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修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2、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为此,梭伦在改革中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3、18世纪初,彼得一世实行地方管理改革,把全国分成11个省,下辖50个州,以州为主要行政单位。省总督主要掌管军事,各州有一套完整的行政官僚机关,州长可以直接同中央行政机关联络。这些举措旨在A.缓和军政部门之间矛盾B.加强国家对地方的控制C.减轻政府财政经济负担D.提升封建贵族治理能力4、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新党增多,老牌执政党地位不断下降。选民总数不稳定,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投票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A.政府执政力受质疑B.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发展C.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D.政党政治遇到危机5、下表为1942—1945年国民政府专卖收入与税收比较。

。时间。

税款收入。

专卖收入。

专卖收入占税款收入百分比。

1942年。

2807

1357

48.3

1943年。

12169

3157

25.9

1944年。

30849

3504

11.4

1945年。

99984

2270

2.3

据此可知,国民政府的“专卖收入”A.强化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统治B.随着国际援助的增加而减少C.打击了民族资本家抗日积极性D.为抗日战争提供了财政支持6、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法》出台后,肯尼迪政府通过出售、借贷和赠送等方式,向缺乏粮食的国家出售农产品。苏联也每年平均向这些国家提供6.83亿美元经济援助,3.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反映了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C.美苏冷战局面的结束D.美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7、有学者提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8、城市和建筑的规划思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材料中的两座城市为例概括古代东西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规划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①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恶想(礼制营建制度的规划)。②以管子和后拥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规划理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故宫在建筑形体尺度上的对比;也体现了封建的伦理原则·《春秋谷果传》中就有了对建筑物装饰色彩的等级划分。从春秋到清代,其间有一些变化颐和园由北面的万寿山和山南的昆明湖组成。乾隆曾展拓湖面东部,使原来正对万寿山中部的东岸线退至山东麓部位,山和湖的关系结合得更加自然。展拓后的昆明湖里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水面辽周,约占全园四分之三。”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加以述:①明清故宫的规划如何体现儒家传统礼制?②颐和园的规划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维护明王朝的统治,着手进行改革,张居正明白,依靠明朝后期那个只尚空谈,不办实事的庞大腐朽的官僚集团来推行他的改革,就意味着寸步难行。针对“官吏涵弊”“狡伪权诈”“政以贿成”等社会现状,张居正在政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裁减名实不符的官吏,达官僚总数的20%-30%。对在职官员用“考成法”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吏部判定官吏勤惰的依据,官吏的“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他要求执法公平无私,不偏不倚,要做到“法所当加,虽贵近不宥;事在所枉,虽疏贱必申。”他整顿吏治“杜绝贿门,痛惩贪墨”以达到“私门闭、公室强”。但是,它并未超出官吏传统的吐故纳新的范围。——摘编自熊家利《十六世纪中西面对封建危机的不同改革》等(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简评张居正政治改革的影响。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572年明神宗十岁继位;次年改元万历。同年,张居正成为明皇朝最有权势的内阁首辅。史称:“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权势,张居正对明朝旧政积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前五年着重从政治上整顿官府和吏治,后五年重点转向经济改革。为了改变吏治腐败和因循敷衍的官场恶习,张居正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考成法”规定评判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以“安静宜民者”为上,“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列下考。其方法是逐级考核,包括月考;岁考,建立起严密的考核制度。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条鞭法:将赋役以及土贡方物等杂征皆合并为一项,一律征银,按人丁和田亩分摊;赋役额数以州县为单位,原有赋役额不准减少;赋役额由地方官直接征收。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九个月后,明神宗下诏削去张居正的官秩,并抄了他的家。张居正的改革成果也大多付之东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新政的目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的历史进步性及改革失败的根本原。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而继秉国者,又务一切姑息之政,为逋负渊薮,以成兼并之私。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仆窃以为贿政之弊,易治也;始息之弊,难治也。何也?政之贿,惟惩贪而已。至于姑息之政,倚法为私,割上肥己,即如公言。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又不以时纳。夫古者,大国公田三万亩,而今且百倍于古大国之数,能几万顷而国不贫?故仆今约己敦素,杜绝贿门,痛惩贪墨,所以救贿政之弊也。查刷宿弊,清理逋欠,严治侵渔揽纳之奸,所以砭姑息之政也。上损则下益,私门闭则公室强。故惩贪吏者,所以足民也;理逋负者,所以足国也。官民两足,上下俱益,所以壮根本之图,建安攘之策,倡节俭之风,兴礼义之教,明天子垂拱而御之。假令仲尼为相,由;求佐之,恐亦无以逾此矣!

