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230年,派船队到达夷洲的是()A.蜀汉B.孙吴C.曹魏D.西晋2、以下是四位同学设计的春秋战国时期四个故事的题目,其中错误的一个是()A.《尊王攘夷的齐桓公》B.《问鼎中原的楚庄王》C.《一鸣惊人的晋文公》D.《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3、南宋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A.汴京B.成都C.临安D.中都4、“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唐玄宗励精图治B.唐玄宗崇尚节俭C.有贤臣魏征为其处理政事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A.废除贵族世袭特权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6、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7、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下列对清朝文字狱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C.因文字而起的监狱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制造的冤狱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__。9、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10、(1)清朝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郑成功是伟大的抗倭民族英雄,他生活的时代是明朝。()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设置宣政院。()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宋朝初期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12、假若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孙武、老子、孔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招聘的栏目有: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你认为他们分别应当去应聘哪个栏目,请将相应的人物写在对应的栏目里。
(1)教育观察:______(2)法制园地:______
(3)军事天地:______(4)自然与环境:______。13、宋朝商业比较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______(判断对错)14、秦朝的都城在______。15、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他创立的科举制度却沿用了一千多年,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开设了______。16、请举出与下列信息对应的历史知识:
秦朝长城西起______,东到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唐长安城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18、(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19、黄河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20、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也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A.正确B.错误21、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监督西藏地方事务。______(判断对错)22、道教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是唐朝。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3题,共27分)23、历史地图有助于我们建立空间概念;便于理解和运用知识。阅读下列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见如图《战国形势图》
(1)《战国形势图》中A处是战国末期秦;赵之间发生的空前战争的地点;该地点是什么?该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战国形势图》中北方的匈奴一直不断侵扰着中原地区的统治;请说出秦朝时秦始皇派哪个大将大举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图中临淄当时是哪个诸侯国的都城?
材料二见图《淝水之战形势图》。
(3)《淝水之战形势图》中的A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威海当时属于哪个政权统治?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4)B处是哪个政权?建立者是谁?C处在三国时被称为什么?
(5)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请说出一个与材料一或材料二有关的成语。2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25、图四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图?该工程由何人主持修建?这一工程至今仍发挥哪些作用?(写出两点即可)
评卷人得分五、改错题(共3题,共24分)26、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的汉字就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______。(判断对错)27、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商品流通中人们开始使用纸币--会子。
错误:______
理由:______。28、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唐玄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帮助自己明是非;知对错。______
改正:______
(2)玄奘西游天竺并以亲身经历写成《西游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______
改正:______
(3)唐朝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市为繁华的商业区。______
改正:______
(4)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转运使。______
改正:______
(5)金的建立者是阿骨打。______
改正: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230年吴国孙权曾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2、C【分析】依据所学;“一鸣惊人”典故出自楚庄王.在晋楚的争霸战争中,楚庄王在邲之战中战败晋国,成为中原霸主.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识记一鸣惊人的典故.
本题以楚庄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C3、C【分析】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南宋都城在临安,城内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是南宋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宋都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宋都城.【解析】C4、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元之治的有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命人还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太宗重用魏征等人。由此分析,ABD排除,故选C。【解析】C5、B【分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其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6、D【分析】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是掌握历史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于远古时期,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发掘.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知识点.
本题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背景,考查的学生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答案】D7、D【分析】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时,制造了大批的冤狱,人称“文字狱”。它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清朝的文字狱及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清朝文字狱的相关知识点。【解析】D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略
【分析】司母戊鼎铸造于商朝后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故答案为:
司母戊鼎.
本题考查司母戊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司母戊鼎.【解析】司母戊鼎9、略
【分析】据所学知;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和武则天对科举制进行完善,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故答案为:
进士科;殿试。
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科举制的完善。
注意识记唐朝对科举制完善的史实。【解析】进士科;殿试10、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台湾的相关内容。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立的。故此题错误,将澎湖巡检司改为台湾府。(2)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内容。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故此题错误,将郑成功改为戚继光。(3)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对新疆的管辖。乾隆帝时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将军,管辖包括____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宣政院是管辖西藏的机构。故此题错误,将宣政院改为伊犁将军。(4)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故此题正确。
【解析】(1)×把澎湖巡检司改为台湾府(2)×把郑成功改为戚继光(3)×把宣政院改为伊犁将军(4)√11、略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和新罗的关系。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出口首位。故本题表述正确。【解析】(√)12、略
【分析】(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了温故而知新等的教育原则.因此孔子应应聘《教育观察》栏目.
(2)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法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韩非应应聘《法制园地》栏目.
(3)孙武是春秋晚期著名的军事家;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因此孙武应应聘《军事天地》栏目.
(4)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并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因此老子应应聘《自然与环境》栏目.
