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F/14/wKhkGWeVnoqAWxzKAAHWPmFBaGs762.jpg)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F/14/wKhkGWeVnoqAWxzKAAHWPmFBaGs7622.jpg)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F/14/wKhkGWeVnoqAWxzKAAHWPmFBaGs7623.jpg)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F/14/wKhkGWeVnoqAWxzKAAHWPmFBaGs7624.jpg)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F/14/wKhkGWeVnoqAWxzKAAHWPmFBaGs76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92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以多种植物为食。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禁止放牧后,一定时期内某植物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适度放牧会使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保持相对稳定C.食草动物将食物中的能量全部转化为自身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D.分解者减少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是()A.经济效益B.依靠生态工程途径C.大面积地进行生态工程建设D.集中对开矿后的废弃地和湿地进行生态恢复4、下图甲、乙曲线分别表示某大型农场中蝗虫与其天敌燕鸻,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少于a时,甲种群数量快速增长B.种群数量少于a时,乙种群数量逐年下降C.种群数量为b时,甲种群密度达到最大D.种群数量大于a时,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c5、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H、O、N等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循环利用B.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在同一物种内,也可在不同物种间,还可以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体之间传递D.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6、某岛的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入值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B.第20—30年种群数量维持稳定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不符合“S”形增长曲线D.第20年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7、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9、北京平谷区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2017年1月,当地政府启动了“生态桥”治理工程,将废弃枝条和落叶集中进行资源化处理,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后再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果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使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C.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有机肥中的化学能10、某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由“农作物→蝗虫→青蛙”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单位是J·hm-2·a-l(计算时保留一位小数)。若蛇迁入了该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B.青蛙是次级消费者,其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小于6×105J/(hm2·a)C.蛇的迁入增加了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蝗虫及其天敌的数量D.如果该食物链受到难分解有毒物质的污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是农作物11、松材线虫能危害多种松属树种和非松属树种,使树种快速发病致死。短时间内,松材线虫害会对马尾松纯林或马尾松混交林的松林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随着时间的演替和恢复,林地的植物丰富度有所增加,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降低了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营养结构简单,不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空间,从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D.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随退化松林演替的推进而逐渐增加12、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1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
A.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图中e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C.图中d蕴含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D.畜牧业中,与放养相比,圈养可提高图中c/b的值14、人类活动在不断改变地球的生物化学循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中的CO2不断攀升。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到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水环境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作为物质的载体,使物质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该示意图可体现碳循环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C.藻类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藻类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大气中的CO215、盘锦市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该市大力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推进百万亩优质水稻工程,整合河蟹产业项目,形成了“稻蟹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以下关于“稻蟹共生”的分析,正确的是()A.蟹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物质和能量B.“稻蟹共生”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C.蟹呼吸释放的CO2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D.蟹的活动有利于疏松土壤和物质循环16、由于人们过度垦荒,某些草原出现了石漠化,在雨水冲刷下,石头上薄薄的土壤流失掉,剩下了寸草不生的石头,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石漠化地区的人搬迁后,该地区将会在较短时间内演替为草原B.发生在石漠化地区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石漠化的灾难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D.人类应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适当对草原进行开发利用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1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
(1)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_______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和_______;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_______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_______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19、生态工程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有利于人和自然两方面,突出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______的生产工艺系统。20、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_______→热能21、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22、草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植物的种类_________,群落结构相对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植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这些植物往往叶片__________________,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抵抗干旱;动物大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23、群落中______________称为丰富度。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8分)24、回答下列与种群有关的问题。
I.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如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理由是___。
Ⅱ.如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个。25、空心莲子草是恶性入侵杂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科研人员对该入侵植物开展了相关研究。
(1)空心莲子草是水陆两栖草本植物(图1);科研人员调查了空心莲子草入侵样地群落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2所示。
由结果可知;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________,进而改变群落的________方向。
(2)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图1)迅速繁殖;在种间________过程中占据优势。科研人员推测空心莲子草还可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为此开展了实验研究,其结果如图3所示。
与用_______处理的对照组相比;随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增大,进而________种子的萌发。以上实验是否可以证明推测,如果可以,请说出理由;如果不可以,请补充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心莲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强;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________(写出一个)等原因;会取代本地优势种从而造成生态危机。
(4)科研人员提出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莲子草的入侵,请你写出一条可行性方案。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或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
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B错误;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
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法;D错误。
故选C。2、C【分析】【分析】
1;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2;食草动物的摄入量=食草动物的同化量+粪便量。
【详解】
A;禁止放牧后;虽然没有食草动物的啃食,但植物之间的竞争也会使草原上某植物种群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呈“S”型增长,A正确;
B;适度放牧会使储存在植物体内的能量较多;为食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使食草动物的的环境容纳量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食草动物只能将食物中的部分能量转化为自身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部分能量会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C错误;
D;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加速物质循环的过程,所以分解者减少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正确。
故选C。3、D【分析】【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特点:目标是治理环境污染;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生态工程应用范围小,不太强调经济效益。
【详解】
由分析可知: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主要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如集中对开矿后的废弃地和湿地进行生态恢复等。D正确,ABC错误。
故选D。4、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已知虚线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相等,没有改变;甲;乙两条曲线与虚线相交,说明此点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在虚线以上表示种群增长了,以下表示减少。
【详解】
A;种群数量少于a时;甲种群曲线高于虚线,说明甲种群数量在快速增长,A正确;
B;种群数量少于a时;乙种群曲线低于虚线,说明乙种群数量在减少,故乙种群数量逐年下降,B正确;
C、由图可知,种群数量在b-c时,甲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故b时;甲种群密度还不到最大,C错误;
D;种群数量大于a时;乙种群的种群数量会保持在c附近,故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c,D正确。
故选C。5、A【分析】【分析】
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2、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3、能量的转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4、能量的散失: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热能不能重复利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详解】
