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4年上海商学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试卷附带答案详解_第1页
上海2024年上海商学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试卷附带答案详解_第2页
上海2024年上海商学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试卷附带答案详解_第3页
上海2024年上海商学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试卷附带答案详解_第4页
上海2024年上海商学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试卷附带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2024年上海商学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试卷附带答案详解一、数量关系。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共35题)1、某企业原有职工110人,其中技术人员是非技术人员的10倍,今年招聘后,两类人员的人数之比未变,且现在职工中技术人员比非技术人员多153人。问今年新招非技术人员(

)名。  A:7  B:8  C:9  D:10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企业原有非技术人员占原有职工总数的,人数为人。设招聘后共有非技术人员x人,则招聘后的技术人员有10x人,所以10x-x=153,解得x=17。因此,今年新招非技术人员17-10=7人。故本题选A。

2、,,,,,,(

)  A:  B:  C:  D: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数列各项均为分数,因此为分数数列。观察分母可得:;;;,即第项第项第项,则所求项分母为。观察分子可得:奇数项为常数1;偶数项构成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求项为奇数项,则所求项分子为1。故所求项为。故本题选C。

3、1,,,,,()。  A:  B:  C:  D: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数列多为分数,考虑分数数列。将首项化为分数,观察数列,,,,。方法一:奇数项分母和偶数项分子交叉组合得到新数列:1,3,5,7,9,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11。奇数项分子和偶数项分母交叉得到新数列:1,4,9,16,25,是平方数列,则下一项为36。故所求项。方法二:分子减分母得到一新数列为0,,4,,16,故下一项为故本题选B。

4、有一架天平,只有5克和30克砝码,要把300克盐分成三等分,最少称几次?  A:6  B:5  C:4  D:3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解法一:本题考查其他杂题。“平均”分成3份,步骤如下:第1次,在天平左侧放入30克的砝码,然后将300克盐分别放入天平两侧,使天平平衡,此时左侧有盐(300+30)÷2-30=135(克);第2次,用30克和5克砝码称出135克中盐的35克,剩余的为100克盐;第3次,用100克盐作为砝码再称出100克,剩下100克。把300克盐平均分成3份,至少需要称3次。故本题选D。解法二:本题考查其他杂题。步骤如下:第1次,用30克和5克砝码称出35克盐;第2次,再35克盐作为砝码,和30克砝码一起称出65克盐,此时已称出100克盐;第3次,用100克盐作为砝码称出100克盐,还剩100克。把300克盐平均分为3份。故“至少”需要3次。故本题选D。

5、大小两数的差是49.23,较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于较大的数,则较小的数是:  A:4.923  B:5.23  C:5.47  D:6.27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解法一: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根据题意,较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于较大的数,则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10倍,两数之差是较小数的9倍,故较小的数为49.23÷9=5.47。故本题选C。解法二: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根据题意,代入A选项,49.23-4.923=44.307,不符合题意,排除;代入B选项,52.3-5.23=47.07,不符合题意,排除;代入C选项,54.7-5.47=49.23,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6、  A:32  B:40  C:48  D:56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本题为有心圆圈型图形数阵,一般考虑用周围数字凑中心数字。观察发现中心数字均为合数,可考虑将中心数字拆成两个因子相乘,然后再用周围数字去凑这两个因子。观察第一个圆圈可知,中心数字35有因子5,即35=5×7,而5正是右下角的数字,接下来只要凑出一个因子7即可,而19-3-9=7,故有35=5×(19-3-9),同理第二个、第三个圆圈中有:48=24×(41-6-33)、54=18×(26-19-4),即中心数字=右下角,则最后一个圆圈中?应满足96=?×(60-30-28),?=48。故本题选C。

7、某饮料加工厂生产A、B两种饮料均需加入同种添加剂,A饮料每瓶需添加该添加剂2克,B饮料每瓶需添加该添加剂3克,现需保质保量生产A、B两种饮料共1万瓶,需准备添加剂的量不可能是以下哪一项?  A:17千克  B:21千克  C:23千克  D:30千克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由题意知生产一瓶B饮料所需添加剂比生产一瓶A饮料多,若全部生产A饮料,所需添加剂为2×10000=20千克,则实际生产两种饮料所需总的添加剂的量一定不小于20千克。因此需准备的添加剂的量不可能是17千克。故本题选A。

8、王伯伯为开发一片土地,雇佣了一些工人来除杂草,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杂草生长量一定,若雇佣15个工人,需除草6天,若雇佣12个工人,需除草9天,若雇佣9个工人,需除草()天。  A:12  B:15  C:18  D:20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本题考查牛吃草问题,用公式法解题。根据牛吃草的核心公式,y=(N-x)×T,代入数据可得:y=(15-x)×6①;y=(12-x)×9②;两式联立解得:x=6,y=54。根据雇佣9个工人,可得54=(9-6)×T,解得:T=18。故本题选C。

9、现有浓度为的盐水20千克。为得到浓度为的盐水,应再加入浓度为的盐水()千克。  A:30  B:33  C:36  D:39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方法一:方程法。假设需要加入千克溶液为的盐水。根据溶液问题的基本公式:,根据题意可列方程:,解得。方法二:线段法。假设需要加入千克溶液为的盐水。和的溶液混合得到的溶液,浓度差之比为。根据线段法,混合的溶液量与浓度差成反比,故溶液量之比为,即,可求得故本题选A。

10、公司的40名员工订阅了甲乙丙3种报纸中的1种、2种或3种,至少有多少名员工订阅的报纸种类相同?  A:35  B:12  C:5  D:6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要求“至少有多少名员工订阅的报纸种类相同”,需要知道共有多少种订阅方式。根据题意可知:订阅1种,有,3种订阅方式;订阅2种,有,3种订阅方式;订阅3种,有,1种订阅方式,则共有种订阅方式。求“至少有多少名员工订阅的报纸种类相同”,根据最不利原则,让每种订阅方式下订阅的人数尽可能相等,故本题选D。

11、甲、乙两人原有课外读物本数的比是3∶4,甲给了乙6本后,甲的课外读物是乙的一半,乙原来有多少本课外读物?  A:22  B:27  C:36  D:42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解法一: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设甲原有课外读物本数为3x,则乙原有课外读物本数为4x,根据题意列式(3x-6)∶(4x+6)=1∶2,解得x=9,故乙原来有课外读物为4×9=36(本)。故本题选C。解法二: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甲、乙两人原有课外读物本数的比是3∶4,则甲的读本数是3的倍数,乙的读本数是4的倍数。观察选项,只有C选项36是4的倍数,故乙的读本数为36本。故本题选C。

12、规定两个数A、B的新运算:,依此运算定义,若满足方程,则  A:-1或3  B:3  C:-1  D:-3或1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根据题意,,即,解得或故本题选A。

