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上海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45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首先发现中子的是()A.查德威克B.普朗克C.爱因斯坦D.贝可勒东2、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名科学家,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因证明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而获奖;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因在银河系中央发现超大质量天体而获奖。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库仑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的值C.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观念D.玻尔原子理论的成功之处是保留了经典粒子的概念3、2022年6月23日21时53分,随着168小时试运行试验圆满完成,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如图所示)正式具备商业运行条件,标志着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和二期工程共6台机组全面投产。现代核电站主要是通过可控链式核裂变反应来实现核能的和平利用。已知一个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裂变方程式左右两边都有中子可以改写成B.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也叫热核反应C.裂变释放能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比原子核的大D.裂变释放能量,原子核的结合能比原子核的大4、人们在夏季喜欢佩戴水晶饰品;天然的水晶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如图所示。关于天然水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单晶体B.没有固定的熔点C.微观粒子的空间排列不规则D.在光学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C.汤姆孙首先提出了原子核结构学说D.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牢固6、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铝26。铝26的半衰期为72万年,其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质子B.核的质量等于核的质量C.银河系中现有的铝同位素将在144万年后全部衰变为D.将铝同位素放置在低温低压的环境中,其半衰期不变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HeNO+X,X表示HeB.HHHen是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D.β衰变中放出的β射线是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布朗运动说明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两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大E.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增大和同时减小的,但引力比斥力变化得更快E.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增大和同时减小的,但引力比斥力变化得更快9、关于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B.液体分子的移动比固体分子的移动容易,故相同温度下液体扩散速度比固体要快一些C.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张力D.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10、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B.液体温度越高,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C.在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只要大于某一尺寸,都会发生布朗运动D.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1、某种气体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f(v)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B.高温状态下分子速率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大C.图线a对应气体分子平均动能较大的情形D.某个气体分子在高温状态时的速率一定大于在低温状态时的速率12、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横轴交点为r1,曲线最低点对应横坐标为r2(取无限远处分子势能Ep=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r增大而减小B.当r<r1时,分子势能和分子间作用力都随r减小而增大C.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D.当r1<r<r2时,随着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13、如图为两个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分子间距离为时相互作用力为零B.分子间距从逐渐增大到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C.分子间距从逐渐增大到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做正功D.分子间距从逐渐增大到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14、现有18g水、18g水蒸气和氧气,在它们的温度都是100℃时()A.它们的分子数目相同,氧气的分子平均动能大B.它们的分子数目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C.它们的分子数目相同,水蒸气的内能比水大D.它们的分子数目不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15、以下物理史实不正确的有()A.德国科学家马德堡(H.Magdeburger)通过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B.楞次(H.Lenz)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焦耳定律C.汤姆孙(G.P.Thomson)通过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获得了诺贝尔奖D.约里奥-居里夫妇(Joliot-Curie)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6、对于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B.电子束穿过铝箔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C.12个放射性原子核氡222,经过3.8天后将剩余6个D.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后,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都会减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分子力F、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则其中为分子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图像的是_________(填“甲图”或“乙图”)。将一个分子固定,另一分子从无穷远处向固定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若分子仅受分子力作用,其速度将__________,加速度将___________。

18、温度:热平衡中,表征“共同的_______性质”的物理量。19、光电效应现象的有关计算。

(1)最大初动能的计算:_______;

(2)截止频率的计算:hνc=W0,即_______;

(3)遏止电压的计算:-eUc=0-Ek,即_______。20、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幅图象分别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假定两个分子的距离为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0,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增大,F先增大后减小,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减小,F增大,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电子的质量me=______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______。22、2022年,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记录。其中,氢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则为______,已知质量为质量为质量为的质量为光速则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大小为______(请用表示)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4分)23、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100℃100℃100以下1.40.7100~2008.15.4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4.57.9800~9002.04.6900以上0.9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24、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f、电子电量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30分)25、某实验小组完成“用油膜法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

(1)该小组进行下列实验操作,请选出需要的实验操作,并将它们按操作先后顺序排列:D、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

(2)某次实验时,滴下油酸溶液后,痱子粉迅速散开形成如图所示的“锯齿”边沿图案,出现该图样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A.盆中装的水量太多。

B.痱子粉撒得太多;且厚度不均匀。

C.盆太小,导致油酸无法形成单分子层26、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2mL,用量筒和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有80滴,用注射器把一滴该溶液滴入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画出油酸薄膜的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___________m2;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m3;

(3)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___m;

(4)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已知体积为V的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这种油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2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气体做等温变化的规律。

(1)下列各项要求中,属于本实验必须要做到的是_________。

A.在等温条件下操作。

B.注射器的密封性良好。

C.测量所封闭气体的质量。

D.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必须用国际单位。

(2)某小组某次实验只记录了如下面表格所示的两组数据。小王认为,这两组数据很好地体现了玻意耳定律的规律,因为两组数据p和V的乘积几乎相等,说明p跟V成反比;小李却认为,如果把这两组数据在纵坐标轴为p、横坐标轴为的坐标系中描点,这两点连线的延长线将不经过坐标原点,因此这两组数据没有反映玻意尔定律的规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数据序号均匀玻璃管内空气柱长度l/cm空气柱的压强p/105Pa139.81.024240.30.998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1题,共5分)28、通过测量质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和打到探测板上的计数率(即打到探测板上质子数与衰变产生总质子数N的比值),可研究中子()的衰变。中子衰变后转化成质子和电子,同时放出质量可视为零的反中微子如图所示,位于P点的静止中子经衰变可形成一个质子源,该质子源在纸面内各向均匀地发射N个质子。在P点下方放置有长度以O为中点的探测板,P点离探测板的垂直距离为a。在探测板的上方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

