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其次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安排。这个安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安排是(D)A.吞并奥地利 B.灭亡法国C.进攻波兰 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1939年初”及“慕尼黑协定的扩大”,事实上是指德国于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其次年(1939年)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使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A、B、C三项时间上不对应。2.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认为:德国再次挑起世界大战有其内在的人文因素,如同“灾难的种子”。这个“种子”指的是(A)A.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B.长期分裂受大国欺凌C.巴黎和会的严厉制裁 D.与法国争霸欧洲大陆解析: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属于“内在的人文因素”,也是德国再次挑起世界大战的因素之一,故A正确;德国1871年已经统一,故B错误;巴黎和会的严厉制裁不属于“内在的人文因素”,故C错误;与法国争霸欧洲大陆属于德法冲突,也不是“内在的人文因素”,故D错误。故选A。3.1936年5月21日,英国外交部常务次长范西塔特在备忘录中写道:“假如我们长久地与次要的独裁者(指墨索里尼)不和,我们就恒久不能与首要的独裁者(指希特勒)妥协,甚至不能同他平安共处。”从这段材料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不包括(D)A.英国不认可德意两国的法西斯制度B.英国特殊防范德意法西斯势力结盟C.英国特殊重视与意大利的双边关系D.英国当时有意全面遏制法西斯势力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英国面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主要敌人,是无力与它们同时作战的,为了同德国达成全面的谅解,就要拉拢意大利,以免它投入德国的怀抱,增加与德国妥协的困难,故英国当时没有全面遏制法西斯势力,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有所体现,不符合题意。4.正如英国军事家富勒所说:“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是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人歼灭了。”法国的这种行为的实质是(B)A.惊奇斗争 B.绥靖政策C.明哲保身 D.祸水东引解析:从材料“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盟国被人歼灭了”中可以看出,当时法国实行的这种惊奇的做法,其实质就是绥靖政策,故B项正确;A项是绥靖政策的表现,解除;C、D项是绥靖政策的目的,解除。5.“此时此刻,为了防卫,只有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短暂携手,起来合作迎战,方才挽回了民主的一条小命。”文中“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携手迎战的是(C)A.同盟国 B.协约国C.法西斯 D.恐怖主义解析:从材料“只有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短暂携手”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中反映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头“资”“共”合作反抗法西斯,故C项正确;A、B项是一战时期的,解除;D项是20世纪末出现的,解除。6.1933年2月,国联通过了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的决议,主见既不应当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当复原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而是应当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气,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共管。由此可以看出该报告书(B)A.宣扬了国际化联合的宗旨 B.体现了对中日问题的干预C.表达了对中国主权的敬重 D.取消了日本在满洲的特权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总体上模糊是非、混淆黑白,充分暴露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绥靖政策,体现了对中日问题的干预,故B项正确;该报告书纵容了日本的侵略,没有体现出国际化联合的宗旨,故A项错误;该报告书说明白旧中国弱国无外交的事实,没有维护中国的主权,故C项错误;该报告书未能制止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也未能取消日本在满洲的特权,故D项错误。7.诺门罕(今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战役是1939年5月日本与苏联发生的一场战役,面对苏军的装甲部队,日本关东军损失惨重,战役最终以日本失败告终。对这次战役解读合理的是(A)A.该战役发生与日本“北进”策略有关B.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在该战役后形成C.关东军在该战役中遭到毁灭性打击D.该战役使苏联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解析:诺门罕战役,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终引起战役,诺门罕战役使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故A正确;1936年日本军部上台标记着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B错误;诺门罕战役使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并非关东军遭到毁灭性打击,C错误;1941年德国发动苏德斗争,此时苏联没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解除D。8.英国闻名史学家惠勒·贝内特在论述二战期间某一政策时说:“在用和平变革与和平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争端方面,有它合理、适当的地方,但是在对待侵略的时候,是不能允许的。”惠勒·贝内特论述的是(C)A.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B.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C.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D.美国通过的“中立法案”解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导致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更加嚣张,成为二战爆发的重要缘由。从材料中的“但是在对待侵略的时候,是不能允许的”来看,惠勒·贝内特论述的是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故答案为C项。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没有“合理、适当的地方”,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A项;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和美国通过“中立法案”,不符合“在对待侵略的时候,是不能允许的”,解除B、D项。9.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安排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指(D)A.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C.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D.独裁与民主解析:材料中“1939~1945年的大战”指的是其次次世界大战,二战是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世界斗争,而非共产主义对抗资本主义的斗争,故A解除;此时世界已经是资本主义占据统治地位了,故B解除;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独裁和民主的斗争,而非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斗争,故C解除,D正确。10.二战后初期,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们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及其双重性,整体世界起先朝制度化方向发展,其主要体现是(C)A.对法西斯的惩处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C.