A;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既可以来自生物;也可来自非生物,既可在同一物种内,也可在不同物种间,还可以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体之间传递,C正确;
D;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D正确。
故选A。6、A【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1-1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20-30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详解】
A;1-1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20-30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A错误;
B;20-30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故第20—30年种群数量维持稳定,B正确;
C;“S”形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一直减小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与图中不符,C正确;
D;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不变,达到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A。7、B【分析】【分析】
种间关系: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为食的现象;②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③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④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彼此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⑤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详解】
A;“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中,“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向日葵的向光性,该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A正确;
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放在窝里,产卵在他们的身体里,卵孵化后以螟蛉为食,“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错误;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中体现了“幽草”、“黄鹂”等各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说明在茂林之下草木生长不利,大土块之间苗木生长不好,充分说明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A:B: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详解】
A;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如动物的叫声,A错误;
B;植物不仅可以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也能通过物理形式传递信息,如植物通过花的颜色、形状传递信息,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不仅可以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反馈,C错误;
D;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ABC。
【点睛】9、B:D【分析】【分析】
1;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2;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
【详解】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个渠道进行的,A正确;
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土壞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主要改变分解者结构,不改变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错误;
C;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结构没有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C正确;
D;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其它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D错误。
故选BD。
【点睛】10、A: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和迁出率及迁入率;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动物的同化能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主要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
【详解】
A;食物链的营养关系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A正确;
B、青蛙捕食蝗虫,是次级消费者,其同化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散失、暂时未被利用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据图可知其同化量为2.25×107J/(hm·a),其中呼吸量为2.18×107J/(hm·a),暂时未被利用的为1×107J/(hm·a),则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的6×105J/(hm·a),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小于6×105J/(hm·a);B正确;
C;蛇的迁入会对青蛙的捕食增多;青蛙减少,则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蝗虫数量会增加,其天敌青蛙的数量减少,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故如果该食物链受到难分解有毒物质的污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是农作物,D正确。
故选ABD。11、A:B【分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
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部分受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死亡,并没有减少物种的数目,因此不会降低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
B;马尾松纯林的生物多样指数低;导致其营养结构简单,则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
C;松林退化使混交林其他树种获得了生存空间;进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
D;植物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由题干可知,演替后林地的植物丰富度增加,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会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B。12、A:D【分析】【分析】
1;由题意知;雌孔雀在进行交配时具有选择性,大尾屏雄性个体的与雌孔雀交配、将大屏尾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增大,因此后代中大屏尾基因频率会升高,而小屏尾个体由于交配机会少,小屏尾基因向后代传递的概率低,进而使后代小屏尾基因频率降低。
2;具有大屏尾的雄性蓝孔雀个体会衰老、死亡;甚至被天敌捕食,但是大屏尾基因缺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在种群中繁衍的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会代代相传。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详解】
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正确;
B;孔雀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C错误;
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环境,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生可以以物种形成的几个环节入手进行记忆,同时识记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知识。13、A: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e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详解】
A、根据分析,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正确;
B;e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B错误;
C;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粪便中能量)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是被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
D、图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圈养与放养相比,c值增大,可提高c/b的比值;D正确。
故选AD。14、B: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详解】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A错误;
B;由示意图可知;物质可以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又可以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体现了物质循环具有循环往复运动的特点,B正确;
C;藻类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完成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相互转化;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正确;
D、藻类中的有机物归根结底来源于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是大气中的CO2;D正确。
故选BCD。15、B:C:D【分析】【分析】
粪便中的有机物不能被生产者直接利用;需要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才能吸收利用。
【详解】
A;蟹的粪便被土壤里的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可为水稻提供矿质元素,但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稻蟹共生”生产模式中;蟹的作用是除草、除害虫,提供肥料,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蟹共生”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B正确;
C;蟹进行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水稻作为生产者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蟹的活动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能够促进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重新共给生产者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BCD。16、C:D【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
【详解】
AB;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因此发生在该地区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初生演替的过程漫长,演替为草原需要很多年,因此即使人们搬离该地区,该地区也不会在较短时间内演替为草原,AB错误;
C;该实例中过度垦荒导致了石漠化;即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C正确;
D;人类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适当对草原进行开发利用,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持续发展自然、经济、社会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光照强度栖息空间食物条件土壤湿度人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促进物质被分层多级利用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1、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22、略
【分析】【详解】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或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也相对简单。因此,草原上的植物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者蜡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能抵抗干旱;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解析】①.半干旱②.较少③.简单④.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⑤.狭窄⑥.茸毛或者蜡质层⑦.挖洞或者快速奔跑23、略
【分析】【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解析】物种数目的多少四、实验题(共2题,共8分)24、略
【分析】【分析】
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I.(1)所有这些牧草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据图分析;牧场的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板砖供货合同协议
- 有利于买家的采购合同模板
- 简单汽车租赁合同大全
- 销售合同合同范本
- 灭火器材的快速使用与效果评估
- 基于机器学习的光子太赫兹通信系统中几何整形技术研究
- 阴影环境下的全光函数采样与新视点重构研究
-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过程及有利目标预测
- 智能制造基地监理合同(2篇)
- 智能家居公司合并合同(2篇)
- 2024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加油站廉洁培训课件
- 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诫子书教案一等奖诫子书教案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6课民航服务人员平行沟通的技巧
- 深圳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电子票据)
- 2023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起重机械安装吊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 华北理工儿童口腔医学教案06儿童咬合诱导
- 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表格
- 高一3班第一次月考总结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