13、某模型赛车手遥控一辆赛车先让其前进,然后原地顺时针方向旋转度,(),称之为一次操作。若五次操作后,发现赛车回到出发点,则为()度。  A:36或72  B:108或144  C:72或108  D:72或144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根据题意,赛车五次操作后回到原点,相当于赛车转过了圈,即

,得到,又因为,所以或。故本题选D。

14、某班级女生数比男生数少1人,现要从整个班级中选出3人作为元旦晚会的主持人,并要求男学生不少于女学生数,共有252种不同的选择方式,则该班级共有()名女学生。  A:7  B:8  C:9  D:15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已知一共选3人且男学生数不少于女学生数,则有两种情况:男生2人女生1人或男生3人。设女生人数为,则男生人数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代入A选项,,故本题选A。

15、1,8,19,34,53,()  A:76  B:80  C:77  D:92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方法一:观察数列无明显特征。所有数值后为2,9,20,35,54为合数数列,考虑修正后数列为因式分解数列,,,,,。因式分解后发现第一个因数为2,3,4,5,6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第二个因数为1,3,5,7,9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修正数列的下一项为。故所求项。方法二:观察数列,无明显特征,优先考虑作差。后项减前项得到新数列:7,11,15,19,(

),可得新数列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故新数列下一项,则数列所求项故本题选A。

16、甲、乙、丙三辆车都匀速从A地驶往B地,乙车比丙车晚5分钟出发,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车;甲车比乙车晚20分钟出发,出发后100分钟追上丙车,则甲车出发后()分钟追上乙车。  A:150  B:180  C:210  D:240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设甲乙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V丙,根据“乙车比丙车晚5分钟出发,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车”可得,5×V丙=40(V乙-V丙),化简得9V丙=8V乙①;根据“甲车比乙车晚20分钟出发,出发后100分钟追上丙车”可得,(20+5)×V丙=100(V甲-V丙),化简得5V丙=4V甲②。根据①、②,赋值V甲=10,可得V丙=8,V乙=9。设甲出发t分钟后追上乙,可得20×V乙=t(V甲-V乙),代入数据,解得t=180(分钟)。故本题选B。

17、甲乙两人在一条400米的环跑道路上匀速同向而行,12分钟后甲第二次追上乙,此时甲第三次回到起点,若甲乙初速度不变,匀速相向而行,则4分钟后两人第二次相遇,则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倍。  A:1  B:2  C:2.5  D:3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由题意可知“12分钟后甲第二次追上乙,此时甲恰好第三次回到起点”,则有,解得米/分钟。设甲、乙初始距离为米,根据题意可得:;。联立两式,将米/分钟代入,解得米/分钟,所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多倍。故本题选A。

18、5,3,,2,,,()  A:  B:  C:  D:1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数列中出现多个分数,考虑分数数列。原数列可转化为:,,。分子分母都为连续的自然数,则所求项为故本题选B。

19、农民刘大伯在某处工作,约定一年的报酬是8600元现金和一头牛,他从1月干到8月底,因故离开时获得报酬3800元现金和一头牛,则这头牛的价格是(

)。  A:4600元  B:5800元  C:6000元  D:6500元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设这头牛的价格是元,根据题意可得:,解得。故本题选B。

20、甲每天花1小时绕公园匀速跑10圈,某天甲将速度降低2千米/小时并且圈数降低为8圈,花的时间仍是1小时。如果将速度提高2千米/小时,则跑完10圈需要()分钟。  A:45  B:48  C:50  D:54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与原来每天相比,速度降低后,时间不变,圈数变为8圈,即速度降低后,路程比=,则速度比为,速度降低了1份,为2千米/小时,故甲原来的速度为10千米/小时。将速度提高2千米/小时后,变为12千米/小时,此时速度比=,路程不变,仍为10圈,故时间比=,故如果将速度提高2千米/小时,则跑完10圈需要故本题选C。

21、已知白糖水有若干毫升,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白糖水的浓度为3%;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白糖水的浓度变为2%。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白糖水的浓度为多少?  A:1%  B:1.25%  C:1.5%  D:1.75%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

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用赋值法解题。本题可用浓度公式:浓度=溶质÷溶液×100%求解,仅已知溶液浓度这一类量,因此赋值溶质质量为6(2和3的公倍数),根据“白糖水的浓度为3%”,可知加水后溶液质量为6÷3%=200;根据“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白糖水的浓度变为2%”,可知二次加水后溶液质量为6÷2%=300,可知每次加水:300-200=100。第三次再加水100后溶液质量为300+100=400,此时浓度为:6÷400×100%=1.5%。故本题选C。

22、  A:28  B:31  C:39  D:41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方法1:圆形数阵优先考虑对角线方向找规律,观察可知:,,,即每一个数阵中左上角数字+右下角数字=右上角数字-左下角数字。故最后一个数阵中的数字应满足,即。方法2:观察发现,右上角的数等于其他三个数的加和,,,,同理。故本题选C。

23、有甲、乙两项工程,张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6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30天,李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18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要24天,若合作两项工程,最少需要的天数为:  A:16天  B:15天  C:12天  D:10天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对于甲工程:根据张师傅6天完成,李师傅18天完成可得张师傅比李师傅效率高;同理对于乙工程:赋值工程总量为120(30与24的公倍数),则张师傅、李师傅效率分别为4、5,李师傅比张师傅效率高。要使花费的时间最少,优先安排张师傅做甲工程、李师傅做乙工程。张师傅做甲工程6天可完成,此时李师傅做乙工程5×6=30,还剩120-30=90,然后张师傅、李师傅合作,还需90÷(4+5)=10(天),因此最少需要6+10=16(天)。故本题选A。

24、,2,9,20,35,()。  A:44  B:49  C:54  D:59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方法一:观察数列无明显特征,优先考虑多级数列,作差后得到新数列:3,7,11,15,(

)。新数列为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新数列下一项为19,则原数列下一项为。方法二:观察发现数列中大部分为合数,考虑将每个数拆分成两个因数乘积的形式为:,,,,,。第一个因数1,2,3,4,5为自然数列,下一项为6;第二个因数,1,3,5,7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9,所以原数列的下一项是故本题选C。

25、把编号为一到五的球放入编号为一到五的箱子,每个箱子只能放一个,则第1号,5号球放入两个编号相邻箱子方法有()种。  A:24  B:48  C:60  D:72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方法技巧类,用公式法解题。1号,5号球两个编号相邻,用捆绑法绑成一个整体,内部有=2种排列方法,再整体排列有=24种排列方法,则第1号,5号球放入两个编号相邻箱子方法有2×24=48种。故本题选B。

26、有六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25,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1,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2,那么第三个数是多少?  A:32  B:34  C:38  D:41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用方程法解题。设六个数为a、b、c、d、e、f,根据题目给出的三个平均数可列式:a+b+c+d+e+f=25×6①、a+b+c=21×3②、c+d+e+f=32×4③。联立方程组②+③-①:c=21×3+32×4-25×6=41。故本题选D。

