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

A.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①②③B.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C.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D.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2、2018年的第一场雪是由一次“霸王级”寒潮带来的;寒潮横扫中国近一周,全国各地纷纷经历了冬季的“最冷周”。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此次“霸王级”寒潮影响我国路径的是。

A.AB.BC.CD.D3、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型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南方景观不符的是()A.河流以内流河为主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较弱C.植被茂密高大D.气候湿润,降水较多5、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太阳高度角分布图。读图;回答据图可知()

A.南、北两极点均在图示区域范围之内B.伦敦此时为12时,白昼长于12小时C.该日南半球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D.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达最快6、如果黄赤交角变大A.五带的范围不变B.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C.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D.热带寒带的范围不变,寒带消失7、关于中亚和西亚地理特征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地区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B.外流区域面积广大C.以灌溉农业或游牧业为特色D.以阿拉伯人为主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途径: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________在不同地区传输。9、自转速度。

(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____。

(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10、由于地球的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____,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偏东的地点的时刻要____一些,因____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11、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中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填“上升”或“下沉”),出现____天气。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

(4)图中A、B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此时B城市刮____风。12、读“我国两区域河流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

(2)乙图中河流补给水源是______,其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河流______。13、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________点;此后,直射点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当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为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位置C时;节气名称为_______;当直射点由C向D运动过程中,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_______。

(3)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下列诗句符合此时节气的是_______。A.春江水暖鸭先知B.秋阴不散霜飞晚C.雪花三尺如玉盘D.白雨跳珠乱入船(4)从图可知;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______。

(5)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填“变大”或“变小”)。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和____;

(2)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循环,我国的南水北调主要影响____(填数字)环节。15、下图为某半球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____半球气压带,填出气压带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填出图中风带的风向:⑤____风,⑥____风,⑦____风。

(3)此时地球处于____附近(填近日点或远日点),盐城昼____(填长于或短于)夜。1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丁为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____。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地质作用类型),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________。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地处欧亚板块、东部的海洋地处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地貌。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7、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主要是冷锋造成的。(_____)A.正确B.错误18、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变化。(_____)A.正确B.错误19、不同的气候类型一定对应不同的自然带。(_____)A.正确B.错误20、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1、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____A.正确B.错误2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3、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24、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高压切断。(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2题,共12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贵州省晴隆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石头多,土层薄,较长时间以种植玉米为主,庄稼长不好,当地有“晴隆的石头会长高”的说法。2000年,县里成立了草地畜牧中心,带领一部分农民种草养羊致富。2012年,县里大力发展草场经济,确定养羊业为龙头产业。由于草地畜牧中心种羊数量有限,该县野卖冲村农民自己到其他省份购羊,农户自家的地少,种的草少,大多是放养,结果,瘦死、病死的羊多,存活的羊品质不好,鲜少被收购,农户致富不成,反受损失。而马丁村,则成立了养羊合作社,经营得法,经济效益显著。下图示意晴隆县的位置。

(1)分析“晴隆的石头会长高”的原因。

(2)说明晴隆县由种植玉米为主转为以草场经济为主的原因。

(3)推测马丁村养羊业经济效益比野卖冲村好的原因。

(4)你是否赞同晴隆县以养羊业为龙头产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汉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下图)。“建设城市群交通圈”是我国“十三五计划”确定的165个重大项目之一。目前武汉到8市以及圈内相邻两市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已经建成,半小时交通圈也基本形成。

材料二2011年—2018年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图(下图)

材料三目前孝感、咸宁、黄冈等城市里百分之六七十的产业都和武汉的产业相配套,例如武汉的汽车产业在周边城市中间就有很多配套的设施和企业。2016-2018年,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多家知名电子及通信设备企业,陆续将其研发中心及生产环节迁至武汉。武汉正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与融合,同时也将一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在建设初期就向外扩散。(1)概述武汉产业结构特点的变化。

