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群落的演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A.从湖底起先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复原演替 D.砍伐森林的复原演替解析:从湖底起先的水生演替是从自由漂移植物阶段演替而成的,这一阶段湖底有机物的积聚,主要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天长日久,湖底渐渐提高,湖底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属于初生演替。B、C、D三项原有的土壤条件并没有被破坏,属次生演替。2.环境条件变差时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C)A.层次不变,层次结构简洁 B.层次削减,层次结构不变C.层次削减,层次结构简洁 D.层次不变,层次结构不变解析:群落演替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种群稳定性的提高。但是在环境条件变差时,如乱砍滥伐森林,则森林群落会演化成稀疏的植被,使群落的层次削减,层次结构简洁化。3.在初生演替过程中,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的缘由是(B)A.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供应了有机物B.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C.苔藓的生长比地衣快D.苔藓能够忍受极端干旱的环境解析: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植物与地衣相像,能够忍受极端干旱的环境,但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渐渐扩展,进而取代地衣。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逝,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渐渐增多解析: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A错误;甲地原来是森林,火灾后的森林还具备演替为森林的环境条件,经过长时间的演替,甲地可重现森林,B正确;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出现得比苔藓早,C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两地生物种类增加,物种多样性渐渐增多,D正确。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不发生更替C.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经过为:祼岩→苔藓→地衣→灌木→森林五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解析:演替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演替有其固有的规律,但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根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D)A.在肯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B.在肯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的种群形成生物群落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亲密关系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更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结构会因某些物种的消逝和某些物种的兴起而变得困难或简洁。7.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D)A.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起先出现次生演替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特别慢D.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解析:群落演替的过程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草原地区的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的初生演替,因为没有良好的土壤条件,演替速度较慢;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D)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更解析: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A正确;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常用于活动实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所以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B正确;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不再发生变更,D错误。9.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A.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能发生演替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变更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变更导致种间关系发生变更D.群落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解析: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群落的结构未受到干扰或破坏时,也发生群落演替,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发生变更,导致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变更,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变更使物种丰富度发生变更,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变更,C正确;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D正确。10.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通过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类型随着生进步程会发生变更,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匀称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各种灌木构成了群落中的一个种群B.这种变更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匀称分布的形成缘由主要是互利共生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解析:群落中的各种灌木属于多个种群,A错误;这种变更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更,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匀称分布是个体的所需空间较大,相互之间种内斗争的结果,C错误;幼小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正确。11.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起先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肯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相同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起先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不肯定相同,D错误。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D.假如野兔在被捕获一次后更难捕获,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低解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正确;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征,B错误;群落指的是同一区域中具有干脆或间接关系的全部生物,而竹子不属于群落,C错误;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种群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其次次捕获总数÷其次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野兔在被捕获一次后更难捕获,则分母变小,导致统计数值偏高,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复原。下表为复原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复原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复原的缘由,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复原力稳定性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困难(填“简洁”或“困难”),缘由是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困难。解析:(1)由于被破坏的常绿阔叶林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故此类演替为次生演替。(2)在题表所排列的群落中,草丛养分结构最简洁,物种种类最少,故其复原力稳定性最强;而常绿阔叶林养分结构最困难,物种种类最多,其自我调整实力最强,故其反抗力稳定性最强。(3)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困难程度确定了其中生存的动物分层的困难程度。14.(14分)随着海拔上升,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纳样方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纳标记重捕法。(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峻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复原到原来的状态,缘由是其复原力稳定性较低。(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实力。解析:(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纳样方法,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纳标记重捕法。(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3)复原力稳定性较低的生态系统,在结构遭到严峻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复原。(4)森林生态系统在竖直方向上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实力。15.(14分)某草原上的植被原来由针茅、早熟禾等构成,后来由于放牧、烧荒等缘由渐渐变成了由野燕麦、毛雀麦等构成,并且动物和土壤生物的种类也发生了变更。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从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不适于选用样方法,其缘由是很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实力且身体微小。一般采纳取样器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来推想该草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3)有一个由M只田鼠组成的小种群迁入该草原,由于环境相宜,初期该田鼠种群的数量每月以λ倍数增长,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为M·λt。事实上,田鼠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等缘由,使种群的诞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