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7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就是细胞内液B.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血浆的渗透压只与无机盐离子的含量有关D.胰岛素、纤维素、维生素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如红树等,能够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保护生态环境B.海带是深海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而海带的大量减少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破坏C.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少D.农村中的沼气池的建立可以使废弃物中的能量流入人类这一最高营养级中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控制着激素的分泌,激素也可以控制神经的调节B.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生物体各部分活动的基本方式C.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不依靠神经系统完成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准确局限4、正常情况下;下列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①Na+、抗体、血浆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5、冬季,正常人饭后从温暖的餐厅走到寒冷的室外,体内发生的正确变化是()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B.皮肤内的毛细血管舒张C.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6、野生水稻植株高达2.5米;孕穗后种子发育期容易倒伏;造成减产,在水稻遗传育种的过程中,降低植株高度是育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发现,水稻体内的赤霉素水平与植物的株高呈现正相关,为有效育成矮秆抗倒伏品种,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敲除赤霉素合成酶基因②降低赤霉素合成酶表达水平。
③超表达赤霉素合成酶④超表达赤霉素分解酶A.①②④B.②③C.②④D.①④7、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mRNtRNrRNA都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和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C.人体的血浆蛋白质对于维持血浆渗透压有作用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9、新冠肺炎是由COVID-19病毒(单链RNA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某人感染该病毒后,一段时间内体温维持在38.5℃,表现出咳嗽(一种反射)、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感染COVID-19病毒后,病毒在内环境中会迅速增殖B.侵入人体内的COVID-19病毒会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若该患者严重腹泻,应及时补充水和钠盐,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该患者体温维持在38.5℃期间,患者的产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PSCDB7MEF免疫组77828空白组1089
A.免疫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B.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和iPSC的表面有共同的抗原C.表中MEF实验数据表明该细胞表面没有抗原而无法与血清抗体结合D.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抗iPSC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可以杀死癌细胞11、生物有两种繁殖策略模式:速度策略(r-策略)和环境容纳量策略(K-策略)。采取r-策略的生物通常是一些小型生物如果蝇、鼠等,适应食物或温度这些波动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以便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B.r-策略的种群常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其种群数量通常不能维持在K值附近C.只要将沙漠蝗虫的数量控制在K/2之内,就能有效地控制近期危害非洲的蝗灾D.虎属于K-策略的生物,其有效保护措施是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以提高K值12、某自然保护区处于慢慢恢复阶段,人工投入了较多的物质和能量。为了解该自然保护区生物的生存情况,科研机构对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如下图所示(单位:103KJ/(m2·a)):。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甲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生产者12102562933868—初级消费者25288564A192次级消费者6323B1968三级消费者18C10—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B.流入该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为5267×103KJ/(m2·a)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数值为119,“C”的数值为3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13、某科学家对一个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96×105J/(cm2·a)B.植食性动物摄取食物的过程不存在种间信息传递C.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0.85%D.枯枝落叶层中的无机物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从而实现物质循环14、松材线虫能危害多种松属树种和非松属树种,使树种快速发病致死。短时间内,松材线虫害会对马尾松纯林或马尾松混交林的松林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随着时间的演替和恢复,林地的植物丰富度有所增加,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降低了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营养结构简单,不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空间,从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D.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随退化松林演替的推进而逐渐增加15、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养猪场排出的污水轻度污染后可以随水流逐渐净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乙、丙、丁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CO2浓度增加C.样品2中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和藻类植物减少D.样品3的数据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7、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8、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19、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2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21、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22、_______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3、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组成,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
【详解】
A;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A错误;
B;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可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
C;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离子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C错误;
D;胰岛素、维生素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纤维素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2、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及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
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A错误;因深海生态系统中光照较少,生产者相对较少,海带是一种在低温浅海海水中生长的大型海生褐藻,B错误;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较少,降雨量很不均匀,故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C正确;通过沼气池,充分利用了粪便等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该途径不是食物链,故不能说“流入”人类这一营养级,D错误。
【点睛】
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3、A【分析】【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是: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以把体液调节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A错误;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是神经系统调节生物体各部分活动的基本方式,B正确;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其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不依靠神经系统完成,C正确;神经调节具有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准确、局限等特点,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4、A【分析】【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中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组成内环境的物质。
【详解】
①Na+;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血浆属于内环境,①符合题意;
②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②不符合题意;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均可存在于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③符合题意;
④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5、D【分析】【分析】
人在寒冷环境中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说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途径,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即新陈代谢增强,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减少散热;在寒冷环境时,新陈代谢增强分解的葡萄糖增多,产热增加。
【详解】
A;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汗腺分泌活动减弱,甲状腺活动增强,A错误;
B;皮肤毛细血管应该收缩;以降低散热量,B错误;
C;寒冷环境时;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加,C错误;
D;由温暖走向寒冷;人体要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故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6、C【分析】【分析】
赤霉素是促进植物伸长生长的重要激素;为了降低株高培育稳定的矮秆品种,降低植物体内赤霉素水平是一项有效的措施。降低赤霉素的手段包括两个方面:减少赤霉素的合成或者促进赤霉素的分解。
