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6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B.一厝朔东,一厝雍南.C.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D.吾与汝毕力平险.2、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的圣贤说过:“吾一日三省吾身。”现在的中学生也应该经常____,加强自身修养。B.《红楼梦》这部小说,思想深刻,技法娴熟,体现了作者____的功力。C.老师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我____。我决心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地投入中考复习。D.所谓成就,无非是____。因此,我们既不必羡慕或嫉妒别人,也不要把一时的虚荣当成了成就。3、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锐不可挡抑扬顿挫待人接物匿名B.张惶失措荡然无存永垂不朽懊丧C.眼花缭乱名副其实粗制滥造凛冽D.锲而不舍振耳欲聋丰功伟绩管辖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与汝毕力平险C.跳往助之D.告之于帝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争yán______斗艳②jiǒng______异③狭ài______。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____。8、给划线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雪皑____千____百炼草____泥____9、读了《蚂蚁》,你觉得蚂蚁令人感慨的地方有____。10、《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____》,《____》。1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____________互相____邈____嘤成韵横____上蔽12、选词填空。

①据说,许多年代以前,威尼斯还是一片____的海滩。(荒凉;荒芜、荒僻)

②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有____的友谊;亚得里亚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深沉;深厚、深远)

③亚得里亚海的瑰宝,是威尼斯人用双手____起来的。(雕塑、雕刻、雕琢)评卷人得分三、诗歌鉴赏(共7题,共14分)13、阅读《迎燕》一诗;完成下列各题。

迎燕。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1)“为迎新燕人;不下旧帘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谈谈你从诗中获得的启发。(不少于两点)14、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请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根据要求默写。(1)晨兴理荒秽,____。(2)行到水穷处,____。(3)____,波撼岳阳城。(4)____,故园无此声。(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6)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7)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8)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16、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17、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作者是唐朝文学家________(姓名)。诗中的“东风”既指自然的风,又蕴含____之意。

(2)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含义,并说说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18、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①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②;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①“寄奴”:指南朝宋武帝刘裕。②“元嘉草草”: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大败而归。③“佛狸”:北魏的皇帝,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9、阅读《黄鹤楼》;完成各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评卷人得分四、翻译(共2题,共6分)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管夷吾举于士。

译文:____(2);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译文:____(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____(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文:____21、翻译下列句子。(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4)、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评卷人得分五、多选题(共1题,共3分)22、今年4月23日是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下题。

【材料A】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B】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读,就能读透全书。【材料C】西汉时期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材料D】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材料E】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____,____。A.【材料A】B.【材料B】C.【材料C】E.​【材料E】E.​【材料E】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A.“拂”同“弼”;辅佐;

B.“厝”同“措”;放置;

C.“被”同“披”;穿着;

D.没有;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本题考查通假字;每篇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数量并不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课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文言知识的复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在课外”,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多记忆、多归纳、多理解并及时掌握的内容,在考试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解析】D2、D【分析】【分析】C项“心领神会”改为“恍然大悟”。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3、C【分析】略【解析】C4、A【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析】A项,正确;B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C项,成分残缺,在“净植”后面加上“的特点”;D项,语序不当,“自强、复兴和独立”应调整为“独立、自强和复兴”;故选:A。5、D【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解析】ABC.相同。D.不同,“告之于帝”为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于帝告之”。故选: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略

【分析】①“争yán斗艳”应为“争妍斗艳”;②“jiǒng异”应为“迥异”;③“狭ài”应为“狭隘”.

答案:①妍②迥③隘。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音节写成正确的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汉字的写法.

