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选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7/1A/wKhkGWeZuCOAFKSCAAHtyuZQqC8560.jpg)
![2025年浙教版选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7/1A/wKhkGWeZuCOAFKSCAAHtyuZQqC85602.jpg)
![2025年浙教版选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7/1A/wKhkGWeZuCOAFKSCAAHtyuZQqC85603.jpg)
![2025年浙教版选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7/1A/wKhkGWeZuCOAFKSCAAHtyuZQqC85604.jpg)
![2025年浙教版选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7/1A/wKhkGWeZuCOAFKSCAAHtyuZQqC856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选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其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C.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D.结果都是在培养基表面由单个细胞形成单个的菌落2、在果酒制作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下列操作目的与此不符的是()A.榨汁机、发酵瓶都要清洗干净B.对用到的器具用酒精进行擦拭C.放气时只将瓶盖拧松,而不完全揭开D.装入发酵瓶的发酵液不宜超过瓶内体积的2/33、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扩大培养,重复实验2~5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接种时,将高浓度菌液涂布在平板培养基上B.①处滤纸片上不含抗生素,起对照作用C.重复2~5次实验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大D.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的细菌抗药性较强4、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发生的场所相同B.过程⑤需要氧气,而过程④不需要氧气C.果醋发酵过程中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酒D.人工接种酵母菌,可缩短果酒的酿制时间5、吃腐乳时,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A.毛霉的匐菌丝B.豆腐块表面失水变硬的部分C.毛霉的直立菌丝D.毛霉的分泌物在表面聚集的部分6、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加盐和加酒都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最适合用来制作腐乳C.必须要有能产生蛋白酶、脂肪酶的微生物参与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灼烧以防杂菌污染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酶对苹果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四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画出了如下曲线(曲线序号同实验组号),其中②曲线是在10g果肉+8mg果胶酶所得到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组中加入的酶量和果肉质量都一定大于②B.若实验②④组研究的自变量是果肉的质量,则每组实验中加入的酶量要相同C.②③两组对比研究的自变量可能是温度或者pHD.若④组和②③两组加入的果肉质量一致,则其可能是没有加果胶酶8、白蚁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昆虫之一,原因是白蚁消化道中的某些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某生物兴趣小组从白蚁消化道中分离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其中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酶是葡萄糖苷酶B.选择培养的培养基中,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且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提供充足氧气C.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不能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直接滴加刚果红染液D.要长期保存菌种,可将菌液与灭菌后的甘油1∶1混合,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9、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洗涤浓度(单位体积的水中加入洗衣粉的量)的两种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洗涤浓度。
去污力(%)
洗衣粉品种。
0.2%0.4%0.6%0.8%加酶洗衣粉甲71.578.980.079.9加酶洗衣粉乙69.580.480.680.5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来的,并使用了包埋法固定B.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则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比普通洗衣粉好D.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为0.4%,浓度过大是不必要的10、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见图10),恰当的做法是()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B.一直打开阀b通气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D.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试验1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较高温度和密闭环境有利于果醋的发酵B.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C.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D.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菌种不易被杂菌污染12、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等发酵条件,否则会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B.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操作会有不同C.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蒸馏水等在使用前不用灭菌D.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时,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浓度、分子大小无关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果胶是植物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______________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14、样品的处理和粗分离的四个步骤分别是红细胞的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除去样品中分质量较小的杂质。)15、为了加速膨胀,可以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用沸水浴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16、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______________加热,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_____________装置。17、水蒸气蒸馏后,锥形瓶中将收集到乳白色的乳浊液,这是玫瑰精油与____________的混合物。这时只需要向乳化液中加入___________,增加盐的浓度,就会出现明显的分层。然后用__________将这两层分开。分离的油层还会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加入一些_______吸水,放置过夜,再_____除去固体硫酸钠就要可以得到玫瑰油了。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12分)18、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的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1)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配制_____碳源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培养基。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灭菌与消毒的主要区别是灭菌能够杀死物体内外______。常用______法对玻璃器皿进行灭菌。
