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有关果胶酶与果胶酶实验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苷酶B.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底物浓度一定时,果胶酶的用量越大,滤出的果汁就越多D.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2、下列有关酶、“固定化酶”和“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棉织物不能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B.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磷农药,需提供充足的氧气C.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D.配制CaCl2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3、下列关于酶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分离提纯要依次经过过滤、层析、沉淀、提纯等步骤B.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C.酶的固定是酶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D.酶的固定化技术是指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承载物上,或者使酶交联在一起4、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B.实验温度为无关变量,要在相同的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相同D.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5、与普通洗衣粉比较,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这些酶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某兴趣小组用普通洗衣粉和加碱性蛋白酶制剂洗衣粉进行实验,相同时间内的洗涤效果(去除污渍的百分比)如下表,结果分析正确的是()。温度/℃20303540455060洗涤效果/%普通洗衣粉132023252626.527加酶洗衣粉30404650484535
A.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温度,因变量是洗涤效果B.当温度达到60℃以后,加酶洗衣粉中酶制剂会失去催化活性C.实验结果表明,该加酶洗衣粉在35℃~45℃洗涤效果最好D.实验中无需考虑污物种类和衣物的材质6、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B.在酒精发酵旺盛时,也能进行果醋发酵C.对所用的材料葡萄应先去枝梗,再冲洗多次D.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时,只需在发酵液中滴加重铬酸钾即可7、燕窝是中国人的传统保健品,近年来被传为珍稀滋补品的“血燕”更是价格高昂。但浙江曾在某次抽查时发现,主要产自马来西亚的3万余盏血燕亚硝酸盐最高超标350多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B.“血燕”中的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C.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D.一次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8、提取胡萝卜素和提取玫瑰油时都需要加热,但两者使用的加热方法不同,其原因是()A.前者需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B.前者烧瓶里含有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是水C.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油耐高温D.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张厨师的工作服上沾了一些血渍和油渍,清洗此工作服时,选用的加酶洗衣粉应含有()A.淀粉酶B.脂肪酶C.RNA聚合酶D.蛋白酶10、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错误的是A.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B.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C.在50℃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会迅速失活D.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11、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酶对苹果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四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画出了如下曲线(曲线序号同实验组号),其中②曲线是在10g果肉+8mg果胶酶所得到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组中加入的酶量和果肉质量都一定大于②B.若实验②④组研究的自变量是果肉的质量,则每组实验中加入的酶量要相同C.②③两组对比研究的自变量可能是温度或者pHD.若④组和②③两组加入的果肉质量一致,则其可能是没有加果胶酶12、关于实验室培养和纯化酵母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配制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倒平板时,打开培养皿盖,倒放于超净实验台上,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C.倒入培养基后立即将平板倒置,防止培养基污染D.用平板划线法划完线后,要在培养皿皿底上做好标记13、为探究不同糖源(蜂蜜、黄冰糖)对蓝莓酒发酵产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研发出如下的蓝莓酒发酵工艺,其中“主发酵”时酵母菌会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会生成,“后发酵”是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蓝莓酒会成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菌种甲在产生CO2的同时会产生酒精B.切片后需对发酵液进行消毒然后再分组C.倒罐均需保留空间以促进菌种有氧呼吸D.主发酵要控制无氧,后发酵要控制有氧14、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见图10),恰当的做法是()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B.一直打开阀b通气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D.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试验15、某同学设计了图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葡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然后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果醋发酵比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要高C.接种量的多少对发酵速率和发酵产品的品质没有多大影响D.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的发酵实验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17、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蛋白质的分离。
分离过程中,仔细观察________在洗脱过程中的移动情况。如果色谱柱装填成功、分离操作正确,能清楚地看到红色区带狭窄、平整、均匀一致地随着洗脱液缓慢移动;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说明分离效果不好,与______________有关。19、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的活性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酶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20、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_______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许多商品纤维素都是由天然纤维素制得的,如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不溶于水的微晶纤维素等。21、植物芳香油不仅挥发性强,而且易溶____________,如石油醚、酒精、乙醚和戊烷等。不适于用水蒸气蒸馏的原料,可以考虑使用____________法。22、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左右。2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___________________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24、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
