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少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93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能够通过增殖延续子代,它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八里河中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C.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D.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出的大肠杆菌,这些大肠杆菌构成了一个群落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转化过程B.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3、下列生物中,常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是()A.鲫鱼B.仓鼠C.麻雀D.菜地中的蜗牛4、近日,我国正式成立了包括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在内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全部生物所含有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B.若武夷山的生产者一年内固定的CO2大于其产生的CO2,该公园的有机物一定增加C.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D.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的目的是对该生态系统中珍稀动植物的保护5、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引导弃捕渔民转产长江砂石开采,使其上岸生活有保障B.投放本地鱼苗是促进长江生态恢复的有效手段C.禁渔充分体现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D.建立江豚等濒危物种繁育中心是对长江生物多样性易地保护6、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增长率最大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7、研究者对某地区不同退化程度下高寒草地进行了调查,下表是部分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项目环境变量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植物植物种类数141314小型土壤节肢动物螨类数量占比70.89%46.51%30.75%跳虫数量占比10.13%49.10%59.09%59.09%昆虫数量占比18.98%4.39%10.16%10.16%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g·kg-1)75.3959.9569.20
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丰富度B.可用螨类数量评估不同区域高寒草地的退化程度C.土壤动物数量占比变化可能与植物优势种变化有关D.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与其退化程度呈负相关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图为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为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B.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死亡率逐渐增加直至与出生率相等D.改善生存条件可使K值提高9、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图中d1表示生产者未被消费者利用、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C.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a1+b1+c1+d1)×100%D.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10、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下列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A.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同时,还可以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直接忽略,不记录下它们的特征C.一些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土壤小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D.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11、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中突出了“绿色理念”,环保细节处处可见,如七棵烟花树的焰火药剂无重金属物质且低硫,是高科技环保焰火产品;迎宾礼炮零污染;由再生涤纶、地毯专用纱线编织而成的红地毯是由40余万个废旧矿泉水瓶制作而成的;气球可生物降解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焰火药剂鸣放时产生的含碳气体可以参与碳循环B.零污染环保礼炮既不会导致雾霾,也不导致酸雨C.用废旧矿泉水瓶制作红地毯,有利于减轻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D.研究土壤微生物分解可降解气球时,对照组土壤需60℃处理1h12、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5、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的过程,就叫演替。16、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_______,经历了裸岩阶段、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______。17、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_______,食物网越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18、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和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两大类。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_______对濒危物种的_______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19、生态工程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有利于人和自然两方面,突出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______的生产工艺系统。20、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2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21分)22、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果林木;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自入侵以来对我国多个省市造成了严重危害。周氏啮小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等害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可以通过侵染美国白蛾幼虫,使其部分死亡。
(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属于_____,HcNPV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2)科研人员分别对放蜂区(按比例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不用农药)和对照区(常规农药防治)美国白蛾蛹被周氏啮小蜂和其他天敌寄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
统计数据发现;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科研人员计划使用HcNPV和周氏啮小蜂共同防蛾。假设“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为验证该假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a~f填入①~④处,选择g~i填入⑤处。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
_____;产卵于_____中。
分别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_____
对照组。
_____;产卵于_____中。
a.“带毒”美国白蛾成虫b.“带毒”美国白蛾蛹c.“不带毒”美国白蛾成虫d.“不带毒”美国白蛾蛹e.HcNPV病毒f.周氏啮小蜂g.总出蜂量h.雌蜂量i.雌雄蜂寿命。
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则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23、如图为某条小河从高山湖泊汇入大河的示意图;其中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污(含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稳定性。
(3)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置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24、外来种福寿螺畜牧食量大与繁绒速度快;对树木信息地水植物的现成威胁。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常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水体治疗。为研究福寿螺对上述两种沉水植物的养养饮食情况,科研人员在株培轮叶黑藻和花狐尾藻的水槽中放入福寿螺,测得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变化化如图所示。
(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污染。引入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能够得到控制,该治理摘施随顺的生态学基础原理主要有_________,引入的轮叶黑藻、花狐尾藻应该具备的条件有_________(至少回答出两条)。
