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新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新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新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2017年4月底,日本右翼势力将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中部分内容编进日本教材,遭到日本民众和德国舆论的反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做法违背了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B.区域集团化的扩展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军国主义色彩的传统2、“尽管轰炸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水平,并有50多万美军投入了战斗,但要想获得胜利却很渺茫。而与此同时战争拖得越久,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也就变得越强烈。”这场战争A.是二战后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发动的B.发动的同时,美苏在加勒比海地区正剑拔弩张C.最终迫使美国调整了外交政策和美苏争霸策略D.宣告了长达数百年的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3、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4、从鲁尔危机的发生到道威斯计划的实施;西方国家关系的变化对各国的影响是。

①美国资本进一步向欧洲渗透。

②德国获得重建经济的有利时机。

③英国达到限制法国;维持均势的目的。

④法国削弱德国、争霸欧洲的计划遭重创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6、下图是1952年苏联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右上角的CCCP是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据此可知。

A.美苏争霸斗争激烈B.两大对峙军事集团出现C.美国军民对立严重D.美苏两国矛盾日益加剧7、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A.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B.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C.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D.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9、(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波兰《选举报》发表文章;谴责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称“今天我们明白了与纳粹德国签订的任何形式的条约都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承认莫斯科与希特勒的交易“不道德”。“苏联始终努力在欧洲创造一个反法西斯同盟,这个计划失败之后才签署了条约”;“当苏联意识到自己正独自面对纳粹德国时,苏联不希望两国爆发直接的冲突,于是就诞生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俄罗斯文化部长弗拉基米尔·梅津斯基声称签署该条约“是斯大林伟大的外交胜利”。

作为合约签署的另一方;德国总理默克尔谴责了这份包含秘密瓜分波兰和把波罗的海诸国划拨给苏联的秘密协定,同时坦诚德国在二战历史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默克尔说:“在我个人看来,除非你了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那些秘密条款,否则你很难理解为什么会签订这份条约。”“就这个观点来说,我认为这个条约是不正确的,它建立于一个非法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新浪网《普京为二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辩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1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德国的赔偿问题是巴黎和会后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之一。协约国各成员国连恢复自身经济的各项计划也想依赖德国的赔偿。美国虽是战胜国之一;其领土未遭战火破坏,德国的赔偿也没有美国的份额,但美国对赔偿问题却十分关心。美国支持英法向德国索取赔偿,但反对向德国勒索高额赔偿,不赞成法国控制赔偿委员会,随意对德国进行制裁。

——摘编自刘陵;洪育沂主编《国际关系史简编》

材料二为解决因德国的赔款问题而引发的鲁尔危机;1924年4月,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主席的专家委员会提出了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史称《道威斯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一;由美英等国给予德国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稳定货币。二、德国必须恢复经济统一,任何外国组织均不得妨碍德国经济的发展。五、德国必须以其最大能力按期支付赔偿。今后如遇德.国不履行赔偿义务时,关于制裁德国的决定,应由赔偿委员会一致通过等等。

——摘编自刘陵;洪育沂主编《国际关系史简编》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美国插手德国赔偿问题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协约国对德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道威斯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11、(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材料二一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了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说发表的背景和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德国产生的影响。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6年爆发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加剧了阿拉伯各国与以色列的冲突与矛盾。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军事进攻,数天之内便占领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并攻入苏伊士运河区,后来双方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这场战争仅6天即告结束,史称“六日战争”。战争使以色列控制面积增加到原来的4倍。战争发生后,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以及美国政府的援助大量涌入以色列。这使以色列犹太人原有的忧患意识明显消退,许多人追逐物质享受,不愿再从事艰苦的生产劳动。战争的残酷性也使一些人转向宗教,宗教领袖与宗教政党在世俗犹太人中的影响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一般民众的鹰派倾向不断加强,以色列政府在处理阿以关系问题上的态度也日趋强硬。