27、红队和蓝队从相距20km的两地相向而行,裁判以10km/h的速度在两队之间往返联络。红队和蓝队出发半个小时后,裁判开始出发,已知红队的速度是13km/h,蓝队是12km/h,问当两队相遇时,裁判共行了()千米。  A:8  B:4  C:5  D:3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用公式法解题。红队和蓝队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是相遇过程,根据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代入数据:20=(13+12)×相遇时间,可得相遇时间为0.8h。裁判半小时(0.5h)后出发,从开始到两队相遇,行走时间为0.8-0.5=0.3h,路程为10×0.3=3km。故本题选D。

28、小张拿了一些钱去买水果,桃子每斤5元,苹果每斤8元,用这些钱买桃子比买梨可以多买0.4斤,买梨要比买苹果可以多买0.5斤。小张拿了多少钱?(

)  A:7元  B:8.5元  C:10.5元  D:12元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设小张拿了x元钱,根据题干“用这些钱买桃子比买梨可以多买0.4斤,买梨要比买苹果可以多买0.5斤”可知,买桃子比买苹果可以多买斤,得方程,解得,即小张拿了12元钱。故本题选D。

29、将面积为10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连接各边长的中点可以剪出一个面积为()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A:10  B:30  C:40  D:50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

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类。根据“连接各边长的中点”,可知剪出正方形(特殊菱形),根据菱形面积公式:S=

ab(a、b为菱形对角线长度,即原正方形边长),可知面积为S=

×100,即面积为50平方厘米。故本题选D。

30、  A:  B:  C:  D: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观察数列,各项都为分数,分别找分子、分母的规律。分子、分母呈递增趋势,但有个别数字不符合,对不递增的数字进行反约分,得到新数列分子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分母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因此所求项为故本题选C。

31、2,2,4,12,48,(

)。  A:96  B:120  C:156  D:240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相邻两项倍数关系明显,优先考虑做商数列。,得1、2、3、4,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5,故所求项。故本题选D。

32、时针和分针在6点整反向成一直线,问它们下一次反向成直线要过(

)小时。  A:6/11  B:1  C:12/11  D:15/11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1个小时时针旋转,分钟刚好旋转一圈为,故1小时时间分针比时针多旋转。下一次反向呈直线时,分针比时针需要多旋转,故要经过小时。故本题选C。

33、3个人用3分钟时间可以把3只箱子装上卡车,按这个工作效率,如用1小时39分钟把99只箱子(假如每只箱子的重量是一样的)装上卡车,需要()个人。  A:3  B:9  C:18  D:99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解法一: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3个人用3分钟可以把3只箱子装上卡车,可知3个人1分钟的工作量(即效率)为3÷3=1,则每个人的效率为。由“1小时39分钟(99分钟)装99只箱子”,可知所需效率为99÷99=1,即3个人的效率之和,故需要3个人。故本题选A。解法二: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用比例法解题。已知“3个人用3分钟时间可以把3只箱子装上卡车”,若用时1小时39分(99分钟),则可装3×33=99(只)箱子,即用1小时39分钟把99只箱子装上卡车,需要3个人。故本题选A。

34、5,6,8,12,20,(

)  A:28  B:36  C:42  D:48​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观察数列呈现递增趋势且增加趋势平缓,尝试相邻项做差得到新数列:1,2,4,8,(

),新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新数列的最后一项为。原数列最后一项为。故本题选B。

35、5,14,38,87,()  A:167  B:168  C:169  D:170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分析题干题干数列数值相差不大,可以考虑简单的加减运算,通过相邻两项相减之后,得到的新数列的每一项都与常见幂次数有关,因此在进一步的计算中可以考虑幂次运算。寻找规律题干数列相邻两项相减,得:9,24,49,?,可以转化为

,,,?,新数列,,,?,指数相同均为2,底数为3,5,7,?,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底数数列中?项表示的数为7+2=9,则新数列中?项表示的数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相邻项相减所得数列奇数项均为底数的二次方,偶数项为底数的二次方再减1,由于题干括号所求数字是第5项,其与原数列第4项之差构成前述新数列中的第4项,为偶数项,因此题干括号所求数字为得出答案根据上述规律,得()-87=80,即题干括号所求的数字为167。第四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本题选A。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45题)1、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形成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至400年。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北大仓”,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黑土区耕地长期透支,地下水超采严重。资源利用的弦绷的越来越紧,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叙述的是:  A:黑土形成的条件  B:东北平原的开发  C:东北平原黑土的作用  D:东北平原黑土的现状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文段开篇论述了黑土形成的速度之缓慢,条件困难,紧接着论述了面对这难得的黑土地,却没有好好珍惜利用,黑土地的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说明当前黑土地出现了很多问题,文章接下来应该对“黑土地的问题表现”展开详细的论述,即黑土地的现状,对应D项,当选。A项,文段开篇已经叙述了黑土形成的条件,需要很长的时间,排除;B项,文段主要讲述的是黑土,而非东北平原的开发,排除;C项,文中论述了黑土地的形成条件和当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根据行文逻辑,下文应论述问题的具体表现,而不应论述黑土的作用,衔接不当,排除。故本题选D。【文段出处】《做好黑土地保护利用这篇大文章》

2、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如果买家逾期未确认收货或未申请退款,系统将自动付款给卖家  B:请顾客与店主取得联系,并待店主确认订单后汇款  C:如果买家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执行“确认收货”操作,系统将默认交易成功  D:网站提醒买家最好在收到货物后对卖家的服务进行评价,因为买卖双方的评价都很重要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审题干,找出有歧义的一项。辨析选项。A项,歧义在于是“逾期未确认收货,逾期未申请退款”,还是“逾期未确认收货,以及未申请退款”。B项、C项和D项均没有歧义。故本题选A。

3、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爱  B: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C: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D: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不然轻则___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可知,该空应含有消极的感情倾向,A项和C项“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感情倾向偏积极,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C项。B项和D项“徘徊”指犹豫不决,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感情倾向偏消极,符合语境。分析第一空。根据“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可知,“它”指代“生活的扁舟”是一种比喻,抽象的说法,该空填的词要能搭配抽象的含义。B项“装载”指用运输工具载,一般与具体的人或物搭配,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D项“承载”指承受重量,一般搭配抽象的词,符合文意。验证第三空和第四空。“导致”指引起,“舍弃”指抛弃、放弃。“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会引起“什么都不得不放弃”,符合文意。故本题选D。【解析拓展】致使:①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得;②以致。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

4、喝骨头汤未必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最佳食疗方法。重要的是注重饮食的多样化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虾皮、紫菜等,虽然动物骨头都含有钙的成分,但是很难溶解于水。有人曾做过实物,用5公斤猪骨头加上5公斤水,在高压锅熬10个小时,结果一碗骨头汤中钙含量不过10毫克,不及一袋牛奶钙含量的1/20,骨头汤里还溶解有大量骨内脂肪,经常食用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以下选项中,对以上段落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饮食多样化对治疗骨质疏松具有益处  B:猪骨头的含钙量非常低  C:喝骨头汤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  D:经常食用猪骨汤会引发一些健康问题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

