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中,发觉了大量精致的青铜器,他们认为这些青铜器全面反映了西南地区的青铜文明。由此,可推断三星堆应是()A.原始社会的遗址 B.商周时代的遗址C.秦汉时期的遗址 D.宋之后的遗址解析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闻名的青铜文明时期,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B2.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运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起先以丝绸而驰名世界。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解析西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东西方贸易更加频繁。故答案为B项。答案B3.南京博物院保存着一块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片(如下图),其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据此推知,该窑()A.重视制作工艺水平B.粉彩瓷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C.产品主要销往民间D.主要依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解析由题干中“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推知,该窑注意工艺美观,故A项正确;粉彩瓷是除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明代还没有出现,故B项错误;官窑产品主要供应皇室、官府,不进入市场,故C、D两项错误。答案A4.明代邝璠在《便民通书》中写道:“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这表明家庭手工业品主要用于()A.自我消费 B.交纳赋税C.市场出售 D.馈赠亲友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家庭手工业的纺织品主要用于给家人“做衣裳”,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A5.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D.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松江府一带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用来种植棉花,这说明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松江棉花种植多,不能说明松江是纺织业中心,故A项不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松江地区的棉花种植,一个地区的特别现象不能说明整个明代的现象,故B、C两项均不正确。答案D6.据史料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这一现象最有可能首先出现于明代的()A.苏州 B.开封C.北京 D.西安解析“计日受值”体现出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我国其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中。故选A项。答案A实力提升1.《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浩大,生产规模化解析《周礼·考工记》所供应的材料,具体记载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漆工、刮摩工及抟埴工等工种,这是当时手工业分工细致的写照。答案C2.唐初规定:凡是接受政府均田的人户,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肯定量的田租和调帛或布,此外还要定期服徭役,也可纳绢、布代役。就手工业的发展来看,该项规定最有利于()A.保障官营手工业的运营B.扩大民营手工业的规模C.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D.促进手工业技术的革新解析材料中规定的核心,是受田人丁要向国家交纳粮食或布帛。布帛在当时主要是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C3.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民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削减解析由材料“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可知,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快速发展并在制瓷等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B项正确。答案B4.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番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确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这种改变()A.与政府空前强化专制集权相悖B.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简单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由材料“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可知匠户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成为自由劳动力,这种改变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5.据《天工开物》载,明朝中叶“(棉花的种植)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贵皆赖之”;纺织业中出现的花楼机能在绫绢上提织各种花纹。这主要表明()A.明朝棉纺织业超过丝织业B.花楼机运用到棉纺织业中C.明代纺织业发达D.花楼机提升了丝织品的质量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明代不但棉织业发达,而且丝织业发达,所以C项正确。A、B两项说法错误,D项只反映出材料一方面的含义。答案C6.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旺盛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状况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李充是在官方“公凭”下才去的日本,“公凭”是市舶司发给经营海外贸易商人的凭证,说明当时商贸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管,A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仅是中国商人与日本贸易,无法体现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旺盛,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朝贡”贸易,C项与材料无关;从李充的随船货物可以了解到“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状况,故D项正确。答案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矣。——(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纺织业的主要原料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据材料二分析改变的缘由。(2)据材料三、材料四,古代中国纺织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说明白什么?参考答案(1)改变:由丝发展到棉。缘由:棉布保暖性能好,牢固耐用;生产棉布的成本相对较低。(2)改变:由把纺织业作为家庭副业到实行工场化经营。说明:这种改变反映出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材料二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