(2)依据材料阐述武汉在城市圈中的辐射功能。

(3)2019年10月18-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湖北武汉市举行。说出军运会期间武汉的昼夜长短及变化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详解】

②③为沉积岩,越向下岩层越老,因此②比③先形成,①为岩浆岩,形成最晚;甲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其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乙地为向斜,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丙为背斜山,泰山为断块山。B正确。故选B。2、A【分析】【详解】

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图中A来自较高纬度,而B、C、D均来自较低纬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简单,理解寒潮的定义即可。3、C【分析】【分析】

【详解】

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由于流水的差异侵蚀作用导致部分河床被侵蚀,形成跌宕起伏的瀑布景观,C正确。“U”型谷发育于河流下游,A位于河流上游,A错误;喀斯特溶洞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为地下洞穴,与右上图不符,B错误;河口三角洲多发育于河流入海(湖)口处,A位于河流上游,D错误。所以选C。4、A【分析】【分析】

【详解】

我国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地表径流量大,以外流河为主;地形有较大起伏,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不大,风力侵蚀作用较弱;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因此植被茂密高大。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5、B【分析】【分析】

【详解】

读图分析;图示中心表示太阳直射点,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和0°经线,伦敦此时为12时,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伦敦昼长长于12小时,B正确;北极点在图示区域范围之内,南极点不在该范围之内,A错误;该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C错误;此时地球运行至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接近最慢,D错误。故选B。

【点睛】6、B【分析】【分析】

试题考查黄赤交角。

【详解】

黄赤夹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扩大,热带的范围扩大;太阳直射点范围扩大,极昼极夜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寒带的范围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变小,B正确。7、C【分析】【分析】

【详解】

中亚处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因深居内陆,水汽少,气候干旱,其气候特征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无关,西亚的气候特征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密切相关,A不符合题意;西亚和中亚气候干旱,外流区域面积小,内流区域面积广大,B不符合题意;西亚和中亚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适合发展游牧业,光热资源丰富,水源缺乏,有水源的地方发展了灌溉农业,C符合题意;西亚有大量阿拉伯人,但中亚不是阿拉伯人聚居地,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分和热量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5°每时10、略

【分析】略【解析】日出早经度11、略

【分析】【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图的判读;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难度较低。

【详解】

(1)甲地气压高于周围;应为高压中心;其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旋转辐散,属于反气旋系统。乙处中心气压低于周围,受气压梯度力影响,水平方向周围气流流向中心,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

(2)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3)根据等压线分布;①地受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移动影响形成冷锋,②地受来自南侧的暖空气影响形成暖锋。

(4)A地位于暖锋锋前;受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B地位于暖锋锋后,受暖空气控制,气温较高。B地受东南方向高压影响,吹东南风。

【点睛】【解析】甲反气旋上升阴雨甲①B东南12、略

【分析】(1)

根据材料;甲河注入太平洋,所以①湖泊是源头。②湖泊对河流径流量起调节作用,丰水期,河水流入湖泊,枯水期,湖水流入河流。该河是外流河,向东流入太平洋,所以流经季风区,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

(2)

图中乙河源头位于高山区,消失于沙漠,应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内流河,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夏季水量多,冬季断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每年的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冰川融化量也就变化不大,径流年际变化小。【解析】(1)源头调节水量雨水。

(2)冰川融水大小13、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详解】

(1)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春分,3月21日左右;B为夏至,6月22日左右;C为秋分,9月23日左右;D为冬至,12月22日左右。我国国庆为10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C。此后直射点向南继续移动。地球公转速度规律为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所以直射点从B移动到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为先变慢后变快。

(2)读图可知当直射点位置位于C时;直射赤道,为秋分;当直射点由C向D运动过程中,直射点在向南运动,北半球昼长变短,夜长变长。

(3)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为冬至,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短,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短。“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春季景色,A错误。“秋阴不散霜飞晚”描写秋季,B错误。“雪花三尺如玉盘”描写冬景,C正确。“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夏景,D错误。故选C。

(4)从图可知;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回归线之间(23°26ꞌN--23°26ꞌS)。