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辨析选项。A项对应“喝骨头汤未必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最佳食疗方法。重要的是注重饮食的多样化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可知,A项符合原文。B项对应“用5公斤猪骨头加上5公斤水,在高压锅熬10个小时,结果一碗骨头汤中钙含量不过10毫克,不及一袋牛奶钙含量的1/20”可知,B项符合原文。C项“喝骨头汤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与文段意思相悖,表述错误。D项对应“经常食用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可知,D项符合原文。故本题选C。

5、新时代不是靠一个人开辟的,它靠众多人高举理想,勇于挑战,即使途中______也毫不畏惧,______才能开辟新时代,不要怕自己会失败,青年应该想:“即使我成为倒下的一员,也要尽我所能”,甚至在自己倒下的地方,对5年后、10年后、20年后______自己遗志的挑战者抱着这样的心情:请______我而前行,将我的失败转为智慧,走得更远。依次填入划横线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血流成河首尾相接传承超越  B:尸横遍野前赴后继继承跨越  C:血流成河瞻前顾后传继越过  D:尸横遍野勇往直前延续忘记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第一空,根据“即使我成为倒下的一员”可知,横线处表示我成为到处横着的尸体中的一员“血流成河”形容被杀的人极多,“尸横遍野”是指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尸横遍野”更合适,可排除A、C项。随后观察第三空,搭配“遗志”,D项“延续”是指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与“遗志”搭配不当,故排除,“继承遗志”为固定搭配,答案锁定为B项。第二、四空代入验证。第二空“前赴后继”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空白处所在句表达的意思是众人为理想而奋斗的情形,用“前赴后继”较为贴切。第四空后面的人“跨过”前面倒下的人,才能继续前行,符合语境。故本题选B。【文段出处】《请跨越我前行,将我的失败转为智慧》

6、对于外星人的想象并不是凭空的________。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知识的广博和平时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观察就要用专业的角度去关注、________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汲取、思索、分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捏造体验  B:虚构体味  C:杜撰体会  D:臆造体察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和选项可知,对于外星人的想象不是凭空幻想出来的。A项“捏造”指编造,假造。D项“臆造”指凭主观臆想编造。且“凭空捏造”与“凭空臆造”均为常见搭配,二者符合语境。C项“杜撰”指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B项“虚构”指凌空构作,凭空捏造,虚幻之实化。二者都含有“凭空编造”的意思,与“凭空”语义重复,排除B项和C项。分析第二空。根据“观察就要用专业的角度去关注、________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汲取、思索、分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知,空格处词语应与“关注”含义接近,也要能够对应“观察”。A项“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侧重亲身经历某事,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D项“体察”指体验和观察,侧重于用眼睛看,能够对应“关注”“观察”,符合语境。故本题选D。【解析拓展】体味:仔细体味。体会:体验领会。

7、无论20世纪的结构主义理论怎样试图消解语言背后的主体,强调语言的自主性,都无法改变言语行为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一事实。因此,无论作者与读者所在的时空怎样被分隔,技术性的因素怎样介入,通过写作与阅读行为完成的语言交流活动,从本质上讲都不可能是单纯的制造与解读冷冰冰的物质性符号的过程。上述文字的主旨在于()。  A:结构主义理论无法消解语言主体  B:言语行为是主体交流的主要形式  C:语言交流活动不是单纯的符号解读  D:语言交流需要写作与阅读的结合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分析文段该文段逻辑严谨,几个关联词语“无论……都……因此……无论……都……”将文段的内容铺陈开来。前半部分是原因,“因此”后面是结论,也就是文段的主旨所在,即无论是在什么条件下,从本质上来看,语言交流活动都不是“单纯的制造与解读冷冰冰的物质性符号的过程”,与这个观点最为一致的是C项。分析选项A项,该项在文段第一句中有所提及,结构主义理论试图消解语言主体,而不是无法消解语言主体。B项,言语行为是主体交流形式,但是不是主要形式文段并没有提到,该项是无中生有。D项,文段中提到“通过写作与阅读行为完成的语言交流活动”,是指明语言交流的方式和媒介,是语言交流活动本身就具有的特性,而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再次标注答案故本题选C。

8、人类很早就知道城墙的防御效果,古往今来,不知上演过多少隔墙而战的攻防战役。蒙古人开始征战世界时,善于野战的游牧骑兵团对攻城战束手无策,但蒙古人善于学习,很快就掌握了攻城的战术,并将各地的攻城武器集中起来综合使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固若金汤的城池都被摧毁了。欧洲当时那些较薄的城墙,根本不能抵御蒙古人的攻击,特别是蒙古人开始使用多种威力巨大的火器,更具破坏性。从此以后,由于火炮的火力改进,城墙的作用就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蒙古兵团是怎样征服欧洲的  B:城墙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C:火器是如何在攻城战中发挥作用  D:蒙古的游牧兵团是如何调整战术的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文段先介绍城墙的防御效果,接着接着阐述蒙古人开始征战时对攻城束手无策,由于善于学习掌握的攻城战术,接着讲述城池被摧毁,随后蒙古人开始使用更具破坏性的火器,指代词“从此以后”对前文进行总结,引出文段重点,强调城墙的作用逐渐从人类的历史中消失了。可见,文段始终围绕“城墙”这一主体展开论述。对应B项。B项“历史事件”非重点,文段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政治因素的影响,且没有提到“地名变迁”这一主题词,排除;C、D两项仅强调“古代帝王”、“统治者”的影响,没有提到“地名变迁”这一主题词,偏离中心,均排除。故本题选B。

9、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而相反的是铁扫帚,它的配糖体不是安眠物质,而是兴奋物质。在夜晚铁扫帚的配糖体就会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会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植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1)、从文中第二段可以推出(

)。  A:含羞草是没有光合作用的特殊植物  B:含羞草存在一种特殊的“生物钟”  C:一些植物存在不以光照为转移的“睡眠”现象  D:一些植物会利用闭合叶子等形式保护自己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文段为并列结构,分别从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对含羞草的研究、19世纪达尔文对植物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和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对植物的研究四个方面来论述了植物的研究,故文段旨在强调一些植物存在不以光照为转移的“睡眠”现象,对应C项。A项:“含羞草”只对应了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的研究,表述片面,排除;B项:“含羞草”只对应了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的研究,表述片面,排除;D项:“利用闭合叶子等形式保护自己”等形式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C。【文段出处】《植物睡眠之谜》