(3)经过稀释,在平板上接入0.1mL稀释液并涂布,经适当时间培养后,在平板上计数菌落,据此可计算出每毫升培养液中的活菌数。这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般比实际值偏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上述实验发现稀释倍数为101、102、103、104、105、106得到的结果分别为难以计数、难以计数、难以计数、159、17、2,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_____稀释倍数的平板进行统计。
(5)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可利用__________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19、科研人员对变质豆浆中的腐败细菌进行分离;并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对腐败细菌的抑制效果,为生产豆浆时,优化保质方法提供依据。请回答问题:
(1)下表是从变质豆浆中分离和纯化腐败细菌的主要实验步骤:。实验目的主要实验操作豆浆变质将2种市售豆浆A、B和自制豆浆,在超净工作台上分别装入已灭菌的250mL三角瓶中,密封、37℃条件下,放置7d。制备细菌培养基依据配方表计算、称量,加热溶解,①_____,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②_____。接种培养初筛菌种从三个样品中各取1ml变质豆浆,用无菌水进行适度稀释后,取0.1ml样品液接种到细菌培养基,再将③______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8h。菌种纯化④______腐败菌种类判断实验中可以根据培养基中菌落的⑤________等特征初步区分豆浆腐败菌。
(2)乳酸链球菌素是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可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研究人员探究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对3种豆浆败细菌(S1、S2、S3)的抑制效果,新鲜豆浆经35d处理后,测得豆浆中细菌数量,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进行细菌种类和数量统计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以防止_________。
②结果表明,最能耐受乳酸链球菌素的细菌是________。为有效防止豆浆腐败,在生产中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应控制在__________左右。
③与利用抗生素进行食品防腐相比,使用乳酸链球菌素防腐的优点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32分)20、米醋是众多种类的醋中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制作米醋的主要流程是:蒸熟拌曲→入坛发酵→加水醋化。回答下列问题:
(1)“蒸熟拌曲”阶段中拌入的“酒曲”中含有酵母菌;从呼吸作用类型看,该微生物属于___________型生物。将大米蒸熟;冷却,经酶处理后得到葡萄糖的目的是更好地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_。
(2)“入坛发酵”阶段产生的乙醇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现___________色。该阶段在生产时总是先“来水”后“来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阶段虽未经灭菌,但在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生长繁殖,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3)“加水醋化”阶段中醋酸发酵前,对米酒进行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该阶段需要将发酵条件变为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阶段相关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食用泡菜是四川人的饮食习惯;几乎家家都备有泡菜坛子自制泡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2)泡菜腌制过程中若泡菜坛有沙眼;常导致腌制的蔬菜臭而不酸,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泡菜美味但却不宜多吃;因为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测定其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该物质和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欲用新鲜的泡菜液分离纯化乳酸菌,应首先用无菌水对泡菜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已知某细菌的两种突变类型细菌Ⅰ和细菌Ⅱ的营养条件和菌落特征都相同;但细菌Ⅰ能分解有机物A而不能分解有机物B,细菌Ⅱ能分解有机物B而不能分解有机物A。现有这两种类型细菌的混合液样品,要将其分离,有人设计了一种方案,部分操作步骤如下图。
(1)步骤一使用的是________培养基;其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必须加入________,以利于对不同菌种进行分离操作。
(2)步骤一采用________法接种;此接种法可使接种细菌逐渐稀释,经适宜条件培养,可形成单个;独立的________,最终可能得到纯种的细菌;要进行上述接种操作,必须在________及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杂菌污染。
(3)步骤三中;若对其中某瓶培养液中A;B两种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当培养液中检测出如下的实验结果,其中能说明培养液只有细菌Ⅰ的是________。
A.化合物A与B含量都明显下降。
B.化合物A含量明显下降;B含量基本不变。
C.化合物A含量基本不变;B含量明显下降。
D.化合物A;B含量都基本不变。
(二)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
(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该生态工程主要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减少环境污染等。
(3)该生态系统中能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从该角度看,应属于________的生态工程。
A.物质循环利用。
B.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C.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D.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利用。
(4)种植业和________是人类食物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两者结合的优化设计需要按照__________________规律进行综合优化,使系统从总体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3、请回答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问题:
(1)分离蛋白质分子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凝胶色谱法;也称做______________,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用到如下装置,其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2)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样品处理、________、_______和纯度鉴定。样品处理步骤中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9分)24、酸菜是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腌制好的酸菜醇香酸脆,令人食欲大增。我国从南到北,酸菜的腌法不同,风味多变。下图是太行山区老百姓腌制酸菜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主要利用乳酸菌,腌制过程中没有刻意加入乳酸菌,乳酸菌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
(2)腌制一般选用大缸;白莱装缸时,在缸内先铺白菜,并逐层撒一定量盐,要不断的将每层白菜压实,不留空隙,装至缸口处,放一多孔的盖子,盖子上放一干净重物(如石头),再次将蔬菜压实,最后加盖。一两天后,缸内就会出现大量水分,同时白菜下陷,水分完全淹没白菜丝。大约十几天后就有明显酸味,可以食用。
①缸内出现大量水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封缸时并未严格密封,结合装缸的操作分析缸内形成缺氧环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③腌制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菜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可定量测定。
①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欲在50mL的比色管内配制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1、2、3、4、5、6的标准显色液,需准备_________支比色管。
②比色操作时,将透明澄清的酸菜滤液加入检测试剂,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显色液比较,找出_____________,记录对应的亚硝酸盐含量。25、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传统发酵技术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腐乳过程中所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
(2)在制作果醋、腐乳、泡菜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氧气的是_____。在发酵产物制作过程中都需要培养微生物,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液(基)和培养器皿进行_____(填“消毒”或“灭菌”)。
(3)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_____,对人体无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加盐的作用除了调味还有抑制杂菌生长,在所加入的物质中与此作用相同的还有_____和_____。
(4)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亚硝酸盐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后形成_____色物质。先将泡菜样品及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分别与化学物质发生显色反应,再与_____,可以估测出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6、2022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老坛酸菜包竟是土坑腌制”事件引起社会极大反响。泡菜的制作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等,均会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危害人体健康。某研究小组以“测定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为课题开展了如下研究。请分析回答:
①取3个泡菜坛;分别编号为A;B、C。
②向3个泡菜坛内分别加入调味料和0.6kg洗净的新鲜大白菜。
③向3个泡菜坛内分别加入2L浓度依次为3%;5%、7%的食盐水。
④密封后置于相同的环境中发酵。
⑤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在封坛前进行第一次测定;以后定期测定,并将测定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1)制作泡菜的主要菌种是___能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使泡菜酸甜香脆。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实验中食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浓度为3%的食盐水的最后测定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色染料,再将显色反应的样品与________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分析】
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
稀释涂布平板法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B正确;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正确;结果在培养基表面由单个细胞形成单个菌落,也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再根据题意作答。2、D【分析】【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氧气充足时进行繁殖,无氧情况下进行酒精发酵。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
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擦拭消毒,A正确;
B;对用到的器具用70%的酒精擦拭消毒;B正确;
C;放气时只将瓶盖拧松;而不完全揭开,以防止空气中的发菌污染发酵液,C正确;
D、装入发酵瓶的发酵液不宜超过瓶内体积的既可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氧气,又可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但此项操作不是防止发酵液感染的措施,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果酒和过程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C【分析】【分析】
本实验的思路为: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在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若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则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变小。
【详解】
A;将高浓度菌液涂布在平板培养基上;使平板上长出密集菌落,利于观察抑菌圈,A正确;
B;①处滤纸片周围未出现抑菌圈;滤纸片上不含抗生素,起对照作用,B正确;
C;随重复次数增加;抗药菌株的比例增加,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C错误;
D;抑菌圈边缘的菌落可能是耐药菌;所以,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的细菌抗药性较强,D正确。
故选C。4、B【分析】【分析】
题图是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其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酒精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④⑤均为醋酸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
A;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都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
B;过程④是醋酸菌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这两个过程都需要氧气,B错误;