——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中期以来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和目的。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初以来;虽然内阁首辅权势渐重,但六部和负责稽察六部的六科均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而皇帝处理政务则倚重宦官,由司礼监掌理奏章文书,甚至代皇帝朱笔批红。尤其嘉靖后期,“政务偷玩,事无统纪”,统治机构几乎陷入瘫疾。

针对这种机构窒碍不通的积弊;张居正力主“天下之本在政府”,开始大力强化内阁事权,由内阁通过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各省抚按则听命于六部,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受内阁节制。他还创设颁行考成法以责吏治,即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薄,分别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注,交内阁查考,据其道途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立文薄,月终注销。月有考,岁有稽”,据此“考其勤惰”,决定赏罚升降。

——摘编自曹大为《张居正改革:考成法责吏治外示羁縻修饬边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以来出现政治积弊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13、建筑艺术与政治;文化、艺术等上层建筑密切关联;同时又与生产力、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里,北京建成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等“十大建筑”。当时还曾规划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并由清华大学建筑系完成了设计,周恩来也明确批示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最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五十年后的北京,又有一批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落成,它们是国家大剧院(“蛋壳”)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楼(“大裤衩”)等。

材料二五十年前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在国家领导人督导下进行:专家汇报;上级审查,领导发话,很快定案。如当时有人提出过类似欧美现代风格的方案,但未被接受,也未引起大的争论。五十年后的今天,北京的这些重要建筑都引发激烈争议。如国家大剧院经过四轮国际设计竞赛才于1999年定下采用法国建筑师安德鲁主持设计的方案,但开工不久,四十九位院士和一百零八位建筑师上书反对,以至于停工,历经磨难,才于2007年9月落成。

(1)上述四幅图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特征;一种是庄严与厚重,一种是新颖与奇特。建筑文化的变化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概括指出五十年间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大变革”?请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事实支持你的观点。

(2)国家大剧院、“鸟巢”和央视新楼的主要设计者均为外国建筑设计师。一位作者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批评文章,认为这是“文化殖民主义”,要警惕外国建筑师“将自己的价值与文化观念强加于我们”。对这一批评观点,你持什么看法?请从民族性视角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4、相隔百年的改革。

材料一。

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的复位使政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标志着一个新日本的诞生。此前,福泽渝吉在培理到达日本之后不久,就立志从头学习英文,不惜以仆人身份挤进日本赴美考察团,实地考察西方文明。后来他游历了欧洲,并在一系列大众出版物中介绍了他在国外的见闻,对德国印象尤为深刻。

——改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启程访问日本。他在访问中感慨地说:“这次访日,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必须承认这一点。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学习很多东西。”两个月后,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

——摘编自《中日外交风云中的邓小平》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问题:

(1)福泽渝吉因何事刺激而立志学习西方?德国给他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可能是什么?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中日开启改革的相似性。