第1层:________的甲苯层。
第2层: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______薄层固体。
第3层:________的水溶液——红色透明液体。
第4层:其他杂质的________沉淀物。
将液体用______过滤,除去________________,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________液体。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9分)25、I.果酒和泡菜是经过发酵制成的食品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与制作果酒相比;相同点是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
(2)在家庭制作葡萄酒初期;需要偶尔拧松容器的盖子,这样处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在制作葡萄酒的中后期,需要密闭容器,如果密封不严混入空气,发酵液会变酸,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人们发现在制作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糖,可以提高酒精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
Ⅱ.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温度对该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量。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等,其作用是___________。
(4)图中步骤B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对照,简述设置对照的思路___________。
(6)图中D步骤中,可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高低,原因是___________。在不同温度下,果胶酶的活性越大,苹果汁的体积就___________(填“越小”或“越大”)。26、自生固氮菌是一类能独立固定氮气的细菌;其中有些好氧的种类能产生PHB(一种可以被生物降解的塑料)。现欲获得高产PHB的自生固氮菌菌种,操作流程如下:采集土样-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培养-初步筛选产PHB固氮菌-筛选高产PHB固氮菌-保存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富集培养时;为达到筛选自生固氮菌的目的,在配制培养液时不应添加_____。培养时要将装有培养液的锥形瓶放置在摇床上,其目的是_____。
(2)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时;要先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平板。此时所使用的培养基与富集培养时有所不同,其中添加了一定量的_____。倒平板时,要待高压灭菌后的培养基_____,再在_附近操作。平板冷凝后,需置于恒温箱中1-2天后再用于接种,目的是_____。
(3)分离纯化培养后,得到8种形态特征有所不同的单菌落。经染色鉴定,其中3种能产生PHB。那么如何进一步筛选出高产PHB的菌种呢?请说出你的实验思路_____。27、Ⅰ.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问题:
(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因此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泡菜坛进行密封处理。有时还需要加入一些“陈泡菜水”,目的是________。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将减少,种类将_______,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3)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时;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盐酸中,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__________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4)下图是制备的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其中①号管中不含亚硝酸盐,作为_____对照。
Ⅱ.请回答与“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有关的问题:
(1)葡萄先用水洗净后;需用鲜红紫色的__________溶液浸泡5min;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是在清洗之后进行的。
(2)接种菌种前干酵母制成糊状后;为使酵母迅速发生作用,可加极少量_______。
(3)葡萄浆放入发酵瓶中;装量不要超过_________。
(4)为缩短制作果醋的周期,下列选项中采取的措施无效的是__________。A.用果酒为原料B.增加醋杆菌的数量C.控制适宜的发酵温度D.发酵阶段封闭充气口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12分)28、根据相关知识;回答胡萝卜素提取和鉴定方面的问题: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通常在萃取前要将胡萝卜粉碎和____________,以提高萃取效率。
(2)水蒸气蒸馏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胡萝卜素的提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萃取效果;萃取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萃取液中的有机溶剂;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法。
(5)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通常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法,并以___________样品作为对照。29、酵母菌是对青霉素不敏感的异养型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发酵酿造葡萄酒的菌种来自___________。在工业发酵时,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中添加了丰富的_________等物质和青霉素,青霉素的作用是_____。
(2)酵母菌生长需要适宜的pH,因此在培养基配制过程中需要添加_____,原因是酵母菌培养过程中__________。
(3)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时,为弄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因此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
(4)白假丝酵母菌会通过人体的感染部位进入血液,感染部位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血液中血糖浓度不能太高,其依据是_________。30、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为保证泡菜发酵过程中的无氧环境在装坛发酵前后需要检泡菜坛_____,并对泡菜坛进行_____处理,在腌制过程中,坛中会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可用____法;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进行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色化合物。
(3)据图可知腌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且峰值较高,原因是___31、请回答下列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相关问题:
(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洗涤红细胞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复洗涤三次;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在该过程中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凝胶色谱柱装填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原因为气泡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操作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漏出凝胶颗粒的现象,如果发生则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蛋白质的分离过程中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2分)32、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应______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式:______。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左右。
