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代表生产者,丁是分解者B.碳在甲乙丙丁之间是以CO2的形式传递的C.该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可表示为:甲→乙→丙→丁D.在该生态系统中丙为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2、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的作用是有区别的。其中有一些物种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这种物种称为关键种。比如传粉昆虫在维持群落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因而它们也可被认为是关键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移去某群落中的关键种后,会引起物种丰富度的降低B.关键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C.关键种肯定都是珍稀的、处于顶级营养级的物种D.一个群落中的关键种不一定是另一个群落的关键种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稻田中的繁荣景,也反映了稻田群落的特征。南方某村庄在插秧不久的稻田中,放养了草鱼和青蛙,形成了“稻—鱼—蛙”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鱼和蛙的粪便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和能量B.鱼和蛙呼吸释放的CO2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C.鱼和蛙不能降低稻田中的害虫、田间杂草的数量D.该种养模式可增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4、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曲线乙表示蒙古兔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防治有害动物要在C点以后进行,而渔业的捕捞要在C点之前D.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东方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的开花期,体现了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蝴蝶起舞可能是一种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只能向同种生物传递C.黄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也可以来源于非生物环境D.为防止果树遭受虫害,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6、环境中的汞、铅等重金属随食物、饮水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储存在脂肪、神经组织中而不容易排出体外。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某种重金属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重金属的浓度越高B.乙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多于乙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渠道是丙→甲→乙→丁D.DDT和重金属都可通过食物链积累和浓缩7、甲、乙、丙、丁是处于某条捕食食物链不同营养级上的四种生物,其体内重金属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取食关系最可能是()

A.丁→乙、丙→甲B.丙→甲、乙→丁C.丁→乙→甲→丙D.甲→乙→丙→丁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9、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660lx(未达到光饱和点)时(其他条件均适宜),小球藻和鱼腥藻单独培养的生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估算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出的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变化趋势B.混合培养有利于小球藻的繁殖,但不利于鱼腥藻的繁殖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鱼腥藻和小球藻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由于不存在生存斗争,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1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其中P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代表未被利用的能量,C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P大于A1、A2、A3之和B.若该生态系统一年内干物质总量基本不变,则其抵抗力稳定性也不变C.上图中B1+C1+D1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储存在植物体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2+C2+D2)/D1×100%11、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12、支付宝用户通过操作app主界面上的蚂蚁森林,就可以在游戏中拥有自己的树苗。在我国西北的阿拉善沙漠,蚂蚁森林真实存在着。森林中的梭梭树叶退化呈小鳞片状,是征服沙漠的先锋。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人类活动改变了阿拉善沙漠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因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梭梭树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长期的干旱环境导致梭梭树有关叶形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种植梭梭树后,阿拉善沙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提高13、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14、如图为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的分布曲线,其中a、c、f、g是叶蝉,b、d是啮虫,e是芫菁。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不同种的昆虫只在一定的垂直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C.图示表明群落的空间结构为随机分布D.同一垂直高度上分布的昆虫之间无竞争关系15、某农业生态工程的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为提高或恢复土壤肥力,可对农作物进行间种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16、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生物因素包括种内竞争、食物、捕食性天敌等,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小,则种内竞争越激烈B.病菌的出现可使种群数量减少,极度恶劣情况下,种群可能消亡C.食物的增加可以使种群数量增加,若食物极度匮乏,种群可能消亡D.捕食性天敌增加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但一般情况下种群不会消亡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8、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19、生产者——绿色植物属于第_____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_______,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青蛙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_______——蛇属于__________营养级;四级消费者——鹰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20、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1、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2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23、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2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6、如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们通常将大豆和玉米实施套种,这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运用了____________原理。

(2)鸡粪、猪粪可以进入沼气池被利用,也可以作为农家肥被植物利用,在被植物利用时______(填“能”或“不能”)为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秸秆在沼气池中处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3)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4)根据上图,绘制出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27、“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养猪;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沼气工程等多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得到了良性发展。如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_______________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____的工程体系。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____。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

(3)这种生产模式对环境的污染小,因为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变成了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料。与普通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具有更大的产出投入比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

在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中;来回箭头连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和生产者,其中各营养级生物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故戊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库,甲是生产者;乙;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详解】

A;图中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A正确;

B;碳在甲乙丙丁之间以有机物的形成传递;B错误;

C;该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可表示为:甲→乙→丙;丁是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中丙为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D错误。

故选A。

【点睛】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2、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

【详解】

A;关键种的存在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据此可推测,若移去某群落中的关键种后,会引起物种丰富度的降低,A正确;

B;关键种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B正确;

C;关键种应该往往不是珍稀的、处于顶级营养级的物种;因为这些物种的种群数量越低,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是小的,C错误;

D;一个群落中的关键种未必是另一个群落的关键种;因为两个群落的生境未必相同,D正确。

故选C。

【点睛】3、B【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增加;使营养结构变复杂,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3;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详解】

A;鱼和蛙的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者)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但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鱼和蛙呼吸释放的CO2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B正确;

C;草鱼以田间杂草为食;青蛙取食田间害虫,故放养鱼和蛙能降低稻田中的害虫、田间杂草的数量,C错误;

D;该种养模式可增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B。4、A【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J型曲线,乙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

【详解】

A;若曲线乙表示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A正确;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也表示环境阻力,图中的C点增长速率最大,但是环境阻力不是最小,B错误;