(3)你怎样看待中日两国的改革?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8年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有工人;农民、革命军人、妇女、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新式农民、社会贤达、开明绅士及民主同盟盟员、少数民族、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团体代表共542人。董必武在开幕词中指出这次大会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中划时代的一次会议,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重要文件。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后于1949年10月31日撤销。它不仅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完成了华北区的统一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任务,而且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摸索、积累了经验,为新中国民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了有力的尝试和奠基,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摘编自翟会盘《华北人民政府的政权建设及其历史意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北人民政府政权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北人民政府政权建设的意义。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甄(1630—1704),明末清初思想家,历时三十年著有《潜书》一书。在该书的《达政》篇中他认为民众是一国之本,财用又是民众之命,故为政者首要之事就是要民众脱离贫困,所以官有百职,职有百务,都要归于养民、富民。唐甄提出善政“养民”。他的善政“养民”思想包括:勤农丰谷,土田不荒芜;桑肥棉茂,麻苎勃郁;山林多材,池沼多鱼,园多果蔬,栏多羊豕;廪畜不私敛,发济不失时,水旱蝗螽不为灾;犯其父母必诛,兄弟相残必诛;阐幽发潜,彰孝举节。这些思想体现了唐甄对改善社会底层民众生活质量的迫切愿望。——梁娅《唐甄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唐甄善政“养民”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甄思想产生的背景。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6题,共12分)17、有史料记载:彼得一世改革时;如果要留胡须就得出钱买留须权,富商溜须每年征税100,官吏每年征税80,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征一文,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

结合这段材料评说彼得一世改革18、特定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含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红遍全国的口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口号。

注释。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1年北大学生提出;推广到全国。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在全国范围内民间口口相传。

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得到邓小平的赞同,成为全国范围的媒体用语及民间口语。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全国广为流传,城市;农村墙上标语中出现率极高。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邓小平提出;20世纪80年代在新闻报道,街谈巷议中时常出现,流传大江南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在科研部门;学校、厂矿等单位广为流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成为全国普通民众新时代的政治指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出现在1980年深圳蛇口港建设工地;后获得邓小平的首肯。20世纪80年代全国建筑工地;大型工程现场不可或缺。

(1)根据材料;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以上口号红遍中国的现象作出解释。

(2)假如你生活在1898年的中国,请你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对口号的影响力做出评估,简要说明评估的依据。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啃蝌蜡(可口可乐)".名字还不是这种饮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子后充盈的气体,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可口可乐又重返中国大地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所选阶段;②指出该阶段对应的历史现象;③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新华社《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中英比较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20分)23、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24、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公民大会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故A正确,排除。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故B正确,排除。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故C正确,排除。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属于陪审法庭,故D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内容2、C【分析】依据材料中“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中立的特点,即试图通过法律的途径,超越贵族和平民狭隘的集团私利,来化解社会矛盾,即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故C项正确;A只涉及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BD只涉及平民的利益,与材料中“尽力帮助所有人”不符,应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需要结合梭伦改革的特点和内容分析解答。3、B【分析】【详解】

据材料“把全国分成11个省,下辖50个州,以州为主要行政单位”“州长可以直接同中央行政机关联络”可以看出,彼得一世的改革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故B选项正确;据材料“省总督主要掌管军事,各州有一套完整的行政官僚机关,州长可以直接同中央行政机关联络”可以看出,对地方分权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缓和军政部门之间的矛盾,A选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对地方行政管理的改革,与财政经济无关,C选项错误;彼得一世的改革使权力掌握在中央君主的手中,并没有提升封建贵族的治理能力,D选项错误。4、C【分析】【详解】

材料“欧洲各国新党增多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投票人数越来越多”反映了政治越来越民主,这是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的体现,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党选举的现象,无法体现政府执政力受质疑,故A错误;材料与欧洲政治一体化无关,故B错误;“欧洲各国新党增多”并不能说明政党政治遇到危机,故D错误。故选C。5、D【分析】专卖收入是当时国民政府税款收入的组成部分,为抗日战争提供了财政支持。故答案为D项。从时间信息来看,是对抗战胜利起到支持作用,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专卖政策对民族资本家利益的侵害,C项结论不能得出,排除。6、D【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这说明美苏通过各种形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没有体现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与史实不符,美苏冷战局结束于1991年,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C。7、C【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依据材料可分析出“自由平等”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已产生一定的影响。A项表述不准确;B项与题干要求不符;D项表述错误,17世纪的欧洲大部分国家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8、略

【分析】【详解】

(1)平遥古城:从图片并联系所学可看出南大街为中轴线;实行对称建筑商业街,古城呈现方正形状。欧洲维也纳:观察图片可以看到是以教堂为中心,建筑呈放射状进行扩散;形状不规则。