(2)、下列说法,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  A:科学家揭开了植物睡眠之谜  B:配糖体在植物睡眠中的重要作用  C:“安眠物质”与“兴奋物质”的发现之旅  D:利用植物睡眠特性开发“绿色”农药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A项,文章首段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后文针对问题进行试验并得出结论,故文章论述了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终于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答案,该选项为同义替换,当选;B项,根据第三段可知,植物睡眠的原因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选项中提到的“配糖体”只与豆科植物和铁扫帚这两类植物的睡眠作用有关,但这两类植物属于文中例子,非重点,故排除;C项,文章首段提出“植物睡眠”的问题,后文全篇围绕植物睡眠的原因展开,“安眠物质”与“兴奋物质”的发现过程为第二段的论述内容,不全面,排除;D项,文段最后提出“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属于植物睡眠在未来的应用,故不符合文意,故排除。故本题选A。【文段出处】《植物睡眠之谜》

(3)、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植物睡眠与人和动物睡眠一样,其实都是一种生理现象  B:可以利用植物的睡眠运动来制作绿色除草剂  C: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的学说间接证明了进化论的局限性  D:大多数植物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A项,文段通篇介绍了关于植物“睡眠”的研究过程即结论,并未涉及“植物睡眠与人和动物睡眠一样”等话题,无中生有,排除;B项,根据最后一段“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可知,阻断植物睡眠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可以利用植物的睡眠运动来制作绿色除草剂,当选;C项,文章第二段提到“达尔文《植物的运动本领》只表明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未提及进化论等内容且后文多种结论中亦未提进化论,更无其局限性的论述,无中生有,排除;D项,根据文章第三段可知,文段仅列举了配糖体作为“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两种植物类型,未提及“大多数植物”的“安眠物质”是否为“含葡萄糖的配糖体”,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B。【文段出处】《植物睡眠之谜》

(4)、科学家长期没有找到“植物睡眠”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A:科学态度不够严谨,导致实验出现了偏差  B:思路受到局限,始终认为一种现象是由单一物质控制产生的  C:受到前人的误导,实验结果几乎都只证明了前人理论的错误而无法提出新理论  D:科技水平不足,无法分离出控制植物睡眠的两种物质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由第三段首句“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可知,文中“竟”字表强调,突出后文“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是解开睡眠现象的原因,由此推断之前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是因为科学家们以为只有一种物质控制了植物睡眠,B项为同义替换,当选。A项,文段中的实验没有表明出现偏差,无中生有,排除;C项,由第二段可知,科学家们的理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不存在“受到前人的误导”这一说法,无中生有,排除;D项,文段只提到各科学家关于“植物睡眠”的研究理论,未提“科技水平”一词,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B。【文段出处】《植物睡眠之谜》

(5)、根据短文内容,真正揭开植物睡眠原因的是()。  A:达尔文  B:希尔德奈希特  C:上田实等人  D:德梅兰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结合第三段首句“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可知,植物睡眠的原因与“两种生理活性物质有关”。A项,根据“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可知,达尔文的理论未提及“两种生理活性物质”,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根据“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可知,该理论只谈及一种植物激素,与“两种生理活性物质”无关,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根据“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与后文“两种生理活性物质”对应,当选;D项,根据“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可知,德梅兰通过实验证明含羞草叶子的开合不受光线因素影响,未找出影响含羞草开合的真正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文段出处】《植物睡眠之谜》

10、下列各句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昨日偶逢令尊,见他老人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令人好生羡慕  B: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专程前去致谢,请在家等候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审题干,找出用语不得体的一项。辨析选项。C项“责成”意思是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办好某件事。一般是指上级对下级的指定,故不能用“责成”表示学生会对学校领导的请求,用语不得体,符合设问要求。A项、B项和D项用语得体。故本题选C。

11、闲时总爱翻看一些书本,就这样______在时光里安然不语,在字里行间______一些生活的斑斓与感动,迎着清晨的一缕阳光,抑或床头的午夜,随心的一杯茶,随意的一卷书,不言不语伴着书香在尘世的烟火中升腾,于我已然是满满的欢喜。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徜徉寻觅  B:沉浸体味  C:漫步寻找  D:洋溢沐浴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第一空,填入的词要能够符合文中“闲时总爱翻看一些书本,……在时光里”的轻松语境,A项“徜徉”陶醉于某事物当中。B项“沉浸”意思是浸泡,浸入水中。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过于认真投入,不合轻松的语境,排除。C项“漫步”指悠闲地随意走。D项“洋溢”形容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显示。多用于形容节日等场景,排除。故先排除B、D项。第二空,“寻觅”寻求,探索。找寻的过程认真仔细、四处探索,整个文段是一种轻松的语境,不需要太过费劲便可得到,故排除A项,“寻找”意思是去找某样东西或是什么事情,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出处】《闲暇时光书浅读》

12、当今世界不缺图书,也不缺“阅读的乐趣”,但仍然面临着“今天我们怎样读书”的古老话题。在互联网、电子书、诸多社交媒体迅猛发展之时,“浅阅读”、“泛阅读”、“趣味阅读”、“娱乐阅读”越来越多占据着人们的眼球。人们身不由己地漫游在无边的信息海洋中,越来越多地让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头脑中“跑马”。这段文字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数字化时代的阅读需要增强思考的能力  B:数字化时代文化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彰显  C:数字化时代的阅读流于形式缺乏深度  D:数字化时代的阅读趋于娱乐性和趣味性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文段先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话题“今天我们怎样读书”。接着提到当前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阅读方式占据着人们的眼球。最后说明这种阅读方式会使得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头脑中“跑马”。故文段主要说明的就是当前的时代使得人们缺少自己的思考,只是学习别人的思想。即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是当前的阅读需要增强思考的能力,答案选择A项。B项,表达倾向是错误的,“彰显多样性”是积极的表达倾向,原文对于这种阅读方式是消极的态度,应排除。C项,“流于形式”表达不准确。原文强调的是只是一味的让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头脑中“跑马”,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强调“深度”这一话题。应排除。D项,“趣味性”表达倾向是积极的,原文对于这种阅读方式是消极的态度,应排除。故本题选A。【出处】《数字化时代的读与思》

13、大力倡导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实干精神,不驰于______、不骛于______,坚决整治“庸懒散拖”,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战斗力。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空想虚声  B:真抓实干  C:自信开放  D:希望心声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根据“不驰于”、“不骛于”,可知相同句式构成的并列,前后横线所填词语意思相近,首先可以排除C项,“自信”、“开放”意思不一致;根据“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实干精神”以及“坚决整治‘庸懒散拖’”可知,横线所填词语要表达“不实干”的意思,且是消极的感情色彩,对应到A项,“空想”和“虚声”都体现出不实干的意思,符合文意,当选。B项,“真抓”、“实干”与文意相悖,排除;D项,“希望”、“心声”感情色彩与文段不一致,排除;故本题选A。【文段出处】《政府工作报告》

