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A/3C/wKhkGWeYRh6AAr6NAAIyCEccA4A477.jpg)
![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A/3C/wKhkGWeYRh6AAr6NAAIyCEccA4A4772.jpg)
![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A/3C/wKhkGWeYRh6AAr6NAAIyCEccA4A4773.jpg)
![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A/3C/wKhkGWeYRh6AAr6NAAIyCEccA4A4774.jpg)
![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A/3C/wKhkGWeYRh6AAr6NAAIyCEccA4A47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西学无统一称呼,多以“夷学”称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对西方文化比较广泛的称呼是“西学”。庚子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使用“新学”之名。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西文化融合发展B.传统文化逐渐遭到摒弃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社会普遍存在崇洋心理2、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家必须从现实条件出发寻求同它相适应的最良好政体。他通过对一百多个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进行调查,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平民政体等六大政体,其中每一种又有多种具体形态。这反映出古代希腊A.城邦独立自治特点B.以民主政体为主流C.哲学服务现实政治D.文化上的理性精神3、《管子·四时》中写道,阴阳变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四时运行是阴阳的根本规则,刑德适合四时则生福,违背四时则生祸。君王要按时节推行政令,春夏施德,秋冬施刑。这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A.崇德尚贤B.道法自然C.顺应民意D.以农为本4、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西亚、欧洲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流传到印度,被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而葡萄、胡萝卜、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人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据此可知,人类文明()A.发展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B.在交往中改变了各地文明形态C.交流使东方文明丧失独特性D.因交流互鉴而更加的丰富多彩5、1977年10月,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不再根据家庭成分限定考生资格。这一举措()A.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体现B.落实了“百家争鸣”的方针C.彻底否定了“文革”的错误D.建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6、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人、非洲人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非洲人将西非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到一起;克利奥语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结果。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世界人口结构出现变化B.非洲语言开始现代转型C.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D.美洲形成多元文化社会7、下表是据《清实录》记载和清朝户部记录所做的民数(人口数)统计。此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段起始数(万人)增加至(万人)年均增长率乾隆六年至三十九年143412210310.2‰乾隆四十年至五十九年26456313288.9‰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七年31328361698‰
A.社会矛盾缓和B.赋税制度改革C.对外贸易发达D.农业经济繁荣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丝织品)与之交市,故遮阂(阻碍)不得自达。——《后汉书·西域传》材料二起步就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远在爱琴文明时期,克里特就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商贸中心。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过剩,耕地不足,希腊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强了希腊人与东方古国的联系。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充当了东方文化向希腊传播的主力。亚历山大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到东方游历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外出汲取了大量先进的古代东方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繁荣。——摘编自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试论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简述大秦的社会经济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及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途径。10、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文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并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用拉丁字母拼读汉字是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借鉴西方音韵学理论和方法,学习汉语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汉语和西方文字大相径庭,对大多数来华耶稣会士来说,汉语学习最深切之感受恐怕便是一个“难”字,尤其体现在语音上。——卞浩宇、严佳《从<葡汉词典>到<西儒耳目资>--来华耶稣会士与早期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演变》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所及,汉字的危机依然存在。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汉字危机再一次爆发。有许多学者提出,汉字不适应计算机录入技术的发展。彼时,应当改革方块汉字为字母文字的呼声又起。”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其特点是高倍率汉宇信息压缩技术、高速度还原技术和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使图书、报刊的排版印刷告别了传统的“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王选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当代毕异”,2002年2月1日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摘编自李南《告别铅与火的新技术一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等请回答:
