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教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教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教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教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教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74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河南省南阳市的著名景点医圣祠,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是()A.孙武B.张仲景C.华佗D.王羲之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A.正确B.错误3、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A.孔子B.孙子C.屈原D.韩非子4、明朝的建立时间在()A.1368年B.1399年C.1421年D.1402年5、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过:“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共同点不包括()A.起止点相同B.都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犯。

C.都是在中国统一时期修建的D.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6、小磊想了解大诗人李白的事迹,他在图书馆找到了以下四种书,对他的探究会有帮助的是()A.《诗经》B.《北朝民歌集》C.《宋词全集》D.《“诗仙”的乐与怒》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文学艺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唐朝经济发展;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1)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之称,他被誉为______。

(2)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______和______。

(3)唐朝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他们两人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8、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后梁).______。(判断对错)9、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的是______;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指南车的是______。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

炎帝;黄帝之后;通过民主推选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首领______、舜、禹。

殷墟出土的刻在______和______上的文字称为______。

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______年。

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______。

战国时期铁器和______的使用和推广;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他是______时期末年鲁国人,他的言行由弟子们整理成《______》一书。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10、约禹建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号______。11、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______,他们居住的房屋是______。12、秦朝统一后的货币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春秋晚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14、禅让制选人的标准是财产的多少。______(判断对错)15、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和南宋结盟,首先进攻金朝。______(判断对错)16、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和文成公主入藏这些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17、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北宋与辽。18、《史记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位世袭,权力在一家传承。()1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根据诗歌内容,据此判断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应是南宋与辽、西夏对峙的时期。()20、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兼并战争的后果。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1题,共7分)21、识图题(这是一些信息不全的名人证件;根据所给的信息你能猜出他们是谁?请将每个名人的姓名填在证件内的横线上。每个2分,共计8分。)

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4题,共8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说明;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

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2)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据材料概括改革的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一次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归纳一点即可)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二。

。鲜卑族姓汉族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请回答:

(1)两则材料内容所体现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背景)是什么?

(3)材料中改革者具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点即可。)

(4)这一事件有什么意义?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仔细观察图一和图二;哪一幅是北宋时期的形势图?哪一幅是南宋时期的形势图?

(2)根据这两幅图;总结当时的历史时代特征。

(3)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是先战后和,请你用史实来说明。

(4)如何正确看待两宋时期我国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旧唐书•玄宗下》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宪宗下》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⑵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⑶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⑷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评卷人得分六、改错题(共2题,共6分)26、把下列人物;人物名称(或相关事项)及相关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27、在历史活动课上;两位学生就“如何看待学生上课说话现象”进行角色扮演,展开辩论,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请你判断哪一个是错误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河南省南阳市的著名景点医圣祠,纪念的是张仲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张仲景。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时期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解析】B2、B【分析】略【解析】B3、C【分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屈原。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有《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国占领,屈原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民用种种方式追思自己的诗人,端午节就成为纪念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解析】【答案】C4、A【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一子目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内容中:“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据此可知,明朝建立的时间是1368年,故选A。考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解析】【答案】A5、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秦长城明长城修建却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匈奴蒙古的侵扰;秦明两个朝代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王朝;秦明长城都是闻名于世的伟大工程。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A6、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李白的史实。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而《诗经》《北朝民歌集》《宋词全集》跟唐诗没关系。由此可以看出,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D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略

【分析】(1)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2)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唐初的书法家欧阳询以楷书名重当时.

(3)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代表作《步辇图》.唐朝画家吴道子画技高超,他的画线条流畅,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故答案为:

(1)诗史;诗圣.

(2)颜真卿;欧阳询.

(3)《步辇图》;《天王送子图》.

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诗史;诗圣,颜真卿、欧阳询、《步辇图》、《天王送子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诗史;诗圣;颜真卿;欧阳询;《步辇图》;《天王送子图》8、略

【分析】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后梁)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唐朝灭亡.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灭亡的时间、人物.【解析】√9、略

【分析】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于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和炎帝为“人文初祖”.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舜又用同样的方法传位于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修建;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四川的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

炎帝;黄帝;人文始祖.

尧.

龟甲;兽骨;甲骨文.

2070.

齐桓公.

牛耕.

孔子;春秋;论语.

都江堰.