14、赵雷、武亦姝有两句话,格外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人生需要不断感动,才能守住那些始终干净的东西”;另一句是,“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得出它的力量”。“始终干净的东西”“文化的烙印”,表述虽有不同,但无疑,都是对雅文化的一种呼唤。拒绝那些虚伪的东西,用有意义的文化涵养现代心灵,这,或许是赵雷、武亦姝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文化启示。上文中的“这”指的是()。  A:赵雷、武亦舒对于雅文化的一种呼唤  B:“人生需要不断感动,才能守住那些始终干净的东西”  C:“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得出它的力量”  D:拒接虚伪,以有意义的文化涵养心灵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文段通过赵雷、武亦姝的话引出“对雅文化的一种呼唤”,然后提出具体的对策来实现“雅文化”的回归。而“这”一词位于文段最后一句,指代的是具体对策,即“拒绝那些虚伪的东西,用有意义的文化涵养现代心灵”对应D项。A项,“对于雅文化的一种呼唤”表述不明确,并非指代内容,排除。B项,“人生需要不断感动,才能守住那些始终干净的东西”为其中的一句话,表述片面,排除。C项,“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得出它的力量”为其中的一句话,表述片面,排除。故本题选D。【文段出处】《武亦姝和赵雷为何火了》

15、读书是上帝恩赐给读书人的一种享受,那种宁静致远的体味远不是宝马豪宅所能比的。尤其是秋雨绵绵的午后,一卷书,一杯清茶抑或一杯浓咖啡相伴,临窗而坐,沉浸于听雨,读书的梦境中,阅读经典,阅读自己,也阅读自然,悠哉游哉,还有什么不能放下?最符合这段文字中心思想的是()。  A:读书是使人宁静致远的高级享受  B:读书需要选择最佳的阅读环境  C:读书须阅读经典,阅读自己,阅读自然  D:读书会使人进入梦境,悠哉游哉地生活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文段一开始提出作者的观点,即“读书是上帝恩赐给读书人的享受”,后文举了秋雨绵绵的午后,读书悠哉游哉的意境,来进一步论证首句的作者的观点。文段是一个“总—分”的结构,“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故文段的中心意思就是文段第一句。A项“读书是使人宁静致远的高级享受”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B选项,“读书需要选择最佳的阅读环境”与文段的中心不一致,故排除。C选项,是举例论证中的内容,不是文段重点,故排除。D选项,“读书使人进入梦境”说法错误,故排除。故本题选A。

16、小吴生于农村,吃得苦且乐观。下列哪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精神?(

)  A:不怕苦  B:苦不怕  C:怕不苦  D:苦怕不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题干原文可提炼成“小吴吃得苦且乐观”。前半句“吃得苦”对应选项中的“苦”,后半句“乐观”对应选项中的“不怕”。因此最能体现他精神的句子应为“苦不怕”,B项当选。故本题选B。

17、虽然很多员工觉得很难控制工作中的压力,但是至少当他们回家时是________的,然而,随着工作本质的变化,家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避难所了。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愉快  B:清闲  C:悠闲  D:轻松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根据“很难控制工作中的压力,但是”可知,该空应体现“无压力”这一含义。辨析选项。A项“愉快”指快意,舒畅;B项“清闲”指清静闲暇;C项“悠闲”指闲适自得。三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和C项。D项“轻松”指不感到有负担或不紧张,符合语境。故本题选D。

18、要加快新型产业布局,就需要进一步结合广东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以科技创新去________产业新优势。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造  B:构建  C:建筑  D:建造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分析语境。该空搭配“产业新优势”这一抽象事物。辨析选项。B项“构建”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搭配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可与“产业新优势”搭配。A项“构造”作动词时指制造、建造,做名词时指结构;C项“建筑”作动词指建造,建立,多指造房子,修路、架桥等,作名词指建筑物;D项“建造”指打造一些楼房等建筑,制造。三者多与具体事物搭配,比如:构造房屋,建筑铁路,建造花园,与“产业新优势”搭配不当。故本题选B。

19、萨德对世界各地报道的有人遭遇外星人的消息嗤之以鼻,他认为,这些报道都是把一些人类掌握的科技强加到所谓的外星人身上,所描述的外星人形象也大多是人类的变形,而在别的星球,生命进化过程千差万别,外形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态很可能与人类完全不同,其掌握的科技也与人类世界不同,而且这些可能产生智慧的星球,离地球的距离都在几千或几万光年。因此,以为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外星人来访的说法,是完全不现实的。上述文字旨在告诉我们()。  A:萨德认为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完全有可能,但各种发现外星人的消息不足为信  B:萨德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外星人的存在  C:萨德认为报道中的外星人很可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D:萨德认为那些可能产生生命的星球离地球比较远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文段开头通过“萨德对世界各地报道的有人遭遇外星人的消息嗤之以鼻”提出观点,接下来具体阐述萨德的观点,“所描述的外星人形象也大多是人类的变形”即使有外星人,但“外形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态很可能与人类完全不同,其掌握的科技也与人类世界不同”,结尾通过“因此”进行总结,指出“这些可能产生智慧的星球,离地球的距离都在几千或几万光年”,故外星人的来访是“完全不现实的”,对应A项。B项,选项表述片面,文段还表达了“外星人来访的说法,是完全不现实的”的观点,排除;C项,根据文段“这些报道都是把一些人类掌握的科技强加到所谓的外星人身上,所描述的外星人形象也大多是人类的变形”可知,报道是人类强加到外星人身上,并不是说外星人本身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而且文段中提到“而在别的星球,生命进化过程千差万别,外形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态很可能与人类完全不同”可知,作者是认同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的,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选项是萨德观点中的论证部分,最终得出的观点是“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外星人来访的说法,是完全不现实的”,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A。

20、依次填入下列画横线部分的字词,正确的一组是()。(1)有些年轻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写起字来却让人不敢恭维,提笔忘字的现象更是________。(2)广大学生每天埋头于书山题海,对于各种作业应接不________,根本顾不上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工整不工整。(3)有必要统一将中小学书法纳入考试科目,对书法常识和书写水平进行考________,书法分数作为升学成绩的一部分。  A:屡试不爽暇查  B:司空见惯暇查  C:家常便饭瑕察  D:层出不穷遐察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先看第二空,“应接不暇”的“暇”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所以“日”字旁,A、B项保留。C项“瑕”本意是指玉上面的斑点,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D项“遐”本义是远走外地、借居异域,引申义为遥远;两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第一空,所填词语搭配“现象”,结合横线前“……更是”可知,提笔忘字的现象很常见。B项“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符合文意,当选。A项“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不能搭配“现象”,且文段并无“试验”的语境,排除。第三空,代入验证,“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或评定(行为、活动);“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指细致深刻地观察。由“纳入考试科目”、“书法分数作为升学成绩的一部分”可知,此处说的是要对学生的书法常识和书写水平进行测评,用“考查”恰当。故本题选B。【文段出处】《书法纳入中小学考试,这个可以有》

