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统编版2024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B.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C.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收入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2、18世纪,在普鲁士,法学家科克采伊开始了法律和司法机构改革;在俄国,叶卡特林娜大帝试图废除刑讯逼供,并引入被告在未判罪前是无罪的原则;在奥地利,约瑟夫二世主持法律体系改革,法院被置于司法的中心地位,刑讯逼供和肉刑被废除。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A.民主政治的确立已成为时代潮流B.启蒙思想在欧洲产生广泛影响C.改革成为确立代议制的主要形式D.罗马法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3、汉武帝时设“刺史”,代表中央巡查郡国吏治,最初并无固定巡视区域。东汉时期,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对所属州县实行管理。到了汉末魏晋,刺史有了新的名字——“州牧”,成为一州的军政长官。由此可知()A.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B.监察官演变为行政官C.地方势力不断被削弱D.皇权和相权博弈较量4、周代以“天圆地方”的传统认知为基础,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其间,八方来朝。”这表明周代A.贵贱亲疏观念形成B.“天人合一”理念确立C.周王权威渐趋强化D.行政管理制度观念凸显5、“西方文官制度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进行正常管理活动的需要,也是资产阶级宣传国家超越阶级性的产物”。这反映了西方文官制度A.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B.强调廉洁奉公和群众监督C.与中国科举制度有渊源关系D.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6、冷战时期,国际法中对单方面使用武力的正式禁止被忽略掉了。在“为自由而战”的口号下,里根政府支持了安哥拉反政府游击队。在美苏争霸的形势下,间谍和其他秘密活动几乎不受惩罚,中立也失去了其政治与法律上的意义。这些现象主要表明()A.安全领域的国际法已被扭曲B.集体安全体制无法建立C.联合国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D.冷战改变了传统国际法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秦。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隋。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唐。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耍组成部分。(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9、(一)官员的选拔。制度时期内容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____世代垄断高官荐举功劳制春秋。

战国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授予官职“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秦朝向官吏学习____而为官察举制汉代含义察举指先____而后____形成汉武帝时期形成汉武帝时期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九品中正制魏晋。

南北朝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10、民族交融往往通过战争;和亲、改革与管理、经济交往等方式实现。按照这种分类;与下列事件对应,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序号和文字)。

①征伐匈奴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

④文成公主进藏⑤建立榷场⑥设宣政院。

。民族交融的方式事件战争

和亲

改革与管理

经济交往

1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汉时期田赋秦朝“收泰半之赋”;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汉景帝改为三十税一人头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隋唐时期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宋朝征收两税,但________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王安石推行________王安石推行________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________”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2、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庸调制。A.正确B.错误13、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秦朝与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A.正确B.错误14、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A.正确B.错误15、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A.正确B.错误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据此,中央政府在广西设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A.正确B.错误17、《战争与和平法》标志国际法诞生;()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0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初,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是促使明代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诱因。明代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百姓背井离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国力下降。更有甚者,流民积聚为乱,愈演愈烈,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统治者"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由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经里、县、府、布政司,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因为册子以黄纸作为封面,所以被称为"黄册"。明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户籍的管控,还在刑律中明确规定∶"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隐瞒作弊,及将原报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行过割,一概影射减除余粮者,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凭借刑罚巨大的威慑力,户籍黄册制度得以有效地推行。——节选自《明代户籍法律制度与社会流动》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明朝初期推行的户籍黄册制度做出合理解释。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8分)1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摘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致命的差错;人民币在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格局中必将成为主导货币之一。未来世界金融市场的格局不出意外应该是多货币主导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人民币与美元预计会成为两大货币,欧元;日元、印度卢比等由于不同原因,恐怕难以与人民币与美元相匹敌。即使断金融秩序创造出断的基准“世界货币”,人民币与美元也必将成为两大核心货币,但近期内民币应该继续执行资本项目封闭下的不可自由况换政策,且不应参与贸易保护主义下的贬值竞争。