——摘编自张倩红、宋静静《“六日战争”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六日战争”的影响。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在印度支那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爆发了“八月革命”,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10月老挝宣布独立,印度支那出现了独立斗争的新局面。但是,法国不甘心放弃它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地位,在美;英的支持下重返印支。1946年12月,法国向越南民主共和国发动全面的殖民战争。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为首的印支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来持续九年的抗法战争。1950年初,胡忠明秘密访问中国,请求援助,毛泽东决定向越提供全面援助,委派陈赓代表中共中央到越南帮助工作,还派出了军事顾问团和政治顾问团前往越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在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下,1950年9月,越南人民军发动“边界战役”,解放了中越边境的广大地区。1951年3月,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举行联盟会议,近一步巩固了印支三国人民的抗法统一战线,促进了抗法战争的胜利发展。在此形势下,1954年3月,在中国顾问团的直接帮助和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越南人民军发动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给法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在印支三国人民的沉重打击下,法国陷入了困境,其1/4的兵力被困于印支战场,巨额的军费严重影响了经济的重建,国内反战运动规模巨大,最终于1954年签订《日内瓦协议》,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胜利结束。

——改编自纪胜利,郝连云《战后国际关系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越南抗法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抗法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与影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91年1月16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开战;海湾战争爆发,战争历经42天空袭,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2月24日,多国部队发起地面进攻,历时100小时陆战,28日战争结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干涉程度大大提高,它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战后极端伊斯兰主义的复活,伊斯兰主义者反对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活动大大加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影响。1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海军的夭折使英国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英国已经恢复了在欧洲海域的绝对优势,英伦三岛似乎再无遭受入侵的任何可能。同时,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国,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国内动荡和公众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迫使统治者改变手法,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整顿国内经济、社会之需。《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英国当局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德国的安全警觉,不相信有中长期意义上的德国威胁,和平麻痹思想自上而下异常浓厚,不搞战备,不修防务,以为只要外交上运用得法,也可发挥作用。1926年,英国外交部备忘录中认为:“我们已经得到了所有我们想要的,也许更多,我们唯一的目标是保持我们所有的,并生活在和平之中。”——据刘阿明《一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及其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和平主义思潮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平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消极影响。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6分)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应该牢记历史,防止法西斯势力沉渣泛起,而把希特勒的作品编入日本教材加以宣传,显然违背了当今和平和发展的主题,所以正确答案为C。材料中没有体现ABD的内容,均排除。2、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越南战争,越南战争对美国的霸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最终迫使美国调整了外交政策和美苏争霸的策略,故选C;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发动的是朝鲜战争,排除A;美苏在加勒比海地区正剑拔弩张指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是在越南战争之前,排除B;越南战争并没有宣告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排除D。3、B【分析】【详解】

注意题中三国曾经是传统殖民国家;题中的宣言显然有悖于其殖民利益,故选①②;③项是发展中国家的呼声,排除;④项“冷战”与题中材料无关,排除。

【考点定位】世界政治多极趋势•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第三世界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殖民争夺和殖民体系的瓦解。4、D【分析】【详解】

美国插手赔款问题,资本渗入德国,①正确;道威斯计划的实施使德国经济得以复兴,②正确;道威斯计划的实施,英国达到限制法国,英国均衡政策实现,③正确;道威斯计划的实施使法国地位下降,称霸欧洲的梦想破裂,④正确;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5、D【分析】【分析】

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由“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表明以福州为中心的纺织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C错误;“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体现出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D正确。

【详解】6、D【分析】【详解】

根据漫画可知,美国所标注的军事基地临近苏联边境,导致美苏两国矛盾日益加剧,D项符合题意。美苏争霸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排除A项;两大对峙军事集团出现在1955年华约成立时,排除B项;“呼吁“和平、防卫、裁军”只是美国人的一种舆论宣传的骗局,排除C项。7、D【分析】【详解】