21、“桑拿”一词原意是指“一个没有窗子的小木屋”,其源于()。  A:芬兰语  B:日本语  C:韩国语  D:印度语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桑拿,又称芬兰浴,是指在封闭房间内用蒸气对人体进行理疗的过程。通常桑拿室内温度可以达到60℃以上。桑拿起源于芬兰,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排除BCD。故本题选A。

22、①“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丰年。”鼓楼是侗族村寨________的建筑物,形似宝塔,是侗族人休息和娱乐的地方。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出所扮演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得先学会“无动于衷”,才能________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一格

惟妙惟肖  B:别具一格

栩栩如生  C:别出心裁

惟妙惟肖  D:别出心裁

栩栩如生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据“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丰年”可知,该空应体现“鼓楼是侗族村寨特有的建筑物”这一含义。A项和B项“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符合语境。C项和D项“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不符合语境。分析第二空。根据“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出所扮演角色的热烈情感”和“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可知,该空应体现“先得学会‘无动于衷’才能把角色扮演的非常逼真”这一含义。A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符合语境。B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故本题选A。

23、她在黑夜里站了很久,东边地平线上不知不觉露出苍白的________,她周围的废墟露出了________,一只孤独的猫头鹰在半空中盘旋了最后一圈,飞回________,别的鸟儿开始唱歌。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晨曦轮廓巢穴  B:朝阳阴影老巢  C:晨光背景鸟巢  D:微光身影窠臼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据“东边地平线上不知不觉露出苍白的”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黎明即将到来,天快亮了。A项“晨曦”指太阳初升时的微光;C项“晨光”指清晨的太阳光;D项“微光”指弱弱的光亮,以上三项均符合文意。B项“朝阳”指初升的太阳,根据文段中的“苍白”可知,太阳尚未升起,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分析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此时太阳即将升起,横线处要体现废墟在晨光的照射下的样子,且搭配“废墟”。A项“轮廓”指物体的外框,符合文意。C项“背景”指放在后边衬托前景的东西,与“光”无关,排除C项;D项“身影”指从远处看到的身体的模糊形象,主语多为“人”,与“废墟”搭配不当,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验证第三空。“巢穴”指鸟兽住的地方,与“猫头鹰”搭配恰当,符合文意。故本题选A。【拓展解析】老巢:比喻匪徒长期盘踞的地方。窠臼:现成格式;老套子(多指文章或其他艺术品)。

24、这座正在建设中的跨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的建设进展顺利。___________8月中旬,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截止  B:截至  C:大约  D:到了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分析语境。根据“正在建设中”“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可知,大桥并未建造完成,填入词语需搭配“8月中旬”。辨析选项。A项“截止”指到某一时间停止,强调“停止”,一般不在后面搭配时间词语,排除A项。B项“截至”指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后面一般搭配时间词语,符合文意。C项“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排除C项。D项“到了”指到底,毕竟,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故本题选B。

25、科学的发现或历史事实本身并不是受________的目标。受攻击的是一种非历史的方法论,是________有一种超越于历史之外的观点的主张。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攻击断定  B:驳斥主张  C:打击认为  D:嘲笑觉得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据文段可知,填入词语与“科学的发现或历史事实”搭配。A项“攻击”和B项“驳斥”均符合语境。C项“打击”指使受挫折;D项“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通常修饰人的行为,不能与“科学的发现或历史事实”搭配,排除C项和D项。分析第二空。根据“有一种超越于历史之外的观点的主张”可知,B项“主张”与后文表达重复,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A项“断定”有一种主张符合语境。故本题选A。

26、正因为植物不能运动,无法移向更好的环境,它们必须有能力抵挡和适应持续变化的天气、不断霸占自己领地的邻居和大举入侵的害虫。________,植物演化出了复杂的感觉和调控系统,这使它们可以随外界条件的不断变化而调节自己的生长。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  B:但是  C:虽然  D:并且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分析语境。在横线之前,文段主要介绍了植物不能运动,必须有能力抵挡和适应外部环境的特点。横线之后介绍了植物演化出复杂的感觉和调控系统,使它们能随外界条件变化。由此可知,横线前后的两层意思存在因果关系。辨析选项。B项是转折关系,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虽然”是转折关系前半部分,不符合文意,且文段中亦未有相应的关联词与之搭配,故排除。D项是并列关系,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是因果关系,符合文意。故本题选A。

27、不善于与人交谈,常常容易引起纠纷或误会。每一个人与别人交往的要求都不相同,每个人表达自己及领会他人意思的本领也因人而异。这段话直接支持的一种观点是:  A:表达自己的意思比较容易,领会他人的意思比较困难  B:虽然每个人都愿意与别人交谈,但要相互理解却很困难  C:由于交往双方各有不同的交往目的和要求,所以领会对方的真实意思是比较困难的  D:不善于交谈是引起纠纷或误会的一个原因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文段开篇阐述不善于与人交谈,常常容易引起纠纷或误会,紧接着具体解释为什么会引起纠纷与误会,故文段结构为“总—分”。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故本题选D。【解析拓展】A项和C项:对应解释说明,非重点。B项:“每个人都愿意与别人交谈”文段没有谈及,无中生有。

28、小李是某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日前参加了厦门人才交流会,会后他颇多无奈:“我投了近50份简历,还是找不到工作。很多公司一听是应届毕业生,就说招进去还要培训,浪费精力,干脆不理你了。”同样参加这个招聘会的小陈是模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企业的招聘人员问了很多操作性很强的问题,他对答如流,协议很快就签了。上述文字最可能支持的观点是()。  A:应聘时毕业生所学专业很重要  B:应届毕业生应聘工作没有优势  C:学历完全可以排在能力的后面  D:人才交流会对毕业生要求过高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分析文段文段举了两个例子,小李和小陈都是应届毕业生,小李处处碰壁,小陈却因为十分了解操作性很强的实际问题而被顺利录用。可见,是不是应届毕业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C项所说,学历可以排在能力之后。分析选项A项,小李和小陈的专业的确不一样,但是促使小陈被录用的原因并不是他的专业,而是他对于很多操作性问题都对答如流,可见应聘时,专业并不是主要原因。B项,小陈也是应届毕业生,但是凭借自身能力顺利找到工作,可见,应届生在应聘时不见得没有优势。D项,人才交流会上的企业确实对应届生有要求,但这个要求是否过高无法从文段中判断。再次标注答案故本题选C。【文段出处】《厦门企业求才

