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题文】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A.秦兵马俑遗址B.大昭寺会盟碑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D.敦煌莫高窟2、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楚悼王——邹忌B.魏文侯——吴起C.秦穆公——商鞅D.秦穆公——申不害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4、如图是课本中的北京人生活劳动插图;小娟同学认真观察后,结合课本写出以下观点()
①北京人不像现代人;有猿的特征。
②他们上摘树上的果子;下挖植物的根茎,说明食物的主要来源于采集。
③他们使用磨制石器挖根茎。
④他们过群居生活。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A.节度使B.通判C.转运使D.副宰相6、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伟业的纪念。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这是因为李冰()A.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C.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D.进行了变法,推动了历史前进7、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的南宋抗金名将是()A.王彦B.宗泽C.李纲D.岳飞8、中国商朝的青铜制作技术非常精湛.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就诞生在商朝.它是。
A.B.C.D.9、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题文】(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山西大同龙门石窟和河南洛阳云冈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11、【题文】隋文帝时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错误:________________正确:_______________1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____和____授予某个诸侯,称为“____”,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13、从秦朝“焚书坑儒”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明朝“八股取士”,究其实质就是加强君主专制。______(判断对错)14、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15、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______(判断对错)16、北宋时期,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______。17、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礼器_________。18、请仔细观察如图图片,并在编辑框内写出相应的图片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9、在中国古代的两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
历史推论: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20、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礼器是司母戊鼎。()2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传播至世界各地,影响深远。
。A.正确B.错误22、如图作品系曹魏时期同锺繇;胡昭齐名的、被后人誉为“书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所作。()
23、生活在70—20万年前的远古人类北京人,居住在周口店龙骨山。24、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4题,共28分)25、读都江堰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在岷江上,是历史上________(时代)时期________(人名)修建的。(2)都江堰工程地理位置选择适宜,规划完美,布局合理。它通过都江鱼嘴分水,宝瓶口取水,飞沙堰和人字堤溢洪,这样既可________又可________,作用巨大。(3)为什么都江堰能在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6、识图并回答问题。
(1)图A;图B中的器物是什么朝代的青铜器?分别叫什么?
(2)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3)图C、图D分别反映什么历史事件?(4)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可从图C、图D人物身上学到什么优秀品质?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的运河分别开凿于什么时期?(2)对比两幅图,看看不同的历史时期运河发生了哪些变化?(3)两条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积极作用?(4)从大运河自身的地位和价值指出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理由有哪些?列出一条。28、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图二和哪次战役有关?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谁?
(2)该战役对当时中国的南方、北方各有什么影响?
(3)除图二所示的成语外,你还知道哪些和该战役有关的成语?评卷人得分五、列举题(共3题,共21分)29、列举战国时期三次著名的争霸战争的名称。30、1115年,契丹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错误:____订正:____31、请列举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杂剧家。评卷人得分六、辨析题(共2题,共14分)32、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分封制。33、西晋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统称北朝。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可以用排除法进行区分。C项为对外关系;可以首先排除。A项和D项与民族团结这一主题没有关系,结合所学,拉萨大昭寺的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友好交流的见证,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解析】【答案】B2、B【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学生需掌握好基础知识。【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3、B【分析】【分析】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记录的是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甲骨文的相关内容。知识积累:甲骨文﹣商朝,金文(铭文)﹣商周,大篆﹣西周,小篆、隶书﹣秦朝,楷书、行书、草书﹣魏晋时期。4、C【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因而会使用打制石器,③他们使用磨制石器挖根茎不符合北京人的生产状况.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北京人生活的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结合北京人的思考,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解析】【答案】C5、B【分析】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的相关史实。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宋的建立的相关史实。【解析】B6、B【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以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伟业的纪念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并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解析】B7、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乘机收复失地。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D8、D【分析】略【解析】D9、C【分析】从题目中所反映的事物“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些事物均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而且文化大革命时期处于“疯狂的年代”.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最后得出答案.【解析】C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著名的石窟的知识;山西大同龙门石窟和河南洛阳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两大石窟艺术,是正确的,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解析】【答案】A1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创立科举制的皇帝。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但此时科举制还未诞生,到了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才正式诞生。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解析】【答案】错误:隋文帝正确:隋炀帝12、土地臣民授民授疆土【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13、略
【分析】秦朝时;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时,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主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了社会的正统思想,其他学派遭到了限制。明朝时,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使考中的官员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究其实质就是加强君主专制。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我国思想上加强君主专制。
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思想上加强君主专制。【解析】√14、长安【分析】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欧洲(大秦)。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故答案为:
长安。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长安15、略
【分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知道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6、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当时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答案为:
瓦子;交子。
本题以北宋时期;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和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社会生活和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社会生活和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解析】瓦子;交子17、略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史实。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夏朝时期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故填写:铜鼎。【解析】铜鼎18、略
【分析】根据所给图片可知;图一是隋朝时李春主持设计建造的赵州桥,这是世界上现在最古老的石拱桥;图二为唐朝唐太宗的画像,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图三是《金刚经》,这是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故答案为:
赵州桥;唐太宗;《金刚经》.