概括材料可知,孟子、荀子、韩非子都主张实现国家统一,说明古代大一统思想开始初步形成,故D正确;儒家与法家的主张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战国时期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故B项错误;该时期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争鸣,故C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8、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开罗宣言的意义、台湾问题、中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角度进行概括,如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根据材料“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一方面试图在战后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另一方面也试图利用中国,扶持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开罗会议•《开罗宣言》的内容;意义和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以开罗会议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开罗宣言》以及中美关系、大国外交的认识和理解。本题对中美关系的考查也契合了当前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对抗的外交关系热点。中美关系发展历史悠久,美国作为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一与中国发生联系;在抗日战争中又与中国并肩反对法西斯主义;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分歧中美之间关系陷入冰点;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美之间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国际关系、大国外交往往涉及复杂而众多的因素和背景,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解析】【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9、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的,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在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而且德国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故与其签订。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苏联努力在欧洲创造反法西斯同盟计划的失败,苏联也想要改善自身的战略。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的签订为苏联争取到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且赢得了一年多的备战时间,但是也侵犯了小国的利益而且大大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威信。因其是与德国纳粹签订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做法不利于推动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点睛】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这个条约造成日后苏德对波兰的侵略,苏联为了应对来自西线的可能的战争威胁、争取备战的时间,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间,以保卫"西部边界安全"为目的,在东欧建立的战争防备缓冲带。【解析】(1)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德国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苏联努力在欧洲创造反法西斯同盟计划的失败;苏联为了改善自身的战略。

(2)争取了对苏联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赢得了一年多的备战时间;侵犯了小国的利益,大大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威信;客观上助长了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利于推动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10、略

【分析】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一战期间同交战双方都有过经济往来,同意德国支付适度赔偿,有助于美国收回战时贷款;另外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野心也随之膨胀,战后寻求通过控制德国,插手欧洲事务。

(2)根据材料二信息“由美英等国给予德国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稳定货币”“德国必须恢复经济统一”“德国必须以其最大能力按期支付赔偿”说明协约国对德政策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道威斯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打击了法国在欧洲的扩张野心;有利于美国大量资本流入德国,加强了它对欧洲的影响;有利于欧洲“均势”;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为其重新成为欧洲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解析】(1)原因:同意德国支付适度赔偿;有助于美国收回战时贷款;寻求通过控制德国,插手欧洲事务。(6分)

(2)变化:从单纯索要赔款;主张严厉惩罚德国到提供贷款支持德国经济复兴;并获得赔款相结合。(3分)

影响:打击了法国在欧洲的扩张野心;有利于美国大量资本流入德国,加强了它对欧洲的影响;有利于欧洲“均势”;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为其重新成为欧洲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6分,任答三点即可。)11、略

【分析】(1)依据材料“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并结合演讲内容;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加以回答即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发展和军国主义传统的要求对外扩张。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据材料“一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了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加以归纳概括即可。【解析】(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并超过英国而位居欧洲第一位;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积极要求获得广阔的海外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影响:给德国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严重削弱了德国的力量;德国民众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严重,为二战埋下隐患。12、略

【分析】【详解】

(1)历史背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美苏争霸在中东地区争夺激烈;在美苏的支持下阿;以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领土矛盾不断升级;联合国因大国操控;维护世界和平的效力受到影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等泛阿拉伯运动兴起等方面回答。

(2)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使以色列的实际控制区域大为增加,确定了其战略优势,影响到中东格局;美国援助及犹太人的大量涌入进一步促进了以色列的发展;使以色列部分犹太人消减了忧患意识;以色列宗教影响加强;阿拉伯国家损失严重,加强了阿拉伯国家的联合报复;不利于世界和平、中东和平,中东失业、流民、政治等许多问题解决更加复杂等方面回答。【解析】(1)历史背景:美苏争霸在中东地区争夺激烈;在美苏的支持下阿;以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领土矛盾不断升级;联合国因大国操控;维护世界和平的效力受到影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等泛阿拉伯运动兴起。

