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谏官_第1页
中国古代的谏官_第2页
中国古代的谏官_第3页
中国古代的谏官_第4页
中国古代的谏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谏官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历史上唐太宗以虚怀纳谏著称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一生上书言事,200多次,所言多被太宗采纳。何为谏官“谏”字包含多重意蕴,而要义在“直言以劝正”。《说文解字》中说:“谏,证也。从言柬声。”所以,“谏”的基本内涵是,以正直之言启悟别人。谏官之“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给各类人提意见,而是针对君主,“谏朝政之得失”。故谏官就是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有“为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的名论;《白虎通·谏诤》论及朝廷职官时说,“设辅弼,置谏官”,谏官被看作是与左丞右相同等重要的帝王羽翼。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御史监察系统谏官言谏制度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谏官的特点谏官言者无罪谏官,是专司谏诤之职的,国家设立谏官的目谏的,就是让他讲话,所以谏官是言者无罪的,讲错了也不要紧,所谓谏言不咎,谏官不罪。官卑秩微,任选青年谏官不罪或者言者无罪,这只是一种礼法制度,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种道德规范。要每一个封建皇帝都遵循礼法,谈何容易?因此在选用谏官时,往往需要选用那些敢说直话不怕杀头的年轻人,同时官卑秩微。谏官的特点谏言不露封建时代的皇帝绝没有让人当众批评的勇气,也没有将缺点错误公开的胆魄和胸怀,因而就出现了一项制度,这就是“谏言不露”、“谏书人莫窥”。谏官言事要“密陈其奏”。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按照礼法,谏官是言者无罪的,但不遵守制度的皇帝却是大有人在,于是就形成了谏官最重要的职业道德,这就是宁鸣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