(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33、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其中利用发酵技术制作的各类特色食品,如果醋;腐乳、泡菜等,很好地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延安洛川的苹果不仅好吃,延安洛川产的苹果醋饮也非常好喝。工业上酿制苹果醋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向捣碎的苹果汁中直接接种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经过一次发酵制成;另一条途径需经过先后两次发酵获得,即________________。
(2)“王致和”腐乳是我国的著名品牌;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____(填“增多”或“减少”)。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后需要加入卤汤,若卤汤中的酒精含量过高,则会导致腐乳____。
(3)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提起酸菜,自然会让人联想“翠花,上酸菜”,那可是东北一大美食。在我国的泡菜品种中,东北酸菜和四川泡菜非常有名,其实,在陕西北部,人称“陕北”的酸菜,那也是绝对美味。在制作泡菜过程中,向泡菜坛中注入盐水前,煮沸所用盐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实验的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
【详解】
A;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是一类酶的总称,A错误;
B;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都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C;底物浓度一定时;果胶酶的用量再大,最后滤出的果汁是一样的,C错误;
D;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D正确。
故选D。2、C【分析】【分析】
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制氯化钙溶液:要用蒸馏水配制。(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详解】
A;棉织物可以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洗衣粉中的碱性纤维素酶不能使纤维素水解,但能使衣物变得蓬松,A错误;
B;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磷农药;不需要考虑营养条件,不需提供氧气,B错误;
C;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使酵母菌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正常状态,C正确;
D;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溶化海藻酸钠应采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并搅拌,防止海藻酸钠焦糊,D错误。
故选C。3、D【分析】【分析】
酶工程就是将酶或者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它包括酶制剂的制备,酶的固定化,酶的修饰与改造及酶反应器等方面内容。酶工程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轻工业以及医药工业中。
【详解】
A;酶的分离提纯要依次经过选材、破碎细胞、抽提、纯化、制剂等步骤;A错误;
B;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B错误;
C;酶的固定主要是为了让酶在催化过程中尤其是液相反应催化过程中以固相形式参与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方法;并不是酶的分离纯化的方法,C错误;
D;酶的固定化技术是指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承载物上;或者使酶交联在一起,D正确。
故选D。4、C【分析】【详解】
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果胶酶量为自变量,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控制,果胶酶溶液量;实验温度、搅拌时间、pH、为无关变量,需要等量适宜控制,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力。5、C【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在表中所列为7种温度下;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相同时间内的洗涤效果(去除污渍的百分比),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因变量是洗涤效果(去除污渍的百分比),其余均为无关变量。在温度相同时,加酶洗衣服的洗涤效果较好;在洗衣粉的种类相同时,温度会影响洗涤效果。
【详解】
A;根据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因变量是洗涤效果(去除污渍的百分比),其余均为无关变量,A错误;
B;根据表格可知;当温度达到60℃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高于普通洗衣粉,说明加酶洗衣粉中酶制剂没有完全失去催化活性,且没有60℃以后的实验数据,故不能说明当温度达到60℃以后,加酶洗衣粉中酶制剂会失去催化活性,B错误;
C;表中实验结果表明;该加酶洗衣粉在35℃~45℃时去除污渍的百分比较大,洗涤效果最好,C正确;
D;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污物种类和衣物的材质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实验中应保持一致,D错误。
故选C。6、A【分析】【详解】
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醋酸菌发酵产生的醋酸都使培养液pH有所下降,A正确;在酒精发酵旺盛时,处于无氧环境,不能用来进行果醋发酵,B错误;为了防止发酵液受污染,冲洗葡萄时,要先冲洗后去枝梗,也不能冲洗多次,防止菌种流失,C错误;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时,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才能检测,D错误。7、B【分析】【分析】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克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同时,膳食中的亚硝酸盐绝大多数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因此,不必太在意。
【详解】
A;“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A正确;
B;“血燕”中的亚硝酸盐一般无致癌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B错误;
C;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C正确;
D;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D正确。
故选B。8、B【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油使用的是水,可以直接加热;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使用的是有机溶剂,由于有机溶剂是易燃、易爆物质,因此要用水浴加热。故B正确。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B:D【分析】【分析】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详解】
A;血渍和油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没有淀粉,选用的加酶洗衣粉可以不含淀粉酶,A错误;
B;血渍和油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选用的加酶洗衣粉应含有脂肪酶,B正确;
C;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合成RNA;血渍和油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选用的加酶洗衣粉不含有RNA聚合酶,C错误;
D;血渍和油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选用的加酶洗衣粉应含有蛋白酶,D正确。
故选BD。10、B:C:D【分析】【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加酶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加酶洗衣粉的使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因素,先梳理相关的教材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加酶洗衣粉中加入的酶多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其本质与生物体内的酶无明显差异;A正确;