联合国成立及《联合国宪章》制定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酝酿与成立解析:联合国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建立,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斗争的剧烈愿望,反映出各国人民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须要一个维护世界共同平安的国际性组织,表明整体世界起先朝制度化方向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与“整体世界起先朝制度化方向发展”无关,解除;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在1995年,不是二战后初期,解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只是针对“整体世界”的某一方面实行的措施,解除D项。11.联合国成立后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以下哪项不属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B)A.1948年中东斗争爆发后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B.20世纪50年头“联合国军”出兵朝鲜C.1978年召开第一届裁军特殊联大D.派驻维和部队化解地区冲突解析:朝鲜斗争爆发后,美国在没有取得“大国一样”的状况下,打着“集体平安”的幌子,为自己对朝鲜的侵略披上合法的外衣,这与通常所说的联合国维和行动迥然不同,故答案为B项。1948年中东斗争爆发后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是联合国的第一次维和行动,解除A项;1978年召开第一届裁军特殊联大和派驻维和部队化解地区冲突,均是依据正值程序、遵循“大国一样”原则作出的决议,属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但不符合题意,解除C、D项。12.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复原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B)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B.维护世界和平与平安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解析:维和行动当然能起到防止地区冲突升级、维护冲突地区的人民人权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平安的宗旨一样,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平安,故选择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之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军事力气作了严格规定。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溢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绽开新的角逐。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进而出兵占据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斗争。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进行扩军备战。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既得利益。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方式入侵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宣战,其次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其次次世界大战》(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次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缘由。(1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总结其次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的教训。(12分)解析:(1)缘由:依据所学,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激化内外冲突;依据“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溢怨恨”得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激化国际冲突,德意日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依据“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进行扩军备战”得出法西斯政权快速崛起;依据“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得出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依据“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既得利益”得出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2)结合所学学问,通过分析其次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缘由,总结其次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的教训,可从建立国际社会的制度性协调机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等角度分析解答。答案:(1)缘由:经济危机激化内外冲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激化国际冲突,德意日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法西斯政权快速崛起;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2)教训:建立国际社会的制度性协调机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健全民主与法制。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接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行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假如英法联合一样行动,仍旧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须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肯·福莱特《圣彼得堡来客》材料二:1941年6月苏德斗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斗争持什么看法。他说:“假如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怜悯魔王的声明。”——[苏]特鲁汉诺夫斯基《丘吉尔的一生》请完成:(1)在材料一、材料二中,丘吉尔为何均称俄国(苏联)为“魔王”?(10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学问,用史实说明苏德斗争爆发后英国是怎样同“魔王”打交道的。(10分)(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6分)解析:(1)联系所学可知,丘吉尔在材料一中称俄国为“魔王”是由于俄国的侵略扩张,成为英国的重要对手;材料二中称苏联为“魔王”是由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社会制度不同。(2)苏德斗争爆发后英国同“魔王”打交道的表现,应当联系所学,从给苏联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陕西陕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海宁鹃湖科技城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店面租赁合同附赠营销活动支持服务2篇
-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个人所得税赡养老人子女赡养义务协议书4篇
- 2024年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50题)
- 2025版个人入股协议书模板及股权变更流程指南3篇
- 观澜湖圣安德鲁斯别墅营销策划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厨师职业资格认证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合同范本2篇
- GB/T 16895.3-2024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 安徽省合肥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 计划合同部部长述职报告范文
-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阅读指导 学案(含练习题及答案)
- 风光储储能项目PCS舱、电池舱吊装方案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
-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培训专题培训课件
- 二手车车主寄售协议书范文范本
- 窗帘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的探究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