能力优先于学历

29、当我们仔细观察当今世界上的主流火箭时,就会发现它们用的发动机、燃料箱等都是上世纪的产物。比如要在2018年首飞的太空发射系统用的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火箭发动机,燃料箱用的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外挂燃料箱,两侧的固体燃料推进器用的也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固体燃料推进器。________________。火箭是非常复杂的东西,设计并制造火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就连火箭制造商们也只能去选择一些经受过时间考验的产物,从而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这是因为新技术的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  B:这并不意味着火箭技术没有任何新的进展  C:事实上,制造火箭的材料并不都是前沿科技产物  D:也就是说,在火箭这个领域内并不是最新的就是好的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在文段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横线前“都是上世纪的产物”“改进过的”以及横线后“经受过时间考验的产物,从而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可知,火箭使用的材料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不是最新的、前沿的成果。所填的句子应该体现“火箭领域并不是最新的就是好的”这个意思。对比选项。D项符合上述语境内容。故本题选D。【解析拓展】A项:前文未提及“新技术”,话题不一致。B项:“新的进展”与后文的内容不能构成照应。C项:“制造火箭的材料并不都是前沿科技产物”不能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

30、冬天快来了,蚂蚁不分昼夜拼命地工作着,为冬天储备粮食;可是蝴蝶什么都不做,整天吃喝玩乐,在秋天的阳光里飞来飞去。结果冬天到了,蚂蚁在洞里吃着丰富的食物,而可怜的蝴蝶,在饥寒交迫中悲惨地死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  A:想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B:蝴蝶很会享受生活  C:人生在世应拼命地工作  D:蚂蚁是最勤快的动物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文段为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冬天到来前,蚂蚁勤快,蝴蝶懒惰,结果冬天到来之后,蚂蚁有丰富的食物可吃,蝴蝶则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意在告诉我们,人应该像蚂蚁学习,做一个勤快的人,不能像蝴蝶那样,什么都不做,只想着不劳而获,对应A项。B项,“蝴蝶很会享受生活”是寓言讲述的内容,不是要概括的道理,排除;C项,文段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勤快的人,但不一定就要“拼命”地工作,程度过重,排除;D项,文段没有表达蚂蚁是“最勤快的动物”,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A。【文段出处】《“新蚂蚁蝴蝶派”》

31、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我想,我虽是医学外行,但二哥只是胸闷,干嘛要做这么多的检查呢?  B:这本书凡我读了会动情的地方,哥哥读了也要流泪。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  C:他走了一个小时。  D: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包里。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C项的“走”可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走路”,二是“离开”。A、B、D均无歧义。故本题答案为C。

32、1998和1999年,千岛湖中心湖区出现大面积的蓝藻水华,并散发出阵阵怪味。专家研究发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湖区内渔业资源枯竭。当时统计数据显示,湖区内鲢鳙鱼产量不足25万公斤,跌入历史最低谷。只有参照西湖、东湖的治理经验,在千岛湖放养足够数量的鲢鳙鱼,最大限度地消耗蓝绿藻以净化水质,才有可能实现扭转。经过多个水产科研机构论证后,“保水渔业”的概念在淳安县逐渐形成。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水体特定的环境条件,通过人工放养适合的鱼类,改善水域内的鱼类群落组成,从而保障生态平衡。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湖、东湖通过放养鲢鳙鱼成功净化了水质  B:渔业资源的增加可以彻底解决蓝藻水华问题  C:“保水渔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鱼类产量  D:维持水域生态平衡需要定期进行人工干预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A项:根据“只有参照西湖、东湖的治理经验,在千岛湖放养足够数量的鲢鳙鱼,最大限度地消耗蓝绿藻以净化水质,才有可能实现扭转”可知,西湖、东湖采取的是放养鲢鳙鱼的方式净化水质,并取得了成功,故表述正确,当选。B项:文段只是说“最大限度地消耗蓝绿藻”,故“彻底解决”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根据“就是根据水体特定的环境条件,通过人工放养适合的鱼类,改善水域内的鱼类群落组成”可知,文段强调要根据不同情况放养不同种类的鱼,保障生态平衡,而选项中“最大限度地增加鱼类产量”强调的是增加鱼类的数量,偷换概念,且文段并没有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定期进行人工干预”表示有一定的周期,文段只是说可以“人工放养适合的鱼类”,并没有体现“定期”,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A。【文段出处】《放鱼养水

水清鱼欢》

33、人的一生该接受的磨难必须经受,逃避不行。父母设法让孩子逃避的,生活会强迫他补上。现在逃避了,将来还得通通补上,你怎样书写人生的答卷,就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哲人说得明白,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A:命运所赠,早有标价  B:想要收获,请先付出  C:勇敢面对人生磨难  D:努力书写人生答卷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人的一生该接受的磨难必须经受,逃避不行的观点,接着对其进行具体解释说明,表明逃避的终将会通通补上,最后一句援引哲人的话再次进行论证。文段为“总—分”结构,主旨句为首句。对比选项。C项是为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适合做标题。故本题选C。【解析拓展】A项:为援引部分的内容,非重点。B项:“收获与付出”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D项:属于解释说明部分的内容,非重点。

34、天地自然都存有法则,________有人违反了法则,________能改变法则。我们不能创造法则,但我们能发现和利用法则。法则恒久存在,它对所有人一律平等。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就  B:一旦

也不  C:即使

也不  D:假使

或许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我们不能创造法则,但我们能发现和利用法则。法则恒久存在,它对所有人一律平等”可知,法则是不可改变的,所以第二空应填入否定词,排除A项和D项。分析第一空。B项“一旦”一般与“就”搭配,“一旦……也”搭配不当,排除B项。C项“即使”与“也”搭配,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35、睡眠负债指的是由于主动限制睡眠时间而造成的睡眠不足。医学专家指出,长期处于睡眠负债的状况中,不但会影响情绪、工作表现,还会降低记忆力、觉醒性、注意力和判断力,并且加速老化造成肥胖,甚至引发其他严重的疾病。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A:长期的睡眠负债不利于身体健康  B:睡眠不足会诱发各种疾病  C:短期的睡眠负债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D:睡眠不足的人往往工作表现较差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文段一共两句话,在第二句的开头提到“医学专家指出”,“指出”一词作为引导观点类的词,后文即为文段支持的观点,“影响情绪、降低记忆力、加速老化造成肥胖、引发其他疾病”说明这种睡眠负债不利于身体健康,对应A项。B项“诱发各种疾病”表述绝对,C项“短期睡眠负债”无中生有,D项“睡眠不足”与文中的长期睡眠负债概念混淆。故本题选A。

36、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而个体对事物研究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的观点是()。  A:个体看待事物的观点会影响人的情绪体验  B:评估学能让人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C:个体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原来经验的影响  D: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降低心理压力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材料首句提出观点: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降低心理压力的办法。然后又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个观点进行了论证。选项D符合材料的中心意思。A项表述片面,不是材料主旨;B项表述错误,人是否会有积极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评估学是个客观的学说,并不能左右人的情绪;C项属于对观点进行论证的部分,不是材料主旨。故本题选D。

【文段出处】《清除心理压力的方法》

37、即使是一个最简单、最平常的句子,由于语境不同,也会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你怎么啦”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________,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