(1)依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与其相关的主题,从唯物史观视角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仓颉造字”这历史传说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传教士利玛窦研究汉语拼音和汉学的主要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前“汉字危机”出现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汉字危机?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材料二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编自陈燃《简明希腊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和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进行海外殖民活动的原因,以及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2、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根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炽,唐中期韩愈追寻“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宋初孙复、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韩愈,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他们亦被追尊为理学先驱。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炽,唐中期韩愈追寻“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宋初孙复、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韩愈,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他们亦被追尊为理学先驱。——摘编自刘复生《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20材料二30世纪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基本内涵。分析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钱穆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简述20世纪30年代文化“中国化”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年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空前发展,无论学术界、思想界还是政治界,都极力强调文化要民族化或中国化,从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文化“中国化”思潮。钱穆为此提出,要实现文化复兴,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奋起直追,尽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努力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第二,如何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而不使自己以“安”为终极理想的传统农业文化之精神斫丧或戕伐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切塔姆图书馆是位于英国英格兰曼彻斯特的一座图书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英国历史最久的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成立于1653年,拥有超过10万卅书籍,还收藏有众多珍贵画作。至今仍然发挥着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遗产的职能。——摘编自薛理桂《英国图书馆事业综论》材料二1753年,大英博物馆设立图书收藏部,是为大英图书馆的前身。大英图书馆最初的藏书中有一部分来自1757年乔治二世捐献的皇家图书。1753年,大英博物馆设立图书收藏部,是为大英图书馆的前身。大英图书馆最初的藏书中有一部分来自1757年乔治二世捐献的皇家图书。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该法规定,经地方纳税人投票同意可以使用地方税设立公共图书馆,然而其后40多年,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并不理想。1893年,英国议会对该法案做出修正,允许地方政府有权决定设立公共图书馆。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并逐步消除了图书馆历史上对性别、阶层、经济状况、身份、年龄的诸多限制,实现阅读空间真正的公共性。到1900年英国有公共图书馆360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切塔姆图书馆作为英国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公共性获得进展的有利因素。——摘编自【日本】小野泰博《图书馆和图书馆史》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材料二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西方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并简述其意义。材料三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4题,共32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内涵在不断转换的重要词语。不同时期,“中国”一词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时期。
内涵。
西周。
“中国”最初的意思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之地,与“四方”对称,是一个地理概念,伴随政治衍生。后“中国”指代古代华夏族聚居地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城。
春秋战国。
中原周边的各个少数民族先后称霸中原;从而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已出现在众多史料中。
秦。
“中国”范围进一步扩大;“及秦始皇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
——据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一词的内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意义的“文明”一词最早在现代意义的“文明”一词最早在175619年出版的米拉波所著《人类之友》中提及,之后“文明”一词得到广泛使用。米拉波表明他创造“文明”这个概念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殖民相遇以及带来的社会秩序和人口改变问题。19世纪中叶以前“文明”概念解释了资本主义领导者如何需要被视为世界每个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合法领导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明”概念被热情地采用,在国外按照种族和族裔对各民族划分等级。世纪中叶至二战结束,这一时期“文明”概念继续强调自由与进步,更是作为欧洲意识形态的代名词。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越来越多的人对“文明”进行反思,“文明”概念的不足日益凸显。需要将倡导社会平等、重视平民和地方的作用、反思种族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批评文明等级观等因素考虑进当今“文明”概念的解释之中。1756——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8世纪以来世界‘文明’概念”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年以来的“文明”概念:世界历史框架下的反思》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图: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3-6世纪)材料二表:表:16世纪至。世纪亚欧区域文明概况(部分)区域时间概况亚洲1世纪中叶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并西迁,联合吐火罗人,建立贵霜帝国。这个帝国是游牧民族在入侵农耕世界并定居以后建立的具有高度经济文化的文明古国。3-5世纪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中国黄河流域,建立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后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封建化改革。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中国黄河流域,建立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后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封建化改革。