(2)影响:使以色列的实际控制区域大为增加,确定了其战略优势,影响到中东格局;美国援助及犹太人的大量涌入进一步促进了以色列的发展;使以色列部分犹太人消减了忧患意识;以色列宗教影响加强;阿拉伯国家损失严重,加强了阿拉伯国家的联合报复;不利于世界和平、中东和平,中东失业、流民、政治等许多问题解决更加复杂。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10月老挝宣布独立,印度支那出现了独立斗争的新局面。但是,法国不甘心放弃它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地位,在美;英的支持下重返印支”得出法国试图维持对越南的殖民统治;越南独立;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

(2)原因:根据“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为首的印支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来持续九年的抗法战争”得出越南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根据“毛泽东决定向越提供全面援助,委派陈赓代表中共中央到越南帮助工作,还派出了军事顾问团和政治顾问团前往越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得出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根据“法国陷入了困境,其1/4的兵力被困于印支战场,巨额的军费严重影响了经济的重建,国内反战运动规模巨大”得出法国国内反战运动的推动。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加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推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解析】(1)法国试图维持对越南的殖民统治;越南独立;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

(2)原因:越南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法国国内反战运动的推动。

影响:加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打击殖民主义势力);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推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发展。14、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1991年1月16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开战;海湾战争爆发”,可得出,海湾战争的特点是:多国对一国;根据材料“战争历经42天空袭,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2月24日,多国部队发起地面进攻,历时100小时陆战,28日战争结束”,可得出,海湾战争的特点是:以空战为主;高科技战争;不对称的战争,双方悬殊巨大。

(2)根据材料“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海湾战争的影响是:海湾战争引起了战后军事领域的巨大变革;海湾战争中苏联的态度加速了两极的瓦解;根据材料“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干涉程度大大提高”,可得出,海湾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加强了对海湾地区和全球的控制和干预;根据材料“它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海湾战争的影响是:在美国控制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相对稳定;为战后“近期一超多强的格局”打下了基础;根据材料“战后极端伊斯兰主义的复活,伊斯兰主义者反对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活动大大加强”,可得出,海湾战争的影响是:极端主义复活,恐怖主义泛滥。【解析】(1)特点:多国对一国;以空战为主;高科技战争;不对称的战争;双方悬殊巨大。

(2)影响:海湾战争引起了战后军事领域的巨大变革;海湾战争中苏联的态度加速了两极的瓦解;美国加强了对海湾地区和全球的控制和干预;在美国控制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相对稳定;为战后“近期一超多强的格局”打下了基础;极端主义复活,恐怖主义泛滥。15、略

【分析】【详解】

第(1)小问;根据材料“放松了对德国的安全警觉,不相信有中长期意义上的德国威胁,和平麻痹思想自上而下异常浓厚”可得出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思潮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痛教训;“德国海军的夭折使英国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可得出德国海军的夭折大大降低了英国的安全威胁;“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英国当局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德国的安全警觉”可得出《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加强了英国的安全保障;“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整顿国内经济;社会之需”可得出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是当务之急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第(2)小问的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的英国面对一战带来的惨痛教训,国内普遍呼吁和平,统治阶层认为“德国海军的夭折使英国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经济上而“不搞战备,不修防务,以为只要外交上运用得法,也可发挥作用”,故当时英国和平主义思潮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统治阶级也以经济恢复发展为重心,和平主义上升为国家政策,英国没有认识到当时德国对欧洲国家的潜在威胁,只满足于维护既得利益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二问,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思潮出现容易忽略对国防的建设,忽略对德国的潜在威胁,英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解析】(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痛教训;德国海军的夭折大大降低了英国的安全威胁;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加强了英国的安全保障;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是当务之急。

(2)特点:和平主义上升为国家政策;满足于维护既得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消极影响:忽视了国防建设;推动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对峙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之出现波动。【解析】观点: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挫折。

论证:17—18世纪;殖民战争频繁,从三次英荷战争到英法战争,国际贸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顿。1914—1945年,爆发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