已知电子质量中子质量质子质量(c为光速;不考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若质子的动量

(1)写出中子衰变的核反应式,求电子和反中微子的总动能(以为能量单位);

(2)当时;求计数率;

(3)若取不同的值,可通过调节的大小获得与(2)问中同样的计数率,求与的关系并给出的范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A.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A正确;

B.普朗克首次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B错误;

C.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子说,C错误;

D.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可以再分,D错误。

故选A。2、C【分析】【分析】

【详解】

A.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的值;故B错误;

C.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说明能量是不连续的,故C正确;

D.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但不足之处是保留了经典粒子的概念,故D错误。

故选C。3、C【分析】【详解】

A.裂变反应中左右两边都有中子这是核反应原理,必须有中子的参与,不能改写成A错误;

B.轻原子核的聚变才叫热核反应;B错误;

C.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原子核裂变得到原子核,说明原子核比原子核稳定,即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比原子核的大;C正确;

D.结合能与核子数有关,原子核的核子数远大于原子核的核子数,所以原子核的结合能比原子核的小;D错误。

故选C。4、A【分析】【分析】

【详解】

A.天然的水晶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所以是单晶体,故A正确;

B.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故B错误;

C.单晶体微观粒子的空间排列规则;故C错误;

D.单晶体在光学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故D错误。

故选A。5、A【分析】【详解】

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故A正确;

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故B错误;

C.卢瑟福首先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C错误;

D.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也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牢固,故D错误。6、D【分析】【详解】

A.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0和1,易知X是正电子。故A错误;

B.根据衰变方程可知,核的质量大于核的质量。故B错误;

C.由半衰期的概念可知,在144万年即两个半衰期后四分之三的铝同位素衰变为故C错误;

D.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所以将铝同位素放置在低温低压的环境中;其半衰期不变。故D正确。

故选D。7、C【分析】【详解】

A.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的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1,则X为质子,故A错误.

B.是轻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故B错误;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故C正确.

D.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故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B:C:D【分析】【分析】

【详解】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A错误;

B.布朗运动说明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B正确;

C.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两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一定增大,选项C正确;

D.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选项D正确;

E.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的;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更快,选项E错误。

故选BCD。9、B:C:D【分析】【分析】

【详解】

A.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引力,即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A错误;

B.液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小;所以液体分子更易摆脱分子间的相互束缚,所以相同温度下液体扩散速度比固体要快一些,B正确;

C.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正确;

D.表面张力的存在使液体表面像被拉伸的弹簧一样;总有收缩的趋势,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BCD。10、A:B【分析】【详解】

A.布朗运动是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A正确;

B.液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B正确;

C.悬浮颗粒越大;惯性越大,碰撞时受到冲力越平衡,所以大颗粒不做布朗运动,C错误;

D.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颗粒的无规则运动;间接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错误。

故选AB。11、A:B【分析】【详解】

A.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选项A正确;

B.高温状态下中等分子占据的比例更大;分子速率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大,选项B正确。

C.图线a“腰细”;中等速率的分子较小,则对应气体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选项C错误;

D.某个气体分子在高温状态时的速率不一定大于在低温状态时的速率;选项D错误。

故选AB。12、A:B:C【分析】【分析】

【详解】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r增大而减小;故A正确;

B.当r<r1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随r减小而增大,由图可知,当r<r1时;分子势能随距离减小而增大,故B正确;

C.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当r1<r<r2时,随着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减小,则分子间作用力一直在做正功,故D错误。

故选ABC。13、A:C【分析】【分析】

【详解】

A.由图像可知,两个分子间距离为时相互作用力为零;选项A正确;

B.分子间距从逐渐增大到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选项B错误;

C.分子间距从逐渐增大到的过程中;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则分子间作用力做正功,选项C正确;

D.分子间距从逐渐增大到的过程中;分子表现为引力,随分子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增大,选项D错误。

故选AC。14、B:C【分析】【分析】

【详解】

水和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摩尔质量相同,总质量相同,故分子数相同,则。

个个氧气的分子数为。

个个故它们的分子数目相同;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它们处于同一温度,故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一定质量的水变成水蒸气要吸热,故水蒸气的内能比水大。

故选BC。15、A:C【分析】【详解】

A.1654年;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通过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A错误;

B.焦耳和楞次都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这一规律;故B正确;

C.汤姆孙(J.J.Thomson)通过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获得了诺贝尔奖,故C错误;

D.约里奥-居里夫妇(Joliot-Curie)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16、A:B【分析】【分析】

【详解】

A.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选项A正确;

B.电子束穿过铝箔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选项B正确;

C.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的衰变不适应,选项C错误;

D.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后都会放出能量;则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加,选项D错误。

故选AB。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因为在平衡位置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所以甲图为分子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图像;

[2]由乙图可知,两个分子靠近到分子势能为零时分子的动能为零。因此两分子靠近的间距最小距离比小。由图像乙可知,在r减小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根据能量守恒,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

[3]因为靠近过程的最小距离比小,所由图甲可知,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所以加速度将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解析】甲图先增大后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热学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①.Ek=hν-W0=hν-hνc②.νc=③.Uc==20、略

【分析】【详解】

[1][2]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增大,F先增大后减小,一直增大;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减小,F增大,增大。【解析】增大增大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9.1×10-3118362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为

[2]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核能【解析】四、作图题(共2题,共4分)23、略

【分析】【详解】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

横坐标:表示分子的速率。

纵坐标: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解析】见解析24、略

【解析】五、实验题(共3题,共30分)2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1]“用油膜法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的实验步骤为: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往边长约40cm的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