4-6世纪嚈哒人自蒙古草原南迁至中亚南亚,灭亡贵霜帝国,迫使萨珊波斯称臣纳贡,并大举进攻印度,在北印度立国。嚈哒人先后接收波斯和印度文化,在南农北牧两个世界的交往中起了桥梁作用。嚈哒人自蒙古草原南迁至中亚南亚,灭亡贵霜帝国,迫使萨珊波斯称臣纳贡,并大举进攻印度,在北印度立国。嚈哒人先后接收波斯和印度文化,在南农北牧两个世界的交往中起了桥梁作用。欧洲4-5世纪日耳曼人各部族在罗马帝国境内不断南迁,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建立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并且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自选视角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7分)19、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0、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1、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夷学——西学——新学——对晚清西方文化称谓变化;不仅仅是表面称谓的变更,还反映出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日益深入,时人对西方文化从抗拒到接纳;再到向往的心理历程,故选C;材料强调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无法体现中西文化融合发展,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信息,排除B;对西方文化称谓的变化,不能说明社会普遍存在崇洋心理,排除D。
【点睛】2、D【分析】【详解】
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精髓。理性运用于政治,就是人们对最优政体形式、良好的法律和公共政策的思考和选择。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对于城邦治理的探索也是一个追求理性的过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邦独立自治特点、以民主政体为主流及哲学服务现实政治的说法,排除ABC项。故选D项。3、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道法自然”是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根据材料“君王要按时节推行政令”可知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道法自然”,B项正确;“崇德尚贤”指的是崇敬有道德的人,崇尚有才能的人,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君王要按时节推行政令”顺应的是自然规律,不是民意,排除C项;“以农为本”是重视农业,“君王要按时节推行政令,春夏施德,秋冬施刑”指的是顺应自然规律来施政,不是“以农为本”,排除D项。故选B项。4、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隋唐(中国)。据本题材料“西亚、欧洲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流传到印度,被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而葡萄、胡萝卜、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人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丰富了不同地区的文明发展,D项正确;价值观念整合是指价值主体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对话、沟通、交往、互动,不断调适自身的价值结构以顺应社会价值规范的过程,它表现为社会成员对社会共同的价值规范的一种自觉接受、自觉遵循的态度。本题材料没有体现整合社会价值观念,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丝绸之路开通后不同地区的交流丰富了不同文明的发展,但并未改变各地文明形态,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丝绸之路开通后的文明交流使东方文明丧失独特性,且这一结论本身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5、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关恢复高校招生的重要文件,是对“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和全面恢复教育秩序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百家争鸣”方针是双百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学术问题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相互争鸣,自由讨论,这在材料中并没有呈现,排除B项;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作出彻底否定,排除C项;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建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6、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基于各种原因,欧洲人、非洲人来到美洲,形成新的文化认同,据此可知,“美洲形成多元文化社会”的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应该说伴随着欧洲人和非洲人的到来,美洲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洲文化的变化,主旨不是非洲文化的情况,排除B项;C项表述符合历史逻辑,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快,但是材料没有涉及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7、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清朝乾隆六年至嘉庆十七年期间人口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在此基础上,乾嘉时期农耕技术进一步发展,土地大量开垦,农业经济繁荣,使得这时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嘉年间,由于政治腐败严重、土地兼并频繁等问题,社会矛盾加剧而不是缓和,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的乾嘉时期,赋税制度方面并没有影响较大的改革,清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改革主要出现在康熙、雍正时期,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排除C项。故选D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9、略
【分析】【详解】
第(1)问,根据材料一“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市无二价”可知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根据材料一“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可知经济繁荣,物产丰饶;根据材料一“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可知交通发达。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可以看出是多元开放。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克里特就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商贸中心”“希腊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强了希腊人与东方古国的联系”“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充当了东方文化向希腊传播的主力”“到东方游历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包括商贸、海外殖民、战争、游历等途径。【解析】(1)经济繁荣,物产丰饶;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经济发达;交通发达;对外贸易频繁。
(2)特点:多元开放。
途径:商贸、海外殖民、战争、游历。10、略
【分析】【详解】
(1)主题:从两幅图片中关于汉字的起源来看;可归纳出主题是中国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认识:围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作答即可。
