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1873年,为防止霍乱、鼠疫、天花等传入沿海口岸,上海与厦门的海关当局先后制定了检疫章程,并任命卫生官员,仿效西方国家实施检疫措施。这一时期的检疫,因由海关办理,通称“海关检疫”,海关医官绝大多数由教会医院的医生兼任。这表明A.国外传染病现象十分严重B.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得到发展C.通商口岸有利于西学传播D.中国近代海关殖民现象严重2、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3、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

A.邮政事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B.近代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C.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D.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4、京张铁路的建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铁路修筑由靠列强到自主B.中国科技开始领先世界C.增强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D.打击了帝国主义5、公元前3世纪以后,随着大量廉价粮食不断输入罗马,意大利的“大地主不愿意再把他们的田地用于种植谷物了。他们更愿意栽种水果和树木,其中橄榄树和葡萄树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由此可推知,当时罗马()A.奴隶制经济不断衰退B.庄园经济趋于解体C.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D.小农经济快速发展6、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其主要原因是()A.手工业的不断发展B.人类由迁徙到定居C.农业的形成与发展D.采集和渔猎的发展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28分)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1)举一例说明13;14世纪“世界贸易网”的形成。指出13—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分析16世纪欧洲“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2)材料二中“真正的世界经济”指什么?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与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关系。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小麦、葡萄、马匹、牛、猪、山羊和家鸡从欧洲来到美洲,使得食物和营养的供给速度加快。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土豆、番茄、美洲辣椒、花生、树薯、番木瓜、番石榴、鳄梨、凤梨和可可——(还有一个不那么有营养的移植品种是烟草)——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甘薯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交流相比,“哥伦布交换”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粮食作物、禽畜交流的路线和主要内容。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于1872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企业之一。作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民族工商企业,招商局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在招商局的带动下,兴办股份制企业在中国迅速蔚成风气。1872年,股份制企业只有招商局一家,到1887在《申报》上公开登载股票价格的企业就达36家。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开创作用,还表现在它以其先行一步积累起来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或直接创办、或参与投资、或派员管理,带动了一批新兴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

材料二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孙河航行,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利用这项发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每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材料三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轮船招商局在促进近代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世界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

(一)满天星斗——远古至夏商时期。

根据已经发掘的早期古城的分布看;中国城市的分布不仅只集中在黄河流域,而是遍布中国东西南北各个区域

(二)北多南少——周朝至战国时期。

西周时期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其次是长江流域。

(三)重心南移——秦汉至魏晋时期。

城市的空间分布逐渐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扩展;向西北以游牧为主的地区扩张;内蒙古;新疆地区的城市数量增长。

(四)南多北少——唐宋时期。

南多北少的城市分布格局已经形成。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农牧地区的城市数量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

(五)趋向平衡——元明清时期。

蒙古;新疆、西藏及云贵地区城市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清代城市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

——据何一民王立华《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分布的变化与特点》材料中将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分为五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城市分布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学家研究已经证明富国与穷国的主要区别不在于资源稟赋的不同,而在于资源配置方式不同1000多年前的中国就是开放的官场,封闭的商场中国从隋唐以后只要通过科举考试,一个平民的孩子也可以做到宰相,最有才能的人都被吸引到政府里去了,所以1000多年前中国人干的事就是头悬梁、锥刺股,重仕轻商,造成商场的封闭中国人力资源在这种错误的激励之下进行了错误的配置,这种配置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有好处,但是对于商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这也是中国近代停滞的原因。——摘编自《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制度政策看法,任选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论证有力)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0分)14、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5、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详解】

材料讲述的是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制定检疫章程,严格检疫,这促进了中国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海关检疫主要是起到预防的作用,不能据此认为国外传染病严重,排除A;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D【分析】【分析】

【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的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于是出现“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过分劳累的美国人》”“过劳死”,这些都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必须相应地作出调整,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属于本质,排除。3、D【分析】【详解】

依据表格中“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车”“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说明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故D正确;材料无法显示是民族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用词绝对,当时城镇乡村也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的信息,故C错误。4、A【分析】【分析】