(2)福寿螺对藻类群密度的影响属于_________(填写“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数据分析;福寿螺偏好取食_________,福寿螺对两种沉水植物间的竞争关系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
(3)大蒜种植物区中;福寿螺存在于逃逸现象,研究发现大蒜分流的大蒜素可以有效杀灭福寿螺,为进一步研究大蒜素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处理福寿螺,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经验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微生物作为污水的“清道夫”应用越来越广泛。微生物能够快速繁殖,分解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
在现有的各类污水处理技术中;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但存在能耗高;污泥产量高以及资源回收率低等缺点。厌氧生物处理是厌氧微生物利用有机废水中的有机质作为自身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如合适的温度、pH等)将其转化为沼气的过程。后者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及易于控制等优点。
厌氧膜生物处理技术结合了厌氧生物处理与膜过滤系统;成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热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是此项技术的实际应用,其工作过程分为厌氧消化与膜过滤两个阶段,具体装置如图所示。
厌氧消化过程是由厌氧微生物所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化学的耦合反应。由于厌氧反应器内部各区域的差异;造成非产甲烷细菌;产甲烷细菌出现有规律的演替,通过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利用、相互制约;
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从而保证了生物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厌氧反应器是AnMBR的核心装置之一,其设计必须保证微生物停留的时间足。
够长;这样才能减少污染物与膜的接触,减少膜污染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膜组件是反应器设计的关键。应用于AnMBR的膜材料可分为3种形态:疏水性有机聚合膜;金属膜和非金属膜(陶瓷膜)。膜污染是各类膜生物反应器技术都面临的难题之一。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反应器中的物质(水溶性有机物、细胞裂解产物和无机沉淀物等)会在膜孔、膜表面沉积,形成膜垢。膜结垢后使得整个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小,从而降低了反应器的处理效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除了更换膜,还可以对膜进行清洁。物理法清洁主要包括反冲洗、表面冲洗和超声波处理;化学法是指运用特定的试剂(酸、碱和氧化剂等)来去除膜的污染;生物法是指采用酶制剂来清洗膜污染物中的有机污染物。
如果能有效解决AnMBR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此技术将在污水处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厌氧膜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________作用和膜的过滤功能,有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应用此技术可以__________(选择下列序号填写);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a.促进物质循环再生b.促进新物种的产生c.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的效率。
(2)研究发现,用AnMBR处理海产品加工的高盐度废水时,常常出现处理效果差,去除速度低等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欲利用现有能分解不同有机污染物的各菌种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能同时高效降解多种有机污染物的超级菌,用以提高AnMBR处理废水的能力。请简述培育思路。__________
(4)结合文中信息分析,与物理法和化学法清洁膜相比,生物法清洁膜的优势。__________26、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多次发生地震,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为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27、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需全面发掘固碳资源。研究者利用弃耕农田探究植物物种丰富度对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
(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中与C5结合,最终还原产生C3,此类植物为C3植物(包括豆科)。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含有对CO2亲和力较高的PEP羧化酶,在干旱、高温、强光等条件下大部分气孔关闭时C4植物仍能利用__________,影响该反应的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写出两个)。
(2)研究者选取若干大小相同的弃耕农田样地;去除原有植物根系;大颗粒等,分别种植1、2、4、8、16种植物,每块样地中的植物从16种草原物种中随机选择。所有样地均不施肥,若干年后测定样地固碳速率,结果如图。
种植过程中及时去除杂草的目的是__________。结果显示,__________土壤固碳速率越高,14-22年间土壤固碳速率增加可能与_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增加有关。
A.地上植物凋落物B.土壤根系生物量。
C.土壤微生物及其残体D.根系分泌物如糖;氨基酸等。
(3)研究者发现豆科、C4植物联合种植对土壤固碳作用贡献较大。豆科植物根部共生根瘤菌能够固氮,其根系生物量较低且易被分解,C4植物根系生物量高不易被分解。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分析二者联合种植固碳速率高的原因__________。
(4)草原生态系统存储了约三分之一陆地碳储量,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严重,碳储量明显下降。从稳态与平衡角度,提出恢复草地碳储量的措施__________。28、薇甘菊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其根系多且密集,能增加土壤孔隙度;其茎通过攀缘;缠绕最终使植株覆盖在乔、灌木植物的冠层顶部,造成附主枯菱死亡。薇甘菊入侵后能快速传播形成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因此被称为“生物多样性终极杀手”。回答下列问题:
(1)若研究薇甘菊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等。薇甘菊能在群落演替中迅速成为数量多、对其他物种影响大的优势种群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的不同入侵程度对某地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小动物组成的影响,调查结果如下表。有机碳储量(t。hm-2)或小动物组成(个)植被碳库凋落物碳库土壤碳库小动物小动物类群数个体总数类群数个体总数未入侵区域51.852.01161.87141376轻度入侵区域50.863.52143.18151543重度入侵区域43.545.42117.74152287
①调查结果表明,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该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______。其中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其原因是______。
②调查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对该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组成的影响是______。分析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增加,该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一个大肠杆菌可以认为是一个细胞;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个体,因此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出特定的大肠杆菌;这些大肠杆菌构成了一个种群。
【详解】
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错误;
B;“八里河中所有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B错误;
C;一个大肠杆菌可以认为是一个细胞;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个体,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正确;
D;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出特定的大肠杆菌;这些大肠杆菌构成了一个种群,D错误。
故选C。2、C【分析】【分析】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详解】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错误;
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正确;
D;由于大象粪便是大象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而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所以一种专以大象粪为食蜣螂,不能从大象同化的能量中获取能量,其从大象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大象的上一营养级,D错误。
故选C。3、D【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此外,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详解】
ABC;鲫鱼、仓鼠和麻雀的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BC错误;
D;菜地中的蜗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D。4、C【分析】【分析】
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详解】
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A错误;
