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19世纪末,康有为在其论著中提出,“人道进化各有定位。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虽默想太平,世犹未升,乱犹未拔,不能不盈科乃进,循序而行。”这实际上阐明了A.维新变法方向只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B.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C.维新变法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D.革命“突变”是现实社会的必然选择2、1850年雨果在悼念某位作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慌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题作‘历史’的书。”“他”的这部书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百年孤独》D.《约翰﹒克里斯多夫》3、1897年康有为在澳门创刊《知新报》,严复在天津创刊《国闻报》,谭嗣同、唐才常在长沙分别创办《湘报》《湘学报》。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实业救国思潮的盛行B.维新变法运动的深入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义和团运动深入北京4、辛亥革命前后,关于如何处理和对待国内各民族间的关系,当时有人撰文:“近日以来,中国所出之报,不下数种,大抵分两种:一主满汉蒙回藏平等,实行君主立宪。一主驱除满族,由汉人组织民国。”就中华民族认同这一角度而言A.第一种主张更有价值B.第二种主张成为了现实C.民族主义思潮不断高涨D.民族认同高于政治认同5、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专为“惋惜滇案”的,“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A.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B.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C.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D.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挠6、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见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B.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7、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8、琉璃厂书贾记载,晚清以来,自朝廷锐意变法,“谭新学者,都喜流览欧西译本”,常有文人士大夫拿着梁启超的《西学术书目表》到琉璃厂书铺中按表以求,善本旧书却乏人问津。这表明A.废科举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B.维新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维新变法有坚实的群众基础D.传播西学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9、东汉时期,张衡提出天为鸡卵、地似卵黄的说法,王充提出自然现象和人事没有直接关系,两位思想家都缺乏后人继承他们的学说。但太学之前树立的石碑上的六经文句,每日有众多学者前来临摹。这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的自足性B.政府文化政策引导C.选官以察举制为主D.君主专制逐步加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11、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2、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4、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5、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6、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7、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政府下令鼓励海外商船来中国贸易,外商可在沿海港口和内地的商业城市经商和定居。唐政府还在广州等港口设立市舶司,征收商税。北宋中期,在广州;杭州、明州三地“市舶司”基础上,又在泉州、密州增设市舶司。明代前期,朝廷严禁私人从事海外贸易,朝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途径。清康熙年间曾解除禁海政策,但到乾隆时,清廷下禁令,外国商船逐步集中收泊于粤海关进行贸易。

——摘编白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关税自主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梦想。1917年北洋政府规定进口税则,还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关税特别会议等与列强力争关税自主。南京政府通过多次修约,与列强艰难周旋,最终在形式上和法律上确立了关税自主的地位。

——摘编自罗希红《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特殊分析》材料三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1978年—1992年。

1979年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中美贸易从1979年的24.52亿美元增至1992年的174.94亿美元。中国在中美贸易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中国以输出初级产品为主。

1993年—2001年。

贸易总额从1993年的276.52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804.8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增速始终保持正增长,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转为贸易顺差。

2002年—2016年。

中国总体关税水平不断下降;非关税壁垒得到很大改善。美国对中国开放领域大幅扩大。中国在中美贸易中的贸易顺差从2002年的427.08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470.4亿美元。

2017年至今。

基于特朗普奉行的“美国优先”战略;以中美贸易逆差为由,开启了中美贸易战,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中美贸易波折也许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摘编自高梦浠《改革开放40年中美贸易变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清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中美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中国古代中央权力的制约与分权。

材料一:

。思想家。

主张。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董仲舒。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放弃不用)矣。

材料二:上(太宗)谓黄门侍郎王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

——《资治通鉴》宋朝设官之制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皇宫),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宋初;中枢权力机构在事权上不相上下;互相钳制。

——选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析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如何体现制约君权的。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宋中枢权力的分权与制约。20、某学校举行寒假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是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故事里的家与国,同学们收集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表1《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时间。

标题。

1949年9月24日。

新纪元开始了—记政协代表关于国旗国都纪元的讨论。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的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赴朝参战。

1953年11月9日。

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4年5月1日。

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合理途径。

1954年6月29日。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1955年4月27日。

从万隆开始。

——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的话语呈现》(1)结合以上材料;对相关事件进行分类,简要概述“人民的成就”。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外历史纲要》上(2)请选取材料二中提到的人物楷模中的两位;简要说明其代表的时代精神和共性特征。

材料三表251952年与1978年我国主要指标对比表。

1952年。

1978年。

原煤产量。

0.66亿吨。

6.2亿吨。

钢产量。

135万吨。

3178万吨。

粮食产量。

16392万吨。

30477万吨。

在校学生数。

5444万人。

21351万人。

医院;卫生院校数。

3540个。

64421个。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整理材料四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取得了旧中国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成就,初步地但又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一时期的成就如何“初步地但又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36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此画作于1912年4月20日,题为《atworkonthegreatpicture》;收录此画者为此画注释:孙中山先生正心手相应注其全神于丹青颜曰“神州”其中一重要人物名曰“社会主义”下图意味深长使后之读革命史者阅之感慨神往。

