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B/08/wKhkGWebhNmAYivrAAFp78U735c245.jpg)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B/08/wKhkGWebhNmAYivrAAFp78U735c2452.jpg)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B/08/wKhkGWebhNmAYivrAAFp78U735c2453.jpg)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B/08/wKhkGWebhNmAYivrAAFp78U735c2454.jpg)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0B/08/wKhkGWebhNmAYivrAAFp78U735c24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菌不可能是硝化细菌B.图中各种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种群C.图中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两条食物链D.蛇是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2、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中。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初生演替B.在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C.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由常绿阔叶林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D.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异养、需氧型B.营腐生生活C.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D.是食物链中最高的一营养级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维持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巢湖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湖泊过度捕捞森林严重砍伐后,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5、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B.我国生态工程已十分成熟C.加大投资力度,把生态建设工程放在首位D.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6、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A.种群数量和密度B.鹿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7、2020年9月我国首次向全世界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实现双碳目标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B.培育并栽种光合效率高的树种C.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大规模植树造林D.利用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生产沼气8、下表为生活在某水域中层的三种鱼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单位:ng/g)。推测错误的是()。鱼的种类ABCHg17.870.4112.0Pb27.352.575.8Cd8.810.341.6
A.A可能为草食性鱼,为第二营养级B.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积累造成生物富集现象C.根据结果推测C可能处于较高营养级D.重金属污染说明生态系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下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下降B.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D.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11、如图表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种群的数量各不相同C.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32℃、90%时,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12、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B.果蚁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传递给了真菌C.果蚁和真菌都是消费者,协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13、“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其中柏、杨、柳、女贞、樱花等各类树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下列正确的是()A.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受乔木密度的影响B.孔林中数量众多的植物、生活在其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D.“林深五月寒”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4、两个拥有相似功能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态等值生物。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种的生态龛的值越大,该物种可能越容易被淘汰B.两个食物来源不同的种群,它们的生态位也可能有重叠C.生态等值生物拥有相似功能的生态位,但无竞争关系D.剧烈的种内竞争将导致某种动物的食性和栖息地发生变化15、某农业生态工程的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为提高或恢复土壤肥力,可对农作物进行间种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16、某海岸潮间带分布着海藻;浮游植物、海星、藤壶等生物种类;各种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如图所示。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觅食,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海星和荔枝螺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C.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石鳖、石槭数量大幅增加D.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_____。1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_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19、生产者——绿色植物属于第_____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_______,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青蛙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_______——蛇属于__________营养级;四级消费者——鹰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20、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_______21、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绿色植物为生产者;蝉;螳螂、黄雀和蛇属于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
【详解】
A;结合分析;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图中细菌不可能是硝化细菌,A正确;
B;图中各种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错误;
C;图中所有生物只能构成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C错误;
D;绿色植物(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D错误。
故选A。2、A【分析】【分析】
1.根据表格分析;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都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存在垂直结构。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高。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
A;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植被未被彻底破坏;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因此常叶阔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高,B正确;
C;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最低的是草丛生态系统,而物种多样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则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C正确;
D;影响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栖息场所;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植物分层现象更复杂,给动物提供的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更多,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B【分析】【分析】
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详解】
A;分解者有需氧型也有厌氧型;但都是异养的,A错误;
B;分解者指的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生物;B正确;
C;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病毒都是寄生的,属于消费者,C错误;
D;中学阶段学习的食物链是捕食链;一般不计入分解者,D错误。
故选B。4、B【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A;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选项中的生物只构成了物种多样性,B错误;
C;湖泊过度捕捞、森林严重砍伐后;生物多样性丧失,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B。
【点睛】5、A【分析】【分析】
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详解】
A;我国生态工程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A正确;
B;我国生态工程已还未成熟;B错误;
C;合理投资;建设生态工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C错误;
D;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D错误。
故选A。
【点睛】6、B【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
【详解】
由分析可知: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三种;种群的年龄结构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B正确,ACD错误。
故选B。7、C【分析】【分析】
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解】
A;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有利于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A正确;
B;培育并栽种光合效率高的树种;有利于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B正确;
C;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大规模植树造林;沙漠严重缺水,不适合大规模植树造林,C错误;
D;利用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生产沼气;减少秸秆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正确。
故选C。8、D【分析】【分析】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一旦含有铅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铅就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详解】
ABC;生物富集现象指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重金属含量最多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因此分析表格可知,A可能为草食性鱼,为第二营养级,C可能处于较高营养级,ABC正确;
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重金属污染并不能说明生态系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A:B【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由于直线p表示Nt=Nt+1;表明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的相等,即种群数量没有改变。甲;乙两条曲线的A、F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此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在P曲线以上的点表示种群数量增长,以下的点表示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位于P曲线的上方,说明此时Nt<Nt+1;故种群数量表现为上升,A错误;
B、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同时位于P曲线上,说明Nt=Nt+1;说明当年种群没有表现增长,就乙种群曲线分析可知,增长速率最快时间为D点时,B错误;
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繁殖率低,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C正确;
D;家鼠等繁殖力强;乙曲线AB段显示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符合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D正确。
故选AB。10、A:B: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详解】
A;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如动物的叫声,A错误;
B;植物不仅可以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也能通过物理形式传递信息,如植物通过花的颜色、形状传递信息,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不仅可以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反馈,C错误;
D;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ABC。
【点睛】11、A:C:D【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图表示的是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自变量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因变量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中温度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
【详解】
A;由图可知;该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A正确;
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曲线纵坐标数值有时会相同,即种群的数量有时会相同,B错误;
C;同种相对湿度条件下;不同温度对应的种群数量不同,故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C正确;
D;由图可知;图中温度为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该条件下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D正确。
故选ACD。12、B: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详解】
A;互利共生是种间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A正确;
B;真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落叶;少部分来自果蚁含蛋白酶的排泄物,果蚁同化的能量并没有传递给真菌,B错误;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C错误;
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C。
【点睛】13、A:C:D【分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A;乔木密度会影响林下植物的光照强度;因此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受乔木密度的影响,A正确;
B;生态系统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孔林中的生物群落还应包括细菌、真菌等分解者,B错误;
C;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所获得的光照少;其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从而能固定更多的光能,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
D;“林深五月寒”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ACD。14、A:B:C【分析】【分析】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经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详解】
A;某物种的生态龛的值越大;即在生态系统中该物种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越大,一旦环境变恶劣,这种生物较容易被淘汰,A正确;
B;研究某种生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可见,两个食物来源不同的种群,它们的生态位也可能有重叠,B正确;
C;生态等值生物拥有相似功能的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所以他们之间没有竞争关系,C正确;
D;剧烈的种内竞争不会导致该种动物的食性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ABC。15、A:B:D【分析】【分析】
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粮油销售合同范本
- 打字员的劳动合同书
- 印刷品订货合同格式
- 2025房屋商用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合同版本)
- 医疗机构采购与供应合同
- 配音演员聘用合同范本
- 探索在线技能培训的新模式
- 指点迷津筑梦未来主题班会
- 技术进口合同范本
-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版答案
- 2023年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网络培训研修总结心得体会
- CDE网站申请人之窗栏目介绍及用户操作手册
- 车班班长工作总结5篇
- 行业会计比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值机业务与行李运输实务(第3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专项训练(含解析)
- 42式太极剑剑谱及动作说明(吴阿敏)
- 部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读)
- 仁爱英语九年级下册单词表(中英文)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