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6六国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2/0F/wKhkGWedC3-AGhluAAF1b_dJHnY941.jpg)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6六国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2/0F/wKhkGWedC3-AGhluAAF1b_dJHnY9412.jpg)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6六国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2/0F/wKhkGWedC3-AGhluAAF1b_dJHnY9413.jpg)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6六国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2/0F/wKhkGWedC3-AGhluAAF1b_dJHnY9414.jpg)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6六国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2/0F/wKhkGWedC3-AGhluAAF1b_dJHnY94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六国论[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赂(lù)秦暴(bào)霜露弥(mí)繁B.与(yǔ)嬴厥(quē)先祖父日削(xuē)月割C.殆(dài)尽洎(jì)牧以谗诛率(shuài)赂秦D.为(wéi)国者当(dānɡ)与秦相较荆棘(jí)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破灭之道(途径,道路,名词)②六国互丧(交互,彼此,副词)③不能独完(完成,形容词)④理固宜然(这样,代词)⑤义不赂秦(坚持大义,名词用作动词)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胜,取胜,形容词)⑦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连词)⑧苟以天下之大(假如,假如,连词)⑨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意)⑩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A.①②③④⑦⑧⑨B.②③④⑤⑧⑨⑩C.①③④⑥⑦⑨⑩D.①②④⑤⑧⑨⑩3.下列各句中“亡”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亡”字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行不语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4.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B.虽又槁暴,不复挺者C.功亦足以暴于天下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5.下列加点的“而”字,不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⑤可谓智力孤危⑥输赢之数,存亡之理⑦思厥先祖父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③④⑥B.①⑤⑦C.②③⑤D.③⑥7.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④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⑥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⑦披坚执锐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⑩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A.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B.①⑤⑥⑩/②⑧⑨/③/④⑦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D.①⑤⑥/③/④⑦/②⑧⑨⑩8.下面对《六国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篇史论,史论的目的不在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化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见。B.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中心论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达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奇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C.本文是论说文,其结构的严密、论点的显明,堪称古争论文之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运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从“赂秦”“不赂秦”两类国家分析其弊端,又以假设申说假如六国不赂秦则不至于灭亡,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论断。D.最终,借古讽今,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绽开论证,既深化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首尾照应。[课内精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9~12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输赢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人未尝赂秦未尝:不曾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不免:免不了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是故:因此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灭:歼灭10.作者说“输赢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依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缘由的一项()①齐人勿附于秦②斯用兵之效③李牧连却之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⑤智力孤危⑥三国各爱其地A.①②④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③④⑤11.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B.作者申明白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缘由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迁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行。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时常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祐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行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节选自《宋史·苏辙传》)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行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B.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行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C.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行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D.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行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举,又叫制科,是由皇帝下诏而实行的小范围考试,通过策论文章考察应试者水平,选拔各类特别人才。B.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各朝代所对应的官名有所不同,可不受君主限制,具有独立处理政务的权力。C.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D.注疏,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疏,对经书所做注解的注解。注疏的内容关乎经籍中词语的意义、史实等。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辙参与制举考试,文章言词激切。苏辙在制举考试的策论文章中,因为激切地谈论朝廷宫禁之事,虽然得到皇帝的理解,但最终还是被列入下等。B.苏辙为国为民,劝告王安石。王安石施行青苗法后,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寻求未收取的财利。人们对此颇有担忧,最终选派苏辙去写信劝告王安石。C.苏辙体谅士子,建议考试从旧。司马光想要对科举考试加以改革,但苏辙认为考试时间将近,建议来年的考试除稍作变动外,尽量一切如旧,可是司马光没有听从。D.苏辙敢于直言,不以谄媚为事。无论是对于皇帝,还是执政的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辙均能直言其弊,不以对方位高权重而畏缩不言,体现了他正直耿介的品性。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行。安石怒,将加以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作业16六国论1.解析:A.暴pù;B.厥jué;D.当tǎng,同“倘”。答案:C2.解析:③“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⑥“终”坚持究竟,形容词用作动词。答案:D3.解析:A.灭亡;B.逃亡的人;C.逃走;例句及D,损失。答案:D4.解析:A.暴露、显露;B.晒;C.暴露、显露;D.突然。答案:AC5.解析:B是修饰关系。答案:B6.答案:D7.解析:①⑤⑥⑩名词活用为状语,②⑧⑨名词活用为动词,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④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答案:B8.解析:“不赂者以赂者丧”应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答案:B9.解析:不免:不能幸免。答案:B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1)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邯郸就成为秦国的一个郡了,惋惜它们运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究竟。(2)假如当时韩、楚、魏三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人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名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如跟秦国人相较量,(结局)或许还不简单估量。13.解析: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行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答案:A14.解析:宰相秉承君主旨意处理全国政务。答案:B15.解析:苏辙写信劝告王安石是出自己意,并不是受众人委派。答案:B16.答案:(1)策论文章送达皇帝后,苏辙自认为肯定会被黜免。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第三等,范镇感到犯难。(2)苏辙将书信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行行。王安石大怒,想要把罪名施加给他。【参考译文】苏辙,字子由,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参与制举的策论考试。宋仁宗年岁已高,苏辙想他或许会对勤于政事感到疲乏,于是详尽地论说为政的得失。而对宫禁朝廷的事,论述得尤为激切。策论文章送达皇帝后,苏辙自认为肯定会被黜免。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第三等(注:制举考试的合格者分为五等,因一、二等为虚设,所以三等为最高),范镇感到犯难。考官胡宿认为对皇上不恭,要求黜落他。仁宗说:“原来是想用直言求取人才,却因直言而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任商州军事推官。过了三年,为大名推官。过一年,遭父丧。服丧后,神宗已即位二年,苏辙上书论政事,被召见于延和殿。当时王安石以宰相身份与陈升之管三司条例司,叫苏辙入三司条例司作为属员。王安石拿《青苗书》出来让苏辙细致说说看法,苏辙详尽地说了它的不足之处。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上奏恳求发给几千份度僧牒作为本钱,在陕西转运司私自实行青苗法,春天发放秋天收还,和王安石看法相合,于是青苗法实行。王安石派八位官员到四方各地,寻求尚未收取的财利。朝廷内外知道这些人肯定会迎合王安石心愿添加事情,都不敢说。苏辙将书信送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行行。王安石大怒,想要施加罪名给他。陈升之劝阻,任为河南推官。宣仁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想革除弊政。司马光因王安石私自设《诗经》《尚书新义》来考试天下士人,于是想变更科举,另立新的条例。苏辙说:“进士来年秋天考试,没有多少日子了,而争论没有刚好确定。诗赋虽然是小技,但要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博尔塔拉货车上岗证理论模拟考试题库
- 2025年莱芜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2.1 《坚持依宪治国》听课评课记录1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1渐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
- 卫生医疗年度个人总结
- 新员工工作计划书
- 高三年级期末总结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教学计划
- 济南城市房屋租赁合同
- 口腔执业医师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届郑州市高三一诊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新《安全生产法》安全培训
-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下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 建筑工程三通一平技术方案
- 绿化养护工安全培训
- 肿瘤中医治疗及调养
- DB21-T 1720-2017海水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 组长竞选课件教学课件
- 《基于UTAUT2模型的虚拟学术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辽宁A卷)及答案解析
- 2024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解读(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