(2)材料二分别讲述了故宫和颐和园的建设理念。选取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论述,要求考生能根据自己知识的把握找出自己熟悉的进行分析,联系所学内容和材料加以说明。如故宫的建设如何体现儒家礼制。从材料“故宫在建筑形体尺度上的对比,也体现了封建的伦理原则•《春秋谷果传》中就有了对建筑物装饰色彩的等级划分”可以从外部建设和建筑颜色来体现等级划分。从午门到玄武门形成贯通南北的中轴线,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布局,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两侧建筑低矮,体现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序和皇权至上;紫禁城位于全城中心,突出皇权至尊的地位;故宫左是太庙,右是社稷坛,建筑分前朝和内廷两部分,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等礼制原则;黄色和红色构成北京故宫主色调,四周民居灰色屋瓦的陪衬下,格外耀眼夺目。【解析】(1)平遥古城:中轴对称;方正端庄。

欧洲维也纳:以教堂为中心;放射状蛛网;形状不规则。

(2)①从午门到玄武门形成贯通南北的中轴线,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布局,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两侧建筑低矮,体现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序和皇权至上;紫禁城位于全城中心,突出皇权至尊的地位;故宫左是太庙,右是社稷坛,建筑分前朝和内廷两部分,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等礼制原则;黄色和红色构成北京故宫主色调,四周民居灰色屋瓦的陪衬下,格外耀眼夺目。②乾隆展拓昆明湖湖面东部使山与湖结合更加自然;运用传统造园手法(借景),以西山群峰为背景,把玉泉山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以西堤柳色遮挡西部围墙,构成山外有山景中有景的幽美意境;园林布局,处处从全局着眼,注意协调山湖、前后山、园内外等各种关系9、略

【分析】【详解】

(1)内容:根据材料中“裁减名实不符的官吏”可知;裁汰冗员;根据“对在职官员用‘考成法’进行严格考核”可知,严格官员考核;根据“要求执法公平无私,不偏不倚”可知,严明法制;根据“整顿吏治‘杜绝贿门,痛惩贪墨’以达到‘私门闭;公室强’”可知,反对贪污腐败,严惩贪官污吏。

(2)影响:根据张居正裁汰冗员“达官僚总数的20%-30%”、整顿整治、不明法制等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改革减少了财政支出,提高了办事效率,打击了腐败,进一步扭转了官场风气,官风、政风的改善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创造了条件;根据“并未超出官吏传统的吐故纳新的范围”,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张居正政治改革未能达到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目的,也没有突破传统官僚体制的束缚。【解析】(1)内容:裁汰冗员;严格官员考核;严明法制;反对贪污腐败;严惩贪官污吏。

(2)影响:减少了财政支出,还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打击了腐败,进一步扭转了官场风气,官风、政风的改善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创造了条件。未能达到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目的,也没有突破传统官僚体制的束缚。10、略

【分析】【详解】

(1)由材料“对明朝旧政积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可得出革除明朝旧政积弊;由材料“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条鞭法”,结合所学,可得出增加财政收入;由材料“改变吏治腐败和因循敷衍的官场恶习”,可得出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2)关于“进步性”,由材料“将赋役以及土贡方物等杂征皆合并为一项”,可得出简化了赋役制度;由材料“一律征银”,可得出由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转变;徭役征银的办法使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由材料“一律征银”,可得出赋役货币化,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关于“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张居正改革触犯了保守势力的利益,必然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解析】(1)目的:革除明朝旧政积弊(改变吏治腐败和因循敷衍的官场恶习);增加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2)进步性:简化了赋役制度;由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转变;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赋役货币化;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根本原因:张居正改革触犯了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导致了改革失败。11、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中“当国者政以贿成”;“以成兼并之私”、“国匮民穷”等信息可从官吏贪污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国匮民穷等方面概括明朝中期以来的社会问题。

(2)依据材料结合上述问题的作答从政治、经济、文教三个方面分析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和目的。【解析】(1)社会问题:官吏贪污;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私家日富”“国匮民穷”。

