假在广西乐业天坑群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洞口冬季会冒出“白烟”的奇特山洞,当地向导介绍这是“季节性冒气洞”。冒气洞口直径仅7~8米,是天坑形成的早期形态,与之相距不到500米的是发育更加完整的白洞天坑,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图1示意乐业天坑群位置,图2示意冒气洞及白洞天坑位置与剖面图。

(1)简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流的水文特征。

(2)说明白洞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

(3)对比白洞天坑,分析考察期间冒气洞冒出白气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海沟一般是大陆坡和洋盆的的分界线;海沟是由于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密度较大的海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面,两个板块相互摩擦,形成长长的"V"字型凹陷地带;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时,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而形成岛屿,岛弧或海岸山脉。所以图示的岛屿是由于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相互碰撞,大陆板块隆起而形成的,大堡礁是珊瑚岛,A错误;苏门答腊岛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亚欧板块抬升而成,B正确;冰岛,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属于火山岛,C错误;崇明岛是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冲积岛,D错误;故选B。

【点睛】2、C【分析】【详解】

冰岛位于大西洋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岩浆沿地壳薄弱带上涌,多火山,所以具有“极圈火岛”之称,C正确,ABD错误。3、D【分析】【详解】

读图分析,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86°,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7°,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再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以估算该地的地理纬度大致位于19°N附近;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点大约6月初或7月初运行到19°N附近,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正午日影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日影最长,所以该地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日期分别最接近7月9日、12月22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4、A【分析】【分析】

【详解】

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应是晨昏线。NP为经线,NM在同一经线上。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km,则纬度相差1°的距离是111千米,NM相隔纬度为23°。则M点的纬度为67°N,A对。B、C、D错。故选A。

【点睛】5、B【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北京时间3月12日11时31分,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经过18个小时后抵达罗马进行救援,则中国医疗队到达罗马时北京时间为3月13日5时31分(3月12日11时31分+18小时)。罗马的经度为12°29'E,处于东一区,比东八区晚7个小时,因此中国医疗队抵达罗马时,当地区时是(3月13日5时31分-7小时),即3月12日22:31,B正确,A、C、D错误。故选B。6、B【分析】【详解】

衡水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其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南方,故选B。7、D【分析】【详解】

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虚线为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该图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表示北极。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反映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冬至,D对。春分、秋分昼夜等长,A、C错。夏至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B错。8、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市区梨花于4月8日至9日开始进入始花期,郊县4月12日前后逐渐进入始花期”可知,市区比郊区始花期早,说明市区比郊区温度高,形成热岛效应,两者之间形成城市风热力环流,A正确;B是地形雨和焚风效应图,B错误;C是冷下沉,高压(反气旋系统),C错误;D是锋面雨,D错误。故选A。

【点睛】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示意图为主要资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

(1)根据图中海水等盐度线可判断B>A>C>34‰,而D<34‰;所以四海区盐度由高到低排序为BACD。

(2)C海区和B海区位于同一纬度;且附近都无河流注入,可排除纬度和河流因素。C地有秘鲁寒流经过,海区温度低于B地,蒸发弱,盐度低。

(3)D海区和A海区位于同一纬度;同样可排除纬度因素的影响。但D海区位于近岸处,有陆地河流注入,盐度被稀释,所以D海区盐度低于A海区。

(4)E海区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盐度高。因为E地纬度接近南纬60°;北半球同纬度地区陆地广阔,有较多河川径流入海,稀释海水。

(5)安第斯山脉南段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南段山脉以西地区为迎风坡,降水多;南段山脉以东地区为背风坡,降水少。

【点睛】【解析】BACDC点附近有寒流经过,C处水温更低,蒸发弱,盐度低D位于近岸处,有陆地河流注入,稀释盐度高北半球60°附近陆地广阔,有较多河川径流入海,对海水有稀释作用山脉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分和热量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信风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季风气候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陆地升温快形成印度低压(或者是亚洲低压),它割断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

(2)

根据上题可知;该季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看图对比发现E图的气压带和风带靠北位置,所以对应E。北半球夏季时,环地中海气候区的气候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3)

从图中风向和上题已知季节判断;B处盛行西南季风,成因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半年后,即北半球冬季,A处盛行西北季风,是因为冬半年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所以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睛】【解析】(1)夏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E高温少雨。

(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降低。

(2)增大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硅化木景区和古尔班通沙漠的图文材料为背景;涉及植被的类型;气候判断等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1)由材料可知;中晚侏罗纪时的树木具有木质结构和纹理,故其类型为森林。结合所学知识及化石特征可知,当时气候湿润,有利于植被生长,森林茂密,植被种类繁多。

(2)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古尔班通沙漠的植株低矮,叶片面积细小,根系发达,为典型的荒漠植被,主要生存在气候干旱的环境当中。

(3)由古时候的森林演变为干旱的荒漠,可以看出当地气候趋向干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植被会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演变特征。故当地可能出现过大面积的草原。【解析】(1)森林

气候湿润植被茂密。

(2)荒漠干旱面积较小发达。

(3)湿润至干旱草原15、略

【分析】【详解】

(1)从地质构造看;丁岩层上拱,是背斜;从地貌类型看,甲为山岭。

(2)乙处位于出山口;乙处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主要形成原因为流水的堆积作用。由于物质的粗细不同,河流的搬运能力不同,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断层有关。

(4)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常形成岛弧链、海沟地貌。【解析】背斜山岭冲积扇(或洪积扇)流水堆积作用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断层岛弧链海沟(注意是交界处的地貌)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联系和运输小带状。

(2)B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分析】【分析】

【详解】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错误。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19、×【分析】【分析】

【详解】

中南半岛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故中南半岛的夏季风主要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说法错误。

【点睛】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20、√【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21、×【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3题,共30分)2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西雅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西雅图是处西风带内的;该市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沿岸有北太平洋暖流的流经,其增温增湿作用比较明显。

(2)由材料信息可知华盛顿州与俄勒冈州的植被覆盖率是较高的;众多的植被可以截留大量的雨水,从而增加雨水下渗与地下径流,利于涵养该区域的水源;同时,可以减少该区域的地表径流,降低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利于该区域的水土保持。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雅图的气候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该区域终年温和多雨;水分条件良好,利于森林的生长;读图由材料信息可知西雅图及其周边区域多山地丘陵,比较适合林木的生长。

【点睛】

第2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解析】(1)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沿岸(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

(2)地面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可以增加雨水下渗与地下径流,利于涵养水源:同时,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水侵蚀,利于保持水土。

(3)该地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多山地丘陵,适合林木生长。23、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湖南省龙山县境内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喀斯特地貌;地貌观察、地貌的影响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区域综合认知、地理实践力的素养。

【详解】

(1)根据材料信息“地下暗河”;同时山体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有溶洞分布,洞内发育石钟乳;石笋,可知这反映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

(2)运用水循环原理;注意从水循环的环节的角度进行分析;该地区位于湖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降水丰富;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存在,石灰岩地区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下渗水流在地下汇集,形成地下径流,故洞穴中地下暗河水量丰富。

(3)喀斯特地貌也叫岩溶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国南方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大,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AB正确;岩溶地貌区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C错误;石灰岩地貌区地表崎岖,土层比较薄,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故选AB。

(4)由于观察到的地貌有不同的相对等级和组合;一般遵循着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进行。

(5)同意的观点:喀斯特地貌从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角度考虑:喀斯特地貌区景观独特;可以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不同意的观点:从不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角度考虑:该地区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对外联系;同时耕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