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6/07/wKhkGWeeCOaASjwHAAJXvoP5hwM980.jpg)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6/07/wKhkGWeeCOaASjwHAAJXvoP5hwM9802.jpg)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6/07/wKhkGWeeCOaASjwHAAJXvoP5hwM9803.jpg)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6/07/wKhkGWeeCOaASjwHAAJXvoP5hwM9804.jpg)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6/07/wKhkGWeeCOaASjwHAAJXvoP5hwM98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83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知,历朝历代或多或少皆存在对环境保护的明确法规与禁令,用来规范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据这一理念和生态学知识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就地保护行为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将生活垃圾回收后直接撒到农田中即可作有机肥C.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D.为了使养分还田可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2、为探究适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需要振荡均匀后取样B.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上层比下层酵母菌数量多C.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D.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3、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丛林中的房子里,将一只没有交配的雌蛾扣在一个纱罩里,尽管当晚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围洒满樟脑丸和汽油,一点也不影响雄蛾寻找雌蛾的兴趣。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该实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D.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4、生态学家P.A.Haefner对褐虾在不同含盐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部分数据绘成如图曲线(曲线旁的百分比为褐虾死亡率)。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与15℃水温比较,5℃水温下褐虾对盐度耐受范围窄B.在25℃水温、30‰盐度时,只有10%的褐虾能够生存C.在20℃水温条件时,30‰左右的盐度最适宜其生存D.由图可见,温度和盐度等因子共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5、陆地群落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是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的差异作出的类型划分B.生活在这些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分别有各自适应环境的方式C.生活在草原群落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群落里D.这些群落的形成受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6、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B.图乙中的a时间段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②区C.图乙中的d时间段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③区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存在着正反馈调节7、中国古代诗篇内容中所表现出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智慧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的种间关系是共生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萝小扇扑流萤”体现了ATP可作为信息分子C.“黄鸟于飞,集于灌木”,黄鸟在灌木丛上下翻飞传递的是物理信息D.“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下列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获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9、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蛀干害虫,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成虫羽化在树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某研究机构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对某旱柳林内光肩星天牛的成虫数量进行估算,其结果如下表:。统计项目标记释放总数/头诱捕总数/头回捕标记数/头雄性5746527雌性5746232总数114812759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2500头B.经估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雄性数量多于雌性数量C.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光肩星天牛可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D.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10、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图中d1表示生产者未被消费者利用、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C.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a1+b1+c1+d1)×100%D.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11、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12、科研工作者为研究野生大熊猫的昼夜活动节律,给某自然保护区中3只野生大熊猫佩戴内置传感器的项圈来记录活动情况,研究春季取食竹笋期间的昼夜活动特点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熊猫的眼作为信息受体接受光照强度这一物理信息B.大熊猫在光照强度高的时间段活动强度大C.午夜的活动率说明野生大熊猫具有夜行性动物的特点D.光线较强的中午前后是大熊猫最主要的休息时段13、为了研究休牧对高山草甸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休牧时间和传统放牧的对照实验。下图表示返青期不同休牧时间和牧草生长旺季主要植物类群重要值(用来反映某一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即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CK表示对照A.休牧改变了群落中的优势种,使群落发生了演替B.相较于阔叶型可食草,放牧的牲畜可能更喜食莎草科植物C.放牧不会改变莎草科和叶可食草间的竞争程度D.休牧期间,高寒草甸群落的空间结构不会发生变化14、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反映了两物种之间的循环因果关系B.捕食者和猎物的环境容纳量分别是P3和N3C.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D.利用该模型能够解释猎物和捕食者双方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_______减少,_______增加,植被破坏,水、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16、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_______,食物网越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17、种群的数量变化有_______几种类型。18、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_______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3)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4)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5)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_______的个体数目比例。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_______个体数目比例。