(2)措施与目的:①政治上,整顿吏治,杜绝贿赂,痛惩贪墨,倚法为公,从而建立一支高效率的官吏队伍,以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②经济上,清查流弊,“清理逋欠”,均粮足民,惩治“侵渔揽纳之奸”,并倡导节俭之风,从而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③文教上,兴礼义之教,以儒学的教化功能促进社会稳定,适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12、略

【分析】(1)本题根据材料“内阁首辅权势渐重;但六部和负责稽察六部的六科均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而皇帝处理政务则倚重宦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废除宰相;六部及六科、宦官专权等方面指出明初以来出现政治积弊的主要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强化内阁事权”、“创设颁行考成法以责吏治”、“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受内阁节制”即可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行政效率、减少腐败、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等角度简析其作用。【解析】(1)主要原因:废除宰相制度;六部及六科直接向皇帝负责;宦官专权。

(2)内容:改革政府机构,强化内阁事权;颁行考成法,建立对官员考核问责机制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政治腐败;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北京建成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等‘十大建筑’。”“五十年后的北京;又有一批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落成,它们是国家大剧院(‘蛋壳’)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楼(‘大裤衩’)等。”,结合所学,从这些建筑所代表的政治领域、文化艺术领域、经济领域概括五十年间中国社会出现的“大变革”,即民主政治得到推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真正得到贯彻、改革开放使经济实力有巨大提升,并结合相关史实对三个领域的变革进行说明。

(2)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结合所学对题干中的观点表明态度,可选择赞成或不赞成这种观点。其次,结合所学从民族性角度说明理由即可;赞成题干观点的话,从不利于民族自信心确立、容易导致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弱化、过分追求新奇、造价会过高、脱离中国现实国情等角度说明理由;不赞成这种观点的话,从敢于面向世界选择方案是民族自信心的反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有助于培养开放包容与面向世界的民族胸怀等角度进行说明。【解析】(1)政治领域:民主政治得到推进。例:建筑方案不再由“领导发话”决定;而是采用设计竞赛的方式,专家的意见得到充分尊重。文化艺术领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真正得到贯彻。例:建筑方案不再由领导定夺,而是可以讨论甚至是争议;不再以庄重为唯一标准,各种风格均有了一席之地。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经济实力有巨大提升。例:当年大剧院因财政困难而未建,当今却建成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公共建筑。

(2)赞成这种观点。理由:重要建筑过多地采用外国设计师的方案;不利于民族自信心的确立;外国设计师不了解中国国情,其设计会导致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弱化;过分追求新奇,造价会过高,脱离中国现实国情。

不赞成这种观点。理由:敢于面向世界选择方案,正是民族自信心的反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提升民族自信心;面向世界选择方案,有助于突破我们的思维定式,培养开放、包容与面向世界的民族胸怀。14、略

【分析】(1)第一问;结合明治维新的背景加以回答,即可得出佩里扣关,民族危机加深。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德国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加以回答,其最终选择学习德国,主要在于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宪法赋予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满足了日本天皇的需求。

(2)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相似点;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先进人物的推动作用和外国先进经验的影响,及作用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改革开放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明治维新的意义寻求其共同之处。同时还应该看到二者的不同之处,即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中国改革开放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解析】(1)

培理舰队登陆东京湾(或培理扣关或黑船事件);打开日本国门;回答德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事件或工业化发展中的成就等。

(2)

改革开启时;都面临社会危机或发展问题;改革的立足点都是要实现国家现代化(或国家富强或工业化);启动改革时都有政治家或思想家的积极推动;改革行动都始于迈出国门学习西方;改革内容都是以先进国家经验为榜样等。

(3)

水平1:能结合时代背景;从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本质差异解读与认识中日改革。

日本改革正处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时代;日本改革主要是以走上资本主义和向外殖民扩张为目标或以“脱亚入欧”为追求,走向帝国主义;而中国改革正处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时期,中国改革以赶上世界发展潮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