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不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这是因为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经过了特殊的化学物质的包裹,使之与其他成分隔离,这些酶在遇水后,包裹层分解,酶才能发挥作用,B错误;
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一般在40℃左右适宜;50℃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酶没有迅速失活,C错误;
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会导致其中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加酶洗衣粉中酶制剂的种类以及作用机理,明确酶的来源、酶的特殊处理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1、B:C:D【分析】【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组反应速度最快,最终的果汁体积最大,可能是酶的量多以及底物最多。②③组最终的果汁体积相同,说明底物相同,但二者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说明二者酶的活性不同或酶量不同。④的果汁体积最少,可能是底物最少或没有加果胶酶。
【详解】
A;①中酶量不一定大于②中的;也可能是①中酶的活性更大,A错误;
B;若实验②④组研究的自变量是果肉的质量;则酶的量为无关变量,每组实验中加入的酶量要相同,B正确;
C;不同温度或pH时酶的活性不同;催化反应的速率不同,但最终产物的量相同,因此②③两组对比研究的自变量可能是温度或者pH,C正确;
D;果胶酶能分解果胶;提高出汁率,若④组和②③两组加入的果肉质量一致,则其可能是没有加果胶酶,使出汁率降低,D正确。
故选BCD。12、A:B:C【分析】【分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4)调pH。(5)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6)倒平板。
【详解】
A;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而配培养基不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A错误;
B;倒平板时;打开培养皿盖,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然后倒放于超净实验台上,B错误;
C;倒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C错误;
D;用平板划线法划完线后;要在培养皿皿底上做好标记,D正确。
故选ABC。13、A:C:D【分析】【分析】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能以多种糖类作为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因此在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蔬菜表面经常可以发现酵母菌的存在。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可用于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等。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
【详解】
A、发酵产生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呼吸产生CO2;但不产生酒精,A错误;
B;切片后对发酵液进行消毒;防止杂菌污染,再进行分组,B正确;
C;压榨倒罐用于主发酵需保留空间以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二次倒罐时菌种是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主发酵先有氧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无氧进行酒精发酵,后发酵要控制无氧,D错误。
故选ACD。14、A:C【分析】【详解】
制作果酒依赖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以应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应控制无氧环境和适宜的温度,每隔一定时间应释放产生的二氧化碳,避免抑制无氧呼吸,所以应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故选AC。15、A:B:D【分析】【详解】
果酒制作是厌氧发酵,该装置水可阻止空气进入;果酒发酵产生的气体是CO2,该装置便于CO2的排出;该装置弯管为了排出发酵产生的气体,不能保证果醋发酵需要的O2;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排出气体,避免杂菌污染。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6、A:B:D【分析】【分析】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的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
A;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醋酸菌产生醋酸需要氧气,因此应该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然后供氧进行果醋发酵,A正确;
B;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B正确;
C;接种量的多少对发酵速率和发酵产品的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C错误;
D;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过程中利用了严格的灭菌措施,可以防止其它杂菌污染,所以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正确。
故选ABD。17、A:B:C【分析】【分析】
【详解】
A;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而后进行无氧呼吸,发酵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改变,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A错误;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
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而后减少,C错误;
D;若酵液表面出现菌膜;属于醋酸菌,需氧型微生物,可能是发酵瓶漏气引起的,D正确。
故选ABC。
【点睛】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略
【分析】【详解】
蛋白质的分离过程中,仔细观察红色区带在洗脱过程中的移动情况。如果色谱柱装填成功、分离操作正确,能清楚地看到红色区带狭窄、平整、均匀一致地随着洗脱液缓慢移动;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说明分离效果不好,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关。【解析】红色区带凝胶色谱柱的装填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应速度反应物的减少量产物的增加量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最高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有机溶剂萃取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2%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盐酸对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玖瑰红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
第1层:甲苯密度最小;故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
第2层: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白色薄层固体。
第3层: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红色透明液体。
第4层: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将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的液体即为血红蛋白溶液。
【点睛】【解析】无色透明白色血红蛋白暗红色滤纸脂溶性沉淀层红色透明四、实验题(共3题,共9分)25、略
【分析】【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果胶酶能破坏细胞壁,有利于液泡中的果汁出汁,因此,果汁的出汁量能反应果胶酶的活性。
【详解】
I.(1)制作泡菜所需的菌种为乳酸菌;为厌氧菌,制作果酒所需的菌种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制作泡菜与制作果酒相比,相同点为:都是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不同点是泡菜是乳酸发酵,产物是乳酸,果酒是酒精发酵,产物是酒精(乙醇)和二氧化碳。
