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过程中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B.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C.连续降雨使某低洼地形成池塘,该地将会发生初生演替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2、现如今我国生态工程的不足之处包括()
①有些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②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支持③缺乏成功案例④缺乏理论性指导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下列有关图中“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野兔引进某个地区后,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与图中曲线相近B.将草履虫培养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最终与图中曲线相近C.渔业捕捞的最适时间是t2时期D.不同时期种群增长速率一定是不同的4、在某生态系统中,动物X是初级消费者。现将动物Y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和动物Y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间12345678动物X种群数量(只)189001950014500105009500960095009600动物Y种群数量(只)100120200250180170180170
A.动物X和动物Y最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在第5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C.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250D.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引入的影响5、调查草地上某种老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C.抽样检测法D.取样器取样法6、下表为某研究团队对某一海拔区域内鸟类分层情况的研究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植物群落分层情况鸟种食物或栖息地上层一种雀鸟以高大乔木的种子为食中层煤山雀、黄腰柳莺、橙红鹤营巢草本层血雉、白尾梢虹雉以种子、幼嫩植物体、苔藓或昆虫为食
A.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存在差异B.该海拔区域内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C.该海拔区域内,鸟的全部个体形成群落D.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具有竞争关系7、松材线虫入侵某海岛黑松林群落,大量繁殖并造成严重危害,原群落中的乔木消失,逆行演替为以野桐、算盘子、小槐花为优势种的灌丛群落。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B.该演替过程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C.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D.乔木的消失有利于野桐等灌木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优势种8、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是生态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平衡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稳定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C.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的收支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D.生物种群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即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以下实验: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纱笼里,纱笼周围撒满樟脑(樟脑有驱虫作用)。尽管外面狂风骤雨,还是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不能说明()A.大天蚕蛾的种群繁衍与信息传递有关B.雄蛾受物理信息—无线电波的吸引扑向纱笼C.雄蛾受化学信息—樟脑气味的吸引扑向纱笼D.雄蛾受雌蛾释放的化学信息—性外激素的吸引扑向纱笼1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南方地区“桑基鱼塘”模式是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B.“三北防护林”建设若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C.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能量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D.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的重建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营养级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12、为了控制和治理沙尘暴等异常气候,必须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种草植树,下列有关此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要选择一些耐干旱的树种和草种B.选择经济林木和优良牧草栽种,这样既增加了植被的覆盖率又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C.注意林木和草种的多样性,以提高人造林和人工草原的生态稳定性D.有水利条件的地方,要有计划地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1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同的生物会利用不同的策略来生存和繁衍,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以“量”取胜,如昆虫和杂草;K对策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扩散能力弱,生殖率低,但有较高的竞争力,以“质”立足,如乔木和大型肉食动物。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又点就会走向绝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对策的有害生物由于没有X点,很难被人们彻底清除B.K对策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C.在种群基数较少时,K对策生物种群增长率不可能为负值D.K对策生物的稳定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14、为了减少某种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害虫的蜘蛛。下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蜘蛛的引入可能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稳定性增强B.在I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则可能不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C.在II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D.在III时期,两个种群之间可能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15、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的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类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_____。17、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8、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的过程,就叫演替。19、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20、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21、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_______;主要形式是_______22、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_______23、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8分)24、为了提高某地区的生态建设;一研究小组对该地区的一些已建设的生态工程和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了改善河流的水生生态环境,在水面上设置了许多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就是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甲);为了缓解蝗灾,保护该地区的草地,研究小组调查了几种主要的蝗虫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的影响(如图乙)。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_________;该群落及生存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生态浮床中种植的植物具有食用、药用、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等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
(3)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原因: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图乙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黄顶菊是繁殖能力极强的生态入侵植物;可造成本地植物减产,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1)黄顶菊入侵地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黄顶菊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同一实验基地的相同土壤条件下进行种植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处理土壤全磷g/kg土壤磷酸酶活性mg/(g·h)(该酶可参与有机磷降解)A空白组0.850.23B本地植物0.750.32C轻度入侵0.730.39D重度入侵0.640.54①上述实验中A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研究者用上述种植实验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②据表可知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该变化可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___________中占据明显优势。
(3)土壤磷酸酶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研究人员推测:黄顶菊入侵后可能使得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他们利用上述实验中A;D两组的土壤盆栽本地植物旱稻,实验处理及结果见图。从图中找出支持此推测的证据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黄顶菊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其根系周围大量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耐寒短杆菌。综合上述研究,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入侵植物导致本地植物减产的原因。
A.土壤磷酸酶等酶活性改变B.入侵植物分泌化学物质。