本题考查赵赵州桥;唐太宗、《金刚经》.
本题属于古代历史的考查,要准确掌握隋朝时期的赵州桥、唐太宗、《金刚经》的相关内容.【解析】赵州桥;唐太宗;《金刚经》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9、×【分析】【分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的是春秋争霸。故本题的推论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和春秋争霸的知识点。20、√【分析】【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礼器是司母戊鼎。它是祭祀用的礼器。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21、√【分析】本题考查活字印刷。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传播至世界各地,影响深远。本题是正确的。故选A。【解析】A22、√【分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兰亭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的知识点。2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相关知识。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故:正确。【解析】T24、√【分析】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同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四、识图题(共4题,共28分)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都江堰。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2)本题考查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3)本题考查都江堰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因为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所以,都江堰能在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解析】(1)战国时期;李冰。(2)防洪;灌溉(3)因为都江堰建成后起到了防洪灌溉等作用,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的青铜器。由图A展示的内容;可知青铜器是司母戊鼎;由图B展示的内容,可知青铜器是四羊方尊;他们铸造于商朝。商朝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是商朝著名的青铜器。
(2)本题考查的是青铜时代的时间。依据教材可知,我国青铜制造业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增加;商朝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规模大,工艺精美;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多用于祭祀。因此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3)本题考查的是越王勾践、大禹的相关史实。图片C反映的史实是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牧牛羊,三年后勾践回到越国,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来激励自己雪耻。图片D反映的史实是大禹治水。大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人民的敬仰。(4)本题考查的是越王勾践、大禹的精神品质。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合理即可得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雪耻;大禹治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他们身上体现了: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等精神。【解析】(1)商朝;司母戊鼎;四羊方尊。(2)夏商西周时期。
(3)卧薪尝胆;大禹治水。
(4)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等。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和元朝运河的相关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包括四段沟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据此,可以判断出图一是隋朝大运河。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世祖令人开凿了两段新的运河,即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以及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与原有运河相连。据此可以判断图二的运河开凿于元朝。(2)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和元朝运河的区别。观察图片,可以看出隋朝的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河道较曲折;元朝时,通过会通河和通惠河连通原有运河,使河道较为通直,航程缩短。船只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3)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和元朝运河的积极作用。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开通,把我国南北贯通起来,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4)本题考查对大运河的认识。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直到今天,大运河还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交流与发展。所以大运河理应申遗成功。【解析】(1)图一的运河开凿于隋朝;图二的运河开凿于元朝。(2)隋朝的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河道较曲折;元朝时,通过会通河和通惠河连通原有运河,使河道较为通直,航程缩短。船只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3)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交通便利,有利于国家统一。(4)是世界上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28、略
【分析】(1)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由示意图中“前秦”“东晋”“淝水”和成语“草木皆兵”可知图一和图二都与淝水之战有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383年,前秦统治者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率八万精兵迎战。双方在淝水决战,最后秦军大败。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草木皆兵”等成语典故就出自淝水之战。(2)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的影响。淝水之战的结果,这场战争对于前秦政权和苻坚本人来说,则是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而在南方,淝水之战的结果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使南方获得暂时的稳定,为南方经济发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本题考查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根据所学知识,除“草木皆兵”外,“投鞭断流”、“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战。【解析】(1)淝水之战。前秦和东晋。(2)对北方: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对南方:东晋的胜利,使南方获得暂时的稳定,为南方经济发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风声鹤唳投鞭断流。五、列举题(共3题,共21分)29、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分析】【分析】桂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赵交战,齐派孙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