【详解】

京张铁路的建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指这之前与之后出现了转折,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此前全是靠列强来修筑铁路,而从京张铁路开始我们自主修筑成为了可能,故选A;B错在了“领先”,这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是其意义,而不是原因,故排除。5、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随着大量廉价粮食不断输入罗马,他们更愿意栽种水果和树木,其中橄榄树和葡萄树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可知,随着廉价粮食的输入,罗马的人们可以在市场上购买都更加物美价廉的粮食,他们更愿意去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水果和树木等经济作物,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C项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奴隶制经济的不断衰退,排除A项;庄园经济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之一,排除B项;地中海沿岸奉行的是重商主义,小农经济不发达,排除D项。故选C项。6、C【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装变为食物生产者,有了农业生产带来了人口增长率的提高,所以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形成与发展,C项正确;人来早期的生产生活中,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和手工业关系不大,排除A项;人类由迁徙到定居是人口年增长率提高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根据所学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装变为食物生产者,不在是采集和渔猎,排除D项。故选C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28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题第一问形成;据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可举例丝绸之路。第二问变化,据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可知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是由边缘到中心。第三问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贸易地位改变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第(2)题第一问“真正的世界经济”,据材料二“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问关系,据材料二信息“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概括。【解析】(1)举例:丝绸之路。

变化:由边缘到中心。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2)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关系:主导与附庸;经济联系加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国际分工;掠夺与被掠夺。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题,根据“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交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地理范围扩大;交流内容丰富、影响更加深远等方面。

第(2)题,根据“小麦、葡萄、马匹、牛、猪、山羊和家鸡从欧洲来到美洲”“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土豆、番茄、美洲辣椒、花生、树薯、番木瓜、番石榴、鳄梨、凤梨和可可——(还有一个不那么有营养的移植品种是烟草)”可知传播的路线主要是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到亚欧等地;传播的内容主要是禽畜、粮食作物,包括番茄、可可、烟草等。【解析】(1)特点:地理范围大,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交流;交流内容丰富,包含动植物;人种等多个方面;影响更加深远,使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

(2)欧洲的家禽家畜、葡萄、小麦传入美洲;美洲高产作物、辣椒、番茄、可可等传入亚欧。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带动了一批新兴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以及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作用回答。

(2)根据材料二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进行归纳。

(3)依据表格信息可知铁路发展迅速且不平衡,成因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西方列强的扩张等方面进行分析。【解析】(1)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的经济侵略。

(2)积极影响: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扩大;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3)特点: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世界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12、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应该结合自然环境、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展开论述。我国古代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因此第一阶段的城市分布呈现多区域;我国文明的起源地主要是黄河流域,所以周朝至战国时期的封国多沿黄河流域分布,而江南处于待开放状态,城市分布相比较黄河流域来说较少;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了城市分布,所以长江流域和西北地区的城市数量都有所增长;唐宋时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导致城市的分布南多北少;明清时期由于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的实行,西南地区的城市有了明显增加,而且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城市也逐渐兴起和集中。【解析】原因:城市分布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使第一阶段的分布星罗棋布;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国分布以黄河流域为主,并向长江流域发展;魏晋以来,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城市逐渐超过北方;汉唐以来,中央政府加强对北方和西北地区的管理,促进了民族交融和边疆;后期各朝代注重开拓边疆,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发展;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尤其到清代,东南沿海地区地位不断提升,成为经济中心。五、论述题(共1题,共4分)13、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这种配置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有好处,但是对于商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这也是中国近代停滞的原因”可以得出观点:重仕轻商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论证过程围绕古代中国商人的地位低下、以及政府政策引导导致的古代中国商业缺乏优秀人才、流动性不强、新的生产关系难以成长等展开论证。具体而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下,所有的政治措施与政策都是围绕维护专制皇权而制定。中国古代的职业排名为土衣工商,士就是官员,地位最高,商的地位最低。这是因为官员是维护皇权统治的中坚力量,所以官员这个职业地位最高。而商业带来的是流动与通达,商人带来的是信息的流通与交融,最终导致思想的活跃,不利于皇权专制统治,所以皇帝实行抑商政策,商人地位最低。抑商政策在明清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得出重仕轻商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解析】示例一:重仕轻商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下;所有的政治措施与政策都是围绕维护专制皇权而制定。中国古代的职业排名为土衣工商,士就是官员,地位最高,商的地位最低。这是因为官。

员是维护皇权统治的中坚力量;所以官员这个职业地位最高。而商业带来的是流动与通达;

商人带来的是信息的流通与交融;最终导致思想的活跃,不利于皇权专制统治,所以皇帝实。

行抑商政策;商人地位最低。抑商政策在明清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

所以;重仕轻商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示例二:科举制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科举制度是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拔人才为官的政治制度,其特点是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公平公开,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明清之前,它以积极作用为主。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科举制度还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举制度促进了儒学的发展,科举制度还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促进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科举制度把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被统治者掌控,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实质是一-种为皇权服务的制度。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被选拔的人多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这种脱离社会实际的学风,使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科举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

(单纯论证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或者消极作用的;只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同等给分)

示例三:官本位体制导致社会人力资源的错配;阻碍了社会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