C.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D.土壤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外来植物入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植物在竞争中占优势→本地植物减产。26、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湿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而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_。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鸟的食物由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______,(传递效率按20%计算)。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7、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动物;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体深灰色,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都可被发现。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甲装置试管中需要放置湿润的棉花,理由是_____。
(2)若要用装置乙采集大量的体型较小的动物作为标本保存,试管中需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_____。
(3)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_____、趋_____和避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
(4)有人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壤样品后再用摄子夹取收集,这一建议_____(填“不合理”或“合理”),理由是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10分)28、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臭草;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原产于中美洲。大约于20世纪40年代传人我国,紫茎泽兰对中国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系统构成很大破坏,造成巨大损失。回答下列问题。
(1)紫茎泽兰入侵草地后会快速繁殖和变化。第一年其株高可达30cm,第二年可达1m以上,第三年在草地的覆盖度可达85%~95%。在这三年中,其种群数量变化呈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
(2)紫茎泽兰入侵草地的三年内,牧草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原植被遭破坏。其中一个原因是紫茎泽兰可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渗入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紫茎泽兰逐渐成为草地的优势种,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3)本地物种对紫茎泽兰进行替代控制是一种较好的控制紫茎泽兰的方法。为了筛选目标替代植物;科研人员选择本地物种南酸枣(落叶乔木);假地豆(小灌木)和狗尾草(禾本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图为紫茎泽兰单种和混种时的株高、生物量的研究结果。
①替代植物控制的实质就是利用本地物种与紫茎泽兰的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最好选择假地豆作为替代植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进一步研究紫茎泽兰是否会影响狗尾草的生长,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A;群落的演替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A正确;
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错误;
C;连续降雨使某低洼地形成池塘;该地将会发生次生演替,C错误;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D错误。
故选A。2、B【分析】【分析】
我国生态危机:不是单纯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我国生态工程特点:不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注重与经济、杜会效益的结合,遵循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纂本原理,建立适合中国农业和农村特点的生态工程。我国生态工程不足之处:缺乏定量化模型指导,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
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特点:目标是治理环境污染;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生态工程应用范围小,不太强调经济效益。
【详解】
我国生态工程的不足之处包括有些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尚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的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但是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B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生态工程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3、A【分析】【分析】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
【详解】
A;将野兔引进某个地区后;由于环境资源有限,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曲线可能与图中曲线相近,A正确;
B;将草履虫培养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最终将减少,不同于图中曲线,B错误;
C、渔业捕捞的最适时间是t1时期之后的某个时期,捕捞之后应维持在t1时期;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错误;
D;种群增长速率曲线是先升高后下降;类似于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因此不同时期种群增长速率可能相同,D错误。
故选A。4、B【分析】【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将动物Y引入该生态系统,动物X的种群数量略有增加后逐年减少,并趋于稳定;动物Y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多,后略有减少并趋于稳定,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其中动物X数量较多,为被捕食者。又动物X是初级消费者,所以动物Y是次级消费者。
【详解】
A;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动物Y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后稍微减少至稳定,伴随着动物X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推断两者最可能为捕食关系,A错误;
B;第5年后;动物X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第五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B正确;
C;引入动物Y后;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而稳定后动物Y种群的K值大约是180只左右,C错误;
D;引入动物Y后;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动物Y引入的影响,D错误。
故选B。5、B【分析】【分析】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镜计数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
【详解】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适用于标志重捕法;老鼠活动能力较强且活动范围较大,故调查老鼠的种群密度适用于标志重捕法,B正确,ACD错误。
故选B。6、C【分析】【分析】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群落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例如,某草地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详解】
A;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温度、地形等影响,生物种群的分布也存在差异,A正确;
B;该海拔的区域内的植物有垂直结构;B正确;
C;群落包括一个区域内的全部种群;C错误;
D;煤山雀、黄腰柳莺、橙红鹤都分布在中层;栖息空间、食物等形成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C。7、B【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
A;该演替过程发生在松材线虫入侵海岛黑松林群落上;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该过程的演替是逆行演替;由森林演替成灌木,所以呈现出由复杂至简单的趋势,B错误;
C;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所以能够大量繁殖,C正确;
D;乔木的消失减少了其树叶对阳光的遮挡;使野桐等灌木能够接受更多的光能,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优势种,D正确。
故选B。
【点睛】8、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为生态平衡,其表现为如下特征:结构平衡,即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功能平衡,即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收支平衡,如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详解】
A;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其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是处于正常状态的,进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A正确;
B;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和结构相对稳定,而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是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且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误;
C;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的收支平衡是生态平衡的具体表现;即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C正确;
D;生物种群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即生态平衡的维持需要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B: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大天蚕蛾的繁衍与性外激素化学信息传递有关;A正确;
BC;樟脑气味有驱虫作用;雄蛾受化学信息性外激素的吸引扑向纱笼,BC错误;
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D正确。
故选BC。10、B:D【分析】【分析】
农村综合发展型:(1)生态工程问题:怎样用有限资源;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2)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3)案例:北京郊区窦店村的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详解】
A;我国南方地区“桑基鱼塘”模式是系统整体性及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的典型;A错误;
B;“三北防护林”建设若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B正确;
C;能量不会循环再生;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工程,其运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C错误;
D;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的重建;D正确。