C;④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30-35℃)高于②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18-25℃);C正确;
D;人工接种酵母菌;增加了菌种数量,可缩短果酒的酿制时间,D正确。
故选B。5、A【分析】【分析】
腐乳制作过程中常用的菌种主要是毛霉;毛霉的菌丝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直立菌丝产生孢子,又叫生殖菌丝,匍匐菌丝吸收营养,又称营养菌丝;
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防止腐乳酥烂,同时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变质。
【详解】
我们食用的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毛霉在豆腐表面生长的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A正确。
故选A。6、B【分析】【分析】
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腐乳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1;用盐腌制时;注意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2;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3;在豆腐乳的腌制过程中盐的作用:盐不仅能防止豆腐腐败;还可与分解形成的氨基酸结合成氨基酸钠,使豆腐乳味道鲜美。
4;豆腐乳的前、后期制作中温度和空气条件:豆腐乳的前期制作温度控制在15℃~18℃环境条件下;因为毛霉属需氧型微生物,因而放置在空气中即可;豆腐乳的后期制作温度控制在30℃条件下,且要放入坛中密封坛口。
5;在豆腐乳的后期制作过程中;能防止杂菌生长,利于后期成熟的因素:腌制中的盐、卤汤中的酒、香辛料以及对坛子消毒、装坛密封时用酒精灯火焰处理坛口等,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详解】
A;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腐败变质,A正确;
B;含水量70%左右的豆腐最适合用来制作腐乳;B错误;
C;根据腐乳制作的原理可知;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要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如毛霉,C正确;
D;为了避免杂菌污染;装瓶时,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特点;识记腐乳制作的过程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B:C:D【分析】【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组反应速度最快,最终的果汁体积最大,可能是酶的量多以及底物最多。②③组最终的果汁体积相同,说明底物相同,但二者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说明二者酶的活性不同或酶量不同。④的果汁体积最少,可能是底物最少或没有加果胶酶。
【详解】
A;①中酶量不一定大于②中的;也可能是①中酶的活性更大,A错误;
B;若实验②④组研究的自变量是果肉的质量;则酶的量为无关变量,每组实验中加入的酶量要相同,B正确;
C;不同温度或pH时酶的活性不同;催化反应的速率不同,但最终产物的量相同,因此②③两组对比研究的自变量可能是温度或者pH,C正确;
D;果胶酶能分解果胶;提高出汁率,若④组和②③两组加入的果肉质量一致,则其可能是没有加果胶酶,使出汁率降低,D正确。
故选BCD。8、A:D【分析】【分析】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其中能够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的是葡萄糖苷酶;
2;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有的还有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维生素)。
3;纤维素分解菌常采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物质,纤维素分解菌由于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在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出现无色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反应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酶的多少。
【详解】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葡萄糖苷酶可以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A正确;
B;从白蚁消化道中分离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呼吸类型应该为无氧呼吸,B错误;
C;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以向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直接滴加刚果红染液,C错误;
D;要长期保存菌种;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方法,将菌液与灭菌后的甘油1∶1混合,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D正确。
故选AD。9、A: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酶;不同洗涤浓度对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洗涤效果,洗涤的温度、洗涤时间、洗涤方式、洗涤材料和污物的种类及污染程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
【详解】
A;加酶洗衣粉是将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酶通过特殊物质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并没有运用到固定化酶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A错误;
B;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相同浓度条件下,两种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B正确;
C;pH会影响酶的活性;pH过高或过低时都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一定好于普通洗衣粉,C错误;
D;该表格显示甲、乙两种洗衣粉的最适洗涤浓度相同;都为0.6%左右,但是不能说明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相同,D错误。
故选ACD。
【点睛】10、A:C【分析】【详解】
制作果酒依赖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以应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应控制无氧环境和适宜的温度,每隔一定时间应释放产生的二氧化碳,避免抑制无氧呼吸,所以应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故选AC。11、A:C【分析】【分析】
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3;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
【详解】
A;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好氧菌,故密闭环境不利于果醋的发酵,A错误;
B;腐乳制作过程中;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B正确;
C、参与果酒制作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需氧型原核生物,参与腐乳制作的毛霉是需氧型真核生物,所以果酒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果醋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C错误;
D;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过程中利用了严格的灭菌措施,可以防止其它杂菌污染,且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正确。
故选AC。
【点睛】12、A:B【分析】【分析】
