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问点一三元里抗英和左宗棠收复新疆1.三元里抗英(1)背景①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②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2)概况①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痛击前来抢掠的英军,并诱敌至三元里的牛栏岗,经过激战,大败英军。②三元里人民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3)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挡外侮的爱国精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具有自发性,它的主要任务是抵挡外来侵略,彰显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但民族意识尚未真正萌发。2.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①其次次鸦片斗争以后,英国、俄国都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②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的喀什噶尔,两年后成立“哲得沙尔汗国”;1870年又侵占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③1871年,俄国干脆出兵强占中国的伊犁地区。(2)目的:驱除阿古柏,收复新疆。(3)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4)经过①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西征,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歼灭了阿古柏主力,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②1880年:左宗棠赴新疆统筹军务,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③曾纪泽在与俄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于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5)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限制。学问点二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1.黄海海战(1)爆发:1894年9月,日军偷袭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北洋舰队,北洋舰队仓促迎战。(2)代表人物: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3)结果①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②日军从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③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2.反割台斗争(1)缘由①《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怒斥清政府倒戈卖国。②1895年5月,日军登陆台湾北部,台湾巡抚唐景崧逃跑。(2)概况:台湾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共同痛击日军。(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4)影响: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面对列强侵略,清政府与广阔爱国军民的反侵略看法迥然不同。清政府屈膝求和,避战自保,以至于被动挨打,影响了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因此在反侵略的同时应推翻腐朽的清朝反动统治。学问点三义和团反帝运动1.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2.兴起义和团源于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隐私结社组织,进行反清斗争。3.发展1899年年底,在袁世凯的镇压下,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向京津地区发展。4.活动(1)1900年6月,义和团扒铁路、毁电线,阻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2)围攻落垡、廊坊一带的侵略军。(3)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5.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6.意义(1)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2)阻挡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缘由。相识“扶清灭洋”口号一是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但它带有局限性。二是“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简单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阔民众参与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抗英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2.黄海大战,中方损失惨重,致使日军限制了黄海制海权。(×)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成为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缘由。(×)4.左宗棠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但其收复新疆的行动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5.参与反割台斗争的只是台湾人民。(×)6.义和团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说明它与清政府的关系是始终友好合作。(×)主题一近代前期中国军民反侵略斗争的特点材料一:逆夷在三元里一带,恣其淫掠,人人为之发指。予连日与杨汝正劝谕数十乡,激以忠义,怵以利害,于是乡民怦怦欲战。——《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二:先折之以争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左宗棠材料三: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船损失伤亡人数中方1019120525艘沉没1200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300请分析:(1)从材料一分析,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体现了什么特点?(2)“坚忍求胜”指什么军事行动?此行动取胜的缘由有哪些?(3)结合对比表,分析这场斗争的状况及结果怎样。答案:(1)英军的抢掠激起了民众的生气;民众并非盲目举事,而是经过了肯定的宣扬发动。(2)行动: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缘由:左宗棠正确的军事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各族人民的支持。(3)状况:双方海军总体敌强我弱,北洋水师虽伤亡惨重,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结果:日军取得了黄海海疆的制海权。要点1:近代前期中国军民反侵略斗争的特点提示:(1)发生在中外民族斗争中或之后,斗争阶层呈现多样性。既有爱国官兵组织的军事斗争,也有民众自发的抗拒行为。(2)缺乏正确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3)斗争英勇坚韧,留下珍贵精神财宝。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等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坚决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4)中国民众的斗争往往呈自发性、分散性和落后性,无法取得反侵略斗争的最终成功。要点2: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缘由提示:(1)从主观上看:清朝封建统治腐朽,统治者又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落后;斗争爆发后,清政府或战和不定或片面求和,组织反抗不力。尽管军民奋起反抗,但无力扭转败局。(2)从客观上看:鸦片斗争中的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法国在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与英国共同发动了其次次鸦片斗争;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快速,19世纪末已成为亚洲的强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实力更加强大。综上所述,中国战败的根本缘由是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例1]下列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属于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等人英勇反抗③义和团反帝运动④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黄海海战是清军北洋舰队有组织的与日军作战的行为,不是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故解除②。[答案]D主题二义和团运动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材料二: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材料三:请分析:(1)据材料一回答,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缘由是什么?如何评价其活动?(2)据材料二回答,义和团运动最大的意义是什么?(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答案:(1)缘由:帝国主义的侵略,教会势力的猖獗。评价: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但有肯定的盲目排外性。(2)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3)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列强以“救援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借口,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斗争,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助力通关]要点1: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提示:(1)进步性①是一场宏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冲突的改变,体现了抗拒精神和朴实的爱国意识。②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阻挡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2)局限性①指导思想上带有蒙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落后性。②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对清朝统治者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峻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分散性。要点2: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改变及实质提示:(1)改变①义和团运动兴起时,袁世凯曾进行疯狂镇压。②随着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转而实行招抚政策,企图加以限制利用。③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为讨好外国侵略者,颁布“剿匪”的上谕,吩咐清军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2)实质:清政府的“剿”“抚”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限制、利用以达到歼灭之目的,是为了维护、巩固清朝政府的统治。[例2]有关下图历史事务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B.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D.农夫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解析]留意问题的角度,一是从现代化的角度来分析该问题;二是留意结合图片来分析,因为图片特殊强调了义和团所破坏的对象。A说法是从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冲突的角度来看待的,而不是从现代化的角度;义和团运动的参与者多为农夫,由于自身所系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对外来工业文明相识不清,认为铁路、电线等是造成他们经济破产灾难的敌人而加以破坏,而没有相识到这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从本质上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激烈碰撞,故B正确;C说法完全错误,因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D是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现代化史观无关。[答案]B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恒久地牢记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务,本质上的相像之处是(B)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两幅图片反映的都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故选B项。2.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刚好归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实行的政策是(B)A.率兵收复新疆 B.设置新疆行省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 D.建立西安行辕解析:清政府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事务,依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了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限制。故选B项。3.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与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D)A.左珍贵的部队 B.义和团C.丁汝昌的部队 D.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解析:题干所述与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有关,A、B、C三项均与台湾无关,D项符合题意。4.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家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懑的历史事务是(B)A.火烧圆明园 B.清政府割让台湾C.八国联军侵华 D.义和团运动失败解析:由“筹海患难防”可知该事务使中国海军力气遭遇重创,由“初传烽火照辽阳”可知该事务是一次发生在东北地区的斗争,由“瀛东弃可伤”可知中国东部的海岛被迫割让。综合以上信息可知,中日甲午斗争沉重打击了中国海军,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5.下图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台湾民主国的国旗——蓝地黄虎旗,对该图相识最为精确的是(D)A.这是使宝岛台湾脱离祖国母亲而独立的分裂行为B.这导致了今日台独势力猖獗,严峻阻碍了统一大业C.这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一场政治投机事务D.特别状况下台湾人民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解析:台湾民主国虽然是建国,但是要留意时间: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并拒绝支援台湾的抗日行为。因此台湾国的建立是特别状况下台湾人民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一种特殊措施。6.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马上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A.探讨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说明B.历史真相因年头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探讨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斗争的相关学问。材料体现了中日双方对同一事务的不同记载,说明白探讨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说明。因此答案为A。7.孙中山认为它“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行当,真是令人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行歼灭的”。这应当是孙中山对哪一历史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