(2)背景:根据材料“用拉丁字母拼读汉字是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借鉴西方音韵学理论和方法”和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有西学东渐的影响;传播天主教的需要;早期传教士的努力等。
(3)原因:根据材料“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所及,汉字的危机依然存在”可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的汉字的简化改革也是重要原因;根据材料“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可归纳出科技发展的影响。应对: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树立全社会重视汉字书写的意识;加大的政府的宣传;强化教育过程的书写意识等。【解析】(1)主题:中国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仓颉造字”的历史传说反映的是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
(2)背景:西学东渐的影响;传播天主教的需要;早期传教士的努力等。
(3)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建国初期的汉字改革的影响;科技发展的影响等。应对:树立全社会重视汉字书写的意识;加大的政府的宣传;强化教育过程的书写意识等。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原因:根据“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父母在;不远游”得出农耕文明的特性;根据所学,还可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和封闭的大陆环境等角度来考虑。影响:则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积极方面可从政治稳定统一、经济繁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等角度来分析,消极方面可从造成闭塞、缺少交流等角度来分析。
(2)原因:根据“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得出土地的贫瘠;根据“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得出相对有利的地理环境;还可从城邦布局的特征分析总结。影响:根据“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得出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还可从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等分析总结。
【点睛】【解析】(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张也能生存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封闭的大陆环境。
影响: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造成闭塞,缺少交流。
(2)原因:山地较多;土壤贫瘠;海洋阻隔,海岛众多;人口增长,对生存造成压力;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布局。
影响: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12、略
【分析】【分析】
(1)
内涵:根据材料“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可归纳出回归儒家本原;根据材料“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可归纳出排斥佛道;倡导儒学独尊;根据材料“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可归纳出用义理取代章句之学;根据材料“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可归纳出将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结合。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儒学复兴运动应对佛道对儒学的冲击,推动理学的兴起。
(2)
态度:根据材料“如何奋起直追;尽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努力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而不使自己以‘安’为终极理想的传统农业文化之精神斫丧或戕伐了”可归纳出融合西方文化精髓,复兴中华文化。背景: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空前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日本侵华日益加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解析】(1)内涵:回归儒家本原;排斥佛道;倡导儒学独尊;用义理取代章句之学;将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结合。
意义:应对佛道对儒学的冲击;推动理学的兴起。
(2)态度:融合西方文化精髓;复兴中华文化。
背景:日本侵华日益加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13、略
【分析】【详解】
(1)价值:根据材料“是英国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英国历史最久的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得出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图书馆的历史见证;根据材料“拥有超过10万卅书籍,还收藏有众多珍贵画作。至今仍然发挥着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遗产的职能。”得出馆藏丰富,保存完好,具有巨大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结合所学图书馆的作用得出切塔姆图书馆是英国近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缩影。
(2)因素:根据材料“1753年,大英博物馆设立图书收藏部,是为大英图书馆的前身。”得出以博物馆为基础;根据材料“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大英图书馆最初的藏书中有一部分来自1757年乔治二世捐献的皇家图书”得出法律保护,政府经济支持;根据材料“允许地方政府有权决定设立公共图书馆”得出地方政府的参与;根据材料“并逐步消除了图书馆历史上对性别、阶层、经济状况、身份、年龄的诸多限制,实现阅读空间真正的公共性”得出图书馆限制条件减少,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1)价值: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图书馆的历史见证;馆藏丰富;保存完好,具有巨大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英国近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缩影。
(2)因素:以博物馆为基础;法律保护,政府经济支持;地方政府的参与;图书馆限制条件减少,民主政治的发展。14、略
【分析】【详解】
(1)民族观:根据材料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史“自黄帝始”的传统”可知,各族同源同祖;根据材料一“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可知,华夏处于文明的主导地位;根据材料一“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可知,赞成各民族间的相互交融。原因:结合所学从春秋以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的加速;秦汉以来国家的统一、西汉国家的强盛、小农经济的日益繁荣、大一统思想的逐渐形成等角度分析。
(2)影响:根据材料二“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可知;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根据材料二“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可知,促进了欧洲民族共同体认同观念的形成;根据材料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可知,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欧洲的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二“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可知,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结合所学从推动西方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角度分析。