——张宁《人民币——未来的世界货币?》

评析材料中关于世界货币主导格局变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问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形成你自己的观点,利用所学中国历史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信息简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差别可以列出很多,然而最本质的还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本身的变化,这三个方面可以具体归纳为: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王室家族为代表的贵族特权,自主意志的公民取代受制于人的臣民,其他各方面的差别,都可以从这三方面之中寻求到根源。——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概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个角度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广交会大事记广交会大事记。时间发展概况1957年第1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中国13家专业总公司组团参展,展示商品包括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成交额1754万美元。1972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团访问广交会。组委会对美国商界的邀请范围逐步扩大,美国逐渐成为广交会最大的客源国。1983年第53届广交会,外资企业首次参展;采购商人数达到21,785人,来自87个国家和地区,成交额22.18亿美元。1999年第85届广交会,民营企业首次以正式身份参展;第86届广交会机电产品占成交总额的34%,超过轻工工艺品居第一位。2007年第101届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设立进口展。2008年第104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突破2万家,展位数突破5万个,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以来广交会与"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的66家工商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3分)2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外交成就有哪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可知,宋代民户采用雇人代役的方式应对国家的徭役,南宋时期政府将这一方式合法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国家政策随着宋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其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宋代中央集权处于不断加强的过程中,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徭役情况,而不是商税,故排除C项;雇佣关系普遍化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故排除D项。2、B【分析】【详解】

民主政治的确立成为时代潮流是在19世纪,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在人权、法治理念的指引下,刑讯的残酷性受到批判,由此引起了这些欧洲国家的法律改革,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18世纪欧洲国家的法律改革,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罗马法,故D项错误。3、B【分析】【详解】

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意在加强中央集权,但是随着其在地方上拥有固定的治所,最终演变成为魏晋时期地方行政长官——州牧,这说明监察官员演变为了行政官员,B项正确;州牧在魏晋时期成为地方割据势力,说明地方势力不断上升,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C项;材料未涉及到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4、D【分析】【详解】

根据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中央,八方来效”反映了中央和地方联系日益紧密,体现了大一统的思想,表明行政管理制度观念凸显,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贵贱亲疏观念,故排除A项;“天人合一“理念是道家首先提出,后被董仲舒吸受,成为新儒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故排除B项;周王权威渐趋强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故选择D项。5、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西方文官制度是超越阶级属性的国家管理手段,这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A项正确;文官制度与群众监督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指出文官制度和科举制的关系,排除C项;文官制度超越阶级属性,因此更主要的是管理而非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6、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冷战时期国际法遭到了破坏,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支持安哥拉的反政府游击队,间谍和秘密活动几乎不受惩罚,这表明安全领域的国际法已被扭曲,A项正确;集体安全体制在冷战之前已经逐步建立,排除B项;材料是说国际法遭到破坏,不能说明联合国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法的改变,强调的是国际法的作用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了中央集权;唐朝时期州的行政权力萎缩,监察区“道”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解析】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8、略

【分析】【详解】

(1)一;贵族政治指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夏商周的制度都具有“家国一体”特点,所以1)应填E;二、根据材料中的皇权加强、地方管理由中央垂直管理等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所以二出应填C;且2)处应填A;三、标题是选官制度的演变,而中国的选官制度的标准经历了从血缘到德才、门第和才学的演变,且不断制度化,所以1)处应填B;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往往由官员兼任,随着历史发展,后来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察,所以1)处应填D。

(2)根据材料可知,“秦代行政图“,反映的是秦代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B项正确;“清掣签金瓶”反映的是清朝利用民族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C项正确;都护府是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为监护边境各族而设置的军事机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E项正确;“清民间匾额”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著作反映的是西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当时还未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错误。【解析】(1)一;1):E;二、C;2):A;三、1):B;四、1):D

(2)B、C、E9、略

【分析】【详解】

①结合所学可知;西周至春秋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②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为荐举功劳制,即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③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官员选拔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④⑤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