(2)由于酒精发酵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拧松瓶盖可排出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发酵的持续进行,所以在家庭制作葡萄酒初期,需要偶尔拧松容器的盖子。醋酸菌为好氧菌,在制作葡萄酒的中后期,如果密封不严混入空气,会使醋酸菌大量增殖并进行醋酸发酵,使发酵液变酸。由于糖类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在制作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糖,可以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还可以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故在家庭制作葡萄酒时,往制作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糖可以提高酒精含量。
Ⅱ.(3)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其作用是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果汁变澄清。
(4)图中步骤B是将果汁和果胶酶分别放在相同的恒温水浴中保温处理;处理的目的是可以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避免果泥和果胶酶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从而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5)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温度对该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所以实验自变量为不同的温度,因变量为果胶酶的活性,实验过程中可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形成相互对照。
(6)由于果胶酶将果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滤纸(或尼龙布),因此,果汁的体积大小反应了果胶酶的催化分解果胶的能力,所以图中D步骤中,可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高低。在不同温度下,果胶酶的活性越大,苹果汁的体积就越大。
【点睛】
本题考查传统的发酵技术和果胶酶的组成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灵活应用能力。【解析】都是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泡菜是乳酸发酵,产物是乳酸,果酒是酒精发酵,产物是酒精(乙醇)和二氧化碳或:参与的微生物不同酒精发酵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拧松瓶盖可排出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发酵的持续进行醋酸菌大量增殖,进行醋酸发酵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可以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还可以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果汁变澄清。可以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避免果泥和果胶酶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从而影响果胶酶的活性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形成相互对照果胶酶将果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滤纸(或尼龙布),因此,果汁的体积大小反应了果胶酶的催化分解果胶的能力越大26、略
【分析】【试题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综合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和筛选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题目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由于要筛选自生固氮菌;需要用选择培养基,所以在配制培养液时不应添加含氮物质(或氮源);由题意可知,该自生固氮菌属于好氧菌,培养时将装有培养液的锥形瓶旋转在摇床上,可以为细菌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
(2)平板培养基应为固体培养基;所以在配制时应添加一定量的琼脂,起凝固作用;倒平板时,要待高压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或冷却至不烫手),再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为选出没被微生物污染的平板,在平板冷凝后,需置于恒温箱中1-2天后再用于接种。
(3)本实验的目的是获得高产PHB的自生固氮菌菌种,因此,可以将能产生PBH的3种菌分别接种到相同的培养基上,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检测和比较3种菌的PHB生成量。【解析】含氮物质(氮源)为细菌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琼脂冷却至50℃左右(或冷却至不烫手)酒精灯火焰选出没被微生物污染的平板将能产生PHB的三种菌分别接种到相同的培养基上,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检测和比较三种菌的PHB生成量27、略
【分析】【分析】
1;制作泡菜的实验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为了抑制其它杂菌的繁殖,可以利用多种措施如:加盐、加白酒、加水密封等;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4:1,盐水要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泡菜变质原因很多,如泡菜坛子密封不严,或盐的比例过低等。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泡菜开始腌制时,坛内环境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等杂菌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亚硝酸盐含量又降低。
2;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初期通入无菌空气,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期密封,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详解】
Ⅰ.(1)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因此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泡菜坛进行密封处理;制作过程中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提供乳酸菌菌种(或者接种)。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乳酸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代谢产物,故有机物的干重将减少,而种类将增加;泡菜开始腌制时,坛内环境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等杂菌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亚硝酸盐含量又降低。
(3)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时;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4)如图是制备的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其中①号比色管中不含亚硝酸盐,作为空白对照。
Ⅱ.(1))葡萄先用水洗净后;需用鲜红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min;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但是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此操作是在清洗之后进行的。
(2)为了使酵母菌迅速发挥作用;可加少量蔗糖,酵母菌能分泌转化酶在胞外分解蔗糖后再吸收利用单糖,加入蔗糖使发酵原料更丰富,有利于早期酵母的大量繁殖,加快后期的发酵速度。
(3)将葡萄浆放入发酵瓶中;装量不能超过2/3,要留有1/3的空间,既能保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繁殖,又能防止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发酵液溢出。
(4)A;醋酸菌可以利用果酒发酵更快的产生果醋;A正确;
B;增加醋杆菌的数量;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更多的果醋,B正确;
C;控制适宜的发酵温度;有利于果醋发酵的进行,C正确;
D;发酵阶段封闭充气口;会抑制醋酸菌的有氧呼吸,不利于果醋发酵的进行,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泡菜的制作原理与过程、亚硝酸盐的鉴定原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等知识点,弄清楚不同的过程需要的发酵条件和注意事项等知识点,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解析】异养厌氧型提供乳酸菌菌种(或接种)增加先增加后减少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空白高锰酸钾蔗糖2/3D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12分)2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通常在萃取前要将胡萝卜粉碎和干燥。干燥是为了去水,以提高萃取效率。