——据《一千九百十二年中国历史插画五十式幅》注:图中画板下的英文单词为celestialutopia(乌托邦天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该漫画的内涵并加以论述。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为1982、1990、1995、2000年全国青壮年文盲变化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选取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大事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毛泽东曾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形态和具体内涵。生成机制、历史主题和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切关宏旨的问题。——摘自黄长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

就材料主旨确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且不偏离主旨,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近代英国儿童福利制度有关内容。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近代英国儿童福利制度有关内容。。时间儿童福利制度16世纪以前儿童福利的对象主要是贫困和流浪儿童,而实施的主体是教会慈善组织1802年颁布《学徒健康及道德法案》,规定禁止纺织厂使用9岁以下儿童,学徒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并禁止从事夜班劳动1899年颁布《预防虐待儿童和保护儿童法》,第一次使政府介入父母子女关系,将虐待和忽视儿童认定为法定的犯罪1944年颁布《教育法》使学校健康服务成为地方当局的法定责任1974年学校健康服务并入国民健康服务体系,这是20世纪英国历史上的一项规模宏大的健康工

程,有力保障了学校儿童的健康,在英国公共健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庞媛媛《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8分)25、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注重教育的作用。请回答。

(1)被后人尊称为“至圣”的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重要贡献?

(2)汉武帝时;兴办的官立最高学府是什么?

(3)“1915年以后一大批白话作品开始进入语文教材,并逐渐构成了语文教育内容的主体。”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教育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说明康有为赞同改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正确。康有为是利用儒家思想进行变法,B错误。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是洋务运动,C错误。康有为主张变法改良不是革命,故D项错误。2、B【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文学对现实社会充满恐慌,结合材料时间“1850”可知这部“一部了不起的题作‘历史’的书”指的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故B项正确。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是现代主义文学,与材料不符,排除。《约翰﹒克里斯多夫》体现了对自由生命的向往,对理想真理的追求及对西方精神的整体反思,与材料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3、B【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895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人通过创立报刊宣传维新思想,鼓吹变法,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体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不断深入,故B项正确。A项,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资本义的初步发展,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故排除。C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直接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排除。义和团为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4、A【分析】【详解】

第一种主张满汉蒙回藏平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就中华民族认同这一角度而言更有价值,故选A;第二种主张是驱除满族,不利于中华民族认同,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治认同的信息,排除D。5、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派遣郭嵩焘、刘锡鸿出使英国,但不给近代意义上的国书,只是按照传统颁发一道诏书而已,而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近代中国外交带有传统的外交观念,说明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B项正确。由材料“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可知清政府的外交带有传统的朝贡外交观念,并不是已经瓦解,A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的理念,而不是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C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政府的外交不符合近代外交的理念,并非英国阻挠中国外交转型,D项错误。6、A【分析】【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希帖”是行书的代表作。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收放自如。故答案为A项。B项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是篆书的特点,排除;C项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是楷书的特点,排除;D项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是草书的特点,排除。7、C【分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李贽朴素的民本思想,属于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故C正确。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过于笼统,没有突出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故A错误。倡导只为下下人说,过于绝对和片面,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故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

【名师点睛】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8、D【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学受到追棒,而旧书无人问津,体现了甲午战败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故传播西学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废科举的相关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维新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相关信息,排除B;C项维新变法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排除。所以选D9、B【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了众多学者不继承张衡、王充的学说而临摹六经文句,这是由当时政府重儒的文化政策引导而导致的,材料和小农经济、选官制度、君主专制是否加强均无关联,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2、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4、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7、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变化:根据“唐朝时;政府下令鼓励海外商船来中国贸易”“明代前期,朝廷严禁私人从事海外贸易”得出由鼓励转变为严格限制,由开放逐渐转变为封闭;根据“明代前期,朝廷严禁私人从事海外贸易”得出私人贸易日益受到限制;根据“朝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途径”得出朝贡贸易逐渐发达,为政治服务色彩日益突出。

(2)基本情况:根据“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得出近代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根据“力争关税自主”得出近代中国关税不自主;无法自行制定税率;根据“力争关税自主”得出民国政府不断争取关税自主。

原因:根据“力争关税自主”得出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使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根据“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得出对外贸易入超严重;根据“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

(3)特点:根据“中美贸易从1979年的24.52亿美元增至1992年的174.94亿美元”得出中美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根据“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转为贸易顺差”得出中美贸易发展不平衡;根据“特朗普奉行的‘美国优先’战略;以中美贸易逆差为由,开启了中美贸易战”得出政治因素影响贸易额波动;根据“”“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美国对中国开放领域大幅扩大”得出中美贸易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低端向高端发展。

因素:可从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动,全球化的推动,国家利益等分析总结。【解析】(1)变化:①由鼓励转变为严格限制;②由开放逐渐转变为封闭;③私人贸易日益受到限制;④朝贡贸易逐渐发达;为政治服务色彩日益突出。