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19、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0、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22、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试验,实验组放置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色柱是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测定结果;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能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除了利用信息素诱杀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天敌等方式来提高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三化螟的种群数量。防治过程中应将三化螟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3、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填“>”“<”或“=”)t2时的数量。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7分)24、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无公害农业是指限制外源污染物进入农业生产系统,防止生产和加工方式对环境和产品造成危害或损害,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0-10常规农业151.06有机农业191.231.23无公害农业171.101.1010-20常规农业131.00有机农业181.111.11无公害农业161.071.07
(1)和无公害农业相比,有机农业中腐生细菌的能量来源还包括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一块土壤被镉污染,一段时间后测定该土壤中各种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的是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将包含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异地保护是将野生动物从原栖息处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
【详解】
A;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A错误;
B;生活垃圾中可能含有废弃塑料、电池等造成土壤污染的物质;所以将生活垃圾回收直接撒到农田中作有机肥的做法是错误的,B错误;
C;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正确;
D;将植物秸秆焚烧污染空气;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环境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D【分析】【分析】
【详解】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中;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需要振荡均匀后取样,A正确;
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因此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上层比下层酵母菌数量多,B正确;
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C正确;
由于酵母菌会相互重叠,因此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小,D错误。3、C【分析】【分析】
由题意可知;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可以吸引雄蛾来交配繁衍后代,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干扰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
【详解】
A;风雨交加的夜晚;雌蛾只能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A正确;
B;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可以吸引雄蛾来交配繁衍后代,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正确;
C;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
D;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D正确。
故选C。4、B【分析】【详解】
A;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5℃水温下褐虾生活的盐度范围约为22~38‰;而15℃水温下褐虾生活的盐度范围约为18~42‰,因此与15℃水温比较,5℃水温下褐虾对盐度耐受范围窄,A正确;
B;在25℃水温、30‰盐度时;褐虾死亡率为10%,B错误;
C;在20℃水温条件、30‰左右的盐度时;褐虾死亡率最小,最适宜其生存,C正确;
D;综上分析;温度和盐度等因子共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5、C【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详解】
A;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A正确;
B;不同群落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B正确;
C;有些生活在草原群落的动物也可以生活在森林群落里;C错误;
D;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D正确。
故选C。6、A【分析】【分析】
捕食关系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
【详解】
A;图甲中的横坐标表示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纵坐标表示捕食者的数量变化,A正确;
B;图乙中的a时间段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均增加;所以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①区,B错误;
C;图乙中的d时间段被捕食者数量增加而捕食者数量减少;所以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④区,C错误;
D;根据图甲可知;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存在着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A。7、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信息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行为信息指通过特有的行为传递信息,重在动作。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
【详解】
A;“螟岭有子;蜾蠃负之”意思是蜾蠃是一种黑色的细腰土蜂,常捕捉螟岭入巢,供给其幼虫食用,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A错误;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萝小扇扑流莹”体现了ATP可作为直接能源物质,B错误;
C;“黄鸟于飞;集于灌木”,黄鸟在灌木丛上下翻飞传递的是行为信息,C错误;
D;在不同的季节越鸟从南而来,胡鹰也向北而飞;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不同的季节群落的物种组成有差异,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A:B:C【分析】【分析】
自然保护区就是就地保护该地区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生存环境;迁地保护则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科研所等进行保护和繁殖,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国家立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详解】
A;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获的野生动物,A错误;
B;不能让人类对保护区有较多的干扰;B错误;
C;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濒临灭绝的物种)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C错误;
D;对于濒危物种应禁止采伐或捕杀;并采取人工繁殖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加以保护。
故选ABC。9、A:B:D【分析】【分析】
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详解】
AB;利用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个体总数=标记释放总数×(诱捕总数/回捕标记数);解得A、B正确;
C;引诱剂可以是性引诱剂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引诱;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诱捕的雄性和雌性数量基本一致,故该引诱方式不会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错误;