(2)水蒸气蒸馏法不适合胡萝卜素的提取,因为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物质,而胡萝卜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
(3)由于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会影响萃取效果,提高温度有利于胡萝卜素溶于有机溶剂,但是如果温度过高会破坏胡萝卜素,因此为了提高萃取效果,应严格控制萃取温度并延长萃取时间。
(4)由于有机溶剂易挥发,而胡萝卜素不易挥发,因此除去萃取液中的有机溶剂可采用蒸馏法。有机溶剂可经冷凝回收再利用。
(5)胡萝卜素的鉴定通常采用纸层析法。胡萝卜素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并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扩散,且扩散速度与溶解度呈正相关。可以用标准样品(胡萝卜素)作为对照,分析萃取样品是否含胡萝卜素和杂质。
【点睛】
本题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和鉴定的有关知识。【解析】干燥不适合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物质,而胡萝卜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严格控制萃取温度并延长萃取时间蒸馏纸层析标准的胡萝卜素29、略
【分析】【分析】
酵母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均会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可以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酵母菌一般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对培养液中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详解】
(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工业发酵时,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中添加了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等物质和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其作用是抑制细茵和放线菌的生长,将酵母菌从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2)酵母菌在培养过程中;无论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进行无氧呼吸,都会生成二氧化碳,导致培养液中的pH下降,但酵母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pH,因此在培养基配制过程中需要添加pH缓冲剂。
(3)据分析可知;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时,为弄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因此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4)酵母菌适宜在温暖潮湿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白假丝酵母菌会通过人体的感染部位进入血液,感染部位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因此,血液中血糖浓度不能太高。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酵母菌的呼吸类型,以及酵母菌在果酒制作方面的应用和计数的方法,再根据题意作答。【解析】葡萄皮碳源和氮源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将酵母菌从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pH缓冲剂营养物质的分解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积累会导致培养基中pH下降抽样检测酵母菌适宜在温暖潮湿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30、略
【分析】【分析】
1;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发酵时应该保证无氧环境;乳酸菌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还原氢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还原氢形成乳酸。
2;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①发酵初期: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活动。该时期利用了氧气,产生了厌氧环境,乳酸菌才开始活动。此时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而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
②发酵中期:由于乳酸菌产生了大量乳酸;其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只有乳酸菌活动增强。此时期乳酸菌数量达到最高峰,乳酸的量继续积累。由于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而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所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如图所示)。
③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而硝酸盐还原菌完全被抑制。
【详解】
(1)制作泡菜所需要的微生物为乳酸菌;为厌氧菌,为保证泡菜发酵过程中的无氧环境,在装坛发酵前后需要检泡菜坛有无裂纹和砂眼,并对泡菜坛进行用水密封坛口处理,在腌制过程中,坛中会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主要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高使蔬菜细胞渗透失水。
(2)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可用比色法;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进行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化合物。
(3)由于食盐用量过低;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所以腌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且峰值较高。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泡菜制作及原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相关知识分析曲线指导人们健康生活的能力。【解析】有无裂纹和砂眼用水密封坛口外界溶液浓度高使蔬菜细胞渗透失水比色玫瑰红食盐用量过低,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业硝酸盐31、略
【分析】【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2《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听评课记录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1框走近老师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数字化教育答辩报告
- 健康教育讲座
- 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A (Grammar Focus-3c)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5年度办公房屋租赁与办公家具租赁一体化服务合同
- 小学听评课记录反思总结
- 2025年度专业医学翻译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服务委托合同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听课评课记录之讨论资料
- LED大屏技术方案(适用于简单的项目)
- Lesson 6 What colour is it(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接力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 历年国家二级(Python)机试真题汇编(含答案)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NB/T 11446-2023煤矿连采连充技术要求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第五单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设计质量、进度、服务保证措施
- 2024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英语试卷(含参考答案)
- 三高疾病之中医辨证施治
- 射线衍射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