(2)基本情况:①近代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②近代中国关税不自主;无法自行制定税率;③民国政府不断争取关税自主。

原因: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使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②对外贸易入超严重;③有识之士的推动。

(3)特点:①中美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②中美贸易发展不平衡;③政治因素影响贸易额波动;④中美贸易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低端向高端发展。

因素:①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动;②全球化的推动;③国家利益等。19、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专制主义的演变。从孟子;董仲舒和顾炎武限制君权的主张;唐宋中枢权力的分权与制约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孟子的限制君权的主张;从材料“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中可以分析出董仲舒主张;从材料“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中可以得出顾炎武的主张。

(2)从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封驳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通过决策程序以体现相互制约。从材料“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在事权上不相上下、互相钳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宋朝的宰相掌行政权、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通过分管不同事务以体现相互制约。【解析】(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得民心,以德治限制君权;董仲舒主张“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统治者失德会有天谴灾异,以神权限制君权;顾炎武主张“众治”(君臣共治),反对君主专制,以制度来限制君权。

(2)唐朝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封驳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

宰相,通过决策程序以体现相互制约。宋朝的宰相掌行政权、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通过分管不同事务以体现相互制约。20、略

【分析】【详解】

(1)该问考查建国初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通过阅读表格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几个方面概述主要成就即可。如在政治上,根据“1949年9月24日,新纪元开始了—记政协代表关于国旗国都纪元的讨论;1949年10月1日,万岁,新中国;1954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成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经济上,根据“1950年7月16日,土改法带来的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1953年11月9日,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可知,土地改革,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军事上,根据“1950年11月6日,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赴朝参战”可知,抗美援朝;在外交上,根据“1954年5月1日,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合理途径;1954年6月29日,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5年4月27日,从万隆开始”可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

(2)时代精神:该问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模范人物的伟大精神。根据“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可知,体现了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共性特征:这些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力量,具有浓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该问概述性和综合性比较强,抓住主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阐明从1949到1978年间的主要建设成就。通过“1952年与1978年我国主要指标对比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方面,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社会方面,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骨干力量大批成长起来,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涌现,形成了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在外交方面,这一时期与我国正式建交的国家数量不断增长,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等等。【解析】(1)政治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成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经济上:土地改革;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军事上:抗美援朝。

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

(2)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

共性特征:使命感和责任感。

(3)经济方面: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方面: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骨干力量大批成长起来,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涌现,形成了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外交方面,这一时期与我国正式建交的国家数量不断增长,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五、论述题(共4题,共36分)21、略

【分析】【详解】

作为论证题型,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要求,即“阐述该漫画的内涵”并对其进行评述。通过阅读,可根据材料孙中山绘制的“神州”蓝图,及其中一重要人物“社会主义”和“意味深长使后之读革命史者阅之感慨神往”等信息,结合所学找到中心问题:这幅图中关注的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念。然后在解答时注意开门见山地阐述主题,也就是图片的内涵。接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对1912年的民生主义进行解读和评价,从题目所要求的“述”,进而对这一观点的产生、本质和作用进行辩证的“论”。在回答时需要注意按要求分步骤书写,从内涵、概念到其因果利弊,论从史出,逻辑清晰,用词准确。【解析】内涵:本图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民生主义”建设民国,构建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阐述:1905年;同盟会建立,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其中民生主义是指社会革命,其内容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上涨归公”。

孙中山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社会问题的经验教训;提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重,在民国建立后用民生主义来指导民国建设;发展民生,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但民生主义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迫切愿望,无法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没能改变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无法完成民族独立和富强的革命任务22、略

【分析】【详解】

根据“1982、1990、1995、2000年的全国青壮年文盲变化数据”可知,我国的青壮年文盲数不断下降。按照题意要求,结合所学选取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大事件予以阐述。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可拟定论题:20世纪80年代,国家把义务教育当做一项战略决策。党和政府重视义务教育,将其定位为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和培养合格公民的一项战略决策。20世纪80年代,通过立法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如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齡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如发起“希望工程”。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也可以拟定论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发展科技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为此,国家在1995年作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党和政府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加大投入和加强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此战略的实施是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等等。【解析】示例。

论题:20世纪80年代,国家把义务教育当做一项战略决策。

阐述:党和政府重视义务教育,将其定位为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和培养合格公民的一项战略决策。

20世纪80年代,通过立法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如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齡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如发起“希望工程”。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示例2:

论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

阐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发展科技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为此,国家在1995年作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党和政府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加大投入和加强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此战路的实施是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23、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在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基础上提炼出明确的观点,然后运用所学中国近代的具体史实来作答。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态和内涵。从生成机制上看,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兴起的;从历史主题来看,救亡图存、探索富强之路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永恒的主题;从发展历程来看,不同阶级、不同群体围绕主题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理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救亡行动;从最终结果来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传棒接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因此在自拟论题时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解析】论题:救亡图存是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