水平2:能依据时代;结合材料与所学的史实,解释和评论中日两国迈向现代化的相似性或不同性。

中日改革既有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共性,也因双方选择道路的差异对本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同影响。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特点”可根据材料“出席大会的代表有工人;农民、革命军人、妇女、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新式农民、社会贤达、开明绅士及民主同盟盟员、少数民族、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团体代表共542人”“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后于1949年10月31日撤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民主主义性质、临时性和过渡性、地方性、广泛的民主性等角度考虑。

(2)“意义"可根据材料“完成了华北区的统一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任务,而且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摸索、积累了经验”“为新中国民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了有力的尝试和奠基,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新中国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等角度考虑。【解析】(1)体现新民主主义性质;具有临时性和过渡性;具有地方政权性质;彰显广泛的民主性等。

(2)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新中国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16、略

【分析】【详解】

(1)内容:由材料“为政者首要之事就是要民众脱离贫困”可知;其主张解决农民温饱;由材料“勤农丰谷,土田不荒芜;桑肥棉茂,麻苎勃郁;山林多材,池沼多鱼,园多果蔬,栏多羊豕”可知,其主张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引导民众发展农;桑、林、牧、渔各业;由材料“廪畜不私敛,发济不失时,水旱蝗螽不为灾”可知,其主张注意水、旱、虫灾害的救治;由材料“犯其父母必诛,兄弟相残必诛;阐幽发潜,彰孝举节”可知,其主张加强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2)背景:结合所学可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展开分析。政治上,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经济上,一方面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产生;文化上,宋明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但也萌发了明清时的进步思想,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说等等。【解析】(1)内容:发展农业经济;解决农民温饱;因地制宜引导民众发展农;桑、林、牧、渔各业;注意水、旱、虫灾害的救治;加强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2)背景:明清进步思想的产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三、论述题(共6题,共12分)17、略

【分析】【详解】

材料“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体现的是彼得一世改革用野蛮专制的手段推动俄国的近代化,需要从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的结论。【解析】自上而下推进,用野蛮专制的改革手段来推进西方文明取向的改革,改革本身有浓厚的封建思维,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先进与落后,野蛮与文明的关系有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18、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口号其实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反映。首先,对材料中的口号进行分类,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属于思想文化;“振兴中华”属于经济建设等等。然后,结合所学,从口号的归属领域、反映的相关现象和史实等角度对分类的口号进行解释即可,例如“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最后,对材料中的口号的作用进行综述,这些口号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改革开放。

(2)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不同政治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方案,因此口号要区分不同的阶级和政治派别,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但是该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因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所以影响有限。【解析】(1)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进入新时期,各项事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逐步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思想文化科技领域的口号,反映了各项事业的拨乱反正;“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以上口号顺应了80年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因而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2)示例: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评估及依据: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因而影响有限。(注意:口号应具有正能量,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19、略

【分析】【详解】

首先依据材料“1927年”“1949年”“自此之后的30年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划分出准确的三个阶段。

其次;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又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又再次进入大陆市场的原因;其中,192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相关,1949年的退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相关,1979年后再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改革开放相关。

最后,在具体阐述的过程中,注意史实表达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通畅性。【解析】三阶段: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49年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78年改革开放根据以上阶段按要求答题。

具体答案: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地。评价:可口可乐在1978年以后重返中国大地,首先是我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次是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促进了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往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国内饮料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是个论述题,首先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加以论述。根据材料一“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使因为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才会取得突出的成就,从而说明思想解放,促进了改革开放,因此可以总结出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述可以从改革开放的背景即真开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论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南方谈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华主义等方面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解析】观点: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证:1978年,关于实践和真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等。(其它言之有理答出3点即可)21、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论题为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论述时,可结合图片中的中国建筑分析得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结合英国的建筑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再联系建筑所反映的国家政体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得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解析】示例:论题: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

说明: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开始确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国王“统而不治”,但却是国家的元首,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王宫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的地位。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任首相,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的权力受议会的监督控制。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权力中心,体现了民主的政治风格。

总结: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22、略

【分析】【详解】

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中叙述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逐步走向完善的,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具有双重性。学生可以就这些角度任意选择一个角度来拟定论题,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美国民主政治特征等具体内容来分析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