本题考查了炎帝;黄帝的贡献;禅让制,甲骨文,夏朝,齐桓公,春秋时期的工具,孔子的相关知识点,依据课本内容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课本基础知识的有关内容.【解析】炎帝;黄帝;人文初祖;尧;龟甲;兽骨;甲骨文;2070;齐桓公;牛耕;孔子;春秋;论语;都江堰10、略

【分析】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故答案为:夏.

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为依托;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知识.

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夏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夏11、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分析】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人;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答案为:

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解析】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12、圆形方孔钱【分析】【分析】这是基础拓展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秦朝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点评】知道秦朝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晚期孙武所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是兵家的鼻祖,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故本题正确。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解析】【答案】√14、×【分析】相传;尧年老的时期,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有才德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因此说“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才有德的人。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禅让制;知道“禅让制”下继承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才有德的人。

本题以禅让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的对禅让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15、×【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他被尊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成吉思汗逝世前,留遗言要借道南宋进攻金朝。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与南宋结盟,南北夹击。1234年,蒙古灭金。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析】×16、×【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将史实进行归类的能力。题文主要讲述唐朝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这些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但是,文成公主入藏这件事不能体现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它属于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只能体现唐政府开明的民族政策。故本题错误。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17、√【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庭一片慌乱,后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本题说法正确。18、×【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史记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而不是皇位世袭,权力在一家传承。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9、×【分析】本题考查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根据题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可知,反映的是陆游对当时南宋统治者的讽刺。他生活在南宋与金、西夏对峙的时期,当时辽已经灭亡了。故题干“南宋与辽、西夏对峙”应将“南宋与辽、西夏对峙”改为“南宋与金、西夏对峙”。【解析】F20、×【分析】由材料“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可知,这主要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原因,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

故答案为:

×。

本题以王国维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主要流派及其主张。【解析】×四、识图题(共1题,共7分)21、略

【分析】A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传说中的黄帝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了宫室、车船、兵器、衣裳,黄帝让部下发明文字、理发、算术和音乐,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被称为“人文始祖”;B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创办私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C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司马迁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的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后来被传到日本、朝鲜,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解析】A黄帝B孔子C司马迁D祖冲之五、材料题(共4题,共8分)22、略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

(3)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本题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1)由材料一“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支持商鞅变法.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由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革衣服之制”反映的是穿汉服的措施;材料“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反映的是说汉话的措施;材料“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反映的是迁都洛阳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一次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杜会的发展等.

故答案为:

(1)支持.原因: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变化: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穿汉服;说汉话,迁都洛阳.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杜会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23、略

【分析】

本题题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崤函,河洛代指洛阳),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与材料二图片;表格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2)结合所学可知;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

(3)根据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崤函,河洛代指洛阳),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与材料二图片;表格内容,可知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4)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故答案为:

(1)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3)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4)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24、略

【分析】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南宋与金的对峙;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南宋与金的对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根据地图和所学可知;北宋的都城是东京,南宋的都城是临安,故图一是北宋形势图,图二是南宋形势图。

(2)根据地图可以发现;两宋时期,北方分别有多个政权存在,形成了民族政权分立的局面。

(3)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先后与辽和西夏之间发生过战争,如北宋与辽之间在澶渊之战后签订的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发生多次大规模战争,后因双方伤亡过多,转而议和;南宋时期,金军不断南下进攻南宋,岳飞抗金,夺回许多失地,但被谋害,宋金议和,对峙局面出现。

(4)根据所学;结合正确的史学观点,客观看待两宋的战与和。比如两宋与少数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平交往是民族发展的主流。它们在开发边疆,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以及丰富中华文化宝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故答案为:

(1)图一;图二。

(2)民族政权分立。

(3)北宋与辽发生多次大规模的战争;订立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百余年的友好关系;或北宋与西夏发生多次大规模战争,后因双方伤亡过多,转而议和;或南宋建立后,金军不断南下进攻南宋,岳飞抗金,夺回许多失地,但被谋害,宋金议和,对峙局面出现。

(4)两宋与少数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平交往是民族发展的主流。它们在开发边疆,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以及丰富中华文化宝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玄宗时期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材料“贞观之风,一朝复振”,联系所学可知是唐太宗统治前期。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开元之治”。(2)本题考查的是唐玄宗的统治措施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开元年间,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品,注意节约;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3)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联系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再结合材料“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故答案为锐意求理;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4)本题考查的是崔群的统治国家的思想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回答时应围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