1;DNA粗提取和鉴定过程中破碎动植物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区别: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2;影响DNA在琼脂糖凝胶中迁移速率的因素很多;包括DNA分子大小和构型、琼脂糖浓度、所加电压、电泳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等。
【详解】
A;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代谢产物的形成,A正确;
B;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不完全相同,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破碎细胞时需要研磨并加入食盐和洗涤剂,B正确;
C;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反应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以及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C错误;
D;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时;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琼脂糖的浓度、DNA分子大小及构型等因素有关,D错误。
故选AB。
【点睛】
本题考查发酵技术、DNA和蛋白质技术等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需要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细胞壁胞间层半乳糖醛酸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以及透析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可以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排除凝胶内的空气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浴回流冷凝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氯化钠(NaCl)分液漏斗无水Na2SO4过滤四、实验题(共2题,共12分)18、略
【分析】【分析】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筛选菌株时需要用选择培养基;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
(1)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配制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由于只要能分解脂肪的微生物能在这种培养基上生存,因此从功能上看,其属于选择培养基。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灭菌和消毒的主要区别是灭菌能够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玻璃器皿常采用的灭菌方法为干热灭菌。
(3)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结果一般比实际值偏小;原因可能是有的菌落是由2个以上的细菌形成的;涂布器上还残留少量细菌。
(4)根据题干中数据可知,稀释倍数为104时,培养基中菌落能通过肉眼进行计数,且数目在30-300之间,因此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104稀释倍数的平板进行统计。
(5)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可利用固定化酶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固定化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掌握计数微生物的方法,能根据表中信息答题;识记固定化酶的技术,能根据题干要求答题。【解析】以脂肪为唯一选择所有的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干热灭菌有的菌落是由2个以上的细菌形成的、涂布器上还残留少量细菌104固定化酶19、略
【分析】【分析】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微生物培养基需要为微生物繁殖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对特殊营养物质,pH和O2的需求。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包括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二者都可以用于筛选单菌落,但是前者可以用于计数,后者不行。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因此可以根据培养基中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
【详解】
(1)制备微生物固体培养基的步骤依次包括计算;称量、溶化、加水定容、调节pH、灭菌;倒平板。
为了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常用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与已经接种的培养基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相同时间,若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说明培养基灭菌合格,那么接种的培养基上获得的菌落数据真实可靠。
菌种纯化的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前者不需进行梯度稀释操作,较为简单,因此常常采用该方法,具体做法是:利用接种环挑取前面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单菌落,在新的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划线;接种,并放在适宜环境中培养。
一般来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因此可以根据培养基中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
(2)①由题干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对3种豆浆败细菌(S1、S2、S3)的抑制效果;且根据题图可以推知,实验自变量是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细菌种类和实验时间,因变量是细菌数目。由于培养时间直接影响菌落的种类和数目,因此为了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种类和数目,需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②由图可知,相同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前提下,S1细菌的数目最多,S3细菌的数目最少,说明S1细菌最能耐受乳酸链球菌素,S3细菌对乳酸链球菌素最敏感。无论是图上的哪种细菌,在乳酸链球菌素浓度大于250mg·kg-1时,其数量不再减少,因此豆浆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腐败,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应控制在250mg·kg-1左右。
③由题干可知,乳酸链球菌素是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因此人体摄入后,在肠道内可以被相关酶分解,不会对肠道内正常的菌群造成影响。【解析】(1)加水定容倒平板接种的平板和空白平板挑取单菌落;利用平板划法接种;培养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
(2)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细菌种类和实验时间时间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种类和数目S1250mg·kg-1食用后会被人体消化,不会改变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32分)20、略
【分析】【分析】
1;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8-25℃;醋酸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5℃。
2;醋酸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