B、若武夷山植物一年内固定的CO2大于其产生的CO2;则有有机物的积累,但武夷山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可能向山外转移(如茶叶被采摘转移),因此,该武夷山公园的有机物可能减少,B错误;
C;间接价值属于生态价值;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C正确;
D;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的目的是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D错误。
故选C。5、A【分析】【分析】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A;引导弃捕渔民转产长江砂石开采;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A错误;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防止物种入侵,B正确;
C;根据题意分析;为了保护长江生态,实施了长江十年崇渔计划,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C正确;
D;建立江豚的基因库及濒危物种繁育中心;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属于该计划的目标,D正确。
故选A。6、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一个绵羊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成S型,即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详解】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A错误;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快,B错误;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C正确;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及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7、D【分析】【分析】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由表格可知,退化程度越高,螨类的数量越少,故用螨类数量评估不同区域高寒草地的退化程度。
【详解】
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丰富度,A正确;
B;由题干表格可知;退化程度越高,螨类的数量越少,故用螨类数量评估不同区域高寒草地的退化程度,B正确;
C;在不同退化程度下的植物的优势种不同;各种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占比也有所不同,故土壤动物数量占比的变化可能与植物优势种的变化有关,C正确;
D;由题干表格数据可知;当轻度退化时,与未退化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而当退化程度为中度时,土壤有机碳含量却比轻度退化时高,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B:C:D【分析】【分析】
图示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是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模式,表现为种群增长速率先慢后快再变慢,K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详解】
A、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生存压力一直存在,ab段生存压力较小;但不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A错误;
B;c点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正确;
C;随着种群数量增加;死亡率逐渐增加,c点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C正确;
D;环境容纳量决定于空间、资源情况;改善生存条件可使K值提高,D正确。
故选BCD。
【点睛】9、A: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是辐射到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的一小部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生产者的残枝败叶可以流向分解者,少量的可以被初级消费者所捕食,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数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粪便量,粪便量是生产者的同化量,消费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详解】
A;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生产者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消费者是通过捕食获得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进而同化作用得到能量,A错误;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根据题意可知,图中d1可表示生产者未被消费者利用;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属于未利用部分,B正确;
C、b1为摄入量,包括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和粪便量,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100%;C错误;
D、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a2+b2+c2+d2+粪便量),即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AC。10、B:C【分析】【分析】
1;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计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详解】
A;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同时;还可以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A正确;
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直接忽略,需要记录它们的特征,B错误;
C;土壤小动物一般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错误;
D;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正确。
故选BC。11、A:B:C【分析】【分析】
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O2;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然后通过捕食关系传递到动物,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枯枝落叶被分解者分解,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碳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部分以化石燃料的形式通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详解】
A、焰火药剂鸣放产生的含碳气体(如CO2)可以参与碳循环;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环保礼炮零污染,既不会导致雾霾,也不会导致酸雨,B正确;
C;废旧矿泉水瓶属于难降解制品;对难降解制品进行二次利用可以减轻该类制品对环境的污染,C正确;
D;观察土壤微生物对可降解气球的分解作用时;对照组要用来观察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不做处理,实验组要在尽可能保证土壤理化性质的前提下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土壤可在60℃恒温箱中处理1h进行灭菌,D错误。
故选ABC。12、B:D【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即500时,增长速率最大,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图中曲线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即K/2时,增长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补充量最多,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K值是1000;当亲体数量大于1000时,一个繁殖周期过后的种群数量(补充量)可能趋近K值,不一定与亲体数量相等,C错误;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B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略
【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解析】丰富度14、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析】负反馈调节15、略
【解析】代替16、略
【解析】①.初生演替②.地衣阶段③.苔藓阶段④.灌木阶段⑤.次生演替17、略
【解析】①.多②.复杂③.强④.高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易地保护植物园、动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生物技术基因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促进物质被分层多级利用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O221、略
【分析】【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四、实验题(共3题,共21分)22、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周氏啮小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等害虫”分析,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蛹属于寄生关系,所以周氏啮小蜂属于消费者;这种寄生关系导致有害生物死亡而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但见效慢。
【详解】
(1)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果林木;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属于消费者,HcNPV是病毒,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2)统计数据发现;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是因为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的死亡率。