注意不要和同音字与形似字混淆.【解析】妍;迥;隘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由各国皆朝于齐,可知这一句就是在描述齐王纳谏之后。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8、áichuítǎnzhān【分析】【分析】“皑”读二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多音字。9、信念坚定、容易满足【分析】【分析】理解课文;把握蚂蚁形象特征,挖掘其深层含义。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10、无常五猖会【分析】【分析】依据作品内容不难填出;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11、xuānyīngkē【分析】【分析】汉字写拼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qc”,“nl”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12、荒芜深厚雕塑【分析】【分析】考查学生准确用词;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准确的答案。

【点评】阅读全段,了解语境,根据空处前后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本题要求填的都是动词,就要考虑与其后内容搭配问题,填空后要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从词义、情感色彩、适用范围来判断词语是否表达准确。三、诗歌鉴赏(共7题,共14分)13、略

【分析】

这是一篇以动物为题材的五言律诗;写的是春燕与诗人之间一种令人感动的亲近;和谐的关系与情趣.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檐下,生儿育女.首联写燕子的这种习性:“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八寸为咫,言距离很近.阳春三月已近,可爱的燕子总是在这个时候飞进千万个寻常百姓的家中.诗句借鉴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点化非常自然.燕子从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越是老屋旧檐越是栖息的好地方.无论飞到哪里过冬,每年春天燕子都能再飞回来,而且能找到自己的家.等到秋天小燕子长大了,全家又会飞走.人们从来不知道燕子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然而却是老百姓的好伙伴.善良人家总是能善待燕子,民间也视其为吉祥物.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阅读全诗;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诗句意思为: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暗示诗人隐居生活的喜爱(答对前面一点即可)

(2)本题考查自由表达.此类题目;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可围绕鸟是人类的朋友,人应与动物和谐相处来表述.

答案:

(1)表现出老百姓与燕子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人们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示例:①鸟是人类的朋友;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才能创造美好的意境;③春天是短暂的;④爱应该表现在行动上;⑤动物和人类一样也具有伟大的母爱.

译文: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14、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大意,结合整首诗,从内容、主题、哲理、写作手法等角度来分析即可。结合语境,联系上下诗句,本题不难,山峦重重叠叠,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汩汩穿行,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倏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这句话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解析】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15、略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8个小题都是上下句默写,属于识记类默写,难度不大,只要日常学习中能够勤记、勤写,问题不大。主要是注意其中的一些字的写法:带、坐、蒸、聒、舞、阴、谗、讥、髫。【解析】(1)带月荷锄归(2)坐看云起时(3)气蒸云梦泽(4)聒碎乡心梦不成(5)星河欲转千帆舞(6)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7)忧谗畏讥满目萧然(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6、略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描述画面的能力。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的内容,语言要生动形象。示例:在像屏障一般的群山里,烟雾缭绕,西落的夕阳下,一座孤城的城门紧闭着。这两句描绘出了一片荒凉奇异的景象。

此题考查的是古诗内容及情感分析和理解。学生要熟记古诗,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此句联系“不寐”“白发”“泪”即可理解诗中包含的作者的万般乡愁。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解析】【小题1】在像屏障一般的群山里,烟雾缭绕,西落的夕阳下,一座孤城的城门紧闭着。这两句描绘出了一片荒凉奇异的景象。

【小题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17、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文学常识和重点词句的分析能力。对于文学常识,学生要结合课下注释熟记于心,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词含义。《赤壁》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诗中的“东风”既指自然的风,又蕴含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之意。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语句和作者情感的赏析能力。“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表面意思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诗以小见大,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观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慨叹。第一问,结合历史知识,根据诗句语言直接解释即可。此诗是所学名篇,根据所学所记,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解析】【小题1】杜牧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机遇,机会(或因素)【小题2】倘若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胜败易位,历史重改,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供曹操享受了。意在说明要想建树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机遇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也一样无用武之地,委婉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18、略

【分析】

【甲】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该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不仅体现了辛弃疾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这首词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融典故入词,毫无斧凿印迹,寄情委婉深沉,与典故合而为一,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理解;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要抓住“神州”;“北固楼”等物象,用自己的语言解答.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2)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答案:

(1)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3分)

(2)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深沉的爱;对英雄业绩的热烈向往;充满战斗的激情;而对统治者的妥协投降;轻率出兵,又表现了深切的忧虑和愤慨;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懑的情绪.(答对两点,意思对即可)(3分)

译文:

译文:

【甲】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地区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19、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B项“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分析错误;这首诗后四句属于实写,天晴时登楼眺望,晴川草树的景象都是眼前之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分析.首联;颔联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写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萌生出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答案:

(1)B

(2)首联;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此诗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