⑥⑦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分常科(岁举)和特科(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⑧⑨结合所学可知;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⑩⑪⑫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设置资品、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中正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⑬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解析】贵族军功大小律令考察推举常科特科功劳征辟资品大中正中正中央集权10、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伐匈奴属于战争方式;文成公主进藏属于和亲方式;设河西四郡、孝文帝改革和设宣政院属于改革与管理的方式;建立榷场属于经济交往的方式。【解析】战争:①征伐匈奴;和亲:④文成公主进藏;改革与管理: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⑥设宣政院;经济交往:⑤建立榷场。11、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朝政府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解析】财产租庸调两税法附加税募役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2、B【分析】【详解】

唐朝开始实行租庸调制,故题目错误。13、B【分析】【详解】

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非秦朝开创,故该说法错误。14、A【分析】【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故正确。15、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如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所以材料说法正确。16、A【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据此,中央政府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故正确。17、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战争与和平法》国际法”可知,《战争与和平法》是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创作的政治类著作,而国家法诞生的标志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故题目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0分)18、略

【分析】【详解】

原因:根据“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是促使明代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诱因”得出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导致流民严重;根据“百姓背井离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国力下降”得出百姓流离破坏了经济的发展;根据“流民积聚为乱,愈演愈烈,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得出流民聚集威胁到国家的统治,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

目的:根据“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户籍的管控”得出通过加强户籍管控;巩固政权。

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可知明朝的户籍黄册制度的推行,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政府征调赋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政权的巩固。但对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解析】原因: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导致流民严重;百姓流离破坏了经济的发展;流民聚集威胁到国家的统治;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

目的:通过加强户籍管控;巩固政权。

影响: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政府征调赋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政权的巩固。(任答两点,2分)对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五、论述题(共4题,共8分)19、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材料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本题而言,首先需要对材料的观点进行概括。可以认为美元主导世界的看法,也可以认可人民币将主导世界的看法,也可以认可人民币和美元共同主导世界的看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观点,解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理由即史实论证可以结合材料,也可以有其他史实为论证服务。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的主导地位。【解析】评分标准:

一等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观点一;美元主导论。

理由:(1)一方面美国有超强的科技;军事、经济的实力;

(2)另一方面;美国有较为完备的政治制度;国内较稳定;

(3)短期内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撼动美国的位置。

观点二;人民币必将成为主导货币之一。

理由:(1)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统一的国家;一个稳定的社会是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必需条件。(2)中国目前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而且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3)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保持宏观政策的自主性等。

观点三;人民币与美元成为两大核心货币;共同主导世界货币。(理由略)

注意:(1)如果考生的观点是:我同意材料中的观点或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不得分;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

(2)理由即史实论证部分,可以有其他史实,只要能为其观点服务而且合理,均可酌情给分。20、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可拟定观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长期延续是多种因素的结果。结合所学的中国历史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论证观点,可知:中国封建传统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它的长期延续是多种因素的结果。这一制度继承了中国夏朝形成的“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经济上,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延续,是传统中国最主要经济成分封建个体小农经济的结果。思想上,这一制度长期延续与儒家思想的不断继承、发展、完善,发挥其社会教化和调节功能有密切联系。所以,正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意识上诸多因素,促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等等。【解析】示例观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长期延续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论证:中国封建传统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它的长期延续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这一制度继承了中国夏朝形成的“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经济上;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延续,是传统中国最主要经济成分封建个体小农经济的结果。

思想上;这一制度长期延续与儒家思想的不断继承;发展、完善,发挥其社会教化和调节功能有密切联系。

所以,正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意识上诸多因素,促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21、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依据材料“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王室家族为代表的贵族特权,自主意志的公民取代受制于人的臣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角度确定论题,然后进行评论。论题“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可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角度分析,论题“以法律为标表的国家权力取代以主室家族为代表的贵族将校”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角度分析,论题”自主意志的公民取代受制于人的臣民”可从欧洲的思想解放潮流等角度分析,逻朝清晰合理即可。【解析】参考示例:

论题:法律至上与王室贵族特权的差异是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呈著区别。

阐释:中世纪欧洲普遍推行封建君主专制,王室与贵族享有各种特权。1689年英国领行《权利法案》,限制王权,逐步确立起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