D;据题中信息;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D正确。
故选ABD。10、A: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是辐射到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的一小部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生产者的残枝败叶可以流向分解者,少量的可以被初级消费者所捕食,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数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粪便量,粪便量是生产者的同化量,消费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详解】
A;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生产者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消费者是通过捕食获得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进而同化作用得到能量,A错误;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根据题意可知,图中d1可表示生产者未被消费者利用;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属于未利用部分,B正确;
C、b1为摄入量,包括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和粪便量,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100%;C错误;
D、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a2+b2+c2+d2+粪便量),即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AC。11、B:C【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即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B正确;
C;由图可知;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达到K值,种群达到稳定状态,C正确;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BC。12、A:C:D【分析】【分析】
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是动物自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各种环境条件昼夜变化的综合性适应,其中包括对光;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适应。
【详解】
A;大熊猫的眼作为信息受体接受光照强度这一物理信息;A正确;
BD;由图可知;光线较强的中午前后是大熊猫最主要的休息时段,B错误,D正确;
C;夜晚转为黎明和黄昏转为夜晚时段是大熊猫的活动高峰;午夜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大熊猫仍表现出活动与休息交替的规律,说明具夜行性动物的特点,C正确。
故选ACD。13、C:D【分析】【分析】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休牧对高山草甸群落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种类和天数,因变量是重要值,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据图可知;CK条件下阔叶型可食草重要值最大,随着天数的变化,逐渐转变为莎草科重要值最大,说明休牧改变了群落中的优势种,使群落发生了演替,A正确;
BC;据图分析;在休牧条件下,莎草科的重要值随着天数有增长趋势,而阔叶型可食草有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相较于阔叶型可食草,放牧的牲畜可能更喜食莎草科植物,导致放牧时莎草科植物的竞争占劣势,B正确,C错误;
D;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结合题图可知,休牧期间,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则空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D。14、C:D【分析】【分析】
1;循环因果关系: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
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详解】
A;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捕食者——猎物模型对种群的数量进行的统计,描绘曲线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属于数学模型,反映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因捕食关系而相互制约数量变化,A错误;
B、分析图可知,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和猎物的环境容纳量分别是P2和N2;B错误;
C、从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减少,捕食者数量进一步减少后,减少了对被捕食者的捕食,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在N2-N3段;随着被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的食物增多,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数量进一步增多后,捕食增多,被捕食者的数量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C正确;
D;该模型是捕食者——猎物模型;利用该模型既能解释由于捕食者的存在,导致猎物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也能解释由于被捕食者的存在,导致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略
【解析】①.人均耕地②.燃料需求16、略
【解析】①.多②.复杂③.强④.高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增长、波动、稳定、下降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单位面积随机平均值新产生死亡迁入迁出各年龄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雌雄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四、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1、略
【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前者需要理想的条件,后者出现的原因是由环境阻力。
【详解】
(1)J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为K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为K/2即a/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5mL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该菌的K值会出现下降。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K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值不变。
【点睛】
K值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S型曲线中K/2时增长速率最大。【解析】Sa/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22、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学生熟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特征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三化螟是水稻害虫;会导致水稻减产,据此可判断图中白色柱是对照组的测定结果;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三化螟属于生物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融资与风险共担合同协议
- 城市综合体车位租赁合同
- 劳动合同样本曝光:把握合同关键要素
- 度钢材购销合同(GF-90-0106)
- 装修工程分期付款协议合同
- 企业借款合同保证担保范本全文
- 设备买卖转让合同模板
- 合作诊所经营目标合同
- 甲乙双方合作的设备租赁合同协议
- 物流服务行业合同模板
- 城市道路智慧路灯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水泥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
- 医院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试行)
- 初中英语-Unit2 My dream job(writing)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广州市劳动仲裁申请书
- 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 23-张方红-IVF的治疗流程及护理
- 顶部板式吊耳计算HGT-20574-2018
- 因数和倍数复习思维导图
- LY/T 2986-2018流动沙地沙障设置技术规程
- 三级教育考试卷(电工)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