(1)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将大米蒸熟;冷却,经酶处理后得到葡萄糖的目的是更好地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2)乙醇与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反应为灰绿色。由于“蒸熟拌曲”阶段中拌入的“酒曲”中含有酵母菌;在发酵前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而在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发酵过程中总是先“来水”后“来酒”。在酒精发酵旺盛时,发酵液为缺氧;呈酸性的状态,在此环境中酵母菌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所以尽管“入坛发酵”阶段没有灭菌,但杂菌仍不会大量繁殖。
(3)“加水醋化”阶段中醋酸发酵前,对米酒进行稀释的目的是使发酵液中酒精浓度降低,以利于醋酸菌的生长繁殖。由于酵母菌发酵时为无氧环境、且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8〜25℃,而醋酸菌为好氧菌,且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故进入该阶段需要将发酵条件改变为:通入无菌空气,温度设置为30〜35℃。该阶段醋酸菌将酒精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式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原理和流程,熟练掌握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原理和流程是解题的关键。【解析】兼性厌氧碳源灰绿酵母菌在发酵前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在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缺氧、呈酸性使发酵液中酒精浓度降低,以利于醋酸菌的生长繁殖通入无菌空气,温度设置为30〜35℃21、略
【分析】【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泡菜的制作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1)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为了避免杂菌污染而导致泡菜腐败变质和盐水中的溶氧抑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泡菜时,所配制的盐水要煮沸冷却后才可使用,即盐水需煮沸的目的是:杀灭杂菌和去掉盐水中的溶氧。陈泡菜中含有现成的乳酸菌,因此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水是为了提供乳酸菌菌种。
(2)乳酸菌是厌氧菌。泡菜腌制过程中;若泡菜坛有沙眼,则会导致氧气含量增加。在有氧条件下,乳酸菌不发酵而导致无乳酸产生,而其它杂菌繁殖后会导致蔬菜腐败发臭。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4)泡菜液中乳酸菌的浓度较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到单个菌落,因此从新鲜的泡菜液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需用无菌水对泡菜液进行梯度稀释。
【点睛】
识记并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作答。【解析】杀灭杂菌和去掉盐水中的溶氧提供乳酸菌菌种有氧条件下乳酸菌不发酵,而其它杂菌繁殖后导致蔬菜腐败发臭玫瑰红染料泡菜液中乳酸菌的浓度较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到单个菌落22、略
【分析】(一)分析图示细菌分离的操作步骤:第一步是应用LB固体培养基;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使混合的不同菌种在平板上分散开来,单独地生长成菌落。第二步是挑取平板画线末端的菌落接种在含A;B有机物的液体培养基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通过检测培养液中A、B两种有机物的含量,确定接种的菌种。如果培养液中A有机物含量明显减少,而B有机物基本不变,说明接种的是菌种Ⅰ;若培养液中B有机物含量明显减少,而A有机物基本不变,说明接种的是菌种Ⅱ。根据分析,结合题意,依次作答。
(1)步骤一使用的是LB固体培养基;其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由于需要配置固体培养基,素养还必须加入凝固剂——琼脂,以利于对不同菌种进行分离操作。
(2)步骤一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此接种法可使接种细菌逐渐稀释,经适宜条件培养,可形成单个;独立的菌落,最终可能得到纯种的细菌;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必须在超净台及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3)当培养液中检测出化合物A含量明显下降;B含量基本不变,才能说明培养液只有细菌Ⅰ,应为细菌Ⅰ只能分解利用有机物A不能利用有机物B。
(二)结合图示垃圾处理过程和方法;分析试题,依次作答:
(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蚯蚓;苍蝇、细菌等。该生态工程主要利用了物质循环利用的原理;尽可能让废物资源化。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且减少了对环境污染等。
(3)该生态系统中能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幵发生物能;从该角度看,应属于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4)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人类食物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两者结合需要按照生态和经济规律进行综合优化设计,使系统从总体上获得最佳效益。【解析】LB固体琼脂划线(单)菌落超净台B蚯蚓、苍蝇、细菌(微生物)物质循环利用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或对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B畜牧业生态和经济23、略
【分析】【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
(1)凝胶色谱法也叫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图中C溶液的作用是洗脱血红蛋白。
(2)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样品处理步骤中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基本程序,弄清楚每一个步骤的具体要求以及实验的原理,进而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解析】分配色谱法洗脱血红蛋白粗分离纯化去除杂蛋白六、综合题(共3题,共9分)24、略
【分析】【分析】
发酵技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详解】
(1)腌制酸菜过程中若没有刻意加入乳酸菌;乳酸菌主要来自蔬菜表面。
(2)①由于腌制时加入盐;形成高渗环境,白菜细胞渗透失水,故缸内会出现大量水分。
②装坛时蔬菜压实;减少了空气间隙,析出的水淹没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场地租赁及餐饮合作合同
- 食品销售合同模板范文
- 洗车店合作合同
- 简单机械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体育赛事运营合作合同
- 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合同2024
- 智慧医院综合智能化系统设计汇报方案
- 船用铜-钢梯度材料双丝等离子增材制造工艺及组织性能调控研究
- 铅铋共晶合金中Po-210的测定及蒸发行为研究
- 考虑需求响应的无人车队轨迹优化研究
- 校园保洁培训课件
- 渠道管理就这样做
- 大客户销售这样说这样做
- 精装修样板房房屋使用说明
- 乔迁新居结婚典礼主持词
- 小学四年级数学竞赛试题(附答案)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
- 《病理学基础》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 人口分布 高一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必修第二册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试题-Module 9 Unit 1 What happened to your head--外研社(一起)(含答案)
-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