C;防治有害动物要在C点以前进行;而渔业的捕捞要在C点之后,C错误;

D;不同生存环境条件;环境容纳量不同,所以紫荆泽兰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A。5、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详解】

A;日照时间的长短属于物理信息;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的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正确;

B;蝴蝶起舞可能是一种行为信息;该信息可向同种生物或异种生物传递,B错误;

C;黄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于非生物环境,如光、温度等,C正确;

D;为防止果树遭受虫害;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以降低有害动物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选B。6、C【分析】【分析】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这些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根据图中的柱状图可知,营养级为丙>甲>乙>丁。

【详解】

A;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浓度越高,A正确;

B;生物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因此乙营养级摄取的能量,除了乙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即乙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多于乙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正确;

C;有害物质会沿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即随营养级升高,浓度逐级递增,呈现生物放大现象),因此根据图中重金属浓度可得知食物链为丁→乙→甲→丙,能量流动沿食物网和食物链进行,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渠道是丁→乙→甲→丙,C错误;

D;DDT和重金属在生物体内都难以降解;都可通过食物链积累和浓缩,D正确。

故选C。7、C【分析】【分析】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现象。

【详解】

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有害物质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图示丁的有害物质最少,为第一营养级,乙;甲、丙有害物质逐渐增多,丙最多,为最高营养级,所以食物链为丁→乙→甲→丙,ABD错误;C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B:C:D【分析】【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依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详解】

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C、D正确。故选BCD。9、A:B:D【分析】【分析】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说→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二;种群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模型(1)种群的“J”型增长(2)种群的“S”型增长。

2.种群数量的波动在自然界中;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但是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3.种群数量的下降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下降或急剧的下降。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对于那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详解】

A;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小球藻种群密度;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

B;共同培养时小球藻的藻细胞数低于单独培养时;混合培养不利于小球藻的繁殖,B错误;

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可以为鱼腥藻和小球藻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C正确;

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个体之间存在生存斗争;D错误。

故选ABD。10、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据图可知:P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为未利用的能量,C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详解】

A、P体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自于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P大于A1、A2、A3之和;A正确;

B;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中干物质总量不变,无法体现出上述情况的变化,B错误;

C、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根据题目信息及图中所示能量分配关系,B1+C1+D1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储存在植物体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等于它们同化量的比值,因此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或);D错误。

故选BD。

【点睛】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的功能;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及特点,能根据表中数据进行相关计算。11、A:D【分析】【分析】

1;由题意知;雌孔雀在进行交配时具有选择性,大尾屏雄性个体的与雌孔雀交配、将大屏尾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增大,因此后代中大屏尾基因频率会升高,而小屏尾个体由于交配机会少,小屏尾基因向后代传递的概率低,进而使后代小屏尾基因频率降低。

2;具有大屏尾的雄性蓝孔雀个体会衰老、死亡;甚至被天敌捕食,但是大屏尾基因缺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在种群中繁衍的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会代代相传。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详解】

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正确;

B;孔雀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C错误;

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环境,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生可以以物种形成的几个环节入手进行记忆,同时识记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知识。12、A:C【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让沙漠变绿洲,也可以让绿洲变为沙漠,A正确;

B;梭梭树的不同种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可能存在生殖隔离,也可能是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

C;干旱将导致梭梭树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种植梭梭树后;生物种类增多,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的稳定性降低,D错误。

故选AC。13、B:D【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即500时,增长速率最大,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图中曲线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即K/2时,增长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补充量最多,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K值是1000;当亲体数量大于1000时,一个繁殖周期过后的种群数量(补充量)可能趋近K值,不一定与亲体数量相等,C错误;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BD。14、A:C:D【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植物是由于阳光决定的,动物是由食物和栖息地决定的,因此,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详解】

A;同垂直高度种群分布不同;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不同种的昆虫只在一定的垂直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B正确;

C;随机分布是指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的空间特征;C错误;

D;同一垂直高度上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不同;它们之间为了争夺资源会有竞争,D错误。

故选ACD。15、A:B:D【分析】【分析】

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分层次多级别物质的农业生态系统。

【详解】

A;农业生态工程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正确;

B;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B正确;

C、对农作物进行间种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与提高或恢复土壤肥力无关,C错误;

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如作为家畜的食物或沼气池的有机原料,可提高能量利用率,D正确。

故选ABD。16、B:C:D【分析】【分析】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等。其影响主要是综合性的。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植物种子春季萌发;蚊类等昆虫冬季死亡;东亚飞蝗因气候干旱而爆发等。2.生物因素:种群内部和种群外部两方面影响。种内竞争会使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限制;种群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相互竞争关系等;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寄生虫也会影响宿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3.食物和天敌的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关。如同样缺少食物,密度越高,种群受影响越大,这样的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干旱、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大;则种内竞争越激烈,A错误;

B;病菌会影响种群数量;病菌的出现可使种群数量减少,极度恶劣情况下,种群可能消亡,B正确;

C;食物会影响种群数量;食物的增加可以使种群数量增加,若食物极度匮乏,种群可能消亡,C正确;

D;捕食性天敌增加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但天敌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会将被捕食者全部捕食完,一般情况下种群不会消亡,D正确。

故选BC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略

【解析】①.速度②.方向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盲目地、掠夺式地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一初级消费者二三三级消费者四五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O225、略

【分析】【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四、综合题(共2题,共18分)26、略

【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