【详解】
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是必需的;所以敲除赤霉素合成酶基因,完全阻断赤霉素的合成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严重的缺陷,①错误;
②降低赤霉素合成酶表达水平;进而降低赤霉素的含量,②正确;
③抗倒伏品种的选育过程;要矮化水稻株高,要降低赤霉素含量,不能超表达赤霉素合成酶,③错误;
④抗倒伏品种的选育过程;要矮化水稻株高,要降低赤霉素含量,超表达赤霉素分解酶,可加大赤霉素的分解量,进而降低赤霉素含量,④正确;
故选C。7、D【分析】【分析】
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mRNA是翻译的模板,tRNA是转运氨基酸的工具。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既可以在细胞内起作用,又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
【详解】
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是翻译的模板,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rRNA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合成需要这三种RNA的共同参与,A正确;
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人体的血浆渗透压主要靠无机盐和蛋白质来维持;C正确;
D;细胞核内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是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二者都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参与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的,即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D。8、C【分析】【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不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渗透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B错误;
C;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
D;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
故选C。
【点睛】
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是解题的关键。9、C【分析】【分析】
1;病毒在体内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先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随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清除侵入宿主细胞的病毒。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4;体温保持恒定是由于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详解】
A;病毒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必须寄生在活细胞才能繁殖,A错误;
B;侵入人体内的COVID-19病毒;会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但细胞因子不会与该病毒结合,B错误;
C;若该患者严重腹泻;应及时补充水和钠盐,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正确;
D;该患者体温维持在38.5℃期间;患者的产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A:B【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一个注射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含有iPSC,免疫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免疫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从而说明iPSC作为抗原刺激小鼠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由表可知,表中的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但都高于空白组,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而DB7与免疫组的血清混合的结合率达到82%,说明血清中含有的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与DB7结合,可推知利DB7表面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免疫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A正确;
B;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和iPSC的表面有共同的抗原,从而使得DB7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B正确;
C;表中MEF实验数据与空白组相近;表明该细胞表面没有与iPSC的表面共同的抗原,即没有相应抗原与血清抗体结合,但并不是细胞表面无抗原,C错误;
D;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免疫组血清中有能与肿瘤结合的效应T细胞,这属于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AB.
【点睛】
能正确分析实验的结果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熟练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点11、A:B:D【分析】【分析】
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A、r-策略的生物体型小;繁殖能力强,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A正确;
B、r-策略种群通常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多变且难以预测,种群密度常低于K值,B正确;
C、对于有害生物低于K/2时控制最有效,蝗虫属于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种群数量控制在K/2之下不一定就能有效控制蝗虫,C错误;
D;对于K-策略的生物;应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间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提高他们的K值,D正确。
故选ABD。12、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路有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分解利用和未利用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分析题表可知;甲为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
【详解】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错误;
B、该自然保护区流入总能量=生产者的能量+人工输入的有机物能量,为1210+256+2933+868+192+68+12=5539×103KJ/(m2·a);B错误;
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初级消费者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A,A=868-252-88-564+192=156×103KJ/(m2·a);次级消费者未被利用的能量为B,B=156+68-63-23-19=119×103KJ/(m2·a);三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C,C=19+12-18-10=3×103KJ/(m2·a);C正确;
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级营养同化量×100%=156/(868+192)×100%=14.7%;D正确。
故选CD。
【点睛】13、C:D【分析】【分析】
输入每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生物体含有的能量(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
【详解】
A、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3.27×105-1.31×105=1.96×105J/(cm2·a);同化量中除去呼吸散失的能量才是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
B;植食性动物摄取食物的过程存在种间信息传递;如青草的绿色可以为食草动物提供可食信息,B错误;
C、生产者的同化量为2.31×107J/(cm2·a),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96×105J/(cm2·a),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96×105÷(2.31×107)=0.85%;C正确;
D;枯枝落叶层中的无机物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从而实现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CD。
【点睛】14、A:B【分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
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并没有减少物种的数目,因此不会降低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
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导致其营养结构简单,则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
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了生存空间;进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
D;植物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由题干可知,演替后林地的植物丰富度增加,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B。15、C:D【分析】【分析】
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是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
【详解】
A;污水进入河流后;近污染源的水域藻类减少,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被大量消耗;远离污染源的水域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细菌的数量下降,因而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因此比较水中溶解氧可得出,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丙、乙、丁,A错误;
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和P浓度增加;B错误;
C;样品2中藻类减少;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然而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溶解氧大量减少,C正确;
D;样品3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物质种类和浓度与甲地水样中的相差不大;说明题示生态系统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除尘设备出口贸易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水上摩托游乐场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铌酸钾晶体(KNBO3)合作协议书
- 核能发电站安全升级设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高纯度金属有机试剂生产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连续波测距仪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高精度带材轧机合作协议书
- 《高中备考指南-生物必修1》课件-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货运员中级工理论练习试卷附答案
- 焊工复审模拟题库复习测试附答案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最新版】
- 胎儿颈项透明层(NT)的超声诊断课件
- 工程移交单(标准样本)
- 中绿的制度课
- 《最好的未来》合唱曲谱
- 常用材料折弯系数表大全
- 小班语言《坐火车》课件
- FIDIC合同《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中英文对照版)
- 环境监测课件:第3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2
- 航空航天概论(课堂PPT)
- 律师刑事诉讼格式文书一至十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