(3)内涵:根据材料三“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可知,救亡图存,争取族独立;根据材料三“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可知,培养尚武精神,增强国民力量;根据材料三“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可知,强调国家利益至上。意义:结合所学从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等角度分析。【解析】(1)民族观:各族同源同祖;华夏处于文明的主导地位;赞成各民族间的相互交融。
原因:春秋以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的加速;秦汉以来国家的统一;西汉国家的强盛和小农经济的日益繁荣;大一统思想的逐渐形成。
(2)影响: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了欧洲民族共同体认同观念的形成;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西方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内涵:救亡图存;争取族独立;培养尚武精神,增强国民力量;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意义: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激发了国民的近代民族意识;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四、论述题(共4题,共32分)15、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结合材料信息归纳论题。结合表格信息可得出唐宋元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西传并影响深远这一论题,或新航路开启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或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三次高潮等。然后,结合所学史实从该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进行阐述。【解析】示例。
论题:唐宋元时期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阐述:唐宋元时期,我国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兼收并蓄的政策;中国“四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先后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来华的西方人员人数众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16、略
【分析】【详解】
根据“中原周边的各个少数民族先后称霸中原,从而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已出现在众多史料中“得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材料的内容与所学知识,可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词从地理范围的变化角度概括。再从当时百家争鸣的内涵及影响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最后总结得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已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解析】示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春秋战国以前;“中国”一词主要是一个有政治内涵的地理名词;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推动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周的文化和礼仪随之拓展;在这一过程中,百家争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儒家积极倡导道德教化,突出政治统治的文化色彩,如孔子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克已复礼”。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并实施仁政等,都含有朴素的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观。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已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7、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史实,以“18世纪以来世界‘文明’概念”为主题,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殖民相遇以及带来的社会秩序和人口改变问题”可得出近代世界“文明”概念的演变折射出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历程;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解析】示例。
论题:近代世界“文明”概念的演变折射出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历程。
阐述:现代意义的“文明”一词是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进程中产生的;受到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西方中心论”和种族色彩。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为了凸显殖民行为的“正义性”与“正当性”,殖民者往往以“文明”的概念来证明其优越性和统治其他民族的合法性,而被殖民者变成了“落后”与“野蛮”的代名词。如殖民者以传播代表“先进文明”的基督教文化为借口,进行殖民掠夺,因此这一时期的“文明”概念具有浓厚的种族歧视色彩。随着资本主义逐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竞争和战争加剧,“文明”一词被广泛运用,成为宣扬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合法性的工具。
总之,近代世界“文明”内涵的演变,折射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场手工业和工业革命时期对外扩张的发展历程,其本质是殖民扩张及统治的工具。18、略
【分析】【详解】
据材料一中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地图可知;此时期匈奴人;鲜卑等游牧民族内迁中原地区建立多个民族政权,与东晋政权形成南北朝的局面;在欧洲,日耳曼人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一系列日耳曼人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可以概括论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促进了亚欧大陆整体化。在论述时,主要围绕此时期游牧民族的迁徙如何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进行论述。
据材料二中“这个帝国是游牧民族在入侵农耕世界并定居以后建立的具有高度经济文化的文明古国”、“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储物流中心装修合同-@-1
- 时尚发廊装修合同样本-@-1
- 液态食用油罐车运输协议
- 大型商场装修协议模板
- 交通运输渣土运输协议
- 商铺改造半包装修合同模板
- 宠物运输合同模板-@-1
- 福建围墙垂直绿化施工方案
- 主播转让合同范本
- 波纹管涵拆除施工方案
- 9.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2024年审计局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招录139人完整版附答案【研优卷】
- 潍坊市人民医院招聘真题
- 销售人员薪资提成及奖励制度
- 2017年江苏南京中考满分作文《无情岁月有味诗》5
- 2023年宏观经济学考点难点
- 2024-2030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应用需求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黑龙江申论真题2021年(乡镇)
- 山体排险合同模板
- 医保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2篇)
- 特殊感染手术的配合与术后处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