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斗争的成功1.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的时间及影响。2.《论长久战》的内容及影响。3.沿海工业和高校西迁的影响。4.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斗争的表现。5.百团大战的时间和影响。6.中国共产党开展依据地建设的措施。7.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贡献。8.抗日斗争成功的意义。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淞沪会战(1)概况: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防卫,组织了淞沪会战。(2)结果:日军占据上海,淞沪会战结束。(3)影响: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傲慢企图。2.太原会战(1)概况:1937年9月,日军靠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2)结果:11月初,太原失守。(3)影响:忻口会战历时1个多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3.徐州会战(1)概况:1937年日军占据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1938年1~5月,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绽开徐州会战。(2)结果: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1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3)影响: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成功。4.武汉会战(1)概况: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起先。10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2)结果:武汉陷落。(3)影响: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5.抗战相持阶段(1)《论长久战》的发表①内容: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长久战》的演讲,总结抗战起先以来的斗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需通过长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终成功的战略指导理论。②影响: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2)第三次长沙会战①概况:抗战相持阶段中,中国军队接着奋勇抗击日军。1941年12月,发生第三次长沙会战。②结果:中国军队重兵防卫,拼死反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成功。③影响:长沙会战的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主动影响。6.沿海工业和高校的西迁(1)概况:中国人民的抗敌意志昂扬,除军事反抗之外,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闻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试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2)影响: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念,为抗战成功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开展游击斗争(1)表现①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依据地,开展游击斗争。②依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实行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2)影响:敌后战场的开拓,战略上协作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百团大战(1)背景:抗日斗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歼灭敌后抗日依据地。(2)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称为“百团大战”。(3)影响:百团大战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囚笼”。3.依据地建设(1)背景①抗日斗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在抗战上有所消极,反共倾向日益增长。②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③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斗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依据地。(2)措施:以中共中心所在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起先实行“普遍、自由、干脆、同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依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三东方主战场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背景:1941年6月22日,苏德斗争爆发。12月7日,日本偷袭珍宝港,太平洋斗争爆发。(2)标记: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参与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记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表现①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②1943年11月,中、美、英3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实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确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2.中国战场(1)贡献:太平洋斗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斗争与美、英在太平洋对日作战亲密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2)影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主战场。四抗日斗争的成功1.中共七大(1)背景:在抗日斗争成功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阅历,为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打算,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实行。(2)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途。③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心委员会。(3)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2.抗日斗争的成功(1)过程①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倒戈。②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③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快速歼灭日本关东军。④解放区战场绽开全面反攻。(2)成功: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倒戈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实行日本倒戈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斗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结束。(3)意义①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②抗日斗争的成功,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成功,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敬重。③这一宏大成功,开拓了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主题一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材料一(1938年武汉会战)10月初,27师团占据了箬溪一带,检查缴获敌军官兵致其亲友的信件,内容几乎都是有关我军状况以及他们誓死报国的决心,极少掺杂私事。——冈村宁次日记材料二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依据地——晋察冀依据地起先,敌后抗日依据地的建立快速从敌我争夺区到敌后;从山区到平原扩散……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依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中国近代史》[思索](1)依据材料一分析,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对日本侵华的看法如何?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2)依据材料二分析敌后抗日依据地开拓的意义。提示:(1)看法:坚决抗敌。意义:抗战主动,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牵制了大量的侵华日军,延缓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气,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2)有效地牵制了敌人,打击了敌人;使人民军队有了巩固的后方,使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并为抗日斗争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基础。1.抗日斗争的特点(1)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防卫斗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斗争。(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斗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具有双重性。(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途并存。国民党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途,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途。前期主动、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个战场相互协作,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出了全面抗战路途和长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消耗了日军的力气,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以弱胜强。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成功。(6)长久性。是全部反法西斯战场中起先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2.抗日斗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区分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路途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途动员和依靠全民族力气的全面抗战路途依靠的武装力气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战场范围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的进攻在敌后创建抗日依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卫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主题二抗日斗争成功的缘由及意义材料一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肯定优势使成功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确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全部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其次次世界大战史》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成功,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成功。这一宏大成功,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宏大成功,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敬重。这一宏大成功,开拓了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习近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材料四中国军民……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敬重。——王建郎《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斗争》[思索](1)结合漫画分析抗战成功的主要缘由。(2)依据材料二,日本战败的缘由有哪些?(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抗日斗争成功的意义。提示:(1)抗战成功的根本缘由是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成功的重要保证。(2)美国海军的肯定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3)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加了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兵力,减轻美国苏联等盟国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斗争成功的缘由(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途,使抗日斗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斗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长久战的战略方针,开拓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协作正面战场,最终赢得斗争成功。(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怜悯和支持。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抗日斗争成功的到来。1.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依据地:“假如你遇见这样的农夫——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看法,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确定是否减租减息。假如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夫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依据地(A)A.农夫的抗日热忱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解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解析:“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看法,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确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依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农夫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境况,农夫获得了许多的自由和权利,激发了农夫的抗日热忱,A正确;B不符合历史事实,解除;由题干中的“抗日依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斗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斗争爆发之前,解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解除。2.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依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歼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B)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宏大成功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解析:“创建依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歼灭敌人”说明毛泽东领导人民军队开展游击斗争,实行敌后抗战,故B项正确;A、C两项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属于正面战场取得的成功。3.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依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动身,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确定的依据……现在工人、农夫、地主、资本家,都是同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B)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当开展B.适应了民族斗争新形势的须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抗拒国民党政府的力气解析:由材料信息“共同利害”“工人、农夫、地主、资本家,都是同等的”等内容可知,中共此举旨在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应了民族斗争新形势的须要,B项正确。抗日斗争时期中共在农村的措施为地主减租减息、农夫交租交息,而不是进行“革命”,A项错误,解除;此时期为抗日斗争时期,而非国民革命时期,解除C项;材料与“抗拒国民党政府”无关,解除D项。4.抗日斗争成功后,山东依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依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D)A.革命工作的重心起先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气对比改变趋势加强解析:由材料信息“群众组织”“404万人”“27%”“村村有党员”等,并联系抗日斗争前后的史实可知,此时中共的影响力较抗日斗争之前有显著提升,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转移,解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斗争成功后”不符,解除;材料只反映了山东依据地的状况,C项以偏概全,错误。5.1938年,中共中心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斗争中的阅历教训,其根本阅历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阅历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C)①总结全面抗战的阅历教训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③为抗日斗争的成功做打算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只反映了东北抗日游击斗争(即局部抗战),没有涉及全面抗战,解除①③;由“1938年”“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斗争中的阅历教训”可知,中共在东北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斗争,②正确;“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④正确。故选C项。6.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扬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服装店铺面房屋租赁合同
- 定制工厂出品合同范本
- 预防医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安徽中医药大学
- 伐木机械租赁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委托设计合同
- 2025商业综合体中央空调系统投资合作合同
- 2024年四川阿坝州人民医院招聘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真题
- 新版个人租房合同范本
- 2024年佳木斯市郊区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真题
- 2024年北京协和医院后勤保障处宿舍管理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山东省国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GB/T 6084-2001齿轮滚刀通用技术条件
- 现代汉语语法(2)短语课件
- 冰雪之都冰城哈尔滨旅游宣传风土人情城市介绍PPT图文课件
- (完整版)钢琴五线谱(A4打印)
- 量子力学完整版课件
- 生态修复地质勘察报告
- 广东广州市海珠区官洲街道办事处政府雇员公开招聘5人(必考题)模拟卷含答案
- 结构胶msdslord第一部分化学产品和公司名称
- 低血糖昏迷抢救预案及流程
-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共24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