(5)α的度数为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等于黄赤交角,所以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变大。此外,回归线度数与几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度数变大,热带范围扩大,极圈度数变小,寒带范围扩大,所以温带的范围会变小。【解析】C南先变慢后变快秋分日昼变短,夜变长北京C23°26ꞌN--23°26ꞌS(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大变小14、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地质剖面图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和水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

(1)

乙地岩层发生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丁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2)

根据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和扇状结构可知其地貌为冲积扇;其形成原因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因地形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加强而形成,为典型的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形成。

(3)

图中水循环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陆地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海陆间循环;南水北调主要是将长江水调到北方地区,直接影响地表径流环节,即环节④。

【点睛】【解析】(1)断层背斜。

(2)冲积扇外力作用(流水搬运堆积)

(3)海陆间④15、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季节移动;结合图示作答,难度较小。

(1)

由图可知图中的风向向右偏;所以为北半球,根据纬线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为极地高气压带。

(2)

北半球0-30°为东北风;30°-60°为西南风,60°-90°为东北风。

(3)

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盐城昼长夜短。

【点睛】【解析】(1)北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东北西南东北。

(3)远日点长于16、略

【分析】【详解】

(1)从地质构造看;丁岩层上拱,是背斜;从地貌类型看,甲为山岭。

(2)乙处位于出山口;乙处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主要形成原因为流水的堆积作用。由于物质的粗细不同,河流的搬运能力不同,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断层有关。

(4)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常形成岛弧链、海沟地貌。【解析】背斜山岭冲积扇(或洪积扇)流水堆积作用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断层岛弧链海沟(注意是交界处的地貌)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7、√【分析】【分析】

【详解】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均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故正确。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错误。

【点睛】19、×【分析】【分析】

【详解】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错误。

【点睛】20、√【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21、√【分析】【详解】

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据此可知,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故本题结论是正确的。22、√【分析】【分析】

【详解】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题描述正确。23、×【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24、×【分析】【分析】

【详解】

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较快,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故错误。

【点睛】四、综合题(共2题,共12分)25、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贵州省晴隆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喀斯特地貌;农业生产、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技能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

(1)该题从土壤;地形、降水、水土流失角度分析作答。据材料可知;贵州省晴隆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石头多,土层薄。同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流水的溶蚀作用强,据图可知,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以及当地居民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使地表土层不断流失,因此出现“晴隆的石头会长高”的说法。

(2)从比较两种农业方式的地理条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答题。该地地表水资源较少;草场经济比种植玉米需水量更少,投入成本低,山区的水热条件更有利于草被生长,山区土壤贫瘠,玉米种植产量低。发展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更高。草场的建设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更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治石漠化,改善了生态环境。

(3)材料可知;野卖冲村农民个体户养殖,存活的羊品质不好,鲜少被收购。马丁村则成立了养羊合作社,经营得法,经济效益显著。原因在于马丁村发展村集体经济,规模化养殖,确保草料的品质及供应,精细化集约管理,引入良种,提高了羊的品质,在收购端议价能力强,加强与加工厂的合作,稳定需求端,减少市场风险,增加收益。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赞同应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作答,晴隆县发展种草养羊业,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又利于环境改善,减少石漠化进程,环境效益高,利于可持续发展。不赞同应从导致农民养殖亏损的角度分析,如个体户养殖管理技术不到位,草料供给不足,羊品质不好,市场风险大容易受经济损失等等。【解析】(1)晴隆县地处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或典型喀斯特地区),地形起伏大(或地表崎岖),土层薄,降水量大且多暴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使植被遭到破坏,表土不断流失,故而石头不断“长高”。

(2)草场经济比种植玉米需水量更少,山区水热条件更有利于草被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经济效益高,因地制宜更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治石漠化,改善了生态环境。

(3)与野卖冲村比,马丁村改分散饲养为集约化饲养,合理配置资源,合理发展规模,引进适合本地的优良种羊,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