故答案为:
(1)孔子.
(2)韩非.
(3)孙武.
(4)老子.
(1)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韩非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孙武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老子的知识点.
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孔子;韩非;孙武;老子13、略
【分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故答案为:
√。
本题以宋朝商业比较繁荣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解析】√14、略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并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故填写:咸阳。【解析】咸阳
15、略
【分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故答案为:
进士科.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本题以科举制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析】进士科16、临洮辽东【分析】为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让蒙恬负责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
故答案为:
临洮;辽东。
本题以秦朝长城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长城的相关知识点。【解析】临洮辽东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长安城的史实。唐长安城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解析】【答案】对18、√【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这是正确的,因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这说明了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故本题正确。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答案】√19、×【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而河姆渡遗址在长江流域,种植的是水稻。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20、√【分析】本题考查宋代重视文教事业。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早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本题是正确的。故选A。【解析】A21、√【分析】1727年;清朝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驻藏大臣的设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驻藏大臣的设立。【解析】√22、×【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自东汉时张道陵创五斗米教以后,道教就开始兴起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教。四、材料题(共3题,共27分)23、略
【分析】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三国鼎立、淝水之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三国鼎立、淝水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万人被俘,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战国形势图》中A处是战国末期秦、赵之间发生的空前战争的地点,因此说图中的A处指的是长平。
(2)秦朝建立后;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战国形势图》中的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当时是齐国的都城。
(3)《淝水之战形势图》中的A政权地处黄河流域;因此指的是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威海地处今天的山东省,当时属于前秦的统治。在383年的淝水之战中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4)《淝水之战形势图》中的B处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指的是东晋政权。317年,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淝水之战形势图》中的C处指的是今天的台湾,当时被称为夷洲。
(5)与材料一有关的成语的成语是纸上谈兵;与材料二有关的成语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
故答案为:
(1)长平;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或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2)蒙恬;齐国。
(3)氐族;前秦;383年。
(4)东晋;司马睿;夷洲。
(5)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24、(1)由材料“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可知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秦始皇。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
(2)西晋时期的民族迁移的特点是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3)材料三是《穿汉族服饰的少数民族贵族》图和《西晋时期被汉族使用的方凳;胡床》图;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在社会生活方面民族融合的表现。(4)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变化是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和昌盛,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民族意识,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
(1)东:辽东西:临洮;目的:抵御匈奴。
(2)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3)在社会生活上民族交融的表现。
(4)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等(言之有理即可)。【分析】
(1)本题以秦朝修建长城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修建万里长城的知识。
(2)本题考查西晋时期的民族迁移的特点。
(3)本题以《穿汉族服饰的少数民族贵族》图和《西晋时期被汉族使用的方凳;胡床》图为依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
(4)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知识。
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修建长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小题1】(1)由材料“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可知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秦始皇。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
(2)西晋时期的民族迁移的特点是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3)材料三是《穿汉族服饰的少数民族贵族》图和《西晋时期被汉族使用的方凳;胡床》图;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在社会生活方面民族融合的表现。(4)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变化是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和昌盛,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民族意识,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
(1)东:辽东西:临洮;目的:抵御匈奴。
(2)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3)在社会生活上民族交融的表现。
(4)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等(言之有理即可)。【小题2】【小题3】【小题4】25、(1)我国远古居民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分别是粟和水稻。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还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蔬菜,还从事渔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水稻的国家之一,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已种植水稻。
(2)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根据图四中的“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可知;这个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它位于今天的四川省,今天仍有利于灌溉;航运、农业生产等。
故答案为:
(1)粟和水稻。
(2)铁农具和牛耕;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都江堰;李冰;今天仍有利于灌溉、航运、农业生产等。【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小题1】(1)我国远古居民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分别是粟和水稻。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还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蔬菜,还从事渔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水稻的国家之一,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已种植水稻。
(2)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根据图四中的“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可知;这个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它位于今天的四川省,今天仍有利于灌溉;航运、农业生产等。
故答案为:
(1)粟和水稻。
(2)铁农具和牛耕;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状蓬松石英棉项目建议书
- 如何学会护理操作
- 2025年管业:地暖专用管项目建议书
- 2025届四川省达州市重点中学高考仿真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幼儿小班讲课课件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集锦
- 2025年大孔烧结空心砖项目建设总纲及方案
- 2025年网络特性测试仪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陕西西安雁塔区师范大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适应性月考(六)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地理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文写作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综合应用能力
- 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3区域环境概况
- 2024年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基础题)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方格编》课件
- 2024年福建厦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
- 中小学五项管理主题班会课件教育课件
- 腰痛的中医适宜技术
- GA/T 2133.2-2024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第2部分:安全监控组件技术规范
- 妇科三基考试题
- 毕业设计-基于stm32的智能小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