(3)实验目的为验证“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故实验组处理应为周氏啮小蜂将卵产于“带毒”美国白蛾蛹;对照组为周氏啮小蜂将卵产于“不带毒”美国白蛾蛹,观察并统计总出蜂量;雌蜂量和雌雄蜂寿命。若“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则实验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防治和种群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验时需理清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再结合题意答题。【解析】消费者寄生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的死亡率fbfdghi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23、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结合结合题意和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放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由此可推知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等。
(2)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3)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驱湿性特点;可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若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土壤中的有些小动物则不会进入捕虫器中,会导致统计结果偏小。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小河边的芦苇可以用于造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河边的芦苇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解析】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等抵抗力偏小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直接和间接24、略
【分析】【分析】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豆科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3;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
4;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5;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
【详解】
(1)引入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能够得到控制;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主要有自生,协调原理。引入的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的吸收N,P元素能力强、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影响、与本地植物生态位存在差异能够共存,才能起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2)有些因素的作用强度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福寿螺牧食藻类,所以福寿螺对藻类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加入福寿螺以后轮叶黑藻的生物量明显下降,但是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下降不明显,说明福寿螺偏好取食轮叶黑藻。福寿螺引入之前轮叶黑藻占优势,福寿螺引入后轮叶黑藻明显下降,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超过轮叶黑藻,导致穗花狐尾藻会占优势。
(3)由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大蒜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为福寿螺的死亡率。据图分析,与蒸馏水组(对照组)相比,大蒜素可有效杀死福寿螺,且大蒜素的浓度越大,福寿螺的死亡率越大。【解析】(1)自生;协调吸收N,P元素能力强;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影响、与本地植物生态位存在差异能够共存。
(2)密度轮叶黑藻福寿螺引入之前轮叶黑藻占优势;福寿螺引入后穗花狐尾藻会占优势。
(3)大蒜素可有效杀死福寿螺,且随着大蒜素浓度增加,福寿螺死亡加快五、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5、略
【分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厌氧膜生物处理技术结合了厌氧生物处理与膜过滤系统;成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热点”,可知厌氧微生物通过分解污染物中的有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同时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据此答题。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厌氧膜生物处理技术结合了厌氧生物处理与膜过滤系统,其中微生物能够快速繁殖,分解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此项技术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生以及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的效率。
(2)在高浓度的盐水中;较高盐度会使厌氧微生物失水或酶的活性受抑制,从而会导致污染物处理效果差,去除速度低等现象。
(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能分解不同有机污染物的各菌种培育出一种能同时高效降解多种有机污染物的超级菌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将不同菌中分解不同有机污染物质的相关基因导入同一微生物中;然后用仅以有机污染物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转基因的微生物,最后筛选得到分解有机污染物效果最好的超细菌(工程菌)。
(4)生物法清洁膜与物理法和化学法清洁膜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表现在酶制剂没有二次污染,而且对膜不产生损害;酶制剂可以反复利用;酶制剂效率高等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治理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析】分解ac较高盐度会使厌氧微生物失水或酶的活性受抑制将不同菌中分解不同有机污染物质的相关基因导入同一微生物中;
用仅以有机污染物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转基因的微生物;
经筛选得到分解有机污染物效果最好的超细菌(工程菌)酶制剂没有二次污染,而且对膜不产生损害;酶制剂可以反复利用;酶制剂效率高26、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总量。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某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图2中甲是生产者;乙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二氧化碳库。
【详解】
(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1.1×105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103kJ/(m2·y);所以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为2.5/14×100%≈17.9%。
(2)某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故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103kJ/(m2·y),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103kJ/(m2·y),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5-2.5=5×103kJ(m2•y)。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生通过对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来源、去路的理解,识图并分析相关环节,根据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作出解答。【解析】①.17.9%②.呼吸作用③.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④.5×103kJ/(m2·y)27、略
【分析】【分析】
1、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通过CO2固定和C3还原生成有机物;并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妆品销售合同书年
- 机械设备购销合同协议书范本
- 房屋建筑工程保修合同书范本
- 通信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苏州室内装修合同范本
- 铸件加工合同范本
- 销售员合同协议书
- 数据产业能否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师幼互动模式的创新研究
- 档案叙事与共情: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
- 复工复产消防安全培训
-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标准 DG-TJ08-2407-2022
-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版
- 急腹症的诊断思路
- 培训机构安全隐患排查记录(带附件)
- 2024小说推文行业白皮书
- 研究性成果及创新性成果怎么写(通用6篇)
- 特殊感染手术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旅馆治安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方案三篇
- 土地增值税清算底稿中税协版
- 小区绿化养护方案及报价(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