故选BD。11、A: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两部分。而每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屎壳螂、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细菌中大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详解】
A;由于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捕食,因此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
B;有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B错误;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
D;硝化细菌等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AC。12、A:C:D【分析】【分析】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治理高原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详解】
A;由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干旱缺水;环境条件恶劣,大面积种草植树,要选择一些耐干旱的树种和草种,A正确;
B;该地区首先要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故此处应优先考虑生态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B错误;
C;注意林木和草种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以提高人造林和人工草原的生态稳定性,C正确;
D;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要有计划地营造草场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形成营养结构合理、抵抗力稳定性强的人工草原和人工林,D正确。
故选ACD。13、A: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r对策生物没有绝灭点(X点),K对策生物有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结合题干信息“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进行答题。
【详解】
A、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在种群数量低时可迅速回升,没有X点,因此该类生物难以彻底清除,A正确;
B;K对策生物生殖率低;根据题干信息,K对策动物有一个绝灭点(X),其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从而导致物种灭绝,B正确;
C;当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低于X点;可能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进而灭绝,所以增长率可以为负值,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说明稳定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ABD。14、A:B:D【分析】【分析】
曲线图分析:蜘蛛和害虫之间为捕食关系;所以I期间由于食物充足蜘蛛数量增加较快;而在Ⅱ期间主要是由于食物不足,蜘蛛数量下降;在Ⅲ期间,两种群之间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详解】
A;根据植株与害虫之间形成的制约关系可以推测;蜘蛛并没有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因此,蜘蛛的引入可能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营养结构变得复杂,因而当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A正确;
B;在I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则会导致害虫数量减少,进而引起蜘蛛食物不足,甚至会使蜘蛛遭受杀虫剂的威胁,因而不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B正确;
C;在II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蜘蛛作为其天敌的捕食导致的,C错误;
D;在III时期;两个种群之间可能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从而实现了对害虫的制约,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D正确。
故选ABD。15、A:D【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珊瑚礁群落发生演替时;原有条件含有珊瑚礁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错误;
B;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可为鱼类等生物提供更复杂的生存空间,B正确;
C;由题图可知;鱼的种类数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C正确;
D;由题图中信息不能得出演替过程中;鱼的种类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的结论,反而可以得珊瑚礁体积的减小导致了鱼类种类减少和鱼的个体数下降的推测,D错误。
故选A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详解】
演替即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解析】演替17、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8、略
【解析】代替19、略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竞争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呼吸作用热能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23、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四、实验题(共4题,共8分)24、略
【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可知;曲线纵轴表示牧草产量,横轴表示蝗虫密度,是牧草量随蝗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密度及蝗虫的种类,因变量是牧草量。
【详解】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的渠道。
(2)生态系统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食用、药用属于人类直接利用的价值,美化环境、净化水体是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3)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是因为,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
(4)图示结果是蝗虫密度与牧草产量的曲线图关系,属于数学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结合题目信息,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说明牧草产量增加,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食取量;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蝗虫对生态系统不会构成危害。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旨在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解析】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直接和间接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数学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食取量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25、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包括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和蓝藻、化能合成细菌等。
【详解】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命成分共同组成群落;加上非生物部分就是生态系统。黄顶菊是植物,故属于生产者。
(2)①空白对照组不种植任何植物。②野外实地因地理条件和周围环境影响;土壤内物质含量必然有差异。用上述种植实验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目的是排除外界环境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②据表可知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该变化可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
(3)D组植物灭菌后植株高度明显高于未灭菌的;A组则相反,说明入侵后土壤菌落不适合植物生长,D组与A组对比可见,未灭菌时D组植物高度低于A组,说明入侵后土壤菌落结构发生改变。
(4)由题意可知;黄顶菊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B),在根周围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细菌(C),这些细菌分泌磷酸酶(A)使土壤全磷量降低(D),本地植物可利用的磷被黄顶菊侵占,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占优势,最终导致本地植物减产,即B→C→A→D。
【点睛】
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要做到相同且适宜。【解析】群落生产者不种植任何植物外界环境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竞争黄顶菊入侵后,未灭菌状态下旱稻株高明显低于未入侵时,说明黄顶菊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BCAD26、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人类活动往往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的速度和方向;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网(链)进行,而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
【详解】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乏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对植物(互花米草)种群密度调查常用样方法;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使得群落演替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该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①图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网(链)进行。
②根据题意分析;如果按照原来食物的2/3来源于互花米草,1/3来源于植食性昆虫,按传递效率20%计算,鸟增重1克需要互花米草=2/3÷20%+1/3÷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车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乡村园林出售合同范本
- 别墅大门购买合同范本
- 医疗旅行合同范本
- 仓库分租协议合同范例
- 分包非标工程合同范本
- 劳动配送合同范本
- 上牌购车合同范本
- 公寓栏杆维修合同范本
- 农垦铺面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12月重庆大学医院公开招聘医生岗位2人(有编制)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主题班会:新学期 新起点 新期待
- 披萨制作流程
- 2024 河北公务员考试(笔试、省直、A类、C类)4套真题及答案
- 厦门2025年福建厦门市公安文职人员服务中心招聘1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指南 》
- 不同产地筠连红茶风味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 DB50 577-2015 汽车整车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生态安全课件
- 大学英语(西安欧亚学院)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欧亚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